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地下车库旋转升降载车平台,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地下车库载车平台升降支撑托架。
背景技术:
立体地下车库是为了节省有限的地上空间而开发的新型停车设施,是解决城市停车难的新途径,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图1所示,立体地下车库包括位于地上的进出库安全房1、位于地下的多层立体停车空间2及存取车执行系统,存取车执行系统由升降系统5、载车平台4和汽车搬运器6组成,汽车搬运器6可移动地设置在载车平台4上,并可在升降系统5及载车平台4带动下到达指定停车位3进行存取车操作。载车平台4能够实现升降和旋转功能,其中旋转功能是通过其上的转盘实现,升降功能是由升降系统5(钢丝绳曳引系统)带动载车平台4四角的动滑轮实现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地下车库载车平台升降支撑托架,其为载车平台的一部分,用于承载上部转盘和汽车搬运器,并与升降系统连接实现升降功能;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支撑托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方便、自重轻、工作可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立体地下车库载车平台升降支撑托架,包括载重支架和4个升降支撑臂;所述载重支架由中部支架和外围支架组成,中部支架上设法兰与载车平台转盘中心轴轴承固定连接,外围支架上另外设环形轨道用于支撑转盘底部滚轮;4个升降支撑臂沿同一矩形对角线设置,每个升降支撑臂的外伸端分别设有滑轮和导靴。
所述中部支架和外围支架的主体结构均为矩形框架结构,各组成部件采用钢结构件,且各部件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中部支架、外围支架与升降支撑臂之间通过安装座固定连接。
所述导靴在每个升降支撑臂端部沿竖直方向上、下各设置1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升降支撑托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2)中部支架和外围支架均采用可拆卸结构连接,运输、安装方便;
3)中部支架和外围支架采用框架式结构,自重轻;
4)每个升降支撑臂端部设有2个导靴,防止载车平台在升降过程中侧倾,确保升降过程平稳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立体地下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支撑托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支撑托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支撑托架的前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支撑托架的安装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支撑托架的安装示意图二。
图中:1.出入库安全房 2.多层立体停车空间 3.停车位 4.载车平台 5.升降系统6.汽车搬运器 7.中部支架 8.法兰 9.外围支架 10.安装座 11.升降支撑臂 12.滑轮 13.导靴 14.钢结构框架 15.转盘 16.滚轮 17.环形轨道 18.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种立体地下车库载车平台升降支撑托架,包括载重支架和4个升降支撑臂11;所述载重支架由中部支架7和外围支架9组成,中部支架7上设法兰8与载车平台转盘15中心轴轴承固定连接,外围支架9上另外设环形轨道17用于支撑转盘15底部滚轮16;4个升降支撑臂11沿同一矩形对角线设置,每个升降支撑臂11的外伸端分别设有滑轮12和导靴13。
所述中部支架7和外围支架9的主体结构均为矩形框架结构,各组成部件采用钢结构件,且各部件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中部支架7、外围支架9与升降支撑臂11之间通过安装座10固定连接。
所述导靴13在每个升降支撑臂11端部沿竖直方向上、下各设置1个。
如图5-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支撑托架的安装示意图。图中,由钢结构框架1构建多层立体停车空间(为避免图面杂乱,图6中只进行了局部显示),其中部设可升降旋转的载车平台。载车平台上部转盘15通过轴承与下方的升降支撑托架固定连接 并可绕中心轴转动,转盘15底部沿周向设有数个滚轮16,升降支撑托架上与滚轮16位置对应的圆周上另外设环形轨道17,当转盘15转动时,滚轮16可沿环形轨道17滚动,可以起到支撑并防止转盘15侧倾的目的。
立体地下车库的升降系统为无机房曳引系统,采用曳引机牵引钢丝绳18,钢丝绳18的末端穿过升降支撑托架4个升降支撑臂11端部的滑轮12,该滑轮12为动滑轮,可在钢丝绳18牵引下带动载车平台实现升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