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基础边角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8938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备基础边角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设备基础边角保护装置,属于设备基础防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设备基础指的是用于支持设备的钢筋混凝土平台,平台表面一般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在变电站工程中电气设备需要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基础上需要预埋槽钢、有时还需要制造出埋设安装设备的底脚螺栓的孔,这个钢筋混凝土平台一般比设备略大,这就是设备基础,由于大部分的电气设备都要安装在设备基础上,所以变电站需要的设备基础很多。

在变电站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建施工阶段就要完成电气设备基础的浇注工作,设备基础浇注完成后,就进入了电气安装阶段,在这个阶段,有大型搬运机械、各种工程车辆和安装人员等等在设备基础现场作业,再加上设备基础棱角非常脆弱,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施工工器具、施工机械极易造成设备基础棱角损坏。钢筋混凝土基础损坏后不能修补,为满足工程质量要求,损坏的设备基础往往要全部砸掉重新浇注,极大的增加施工造价、耽误工期,造成时间、金钱、人力、材料的极大浪费。

目前施工过程中,设备基础保护措施大体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是用围栏围起来保护,但设备基础用围栏围起来保护后,给施工造成很大不便,如车辆不能通过、妨碍人员施工等,有时为便于施工,需要拆除围栏,起不到保护的效果;第二种是用软质围栏围,只能起到隔离警示作用,起不到保护效果;第三种是施工工地用木板现场制作一次性保护工具,但木材强度不够,保护效果差,而且保护工具是根据施工现场的设备基础制作,费时费力、不能重复使用,用木板现场制作一次性保护工具不但效果差,而且成本很高、浪费木材、制作过程也复杂,浪费人工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设备基础棱角防护装置,该装置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可以在减少作业人员,有效缩短作业时间的基础上,发挥出对设备基础棱角的防护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设备基础边角保护装置,包括设备基础本体、棱角防护板、第一棱边防护板和第二棱边防护板,所述设备基础本体是横截面为方形的柱体结构,下部埋设在地下,上部露出地面,所述设备基础本体上部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棱角防护板,所述棱角防护板为角钢组成的三棱形结构,对应匹配设置在设备基础本体的四个棱角上,且棱角防护板在Z轴方向上将设备基础本体侧棱边包裹覆盖,所述设备基础本体顶部棱边上均设置有第一棱边防护板和第二棱边防护板,所述第一棱边防护板和第二棱边防护板均为角钢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棱边防护板压在第二棱边防护板和棱角防护板的X轴或Y轴方向上,并与第二棱边防护板及棱角防护板错位设置,用于适应不同尺寸的设备基础本体。

所述棱角防护板、第一棱边防护板和第二棱边防护板角钢的各个平面上均纵向设置有长槽,所述长槽内穿插有螺栓,通过螺栓将棱角防护板、第一棱边防护板和第二棱边防护板固定在设备基础本体上。

所述第一棱边防护板上的长槽和第二棱边防护板上的长槽位置相对应,所述螺栓贯穿二者的长槽。

所述棱角防护板和第二棱边防护板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缓冲撞击能量的凹槽。

所述螺栓由T型螺杆和一型螺母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材料强度高,可有效抵抗外力对基础棱角的破坏,结构合理,组装环节简单易操作,适合各种尺寸基础的安装防护,使用该装置对设备基础进行防护,不仅能真正起到防护作用,而且能缩短基础防护的时间,减少基础防护工作作业人员的投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棱边防护板和第二棱边防护板的组装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棱角防护板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棱角防护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棱角防护板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棱边防护板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棱边防护板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棱边防护板的左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棱边防护板的左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栓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栓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栓的俯视图。

图中:1为设备基础本体、2为棱角防护板、3为第一棱边防护板、4为第二棱边防护板、5为长槽、6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设备基础边角保护装置,包括设备基础本体1、棱角防护板2、第一棱边防护板3和第二棱边防护板4,所述设备基础本体1是横截面为方形的柱体结构,下部埋设在地下,上部露出地面,所述设备基础本体1上部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棱角防护板2,所述棱角防护板2为角钢组成的三棱形结构,对应匹配设置在设备基础本体1的四个棱角上,且棱角防护板2在Z轴方向上将设备基础本体1侧棱边包裹覆盖,所述设备基础本体1顶部棱边上均设置有第一棱边防护板3和第二棱边防护板4,所述第一棱边防护板3和第二棱边防护板4均为角钢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棱边防护板3压在第二棱边防护板4和棱角防护板2的X轴或Y轴方向上,并与第二棱边防护板4及棱角防护板2错位设置,用于适应不同尺寸的设备基础本体1。

所述棱角防护板2、第一棱边防护板3和第二棱边防护板4角钢的各个平面上均纵向设置有长槽5,所述长槽5内穿插有螺栓,通过螺栓将棱角防护板2、第一棱边防护板3和第二棱边防护板4固定在设备基础本体1上。

所述第一棱边防护板3上的长槽5和第二棱边防护板4上的长槽5位置相对应,所述螺栓贯穿二者的长槽5。

所述棱角防护板2和第二棱边防护板4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缓冲撞击能量的凹槽6。

所述螺栓由T型螺杆和一型螺母组成。

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保护设备基础本体1四个角端的棱角防护板2和用于保护所述设备基础本体1棱端的第一棱边防护板3和第二棱边防护板4和用于三种保护板组合连接的工型连接螺杆,所述棱角防护板2、第一棱边防护板3和第二棱边防护板4均开有连接长槽5,使三种保护板可根据不同尺寸匹配组合,达到对不同尺寸基础棱角的保护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棱角防护板2和第二棱边防护板4均设置有缓冲的凹槽6,在保护板受力过大时,给予保护板留有变形空间,使外力不会传导到设备基础的棱角上,对设备基础棱角造成损害。所述工型连接螺杆,用于棱角防护板2、第一棱边防护板3和第二棱边防护板4的连接固定,只需在棱角防护板2、第一棱边防护板3和第二棱边防护板4连接槽对接完成后,将工型连接螺杆插入连接槽就可以完成保护板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中棱角防护板2安装位置为设备基础本体1的角端,可以对三个方向的基础棱边和四个基础棱角进行防护,棱角防护板2设置有连接长槽5,便于与第一棱边防护板3对接,内部设有缓冲间隙,可有力防止外力对设备基础棱边、棱角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棱边防护板3安装位置为设备基础本体1的棱边,可以对两个方向的基础棱边进行防护,第一棱边防护板3设置有连接长槽,用于与第二棱边防护板4和棱角防护板2对接,内部设有缓冲间隙,可有力防止外力对设备基础棱边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棱边防护板4安装位置为设备基础的棱边,可以对两个方向的基础棱边进行防护,第二棱边防护板4设置有连接长槽,用于与第一棱边防护板3和棱角防护板2对接,内部设有缓冲间隙,可有力防止外力对设备基础棱边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中工型连接螺杆由T型螺杆和一型螺母组成,用于穿入连接长槽,对棱角防护板2、第一棱边防护板3和第二棱边防护板4进行连接固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