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3693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内建筑工业化工艺的发展需要,穿插提效施工体系为建筑工业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该体系是指通过合理高效的工序穿插组织管理,实现在主体结构施工的同时插入室内外土建和装修施工,达到工程整体施工效率提高的目的。当楼层内大面积展开工序穿插作业时,经常使用到门式脚手架工具,而门式脚手架在跨房间、跨楼层挪移时需进行散拆,并用人工搬运,人工消耗大、效率低,并且常因工人操作水平而存在架体稳固性的安全隐患;同时,电梯井道内的工序施工常受无操作面的限制导致进度滞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旨在解决了门式脚手架搭拆耗时、搬运耗工的使用缺陷,同时解决电梯井道工序受无操作面限制导致无法施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包括架体系统、斜撑系统、双层推拉板系统、护栏系统、滑轮系统以及楼梯,其中,

所述架体系统包括四根高度可调整的立杆以及连接两相邻所述立杆的横向扫地杆;

所述斜撑系统包括两根长度可调整的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头端通过斜撑转轴与一立杆转动连接,所述斜撑杆的尾端通过斜撑固定器安装于另一立杆上,所述斜撑杆的尾端相对于所述立杆的安装高度可调整,所述斜撑杆的尾端长度可调整;

所述双层推拉板系统包括安装于所述架体系统上的推拉外框、以及安装于所述推拉外框内的上层推拉板和下层推拉板,所述上层推拉板相对于推拉外框可滑动;

所述护栏系统包括多个位于所述上层推拉板上的护栏框架以及多个连接所述上层推拉板和推拉外框的护栏转轴支座,所述护栏框架通过护栏转轴支座使其相对于上层推拉板可翻转,所述护栏框架在展开时可固定于所述立杆上;

所述滑轮系统为多个安装于所述架体系统下方的刹车脚轮;所述楼梯安装于所述架体系统上。

优选地,所述护栏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护栏横杆、连接两护栏横杆两侧的两护栏立杆以及位于所述护栏横杆和护栏立杆组成框架内的钢网片。

优选地,所述立杆包括位于下方的固定杆以及位于上方的调节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通孔,所述调节杆上设有多个调节孔,通过调节器穿过固定杆上的通孔与调节孔以将固定杆与调节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立杆上安装有可转动的护栏固定手柄,所述护栏框架上安装有护栏固定钩套,所述护栏固定手柄与护栏固定钩套配合将护栏框架固定于所述立杆上。

优选地,所述立杆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斜撑固定器穿过安装孔将斜撑杆固定于立杆上,通过调整所述斜撑固定器安装于不同的安装孔以调整斜撑杆的安装角度。

优选地,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向外推开的上层推拉板的横架杆,所述斜撑杆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横架杆的两端穿过两斜撑杆的调节孔以架设于两斜撑杆上。

优选地,所述横架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立杆的安装孔的孔径,所述横架杆可架设于两立杆的安装孔上。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上述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有立杆的高度均调整至其最低高度;

将上层推拉板和下层推拉板重叠放置,并将护栏框架翻转至与上层推拉板平行的状态;

将斜撑杆尾端的安装高度调至最高,并将两斜撑杆的长度均调整至其最短长度。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上述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有立杆的高度均调高,使立杆的高度高于护栏框架处于竖直状态时的高度;

将上层推拉板和下层推拉板重叠放置,将护栏框架翻转至与上层推拉板垂直的状态,并将护栏框架与立杆固定连接;

将两斜撑杆尾端的安装高度调至最高,并将两斜撑杆的长度均调整至其最短长度。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上述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两斜撑杆尾端的安装高度调至最低,同时将两斜撑杆的长度调整至其最长长度,并将横架杆架设于两斜撑杆上;

将所有立杆的高度均升高,使立杆的高度高于护栏框架处于竖直状态时的高度;

将上层推拉板向外推拉使其前端搁置于横架杆上;

将护栏框架翻转至其顶端与电梯井的内侧壁抵接。

本发明提出的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可实现推移状态、操作架状态和电梯井道架状态三种用途,解决了门式脚手架搭拆耗时、搬运耗工的使用缺陷,同时解决了电梯井道工序受无操作面限制导致无法施工的问题,本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可跨房间、跨楼层便捷挪移,同时其安全稳固性能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在操作架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在电梯井道架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杆、2-斜撑杆、3-水平横杆、4-横架杆、5-横向扫地杆、6-上层推拉板、7-下层推拉板、8-推拉外框、9-钢网片、10-护栏立杆、11-护栏横杆、12-调节器、13-斜撑固定器、14-斜撑转轴、15-护栏固定钩套、16-护栏固定手柄、17-护栏固定插销、18-护栏转轴支座、19-楼梯、20-刹车脚轮。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和图2,本优选实施例中,一种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包括架体系统、斜撑系统、双层推拉板系统、护栏系统、滑轮系统以及楼梯19,其中,

架体系统包括四根高度可调整的立杆1以及连接两相邻立杆1的横向扫地杆5;

斜撑系统包括两根长度可调整的斜撑杆2(两根斜撑杆2平行设置),斜撑杆2的头端通过斜撑转轴14与一立杆1转动连接,斜撑杆2的尾端通过斜撑固定器13安装于另一立杆1上,斜撑杆2的尾端相对于立杆1的安装高度可调整,斜撑杆2的尾端长度可调整;

双层推拉板系统包括安装于架体系统上的推拉外框8、以及安装于推拉外框8内的上层推拉板6和下层推拉板7,上层推拉板6相对于推拉外框8可滑动;

护栏系统包括多个位于上层推拉板6上的护栏框架以及多个连接上层推拉板6和推拉外框8的护栏转轴支座18,护栏框架通过护栏转轴支座18使其相对于上层推拉板6可翻转,护栏框架在展开时可固定于立杆1上;

滑轮系统为多个安装于架体系统下方的刹车脚轮20(刹车脚轮20设有四个,每一立杆1下方设置一刹车脚轮20);楼梯19安装于架体系统上。

两立杆1之间设置有水平横杆3,水平横杆3设置有两根,推拉外框8的两侧边与两水平横杆3固定连接。楼梯19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横向扫地杆5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立杆1包括位于下方的固定杆以及位于上方的调节杆,固定杆上设有通孔,调节杆上设有多个调节孔,通过调节器12穿过通孔与调节孔以将固定杆与调节杆固定连接。调节立杆1的高度时,只需将不同的调节孔对准通孔,再将调节器12固定即可。

斜撑杆2也可采用同样的结构进行调节,即调节不同调节孔和通孔配合,来调整斜撑杆2的长度。与立杆1不同的是,斜撑杆2调节长度后是通过斜撑固定器13固定,另外,斜撑固定器13还穿过立杆1上的安装孔,从而将斜撑杆2的尾端固定于立杆1上。即斜撑固定器13一方面固定了固定杆和调节杆以达到调节斜撑杆2长度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固定了斜撑杆2。

具体地,护栏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护栏横杆11、连接两护栏横杆11两侧的两护栏立杆10以及位于护栏横杆11和护栏立杆10组成框架内的钢网片9。

上层推拉板6的一侧设置有两护栏框架,同一侧的上层推拉板6的两护栏框架通过护栏固定插销17连接。上层推拉板6为矩形,其短边设置有一个护栏框架,其长边设置有两个护栏框架。上层推拉板6的三个侧边设置有护栏框架,靠近楼梯19的侧边未设置护栏框架。

具体地,立杆1上安装有可转动的护栏固定手柄16,护栏框架上安装有护栏固定钩套15,护栏固定手柄16与护栏固定钩套15配合将护栏框架固定于立杆1上。在固定护栏框架时,转动护栏固定手柄16将其手柄扣入护栏固定钩套15中的开槽中,从而将护栏框架固定。松开护栏框架时,只需反向转动护栏固定手柄16即可。

具体地,立杆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斜撑固定器13穿过安装孔将斜撑杆2固定于立杆1上,通过调整斜撑固定器13安装于不同的安装孔以调整斜撑杆2的安装角度。

进一步地,本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向外推开的上层推拉板6的横架杆4,斜撑杆2上开设有调节孔,横架杆4的两端穿过两斜撑杆2的调节孔以架设于两斜撑杆2上。通过设置斜撑杆2从而使上层推拉板6在

本实施例中,横架杆4的直径小于立杆1的安装孔的孔径,横架杆4可架设于两立杆1的安装孔上。即在斜撑杆2的尾端安装于立杆1其中一安装孔时,横架杆4可安装于另一安装孔上,从而实现了横架杆4的收纳,不需另外设置收纳装置,降低了制作成本。

本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有三种使用状态,分别为推移状态、操作架状态和电梯井道架状态。

在推移状态时,将立杆1调低高度,护栏框架通过护栏转轴支座18进行翻转,实现该装置整体高度缩小,使其便捷地推移至其他房间或装入施工电梯内运往其他楼层,不受空间区域限制。

在操作架状态时,通过将立杆1调高至防护高度,通过护栏转轴支座18翻开护栏框架,并用护栏固定钩套15、护栏固定手柄16和护栏固定插销17实现防护框架成稳固状态,使得该装置能满足操作架的使用功能。

在电梯井道架状态时,通过斜撑转轴14调节斜撑杆2的角度,用横架杆4在端部固定两斜撑杆2,并将该装置推移进电梯井道,使得斜撑杆2斜顶住井道混凝土内墙壁,同时将底部的刹车脚轮20锁定死,再将上层推拉板6往外推拉使其前端搁置于横架杆4上,最后将上层推拉板6上的护栏框架展开,即可实现为电梯井道提供安全的临时操作面,从而实现电梯井道内的工序提前穿插施工。

本实施例提出的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可实现推移状态、操作架状态和电梯井道架状态三种用途,解决了门式脚手架搭拆耗时、搬运耗工的使用缺陷,同时解决了电梯井道工序受无操作面限制导致无法施工的问题,本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可跨房间、跨楼层便捷挪移,同时其安全稳固性能高。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

本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有立杆的高度均调整至其最低高度;

将上层推拉板和下层推拉板重叠放置,并将护栏框架翻转至与上层推拉板平行的状态;

将斜撑杆尾端的安装高度调至最高,并将两斜撑杆的长度均调整至其最短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步骤可任意调整顺序,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将所有立杆的高度均调整至其最低高度时,拆除调节器,然后将固定杆上的通孔对准调节杆上最下方的调节孔,再穿过调节器从而将固定杆和调节杆固定。在调整斜撑杆尾端的安装高度时,将其尾端的斜撑固定器拆除,并将其调高使其对准立杆最上方的安装孔,然后通过斜撑固定器将斜撑杆固定,在固定斜撑杆时调整其通孔和调节孔以达到调节其长度的目的。

此时,为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在推移状态时的使用方法。在推移状态时,需使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的体积调整最小,以适应跨房间、跨楼层挪移需求。

本发明提出的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在推移时只用调整立杆、斜撑杆和护栏框架即可,而不需要将现有的防护装置进行拆除,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本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有立杆的高度均调高,使立杆的高度高于护栏框架处于竖直状态时的高度;

将上层推拉板和下层推拉板重叠放置,将护栏框架翻转至与上层推拉板垂直的状态,并将护栏框架与立杆固定连接;

将两斜撑杆尾端的安装高度调至最高,并将两斜撑杆的长度均调整至其最短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可根据需要调整顺序,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提出的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在上层推拉板收纳并将护栏框架展开,则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可作为施工防护架使用,护栏框架保证了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

本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将两斜撑杆尾端的安装高度调至最低,同时将两斜撑杆的长度调整至其最长长度,并将横架杆架设于两斜撑杆上;

将所有立杆的高度均升高,使立杆的高度高于护栏框架处于竖直状态时的高度;

将上层推拉板向外推拉使其前端搁置于横架杆上;

将护栏框架翻转至其顶端与电梯井的内侧壁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顺序,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提出的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在上层推拉板向外推拉,并将护栏框架展开时,则可移动多用途式操作防护装置可作为电梯井道架使用,给电梯井道内的工序施工提供了操作面,从而提高了施工进度。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