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7765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中,所述保护装置为一辅助杆,所述辅助杆整体呈圆柱体形状,由各段直径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组成,依次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锥面体、过渡段和导向柱,其中,第一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的直径均小于软质胶管内径,第二圆柱体位于第一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之间直径小于两端的第一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锥面体一端接着第三圆柱体,另一端通过过渡段连接导向柱。采用本发明可很好的规避软质胶管被玻璃管端面锋利的棱角刮伤损坏风险,也不会产生刮落碎屑,进而导致流体系统堵塞、卡死异常。
【专利说明】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软质胶管与硬质管连接辅助保护的技术,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常见的检测仪器的流体系统,有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连接处,软质胶管如硅胶管等,硬质管道如玻璃管等。将硅胶管套接在玻璃管上,为了实现密封连接,玻璃管的外径必须大于硅胶管的内径。因玻璃管制造工艺的限制,玻璃管两端面可能凹凸不平,而且棱角锋利。如此,若不使用任何辅助保护装置,直接对接玻璃管与硅胶管,将玻璃管插入硅胶管中,则存在玻璃管刮伤,甚至损坏硅胶管的风险,使硅胶管内壁被玻璃管锋利的棱角损坏。而且刮下的硅胶管碎屑会随着流体介质流到系统的其他地方,造成堵塞、卡死的异常。所以,需要一种辅助保护装置来辅助接管,保护硅胶管,规避硅胶管被刮伤或者损坏的风险。
[0003]目前,还未有任何方案用于辅助保护软质胶管与玻璃管的连接,均是直接将软质胶管与玻璃管对接,要求手法好、经验足,软质胶管刮伤损坏风险无法规避。中国专利CN202219596U提出的一种软质胶管扩张装置,利用加热源和导热的扩张器,利用软质胶管受热变形的原理,使用扩孔器对软质管道快速加热变形,将软质管道成型成与扩孔器相符合的喇叭口状。经挖掘,此方法装置可作相应改变,根据需要设计扩孔器的外形,快速加热软质管道成型,在温度还未降下来前,迅速将玻璃管插入软质管道,待其降至室温后,软质管道再与玻璃管紧密贴合。但仍存在以下缺陷:1)其系统复杂,对操作员的水平要求高;2)即使操作员水平高、经验足,也会因连接处气密性问题而废品率高;3)设计及使用成本相对比较高;4)当产品销售给客户,需要维护的话,此装置实用性差。
[0004]纵观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因此,急需提出一种切实可行、操作简单并售后服务实用性好的管道连接辅助保护的方法及装置,规避软质胶管被损坏的风险。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操作复杂、成本高、废品率高和维护差的问题。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中,所述保护装置为一辅助杆,所述辅助杆整体呈圆柱体形状,由各段直径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组成,依次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锥面体、过渡段和导向柱,其中,第一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的直径均小于软质胶管内径,第二圆柱体位于第一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之间直径小于两端的第一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锥面体一端接着第三圆柱体,另一端通过过渡段连接导向柱。
[0008]所述的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中,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ll:将软质胶管从辅助杆的第一圆柱体端面插入,使软质胶管越过锥面体,直至软质胶管端面与过渡段端面平齐;步骤S12:将玻璃管插入辅助杆的导向柱上;步骤S13:捏住玻璃管,使玻璃管与辅助杆同轴,轴向用力将端面已和过渡段端面平齐的软质胶管套入玻璃管外壁;步骤S14:捏住软质胶管,同时捏住辅助杆的第二圆柱体,将辅助杆从软质胶管中抽出。
[0009]所述的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中,在导向柱的端面设置圆角倒角用于防止损伤玻璃管,若玻璃管的内径为山所述导向柱的长度名义尺寸为(2±0.2) Xd ;导向柱外径名义尺寸为(0.92?0.96) Xd0
[0010]所述的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中,所述将软质胶管内孔扩大的锥面体设计为15°?22°,表面粗糙度为Ral.6及以上;过渡段长度设计为0.5?2mm,外径比玻璃管外径尺寸大0.6-lmm,表面粗糙度为Ral.6及以上;在软质胶管套入玻璃管指定长度之后,第二圆柱体必须部分或全部露出软质胶管。
[0011]一种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中,所述保护装置为一辅助杆,所述辅助杆整体呈圆柱体形状,依次包括圆柱体、锥面体、过渡段和导向柱,所述圆柱面的直径小于软质胶管内径,在圆柱体上靠近圆柱体端面的位置设置有圆孔作为助力孔,锥面体一端接着圆柱体,另一端通过过渡段连接导向柱。
[0012]所述的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中,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1:将软质胶管从辅助杆的圆柱端面插入,使软质胶管越过锥面,直至软质胶管端面与过渡段圆柱端面平齐;步骤S22:将玻璃管插入辅助杆的导向段;步骤S23:捏住玻璃管,使玻璃管与辅助杆同轴,轴向用力将端面已和过渡段圆柱端面平齐的软质胶管套入玻璃管外壁,使辅助杆的圆孔穿出软质胶管;步骤S24:将助力杆插入辅助杆的圆孔中;步骤S25:捏住软质胶管,借助助力杆,将辅助杆从软质胶管中拔出。
[0013]所述的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中,在导向柱的端面设置圆角倒角用于防止损伤玻璃管,若玻璃管的内径为d,所述导向柱的长度名义尺寸为(2±0.2) Xd ;导向柱外径名义尺寸为(0.92?0.96) Xd ;。
[0014]所述的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中,所述将软质胶管内孔扩大的锥面体设计为15°?22°,表面粗糙度为Ral.6及以上;过渡段长度设计为0.5?2mm,外径比玻璃管外径尺寸大0.6-lmm,表面粗糙度为Ral.6及以上;在软质胶管套入玻璃管指定长度之后,圆孔必须露出软质胶管。
[0015]一种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中,所述保护装置为一辅助套,包括依次连接的圆柱体、连接段、锥面段和过渡段,在过渡段的端面上设置有贯穿整个装置的过孔,所述过孔用于套在硬质管道上,在过渡段的端面边缘设置有圆角,在圆柱体与连接段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圆角倒角。
[0016]所述的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中,步骤S41:将软质胶管插入辅助套过渡段及锥面适当长度;步骤S42:将玻璃管从通孔插入辅助套,并使玻璃管轻轻抵住软质胶管;步骤S43:使玻璃管轻轻抵住软质胶管,再慢慢将软质胶管从辅助套的锥面上褪去,让软质胶管附在玻璃管外壁上;当附在玻璃管上软质胶管达到一定长度,可以捏住时,捏住附在玻璃管上的胶管,同时捏住辅助套,用力将辅助套从胶管拔出。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使用简单的辅助工具来将软管快速方便的套上硬管,很好的规避软质胶管被玻璃管端面锋利的棱角刮伤损坏风险,也不会产生刮落碎屑,进而导致流体系统堵塞、卡死异常。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辅助杆结构图。
[001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辅助杆结构图。
[002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辅助杆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替换方案辅助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一
[0024]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图。其是一种辅助杆,所述辅助杆整体呈圆柱体形状,由各段直径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组成。依次包括第一圆柱体2、第二圆柱体4、第三圆柱体
5、锥面体6、过渡段7和导向柱8。其中,第一圆柱体2和第三圆柱体5的直径均略小于软质胶管内径,能轻松的插入软质胶管内孔。第二圆柱体4位于第一圆柱体2和第三圆柱体5之间直径小于两端的第一圆柱体2和第三圆柱体5。锥面体6 —端接着第三圆柱体5,另一端通过过渡段7连接导向柱8。
[0025]使用时,软质胶管从辅助杆的第一圆柱体的端面I插入,直至软质胶管端面与过渡段端面平齐。再玻璃管插入导向柱8,起导向作用,并能保证玻璃管与辅助杆一定程度的同轴度。在导向柱8的端面设置圆角倒角9用于防止损伤玻璃管。所述锥面体6与过渡段7的设计用于在软质胶管套接在玻璃管外壁之前,将软质胶管内径扩大至适当尺寸能够使软质胶管无损伤的套接在玻璃管上。当软质胶管套接在玻璃管合适长度之后,捏住第二圆柱体4,用力将辅助杆从软质胶管中拔出,在第一圆柱体2与第二圆柱体4相接的端面上设置倒角3,便于用力,而且能防止划伤操作员的手。
[0026]本具体实施例的使用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0027]步骤Sll:将软质胶管从辅助杆的第一圆柱体端面插入,使软质胶管越过锥面体,直至软质胶管端面与过渡段端面平齐;
[0028]步骤S12:将玻璃管插入辅助杆的导向柱上;
[0029]步骤S13:捏住玻璃管,使玻璃管与辅助杆同轴,轴向用力将端面已和过渡段端面平齐的软质胶管套入玻璃管外壁合适长度;
[0030]步骤S14:捏住软质胶管,同时捏住辅助杆的第二圆柱体,将第二圆柱体从软质胶管中抽出。
[0031]本装置有导向柱,该导向柱插入玻璃管中起导向作用。若玻璃管的内径为d,则导向柱长度名义尺寸为(2±0.2) Xd ;导向柱外径名义尺寸为(0.92?0.96) Xd,并给出相应的公差约束。
[0032]导向柱端面设计倒角或者圆角,倒角或者圆角的设计有利于插入玻璃管,而且辅助杆从软质胶管拔出时,能起到保护玻璃管的作用,使其不被辅助轴端面棱角损坏。
[0033]本装置设计锥面体段,锥面段将软质胶管内孔扩大至合适尺寸,锥角设计需适宜,以利于软质胶管插拔,设计为15°?22°,锥面段表面光洁度要求较高,表面粗糙度为Ral.6及以上。
[0034]设计过渡段连接导向段与锥面段,为减少摩擦力,过渡段长度设计为0.5?2_,外径比玻璃管外径尺寸大0.6-lmm,并给合适的公差限制,表面粗糙度为Ral.6及以上。
[0035]本装置设计第一圆柱体2和第三圆柱体5其仅起连接作用,外径尺寸在材料成本与加工成本之间选择一个最优点。其长度有要求:在软质胶管套入玻璃管合适长度之后,第二圆柱体4必须露出软质胶管,利于将辅助轴从玻璃管及软质胶管中拔出。
[0036]本装置设计第二圆柱体4以利于用力将辅助轴从玻璃管及软质胶管中拔出。第二圆柱体4配合倒角或者圆角3使用。
[0037]实施例二
[0038]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辅助杆的结构图。所述辅助杆整体呈圆柱体形状,由各段直径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组成。依次包括圆柱体23、锥面体24、过渡段25和导向柱27。其中,圆柱面23的直径略小于软质胶管内径,能轻松的插入软质胶管内孔。在圆柱体23上靠近圆柱体端面21的位置设置有圆孔22作为助力孔,锥面体24 —端接着圆柱体23,另一端通过过渡段25连接导向柱27。
[0039]使用时,软质胶管从辅助杆的圆柱体的端面21插入,直至软质胶管端面与过渡段圆柱端面26平齐后;玻璃管插入导向柱27,所述导向柱27起导向作用,并能保证玻璃管与辅助杆一定程度的同轴度。在导向柱27的端面设置圆角或者倒角28用于防止损伤玻璃管。所述锥面体24与过渡段25的设计用于在软质胶管套接在玻璃管外壁之前,将软质胶管内径扩大至适当尺寸能够使软质胶管无损伤的套接在玻璃管上。当软质胶管无损伤的套接在玻璃管上,且圆孔22露出软质胶管后,在圆孔22中插入助力杆29,参见图3,借助助力杆29用力将辅助杆从软质胶管中拔出。
[0040]本具体实施例的使用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0041]步骤S21:将软质胶管从辅助杆的圆柱端面插入,使软质胶管越过锥面,直至软质胶管端面与过渡段圆柱端面平齐;
[0042]步骤S22:将玻璃管插入辅助杆的导向段;
[0043]步骤S23:捏住玻璃管,使玻璃管与辅助杆同轴,轴向用力将端面已和过渡段圆柱端面平齐的软质胶管套入玻璃管外壁合适长度,使辅助杆的圆孔露出软质胶管;
[0044]步骤S24:将助力杆插入辅助杆的圆孔中;
[0045]步骤S25:捏住软质胶管,借助助力杆,将辅助杆从软质胶管中拔出。
[0046]本装置有导向柱,该导向柱插入玻璃管中起导向作用。若玻璃管的内径为d,则导向柱长度名义尺寸为(2±0.2) Xd ;导向柱外径名义尺寸为(0.92?0.96) Xd,并给出相应的公差约束。
[0047]导向柱端面设计倒角或者圆角,倒角或者圆角的设计有利于插入玻璃管,而且辅助杆从软质胶管拔出时,能起到保护玻璃管的作用,使其不被辅助轴端面棱角损坏。
[0048]本装置设计锥面体段,锥面段将软质胶管内孔扩大至合适尺寸,锥角设计需适宜,以利于软质胶管插拔,设计为15°?22°,锥面段表面光洁度要求较高,表面粗糙度为Ral.6及以上。
[0049]设计过渡段连接导向段与锥面段,为减少摩擦力,过渡段长度设计为0.5?2_,外径比玻璃管外径尺寸大0.6-lmm,并给合适的公差限制,表面粗糙度为Ral.6及以上。
[0050]本装置设计圆柱体23的外径尺寸在材料成本与加工成本之间选择一个最优点。其长度有要求:在软质胶管套入玻璃管合适长度之后,圆孔22必须露出软质胶管,利于将辅助轴从玻璃管及软质胶管中拔出。
[0051]综上2个技术方案,有几点需要说明:
[0052]I)技术方案一中的第一圆柱体的端面I至锥面体6的总长度;技术方案二中的圆柱体23的长度,需根据实际所用软质胶管长度而定。
[0053]2)两个方案中的过渡段外径尺寸及锥面锥度尺寸需设计合理,过渡段外径尺寸仅略略大于玻璃管外径,锥面锥度及锥面段长度合适,插胶管时比较容易、省力。
[0054]3)导向段外径及长度尺寸适中,外径尺寸略略小于玻璃管内径。若导向段过长,由于辅助杆加工误差等原因,同轴度不够,辅助轴与玻璃管有径向力,可能损坏玻璃管。
[0055]4)辅助杆所用材料,需具可加工型好、能达到较好的表面光洁度,最好具有自润滑性,例如POM等材料。
[0056]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代替技术方案,结构图见图4。包括依次连接的圆柱体41、连接段43、锥面段44和过渡段45。在过渡段45的端面48上设置有贯穿整个装置的过孔47,在过渡段45的端面48边缘设置有圆角46,在圆柱体41与连接段43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圆角或者倒角42。
[0057]当软质胶管无损伤的套接在玻璃管合适长度之后,捏住圆柱体41与圆角倒角42,用力将辅助套从软质胶管中拔出。锥面段44和过渡段45的设计用于将软质胶管套接在玻璃管外壁之前,扩大其内径至适当尺寸。通孔47的设计目的是将玻璃管插入辅助套的中。为了使胶管能便利的插入辅助套的锥面段44,在过渡段上设计圆角46。
[0058]具体使用步骤包括:
[0059]步骤S41:将软质胶管插入辅助套过渡段及锥面适当长度;
[0060]步骤S42:将玻璃管从通孔插入辅助套,并使玻璃管轻轻抵住软质胶管;
[0061]步骤S43:使玻璃管轻轻抵住软质胶管,再慢慢将软质胶管从辅助套的锥面上褪去,让软质胶管附在玻璃管外壁上;当附在玻璃管上软质胶管达到合适长度,可以捏住附在玻璃管上的胶管,同时捏住辅助套,用力将辅助套从胶管拔出。
[0062]值得说明的是,辅助套上的通孔47直径比玻璃管外径尺寸稍微大一点即可,通孔加工时注意圆度误差及同轴度误差,便于将玻璃管插入。过渡段45的外径设计要合理,过渡段外径的最佳尺寸是:将软质胶管内径扩大,使得玻璃管轻轻抵住软质胶管后,玻璃管端面与过渡段的端面48有一小段长度,操作员能捏住玻璃管,如此便于将辅助套从软质胶管中拔出;而且辅助套插入软质胶管时,较容易。锥面段44可设计成锥面,也可设计成圆柱面,便于软质胶管的插拔即可。辅助套所用材料,亦需具可加工型好、能达到较好的表面光洁度,最好具有自润滑性,例如POM等材料。
[0063]专利CN202219596U是根据需要设计扩孔器的外形,快速加热软质管道成型,在温度还未降下来前,迅速将玻璃管插入软质管道,待其降至室温后,冷却恢复变形,软质管道再与玻璃管紧密贴合。相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不用任何辅助工具直接对接软质胶管与玻璃管的方法及专利CN202219596U,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0064]I)装置结构简单,而专利CN202219596U的加热法系统复杂。[0065]2)成本仅设计成本、加工成本,因其结构简单,这两项费用低,无使用成本;而专利CN202219596U提出的加热法,设计成本、加工成本及使用成本高。
[0066]3)操作使用简单,对操作人员的知识储备要求低,而专利CN202219596U的加热法首先要求操作人员对系统有一定了解,其次需具备软质胶管的材质的热变形知识。
[0067]4)成品率高,本发明装置仅利用软质胶管的弹性形变来实现软质胶管与玻璃管的连接;而专利CN202219596U的加热法使用热胀冷缩原理,很有可能对软质胶管原材料的结构造成破坏,进而导致软质胶管冷却回复形变之后,软质胶管与玻璃管的密封性存在问题。
[0068]5)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可以在任何场地使用,适合售后服务;而专利CN202219596U的加热装置不便于携带,加热源使用电加热,售后维修实用性差。
[0069]6)本发明能很好的规避软质胶管被玻璃管端面锋利的棱角刮伤损坏风险,也不会产生刮落碎屑,进而导致流体系统堵塞、卡死异常。
[0070]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为一辅助杆,所述辅助杆整体呈圆柱体形状,由各段直径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组成,依次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锥面体、过渡段和导向柱,其中,第一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的直径均小于软质胶管内径,第二圆柱体位于第一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之间直径小于两端的第一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锥面体一端接着第三圆柱体,另一端通过过渡段连接导向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ll:将软质胶管从辅助杆的第一圆柱体端面插入,使软质胶管越过锥面体,直至软质胶管端面与过渡段端面平齐;步骤S12:将玻璃管插入辅助杆的导向柱上;步骤S13:捏住玻璃管,使玻璃管与辅助杆同轴,轴向用力将端面已和过渡段端面平齐的软质胶管套入玻璃管外壁;步骤S14:捏住软质胶管,同时捏住辅助杆的第二圆柱体,将辅助杆从软质胶管中抽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导向柱的端面设置圆角或者倒角用于防止损伤玻璃管,若玻璃管的内径为d,所述导向柱的长度名义尺寸为(2±0.2) Xd ;导向柱外径名义尺寸为(0.92~0.96) Xd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软质胶管内孔扩大的锥面体设计为15°~22°,表面粗糙度为Ral.6及以上;过渡段长度设计为0.5~2mm,外径比玻璃管外径尺寸大0.6_lmm,表面粗糙度为Ral.6及以上;在软质胶管套入玻璃管指定长度之后,第二圆柱体必须部分或全部露出软质胶管。
5.一种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为一辅助杆,所述辅 助杆整体呈圆柱体形状,依次包括圆柱体、锥面体、过渡段和导向柱,所述圆柱面的直径小于软质胶管内径,在圆柱体上靠近圆柱体端面的位置设置有圆孔作为助力孔,锥面体一端接着圆柱体,另一端通过过渡段连接导向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1:将软质胶管从辅助杆的圆柱端面插入,使软质胶管越过锥面,直至软质胶管端面与过渡段圆柱端面平齐;步骤S22:将玻璃管插入辅助杆的导向段;步骤S23:捏住玻璃管,使玻璃管与辅助杆同轴,轴向用力将端面已和过渡段圆柱端面平齐的软质胶管套入玻璃管外壁,使辅助杆的圆孔露出软质胶管;步骤S24:将助力杆插入辅助杆的圆孔中;步骤S25:捏住软质胶管,借助助力杆,将辅助杆从软质胶管中拔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导向柱的端面设置圆角或者倒角用于防止损伤玻璃管,若玻璃管的内径为d,所述导向柱的长度名义尺寸为(2±0.2) Xd ;导向柱外径名义尺寸为(0.92~0.96) Xd0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软质胶管内孔扩大的锥面体设计为15°~22°,表面粗糙度为Ral.6及以上;过渡段长度设计为0.5~2mm,外径比玻璃管外径尺寸大0.6_lmm,表面粗糙度为Ral.6及以上;在软质胶管套入玻璃管指定长度之后,圆孔必须露出软质胶管。
9.一种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为一辅助套,包括依次连接的圆柱体、连接段、锥面段和过渡段,在过渡段的端面上设置有贯穿整个装置的过孔,所述过孔用于套在硬质管道上,在过渡段的端面边缘设置有圆角,在圆柱体与连接段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圆角或者倒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质胶管与硬质管道对接的辅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步骤S41:将软质胶管插入辅助套过渡段及锥面适当长度;步骤S42:将玻璃管从通孔插入辅助套,并使玻璃管轻轻抵住软质胶管;步骤S43:使玻璃管轻轻抵住软质胶管,再慢慢将软质胶管从辅助套的锥面上褪去,让软质胶管附在玻璃管外壁上;当附在玻璃管上软质胶管达到合适长度,可以捏住附在玻璃管上的胶管,同时捏住辅助套,用力将辅助套从胶管拔出。
【文档编号】B25B27/10GK103692410SQ201310714183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1日
【发明者】许焕樟 申请人: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