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壳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3571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壳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机壳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手机外观要求的越来越高,手机厂商对手机外壳所花的精力也越来越多。在手机壳加工定型完成后,为了达到更好的外观效果,往往还需要进行很多其它工序,例如加工图案或者精磨等。在进行这些工序时,需要将手机壳固定住。然而,现有技术中要么由人工手持加工,要么固定装置结构过于复杂,还有就是不能实现多角度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实现对手机壳各个角度加工的手机壳固定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壳固定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第一机械臂,所述第一机械臂端部通过铰链铰接有第二机械臂,第二机械臂端部设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与真空源连接,且所述真空腔设有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械臂旋转设置于所述机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械臂上连接有驱动第一机械臂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械臂与第二机械臂之间设有驱动第二机械臂摆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腔旋转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械臂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腔上连接有驱动真空腔旋转的第三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源为真空泵。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源为弹性气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气囊通过真空管连接到所述真空腔,所述弹性气囊上还设有排气口,排气口上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壳固定装置,通过真空腔吸住手机壳,通过真空腔相对于第二机械臂的转动、第二机械臂相对于第一机械臂的摆动以及第一机械臂相对于机座的转动,实现对手机壳多角度的加工,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壳固定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壳固定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机座,2.第一机械臂,3.铰链,4.第二机械臂,5.真空腔,6.开口,7.真空泵,8.弹性气囊,9.排出口,10.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壳固定装置,包括机座1,所述机座1上设有第一机械臂2,所述第一机械臂2端部通过铰链3铰接有第二机械臂4,第二机械臂4端部设有真空腔5,所述真空腔5与真空源连接,且所述真空腔5设有开口6。其中,所述第一机械臂2旋转设置于所述机座1上,所述第一机械臂2上连接有驱动第一机械臂2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另外,所述第一机械臂2与第二机械臂4之间设有驱动第二机械臂4摆动的第二驱动装置。再者,所述真空腔5旋转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械臂4端部,所述真空腔5上连接有驱动真空腔5旋转的第三驱动装置。

使用时,将手机壳置于真空腔5的开口6处,开启真空源,真空源抽吸真空腔5里的空气,使真空腔5内外形成压力差,从而将手机壳吸附在真空腔5上。通过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真空腔5相对于第二机械臂4转动,可以转动手机壳,从而对手机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加工;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机械臂4相对第一机械臂2摆动,可调整手机壳的高度,同时可改变手机壳的俯仰角,可以对手机壳实现更多角度的加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机械臂2相对机座1转动,可以改变手机壳的位置,以便不同工位的人员对手机壳进行加工。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源为一真空泵7。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源为弹性气囊8,弹性气囊8通过真空管连接到所述真空腔5,所述弹性气囊8上还设有排气口9,排气口9上设有阀门10。使用时,挤压弹性气囊8,将弹性气囊8中的空气排出,关闭排气口9上的阀门10,松开弹性气囊8,弹性气囊8回弹产生吸力将手机壳吸住。加工完毕后,打开排气口9上的阀门10,空气进入弹性气囊8,吸力消失,从而可以将手机壳取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