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和煮食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9802发布日期:2018-06-30 01:18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和煮食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感应加热锅具领域,具体地涉及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和煮食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中高端电饭煲及压力锅的发展趋势是电磁感应(IH)加热。因为IH加热不仅具有大功率,加热过程可通过程序控制,实现多段加热和智能加热的效用;而且IH加热相比传统底盘加热更具有立体化、能效利用率更高的众多优点。因此,市场上主流高端的饭煲、压力锅等的加热方式均采用IH加热。

适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的材料为磁性材质,如低碳钢或铁。但在煮食过程中,该材质存在防腐蚀的问题。而一般采用涂层保护存在涂层附着力不强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低碳钢或铁制的锅具用于电磁感应加热存在防腐蚀和保护涂层附着力不强的缺陷,提供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和煮食设备,该锅具具有很好的防腐蚀性能,具有的铝硅镀层附着力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其中,包括:锅体1,锅体1呈顶部敞开且底壁封闭的中空筒状;过渡层2,过渡层2包覆在锅体1的内外表面上;以及防护层3,防护层3设置在过渡层2的外表面上。

优选地,锅体1为低碳钢锅体或铁锅体。

优选地,锅体1的厚度为1~2.5mm。

优选地,锅体1的厚度为1.5~2mm。

优选地,过渡层2为铝-硅-铁合金层。

优选地,过渡层2的厚度为2~3μm。

优选地,防护层3为铝-硅层。

优选地,防护层3的厚度为20~30μm。

优选地,防护层3的表面粗糙度为0.5~5μm。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煮食设备,其中,包括电磁感应加热锅具,所述电磁感应加热锅具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感应加热锅具。

优选地,所述煮食设备为电炖锅、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具有铝-硅-铁合金层作为过渡层,可以提供低碳钢或铁制成的锅体与保护作用的铝-硅层具有更强的附着力,提供本实用新型的锅具更好的防腐性能,更适于电磁感应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锅具a区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锅体 2、过渡层 3、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如图1、2所示,其中,包括:锅体1,锅体1呈顶部敞开且底壁封闭的中空筒状;

过渡层2,过渡层2包覆在锅体1的内外表面上;以及

防护层3,防护层3设置在过渡层2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锅体1是在电磁感应加热工作中的发热体,在锅具工作时回产生切割磁感线的作用,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优选地,锅体1为低碳钢锅体或铁锅体。

本实用新型中,锅体1的厚度过小则电磁利用效率低,加热功率变低;锅体1的厚度过大,则会阻碍热量的传递,另外在冲压制成锅体1的过程中,在锅体1的弯角容易形成应力集中,使后期的镀层产生裂纹而脱落。优选地,锅体1的厚度为1~2.5mm,更优选为1.5~2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具有过渡层2,可以为锅体1和防护层3提供更好的结合力,保证防护层3的附着力,提高锅具的防腐性能。优选地,过渡层2为铝-硅-铁合金层。过渡层2可以是使用铝-硅镀液在锅体1的表面上进行热浸镀形成防护层3的过程中,镀液与锅体1发生反应而形成。

本实用新型中过渡层2的厚度过低,提供的结合力低;太厚则使过渡层2的韧性下降,也将影响结合力下降。优选地,过渡层2的厚度为2~3μm。可以通过热浸镀的操作条件调整控制得到的过渡层2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中,过渡层2的组成可以提供更好的结合力。优选过渡层2的组成中,铝含量为55~65重量%,硅含量为5~10重量%,铁含量为25~35重量%。

本实用新型中,防护层3用于保护锅体1的低碳钢或铁,提供防腐蚀功能,可以通过使用铝-硅镀液在锅体1的表面上进行热浸镀形成。优选地,防护层3的厚度为20~30μm。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防护层3为铝-硅层。使用铝-硅层可以具有高导热功能,且表面铝层经过喷砂处理好,可以直接用于在表面进行不粘涂层制备。所述铝-硅层的组成中,铝含量为90~95重量%,硅含量为5~10重量%。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防护层3的附着力为20~40MPa。

本实用新型中,防护层3可以进一步进行处理以具有一定的粗糙度,而适合于附着其他的涂层。优选地,防护层3的表面粗糙度为0.5~5μm。可以在锅具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喷砂工艺,从而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煮食设备,其中,包括电磁感应加热锅具,所述电磁感应加热锅具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感应加热锅具。

优选地,所述煮食设备为电炖锅、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