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落式输送食物的盛载装置及一种降落式自动接菜系统,属于餐饮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有不少餐厅采用自动化传菜系统,常见的有机械链条式,输送带式和流水槽式,常见的日本回转寿司店即为输送带式传菜系统,利用回圈状输送带循环地传送特定的食物,方便坐落在回圈旁的顾客取用,其余散落的座位则无法体验到这种自动化送菜的乐趣。但是这种回圈状输送带传菜系统,占地面积大,座位仅限于沿着输送带设置,对店面的布局和装潢影响较大,且整个传菜系统结构单一,用户难以有良好的用餐体验。
水槽式自动化传菜系统利用水的浮力使得盛载装置沿着水槽移动,其缺点是占用面积大,客户取餐时可能会有菜品打翻污染水槽的风险,餐桌必须沿着水槽布置,且利用水槽无法传送热汤,也不能传送火锅等重物,限制了餐厅的经营模式。
为此,申请人提出了一种餐饮自动传菜系统,包含多个可分别供各餐桌点餐并与厨房主机连接的点餐单元,一条或多条从厨房空中延伸至各餐桌正上方的弯曲的行轨,每条行轨设有多个沿着行轨滑行的行走小车,所述行走小车头部设有定位块,下端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通过下端的连接装置连接到盛菜装置,餐桌上设有接菜装置,行走小车接受厨房主机指令在抵达指定的餐桌前缓缓减速,直至在指定的餐桌正上方停止,所述升降机构缓慢下降,将盛菜装置放置到接菜装置上,供顾客取走食用。
考虑到空中的升降机构将菜品放置餐桌上时,顾客可能不小心将杯子或菜盘等物品放置在定位块定位的区域,使得盛载装置放至餐桌时无法保持平衡导致盛载装置中的汤汁等溅出,在餐桌上设有接菜装置。且考虑到顾客可能会将刀叉,勺子等放于盛载装置中,盛载装置在空中行走时可能发生掉落的危险,因此,盛载装置的边缘必须设有一定高度的凸边以防菜碟,刀叉或勺子等从盛载装置滑落。
盛载装置的边缘设置凸边等虽能放置盛载装置中的物品滑落,但是顾客需要将送达的菜品取出食用时,必须绕过盛载装置边缘的凸边,将手伸进盛载装置将菜品取出,非常不 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落式输送食物的盛载装置及一种降落式自动接菜系统,以避免桌面的杯子或刀叉等杂物放置定位的区域引起盛载装置放置于餐桌上时倾斜导致汤汁等洒出,且避免顾客的疏忽或是好奇等而将刀叉等杂物至于盛载装置中引起空中掉落的风险;同时,当盛载装置将菜送达接菜装置时,接菜装置能将菜碟托出,从而方便顾客从盛载装置将菜取出。
为达到以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降落式输送食物的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环绕底盘的周向设有壁罩;所述底盘与壁罩为活动连接,底盘相对于壁罩可上下往复活动;所述壁罩上还包括用于与升降机构连接的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底盘通过多个杆套和导杆与壁罩活动连接;
所述杆套固定于底盘周侧,所述导杆固定于壁罩内侧,所述导杆穿过杆套;或,
所述杆套固定于壁罩内侧,所述导杆固定于底盘周侧,所述导杆穿过杆套。
优选地,所述杆套和导杆的数量一一对应,且杆套和导杆分别至少有2个。
优选地,所述底盘通过多个滚珠装置与壁罩活动连接,所述滚珠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上设有第一滚槽,第二固定部上设有第二滚槽,第一滚槽和第二滚槽相对设置,第一滚槽和第二滚槽之间设有若干滚珠;
所述第一固定部设于底盘周侧,所述第二固定部设于壁罩内侧,第二滚槽的高度大于第一滚槽;或,
所述第二固定部设于底盘周侧,所述第一固定部设于壁罩内侧,第一滚槽的高度大于第二滚槽。
优选地,为保持盛载装置的平衡,所述滚珠装置至少有2个。
为确保滚珠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运动,优选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的两端部设置限位块。
所述底盘的形状与盛放食物的餐具形状相应,即底盘根据餐具的形状而进行相应的形 状设计,优选地,所述底盘为圆形或多边形。
优选地,所述底盘上下活动的距离不超出壁罩的垂直高度。
一种降落式自动接菜系统,包括沿着悬空轨道行走的行走小车,所述行走小车上设有伸缩的升降机构,所述盛载装置通过连接部连接到升降机构的下端;还包括设置在餐桌上的接菜装置,所述接菜装置包括固定于桌面的支撑部,以及设于支撑部上方的承载部;所述盛载装置在升降机构的驱动下降落至接菜装置上时,承载部将盛载装置的底盘顶起。
优选地,所述接菜装置上设有感应装置及扬声器,接菜装置上的感应装置感应到盛载装置置于接菜装置承载部时,扬声器发声提示取走放置于底盘上的菜品,避免已经送达餐桌的菜品滞留在接菜装置上而影响下一次的送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盛载装置盛载装置接触到接菜装置时,盛载装置的底盘在接菜装置的承载部静止,而升降机构继续下降,直至盛载装置的底盘略高于盛载装置的壁罩的上边缘,以便顾客轻易地取走菜品。
二、盛载装置的底盘和壁罩活动连接,可确保盛载装置在空中行走时,盛载装置中的物品不会发生掉落而产生安全问题。
三、桌面上设有接菜装置,可避免盛载装置放到桌面上时由于下方的杂物导致盛载装置发生偏斜而导致里面的汤汁等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降落式自动接菜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杆套位于壁罩底部时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杆套位于壁罩底部时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盛载装置的A-A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杆套位于壁罩顶部时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一的杆套位于壁罩顶部时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盛载装置的A-A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二的滚珠装置位于壁罩底部时的俯视图;
图9为图9的C-C剖视图;
图10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实施例二的滚珠装置位于壁罩顶部时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的C-C剖视图;
图中数字对应的零件名称为:
1.行走小车;2.升降机构;3.盛载装置;4.连接部;5.底盘;6.壁罩;7.杆套;8.导杆;9.滚珠装置;10.第一固定部;11.第二固定部;12.第一滚槽;13.第二滚槽;14.滚珠;15.接菜装置;16.支撑部;17.承载部;18.感应装置;19.扬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降落式自动接菜系统,包括沿着悬空轨道行走的行走小车1,所述行走小车1上设有伸缩的升降机构2,升降机构2的下端通过连接部4设有盛载装置3;还包括设置在餐桌上的接菜装置15,所述接菜装置15包括固定于桌面的支撑部16,以及设于支撑部上方的承载部17;所述盛载装置3在升降机构2的驱动下降落至接菜装置15上时,承载部17将盛载装置3的底盘5顶起。
一种降落式输送食物的盛载装置3,包括底盘5,环绕底盘5的周向设有壁罩6;所述底盘5与壁罩6为活动连接,底盘5相对于壁罩6可上下往复活动;所述壁罩6上还包括用于与升降机构2连接的连接部4。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盛载装置3有3个杆套7和导杆8,底盘5通过3个杆套7和导杆8与壁罩6活动连接;
杆套7固定于底盘5周侧,导杆8固定于壁罩6内侧,导杆8穿过杆套7;
如图2至图4所示,盛载装置3随着行走小车1沿着行轨滑行至盛载装置3接触接菜装置15时,盛载装置3的底盘5在自身及餐具的重力作用下,底盘5位于盛载装置3的底端。
如图5至图7所示,盛载装置3接触接菜装置15时,底盘5抵在接菜装置15的承载 部17上,停止运动。而升降机构2在控制系统作用下继续往下运动,带动导杆8中随着壁罩往下运动,杆套7和导杆8发生相对运动,即底盘5从壁罩6的底端移动至壁罩6的顶端,直至底盘5在接菜装置15的承载部17的承托下略高于盛载装置3的壁罩6的上边缘时,升降机构停止下降,此时,顾客能轻易地将菜品从接菜装置3上取下。
实施例一中杆套7固定于壁罩6内侧,所述导杆8固定于底盘5周侧,所述导杆8穿过杆套7应视为实施例一的等同技术方案,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为保持盛载装置的平衡,盛载装置3上舍友3个滚珠装置,底盘5通过多个滚珠装置9与壁罩6活动连接,所述滚珠装置9包括第一固定部10和第二固定部11,第一固定部10上设有第一滚槽12,第二固定部11上设有第二滚槽13,第一滚槽12和第二滚槽13相对设置,第一滚槽12和第二滚槽13之间设有若干滚珠14;
所述第一固定部10设于底盘5周侧,所述第二固定部11设于壁罩6内侧,第二滚槽13的高度大于第一滚槽12。
如图6至图9所示,盛载装置3随着行走小车1沿着行轨滑行至盛载装置3接触接菜装置15时,盛载装置3的底盘5在自身及餐具的重力作用下,底盘5位于盛载装置3的底端。
如图10至图12所示,盛载装置3接触接菜装置15时,底盘5抵在接菜装置15的承载部17上,停止运动。而升降机构2在控制系统作用下继续往下运动,带动滚珠装置9中滚珠14移动,第一滚槽12与第二滚槽13发生相对运动,即底盘5从壁罩6的底端缓慢移动至壁罩6的顶端,直至底盘5在接菜装置15的承载部17的承托下略高于盛载装置3的壁罩6的上边缘时,升降机构停止下降,此时,顾客能轻易地将菜品从接菜装置上取下。
实施例二中壁罩内侧不设第二固定部,第二滚槽可直接设于壁罩内侧,该方案属于本实施例的等同方案,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确保滚珠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运动,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的两端部设置限位块。
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二固定部11设于底盘5周侧,所述第一固定部10设于壁罩6内侧,第一滚槽12的高度大于第二滚槽13,属于本实施例的等同方案,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