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循环电热壶或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4959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汤液循环电热壶或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壶或锅,具体是一种汤液循环电热壶或锅。



背景技术:

传统电热壶和锅都是在底部采用发热盘,对容器本体内的汤液进行加热。汤液只是简单的受热煮沸,该结构用于煮水方便实用,但在熬煮补品或是药材时,由于添加物是固体,容易沉淀在容器本体下部,添加物直接被发热盘加热,容易出现多种问题:一是添加物容易被发热盘烧焦;二是受热不均匀导致汤液无法循环,熬煮的效果较差,添加物的营养成分无法充分析出,造成营养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汤液循环电热壶或锅。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汤液循环电热壶或锅,包括容器本体及发热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汤液循环泵,汤液循环泵呈向下开口的伞状,并在其顶部向上延伸出空心泵柱,汤液循环泵将发热盘罩在其中;在汤液循环泵的伞状结构中部以下(即是其高度的中线以下部位)开有多个进水孔,并在泵柱上开有多个泵水孔。

上述电热壶或锅,其特征在于,汤液循环泵的伞状结构中部以下设有一圈内凹的进水圈,进水孔设在进水圈上。

上述电热壶或锅,其特征在于,发热盘上还设有水位探头,水位探头也被汤液循环泵罩在其中。

所述汤液循环泵是陶瓷材料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合理,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汤液循环泵将添加物和发热盘有效隔离,使得汤液能够直接受热,并且形成循环流动,添加物能够充分熬煮,提高了汤液的营养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汤液循环泵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汤液循环电热壶的剖视图(剖视方向与图1中A-A方向相同,为便于视图,仅以线条表示)。

图中标记:1——壶体;2——发热盘;3——水位探头;4——汤液循环泵;5——泵柱;6——进水圈;7——进水孔;8——泵水孔;M——汤液循环泵的伞状结构中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汤液循环电热壶,包括壶体(即是容器本体)及发热盘,发热盘上设有水位探头;还包括汤液循环泵,汤液循环泵呈向下开口的伞状,并在其顶部向上延伸出空心泵柱;汤液循环泵将发热盘连同水位探头罩在其中;汤液循环泵的伞状结构中部以下设有一圈内凹的进水圈,在进水圈上开有6个进水孔,并在泵柱上开有16个泵水孔。

本实施例产品结构合理,汤液循环泵将添加物和发热盘有效隔离,使得汤液能够直接受热,并且形成明显的循环流动,添加物能够充分熬煮,提高了汤液的营养价值。

对比例1:与实施例不同的是,进水孔开设在汤液循环泵的伞状结构中部以上。汤液的循环流动不明显,添加物熬煮效果下降。

对比例2:与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汤液循环泵的伞状结构从上至下都开设有大量的进水孔。同样地,汤液的循环流动不明显,添加物熬煮效果下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