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漏油的煎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764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漏油的煎烤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煎烤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漏油的煎烤器。



背景技术:

煎烤器是通过上下两个烤盘同时对食物进行加热,从而节省了食物熟透的时间,减少了用户翻动食物的动作。传统的煎烤器的上下烤盘分别与上壳体组件和下壳体组件固定连接,在煎烤食物时,烤盘上多余的油脂不能及时有效的收集,会直接滴落在桌面上,这样需要将油排出。

现有的做法是使烤盘倾斜一定的角度,在烤盘周缘的较低部位设置排油口,在排油口下方设置集油盒,以便油能自动从该排油口流入排油盒中。如中国专利200510044963.2号公开了一种“可调整倾斜状态的煎烤器”,包含一底座、一可枢摆地架设在底座上的烤盘单元,以及一架设在底座及烤盘单元间的顶撑机构,该烤盘单元具有位于枢设部位相反侧的第一端、第二端,而该顶撑机构包括一可被操控旋转的转控杆,上述转控杆具有一段枢设在烤盘单元的第二端上的弯控部。当弯控部在一第一位置时,该烤盘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有个高度差,以便使烘烤食物产生的流体能够往下流,而当弯控部转换到一第二位置时,该烤盘单元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大致等高,而使得流体能够均匀地分布在食物上,该类型的煎烤器的烤盘由于是枢接结构,所以烤盘的倾斜角度不好控制,且倾斜角度的操作不太方便,具有安全方面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漏油的煎烤器,其具有可简单方便的控制烤盘弧线性滑动倾斜漏油和煎烤,使烤盘的倾斜角度能有效控制,从而保证食物煎烤安全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漏油的煎烤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下煎烤单元,所述下煎烤单元上方设有上煎烤单元,所述下煎烤单元与上煎烤单元通过抬杆装置枢接,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下煎烤单元配合连接的漏油装置,所述漏油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弧形凹腔,所述弧形凹腔内后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用于装置滑动弹簧的装置腔,所述滑动弹簧的一端设有装置腔内,滑动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煎烤单元连接,所述弧形凹腔内前部对称开设有两个便于所述下煎烤单元连接的滑动的通孔,所述底座一侧设有开关装置,所述下煎烤单元底端开设有与所述开关装置对应设置的滑槽,所述底座前端开设有漏油孔,所述漏油孔下方对应设有油盒。

其中,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开设于底座一侧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下端设有垫套,所述垫套下端开设有下卡槽,所述垫套上配合设有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下端设有与下卡槽配合卡接的下卡齿,所述按压开关上端设有与所述滑槽配合连接的上卡齿,所述按压开关与安装孔之间设有按压弹簧。

其中,所述滑槽包括用于控制下煎烤单元和上煎烤单元弧形倾斜角度的纵向长滑槽,纵向长滑槽的前端连通有横向短滑槽。

其中,所述下煎烤单元底端开设有便于下煎烤单元在垫套外滑动的滑腔,所述滑槽开设于该滑腔内。

其中,所述下煎烤单元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底端后部设有与所述滑动弹簧配合连接的挡板,所述底壳底端前部连接有与所述通孔配合连接的弧形导板,所述滑槽、滑腔均开设于底壳底端,所述底壳上端设有底盖板,所述底盖板与底壳之间设有下加热装置,所述底盖板上端设有下烤盘,所述底壳与底盖板之间设有便于底盖板和下加热装置装卸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于底壳内壁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用于锁紧底盖板的活动锁紧板,所述底盖板上设有与活动锁紧板配合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底壳一侧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活动锁紧板的按钮。

其中,所述所述上煎烤单元包括上壳,所述上壳下端设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与上壳之间设有上加热装置,所述上盖板下端设有上烤盘,所述上壳与上盖板之间设有所述锁紧装置。

其中,所述抬杆装置包括抬杆和枢接头,所述枢接头一端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抬杆底端枢接,所述抬杆中部与上壳侧面固定连接。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下煎烤单元,所述下煎烤单元上方设有上煎烤单元,所述下煎烤单元与上煎烤单元通过抬杆装置枢接,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下煎烤单元配合连接的漏油装置,所述漏油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弧形凹腔,所述弧形凹腔内后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用于装置滑动弹簧的装置腔,所述滑动弹簧的一端设有装置腔内,滑动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煎烤单元连接,所述弧形凹腔内前部对称开设有两个便于所述下煎烤单元连接的滑动的通孔,所述底座一侧设有开关装置,所述下煎烤单元底端开设有与所述开关装置对应设置的滑槽,所述底座前端开设有漏油孔,所述漏油孔下方对应设有油盒,煎烤时,通过控制抬杆装置使下煎烤单元和上煎烤单元整体在弧形凹腔内,按通孔和滑槽的设定行程弧线性滑动倾斜,这样便于将食物多角度煎烤,便于食物上和烤盘内多余的油经弧形凹腔进入到漏油孔内,最后进入到油盒,从而达到简单方便的控制烤盘弧线性滑动倾斜漏油和煎烤,使烤盘的倾斜角度能有效控制,保证食物煎烤安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底座与底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便于漏油的煎烤器,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下煎烤单元,所述下煎烤单元上方设有上煎烤单元,所述下煎烤单元与上煎烤单元通过抬杆27装置枢接,所述底座1设有与所述下煎烤单元配合连接的漏油装置,所述漏油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底座1上端的弧形凹腔2,所述弧形凹腔2内后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用于装置滑动弹簧3的装置腔,所述滑动弹簧3的一端设有装置腔内,滑动弹簧3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煎烤单元连接,所述弧形凹腔2内前部对称开设有两个便于所述下煎烤单元连接的滑动的通孔4,所述底座1一侧设有开关装置,所述下煎烤单元底端开设有与所述开关装置对应设置的滑槽5,所述底座1前端开设有漏油孔6,所述漏油孔6下方对应设有油盒7,煎烤时,通过控制抬杆27装置使下煎烤单元和上煎烤单元整体在弧形凹腔2内,按通孔4和滑槽5设定的行程弧线性滑动倾斜,这样便于将食物多角度煎烤,便于食物上和烤盘内多余的油经弧形凹腔2进入到漏油孔6内,最后进入到油盒7,从而达到简单方便的控制烤盘弧线性滑动倾斜漏油和煎烤,使烤盘的倾斜角度能有效控制,保证食物煎烤安全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开设于底座1一侧的安装孔8,所述安装孔8内下端设有垫套9,所述垫套9下端开设有下卡槽10,所述垫套9上配合设有按压开关11,所述按压开关11下端设有与下卡槽10配合卡接的下卡齿12,所述按压开关11上端设有与所述滑槽5配合连接的上卡齿13,所述按压开关11与安装孔8之间设有按压弹簧14,所述滑槽5包括用于控制下煎烤单元和上煎烤单元弧形倾斜角度的纵向长滑槽15,纵向长滑槽15的前端连通有横向短滑槽16,所述按压开关11用于控制下煎烤单元和上煎烤单元整体在弧形凹腔2内的位置,具体使用时,所述下煎烤单元和上煎烤单元整体通过按压开关11的上卡齿13与纵向长滑槽15以及按压开关11的下卡齿12与垫套9的下卡槽10的配合连接,可使下煎烤单元和上煎烤单元整体在纵向长滑槽15内弧形倾斜滑动,这样便于来回弧形倾斜滑动的均匀煎烤,当下煎烤单元和上煎烤单元整体沿纵向长滑槽15滑动到横向短滑槽16时,在按压弹簧14的作用下,使按压开关11的下卡齿12往垫套9的下卡槽10外端移动,使按压开关11的下卡齿12和上卡齿13移动到横向短滑槽16内卡接,这样便可方便下煎烤单元和/或上煎烤单元整体倾斜的将多余的油经漏油孔6流进油盒7内,当油漏完后,按下按压开关11,使按压开关11的下卡齿12往垫套9的下卡槽10内端移动,使按压开关11的下卡齿12和上卡齿13移动到纵向长滑槽15内卡接,便于下煎烤单元和上煎烤单元整体弧形倾斜滑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煎烤单元底端开设有便于下煎烤单元在垫套9外滑动的滑腔17,所述滑槽5开设于该滑腔17内,所述滑腔17便于下煎烤单元底端相对与安装孔8移动。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所述下煎烤单元包括底壳18,所述底壳18底端后部设有与所述滑动弹簧3配合连接的挡板19,所述底壳18底端前部连接有与所述通孔4配合连接的弧形导板20,所述弧形导板20与通孔4之间连接有滑轮,通过滑轮便于下煎烤单元和上煎烤单元顺畅的弧形滑动倾斜,所述滑槽5、滑腔17均开设于底壳18底端,所述底壳18上端设有底盖板21,所述底盖板21与底壳18之间设有下加热装置22,所述底盖板21上端设有下烤盘23,所述底壳18与底盖板21之间设有便于底盖板21和下加热装置22装卸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于底壳18内壁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用于锁紧底盖板21的活动锁紧板24,所述底盖板21上设有与活动锁紧板24配合连接的固定板25,所述底壳18一侧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活动锁紧板24的按钮26,按钮26与活动锁紧板24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所述上煎烤单元包括上壳,所述上壳下端设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与上壳之间设有上加热装置,所述上盖板下端设有上烤盘,所述上壳与上盖板之间设有所述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按下按钮26,驱动活动锁紧板24与固定板25分开,当加热装置和盖板装置好或拆卸后,再松开按钮26,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使活动锁紧板24回位与固定板25连接,将加热装置和盖板锁紧,防止移动或掉落。

本实施例中,所述抬杆27装置包括抬杆27和枢接头28,所述枢接头28一端与所述底壳1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抬杆27底端枢接,所述抬杆27中部与上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煎烤单元与下煎烤单元通过抬杆27和枢接头28连接,所述抬杆27和枢接头28配合连接控制上煎烤单元和下煎烤单元以及上煎烤单元和下煎烤单元与底座1的配合联动。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