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10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门锁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将车门保持在关闭状态的锁闩机构和操作所述锁闩机构的连杆机构的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特开第2001-336330号公报中公开了门锁装置和开启操作构件的例子。
上述公开文献公开了安装在门的内侧的门锁装置。此外,安装诸如外手柄的操作构件的框架构件已经设置在门上。所述外手柄等与上述框架构件一起也安装在门的内部。
因此,在门的装配生产过程中,门锁装置和诸如外手柄的操作构件必须单独地安装到门的内部。

发明内容
考虑到以上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车辆门锁装置,包括锁闩机构,所述锁闩机构在车门的内部空间配置于车门以便将所述车门相对于车身保持在关闭状态,并且被在接合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转换;和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用于通过门手柄机构的操作将所述锁闩机构从接合状态转换到脱离状态,所述门手柄机构包括手柄构件和安装在车门的内部空间里用于将手柄构件支撑到车门上的框架构件,以及用于与门手柄机构的框架构件可拆开地连接的连接装置。
根据本发明,安装在车门的内部空间里的门锁装置与门手柄机构的框架构件可拆开地连接。因此,门锁装置可以安装在内部空间里,其中框架构件与门锁装置相连接,然后框架构件与门锁装置脱离并安装在车门的内部空间里。通过与门锁装置和门框架单独地放在车门内相比,已连接的门锁装置组只需要更少的次数就可以安装在车门内。门锁装置和门手柄机构可以更容易地安装到车门内。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由于框架构件与形成门锁装置外部的壳体相连,框架构件与门锁装置很容易连接或分离。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框架构件沿不同方向被支撑在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之间。因此,门锁装置稳固地支撑了框架构件。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导引部分与框架构件接合。因此,通过沿着导引部分的伸展方向移动框架构件,框架构件能够容易地与门锁装置分离。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由于限制装置限制了框架构件在伸展方向上的移动,所以能够阻止通过沿伸展方向移动框架构件使其脱离导引部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锁定构件被推到肋部和框架构件之间,那么框架构件能够利用与锁定构件和肋部接触而与门锁装置连接。另外,锁定构件被从肋部和框架构件之间拉出,那么框架构件能够通过释放与锁定构件和肋部的接触而与门锁装置分离。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锁定构件可以在驱动齿轮和锁定构件之间移动通过接合机构。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由于使用粘结构件将框架构件与门锁装置相连,所以通过切除施加了粘结构件的部分可以将框架构件与门锁装置分离。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附加特征和特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设置在车门上的门锁模块的示意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设置在车门上的门锁模块的示意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门锁装置的示意后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于连接到车门过程中的门锁模块的示意主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于连接到车门过程中的门锁模块的示意侧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门锁模块的示意透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门锁模块的一部分连接臂和第二支撑部分的示意透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门锁模块的示意侧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部分手柄框架的示意透视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部分门锁装置的示意透视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门锁模块的示意侧视图;图12是在图11中沿线A-A剖开的横截面图;图13是在图12中沿线B-B剖开的横截面图;图14是在图13中沿线C-C剖开的横截面图;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门锁模块的示意侧视图;图16是沿图15中的箭头E方向的侧视图;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处于分开状态的手柄框架和门锁装置的示意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更加详细地阐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以下将会结合图1-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和图2示出了门锁模块10连接到车门1状态。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车门被解释为设置在车辆侧面的摆动型车门,但是车门的设置位置不仅限于这种构造。例如,门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后侧,也可以做成可滑动的门。图1是从车辆前侧(以下简称前侧)到车辆后侧(以下简称后侧)的示意图。图2是从车辆内侧(以下简称内侧)到车辆外侧(以下简称外侧)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门1的内板3(在图1中示出)和内装饰4(在图1中示出)被移除的状态。图3是组成门锁模块10的门锁装置11的后视图。图4和图5示出了仅仅门锁模块10的门锁装置11刚性地连接到门1上而组成门锁模块10的手柄框架3 1没有连接到门1上的状态。图4和图5是分别从与图1和图2相同的方向看时得到的示意图。图6是门锁模块10的透视图。在这些图中,对应的每个符号和方向为F表示前侧,R表示后侧,U表示车辆的上侧(以下简称为上侧),D表示车辆下侧(以下简称为下侧),I表示内侧,O表示外侧。
如图1和图2所示,门1形成有位于外侧的弯度的外板2、形成内侧外观的内装饰4和内板3,并包括上述部分和覆盖门1后侧的端板部分5。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门锁模块10设置在门1的外板2和内板3之间(即门的内部)。
如图1-图6所示,门锁模块10包括门锁装置11和手柄框架31。
门锁装置11包括锁闩机构20(在图3中示出)和连杆机构21(在图2中示出)。锁闩机构20和连杆机构2一体地容纳于壳体22内,以防止来自外部的不必要的操作和水渗透。锁闩机构20的结构是已知的,并包括刚性地连接到车体侧的撞击件6(在图2和图3中示出)和用来限制锁闩23移动的杆24。如图3所示,锁闩23与撞击件6接合,杆24与锁闩23接触以限制锁闩23的移动。从而,通过限制锁闩23的移动,锁闩机构20将门1保持在关闭状态。
连杆机构21由各种杠杆、连杆、电动机等组成。组成连杆机构21的外部开启杠杆25和内部开启杠杆26在图2中示出。当操作刚性地连接到外板2上的手柄把手32时,操作力输入到外部开启杠杆25,外部开启杠杆25绕枢轴27旋转。同样,当操作刚性地连接到内板3或内装饰4上的内手柄(未在图中示出)时,来自内手柄的操作力输入到内部开启杠杆26,内部开启杠杆26绕枢轴27旋转。
随着外部开启杠杆25和内部开启杠杆26的运转,连杆机构21被构成以释放杆25和锁闩23的接触状态。换句话说,通过操作锁闩机构20,连杆机构21释放与撞击件6的接合状态,柄使门1处于可开启的状态。
此外,连杆机构21还具有通过外部开启杠杆25和内部开启杠杆26的操作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改变的机构,如上所述(未在图中具体示出),其中在解锁状态下,锁闩机构20是可移动的;在锁定状态下,锁闩机构20是不可移动的。
如图1所示,壳体22是覆盖门锁装置11外部的外壳28和内部的罩体29的结合体。
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支撑部分40和第二支撑部分4设置在壳体22的外壳28上,用于可拆开地与手柄框架31连接。虽然第一支撑部分40与覆盖门锁装置11的锁闩机构20上侧的外壳28的一部分相连,但是第一支撑部分40也可以与壳体22一体形成。第一支撑部分40包括一对板40a,它们被放置在彼此的旁边,并且沿S方向(在图6中示出)相隔预定的距离,S方向是车辆内-外方向并被限定为第一方向。另一方面,第二支撑部分41与壳体22外壳28的上部一体地形成。第二支撑部分41包括一对板41a,它们被放置在彼此的旁边,并且沿T方向(在图6中示出)相隔预定的距离,T方向是车辆前-后方向并被限定为第二方向。
下面将说明外手柄部件30。如图1和图2所示,外手柄部件30主要由手柄框架31,手柄把手32,钟形曲柄33组成。手柄框架31由树脂构成,并且可连接到门1的内部,以便将其纵向沿前-后方向放置,如图2所示。换句话说,可以使用螺钉等把手柄框架31与外板2的内侧相连。如图2所示,一对开口部分31a设置在手柄框架31的前侧和后侧以便与形成在外板2上的一对开口部分2a匹配。
如图1和图6所示,连接臂31b形成在手柄框架31上。如图6所示,连接臂31b向车辆的内侧方向,即车辆的门锁装置11侧延伸,并且其端部以近似直角直向前侧方向以便形成钩状。这个弯曲角度不仅限于精确的直角。手柄把手32由两个树脂或金属构件组合而成,以便使得其内部成中空结构。
手柄把手32从外板2的外侧(门1的外侧)连接,以便将其纵向沿前-后方向放置。换句话说,形成在手柄把手32前端与后端的臂(未在图中示出)插入到开口部分2a和开口部分31a内,并且手柄框架31支撑手柄把手32。
钟形曲柄33由手柄框架31后侧端附近的枢轴33a(在图1中示出)可枢转地支撑。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是形成在手柄把手32后端的臂与与钟形曲柄33的臂33b接合。当操作手柄把手32时,钟形曲柄33绕枢轴33a旋转。
此外,如图1所示,索缆34的一端34a与钟形曲柄33接合。如图2所示,索缆34的另一端34b与外部开启杠杆25接合。换句话说,索缆34把外部开启杠杆25和钟形曲柄33连接在一起。于是,当钟形曲柄33绕枢轴33a旋转时,索缆34被钟形曲柄33拉动,外部开启杠杆25被致动。在这种情形下,索缆34将操作力从外手柄部件30传送到门锁装置11。
电气部件(未示出)设置在手柄把手32的中空部分。虽然用来发射信号到车辆外部以探测用户是否在车辆周围的天线电极、用来探测用户接近或者接触手柄把手32的传感器电极可以作为电气部件的例子,但是电气部件的例子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将门锁装置11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改变的开关以及电动操作锁闩机构20的开关也都可以作为电气部件的例子。
线束35与电气部件电相连。如图1所示,通过开口部分2a和开口部分31a,线束35连接于门1中,同时与设置在门锁装置11中的电路板(未在图中示出)相连。换句话说,线束35将外手柄部件30与门锁装置电相连。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在门锁装置11壳体22上的连接器36,电路板与放置在门锁装置11外侧的ECU(电子控制单元)相连。
如图1和图2所示,保护器37使线束35和索缆34成单元主体。因此,在门1中,索缆34稳固地支撑线束35。
下面将说明门锁模块10装配到门1内的方法。
通过在将门锁装置11和手柄框架31装配到门1内之前连接它们使门锁模块10处于模块化状态。首先说明装配方法。当手柄框架31从图6中所示的状态移向P方向时,第一支撑部分40的板40a在S方向上保持手柄框架31,第二支撑部分41的板41a在T方向上保持连接臂31b。于是,门锁装置11的第一支撑部分40和板40a与手柄框架31结合。在这种情形下,第一支撑部分40和第二支撑部分41在不同的方向(S方向和T方向)上保持手柄框架31,以防止手柄框架31做不必要的移动。也就是说,门锁装置11稳固地支撑了手柄框架31。钩状的连接臂31b与第二支撑部分41接合。特别地,这种接合能够防止手柄框架在第二支撑部分41上沿S方向做不必要的移动。于是,门锁装置11稳固地支撑了手柄框架31。
因为门锁模块10被模块化,通过形成门1的内板3上的开口部分(未在图中示出),门锁模块10被置入门1的内侧。然后,如图4和图5所示,使用螺钉等把门锁装置11的一部分固定在端板部分5上。
由于门锁装置11和手柄框架31之间的接合是可分离的,从图4和图5所示的状况,通过向Q方向(在图6中示出)移动手柄框架31,手柄框架31就可以与门锁装置11分离。使用螺钉等把手柄框架31固定在门1的外板2上。门锁模块10中的门锁装置11和手柄框架31以这种方式被装配到门1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门锁装置11和组成外手柄部件30的手柄框架31被模块化,并且门锁模块10可以一次被置入门1的内部。从而,部件装配到门1内所需要的操作次数要少于门锁装置11和外手柄部件30单独装配到门1内所需要的操作次数。因此,可以很容易把门锁装置11和外手柄部件30装配到门1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第一支撑部分40和第二支撑部分41设置在门锁装置11的壳体22上,并且手柄框架31连接到构成门锁装置11外部的壳体。从而,门锁装置11和手柄框架31的接合结构简单,手柄框架31和门锁装置11之间的接合和脱离可以容易地实现。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将门锁模块10中的钟形曲柄33和外部开启杠杆25放入门1内之前索缆34将它们有线连接。线束35把手柄框架31与门锁装置11有线地电连接在一起。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在门锁装置10和手柄框架31固定到门上之后,包括索缆34、线束35和外手柄部件30的门锁装置11可以很容易地装配在门1上,并不用在门1内对索缆34和线束35布线。
以下是对上述门锁模块10的操作做简要说明。当门锁装置11的连杆机构21处于解锁状态时,通过对外手柄部件30的手柄把手32的操作致动外部开启杠杆25,并且通过几个杠杆致动锁闩机构20。从而,门1由关闭状态变为可开启状态。
另一方面,当门锁装置11的连杆机构21处于锁定状态时,虽然通过外手柄部件30的手柄把手32的操作致动外部开启杠杆25,但是锁闩机构20并没有被致动。也就是说,门1不能被开启。
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握持操作型手柄把手32被用作外手柄的例子,也可以使用拉起型的外手柄。
尽管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手柄框架31被用作门内部构件的例子,其并不仅限于此,只要是在门1内连接到门1上的门内部构件就可以。例如,手柄框架31可以与其本身结合作为门内部构件。另外,锁芯也可以与门内部构件结合。
尽管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使用了索缆34,但是也可以通过杆等代替索缆34将门锁装置11侧与手柄框架31侧相连。
尽管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分40和第二支撑部分41连接到壳体22上,但是它们也可以通过支架等连接到门锁装置11上。
(第二实施例)下面将根据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臂31b和第二支撑部分4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由于其他部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对它们的描述。图7是沿与第一实施例中图6相同的方向观察得到的示意图,仅示出了连接臂31和第二支撑部分41。
如图7所示,连接臂31b形成具有钩状,且在其末端向前后方向弯曲,凸出部分31c形成在连接臂31b弯曲部分的两侧。另一方面,第二支撑部分41的一对板41a的保持端形成具有凹入部分41b。
从图7所示的状况,当连接臂31b移到P方向以便将手柄框架与门锁装置11结合时,凹入部分41b通过利用将连接臂31b保持在第二支撑部分41上来保持凸出部分31c。凹入部分41b和凸出部分31c之间的保持作用属于搭扣配合型。因此,能够防止连接臂31b错位到Q方向。于是,门锁装置11稳固地支撑手柄框架31。
(第三实施例)下面根据图8-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手柄框架31和门锁装置11的连接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壳体22的形状也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由于其他部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对它们的描述。图8是沿着与第一实施例中图5相同的方向观察得到的示意图,示出了门锁模块10的手柄框架31和门锁装置11。图9是一部分手柄框架31的透视图。图10是一部分门锁装置11的透视图。
如图8和图9所示,手柄框架31包括三个朝门锁装置11侧凸出的咬合部分50。每个咬合部分50的末端50a以垂直角度向门锁装置11方向凸出。
另一方面,如图8和图10所示,门锁装置11包括三个导引部分52、53、54。导引部分52、53、54与门锁装置11的壳体22一体地形成。三个导引部分52、53、54分别具有引导壁52a、53a、54a。引导壁52a、53a、54a沿壳体22形成且在限定为第三方向的VW方向(在图10中示出)上伸长。导引部分52具有形成于引导壁52a末端的止动壁52b,和在与形成引导壁52a相同的方向上伸长形成且在其与壳体22之间形成间隙的锁定壁52c。导引部分53具有形成于引导壁53a末端的止动壁53b,和在与形成引导壁53a相同的方向上伸长形成且在其与壳体22之间形成间隙的锁定部分53c。导引部分54与导引部分53一样,具有止动壁54b和锁定部分54c。此外,导引部分54具有弯曲部分54d,所述弯曲部分54d这样形成,以便弯曲引导壁54a。
下面将说明门锁模块10的模块化方法。门锁模块10制成为门锁装置11和手柄框架31的结合体。首先,手柄框架31咬合部分50的每个末端50a在W方向(在图10中示出)上与门锁装置11的每个导引部分52、53、54接合,而手柄框架31沿每个引导壁52a、53a、54a朝W方向移动。然后手柄框架31滑动直到被停止,其中每个末端部分50a接触每个止动壁52b、53b、54b。从而,门锁装置11与手柄框架31结合,门锁模块10被模块化(在图8中示出)。也就是说,这种状况下,每个末端部分50a配合在壳体22和锁定壁52c或锁定部件53c、54c之间。换句话说,每个末端部分50a与锁定壁52c和锁定部分53c、54c接合,使得能够防止手柄框架31相对于门锁装置11做不必要移动。另外,由于在这种情形下,弯曲部分54d与咬合部分50的端部接合,所以限制了咬合部分50在VW方向上的移动。于是,手柄框架31不能通过向V方向(在图10中示出)移动而轻易脱离门锁装置11。
门锁装置11和手柄框架31之间的连接是可分离的。在门锁模块10被置入门1内之后,如下所述,手柄框架31脱离门锁装置11。当用比预定力更大的力朝V方向推手柄框架31时,末端部分50a越过弯曲部分54d。于是,导引部分52、53、54的引导壁52a、53a、54a朝V方向引导咬合部分50的每个末端部分50a。通过向V方向的移动,咬合部分50脱离导引部分52、53、54。由此手柄框架31脱离门锁装置11。
咬合部分50和导引部分52、53、54的形状和数量不限于本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下面将根据图11-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手柄框架31和门锁装置11的连接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壳体22的形状也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由于其他部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图11是沿着与图5相同的方向观察得到的示意图,示出了门锁模块10的手柄框架31和门锁装置11。图12是在图1 1中沿线A-A剖开的横截面图。图13是在图11中沿线B-B剖开的横截面图。图13是在图11中沿线C-C剖开的横截面图。
如图11和图14所示,壳体22上的两肋60朝手柄框架31侧(在图14中的上方向)凸出。
另一方面,锁定构件61设置在手柄框架31上。如图11和图13所示,在纵向的中部附近,锁定构件61被保持在手柄框架31上的沟槽62(在图13中示出)中。锁定构件61的一端61a具有锥形形状。锁定构件61在其另一端61b上包括从动齿轮61c。从动齿轮61c与连在手柄框架31上的驱动齿轮63啮合。当驱动齿轮63被致动(旋转)时,锁定构件61在如图11所示的XY方向(推进—拉出方向)上移动。
下面将说明门锁模块10的模块化方法。门锁模块10制成为门锁装置11和手柄框架31的结合体。首先,手柄框架31被置入一对肋60之间。在这种情形下,手柄框架31被放置且在其与两肋60之间形成了空隙64(在图11和图14中示出)。然后,驱动齿轮63在一个方向上被致动(旋转),锁定构件61向X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形下,锁定构件61的一端61a被推进空隙64。手柄框架31被压向锁定构件61和肋60。从而,手柄框架31与门锁装置11结合,门锁模块10被模块化。
门锁装置11和手柄框架31之间的结合是可以分离的。在门锁模块10被置入门1内之后,如下所述,手柄框架31脱离门锁装置11。首先,驱动齿轮63在另一个方向上被致动(旋转),锁定构件61向Y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形下,锁定构件61的一端61a从空隙64中拉出。手柄框架31从被压向锁定构件61和肋60的状态中释放。从而,手柄框架31脱离门锁装置11。
可以使用工具(螺丝起子等)使驱动齿轮63旋转,用于将门锁装置11和手柄框架31连接到门1内。因此,在装配生产过程中只用到少数工具,这使得装配更容易。
肋60的形状和数量不限于本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下面将根据图15-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在第五实施例中,手柄框架31和门锁装置11的连接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壳体22的形状也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由于其他部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图15是沿着与第一实施例中图5相同的方向观察得到的示意图,示出了门锁模块10的手柄框架31和门锁装置11。图16是在图15中沿箭头E方向所得的示意图。图17是沿着与图16相同的方向观察得到的示意图,示出了处于分离状态下的手柄框架31和门锁装置11。
在第五实施例中,利用加热、超声波等,通过作为粘结材料的焊接物将门锁装置11和手柄框架31可拆开地连接。也就是说,通过在门锁装置11的壳体22和手柄模块31之间的三个连接点70(在图15和图16中示出)上进行焊接,从而形成门锁模块10。
在门锁模块10被放入到门1内之后,如下所述,手柄框架31脱离门锁装置11。从图16所示的情形看,一个力作用于手柄框架31并使之向图16中的G方向运动。在这种情形下,G方向上的张力通过手柄框架31传送到了连接点70,且传送到作为支点的连接点71,然后连接点70被分开。于是,手柄框架31脱离门锁装置11(在图17中示出)。
连接点70的形状和数量不限于此实施例。通过使用作为粘结材料的焊接物在连接点70上将门锁装置11与手柄框架31可拆开地结合,从而组成门锁模块10。
本发明的原理、优选实施例和操作模式已经在前面的说明中已经详细地阐述了。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所述公开的实施例。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应该被视为说明性的,而不是约束性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作出变化。因此,这些变化,改变,和等同物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包括锁闩机构,所述锁闩机构在车门的内部空间内配置于所述车门,用于将所述车门相对于车身保持在关闭状态并且被在接合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变换;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用于通过门手柄机构的操作将锁闩机构从所述接合状态变换到所述脱离状态,所述门手柄机构包括手柄构件和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布置在所述车门的内部空间内、用于将所述手柄构件支撑到所述车门上,及用于与所述门手柄机构的框架构件可拆开地连接的连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还包括容纳所述锁闩机构和所述连杆机构的壳体,其中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在第一方向上支撑所述框架构件的第一支撑部分,和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支撑所述框架构件的第二支撑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导引部分,所述导引部分引导所述框架构件以便沿框架构件的伸展方向移动框架构件并且与所述框架构件接合,当沿伸展方向移动时,所述框架构件与所述导引部分接合或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装置,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导引部分内的限制构件,用于限制所述框架构件沿所述伸展方向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肋部和锁定构件,所述锁定构件在受推位置与受拉位置之间移动,当位于所述受推位置时,所述锁定构件配合在所述肋部和所述框架构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锁装置,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与所述锁定构件啮合以便移动所述锁定构件的从动齿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与所述车门手柄机构的框架构件可拆开地邻接的粘结构件。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锁闩机构,所述锁闩机构在车门的内部空间内配置于所述车门,用于将所述车门相对于车身保持在关闭状态并且被在接合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变换;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用于通过门手柄机构的操作将锁闩机构从所述接合状态变换到所述脱离状态,所述门手柄机构包括手柄构件和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布置在所述车门的内部空间内、用于将所述手柄构件支撑到所述车门上,及用于与所述门手柄机构的框架构件可拆开地连接的连接装置。
文档编号E05B65/20GK1573001SQ20041004761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9日
发明者福永胜稔, 铃村淳, 大矢茂博, 村松明, 国松幸信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