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智能快件交付装置的电控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540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用于智能快件交付装置的电控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快件交付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快件交付装置的电控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快件交付装置,通常也会被叫做智能快件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快递包裹放入柜体中相互隔离的储物空间中,使其被相同或不同的人取走的装置。其既可以实现快递包裹的寄件,也可以实现快递包裹的取件。通常来讲,智能快件交付装置是一个带有控制装置的柜体。通常,智能快件交付装置除了控制单元外,还包括多个柜体,每个柜体包括被事先分为多个相互隔离的、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储物空间,每个储物空间都设置有一个受控的门,这些门在控制单元的作用下,仅在合法的情况(例如,输入正确的密码)下才能打开,便于取走其中的的物品或放入物品。这样,上述每个储物空间都安装有一个电控锁紧装置,其与安装在该储物空间的门上的锁栓或锁柱配合,在控制单元的作用下,实现上述的锁门或开门功能。在现有技术中,也有实现上述功能的电控锁紧装置,但是,这些现有的电控锁紧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其装配较为繁琐,抗冲击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结构复杂、抗冲击能力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抗冲击能力较好的用于智能快件交付装置的电控锁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智能快件交付装置的电控锁紧装置,包括棘轮、棘爪、电磁铁单元和弹性复位单元,所述棘轮包括多个设置在其边沿的棘齿,两个相邻的棘齿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置外部的锁栓或锁柱的凹陷;所述电磁铁单元在通电时拖动所述棘爪,解除所述棘爪与棘齿的啮合,使得所述棘轮在所述弹性复位单元的作用下旋转,使所述锁栓或锁柱退出该电控锁紧装置;所述棘轮、棘爪、电磁铁单元和弹性复位单元分别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和盖板形成一个一端开口供所述锁栓或锁柱进入或退出的容置空间,所述棘轮中心位置设置有棘轮安装孔,通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安装柱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设定位置;所述棘爪长度方向的中部设置有棘爪安装孔,通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二安装柱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的设置位置使得所述棘爪在未受到电磁铁单元的作用时能够通过与所述棘轮边沿的棘齿的啮合而阻止所述棘轮在所述弹性复位单元作用下的旋转。

更进一步地,所述棘轮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面设置有向所述安装板方向突出的、用于套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柱上的第一凸起;所述棘爪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面设置有向所述安装板方向突出的、用于套接在在所述第二安装柱上第二凸起。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为设置有通孔的圆环状,且分别围绕所述棘轮安装孔和所述棘爪安装孔而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柱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凸起和棘轮安装孔而定位所述棘轮,所述第二安装柱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凸起和棘爪安装孔而定位所述棘爪;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中的通孔直接分别等于所述棘轮安装孔和棘爪安装孔的直径。

更进一步地,所述棘齿由所述棘轮中心向所述棘轮的边沿不同方向延伸并均匀地分布在所述棘轮上;两个相邻的棘齿之间设置有一个半圆形的、用于在所述锁栓或锁柱进入时容置该锁栓或锁柱的凹陷;当所述锁栓或锁柱进入一个凹陷时,与该凹陷在棘轮形成的圆周上相对的一个棘齿与棘爪啮合;所述棘齿和凹陷设置在所述棘轮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面,所述第一凸起向所述安装板方向突出于由所述棘齿和凹陷构成的平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复位单元包括外壳、复位弹簧和顶杆,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顶杆与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并伸出所述外壳;所述外壳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设定位置,使得所述锁栓或锁柱进入时,接触并推动所述顶杆克服所述弹簧推力而向所述外壳内运动;所述顶杆到所述安装板的高度小于所述棘齿到所述安装板的高度,且所述顶杆伸入所述棘齿下方。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开门信号输出开关;所述弹性复位单元还包括与所述顶杆连接的开关杆,所述开关杆与所述顶杆同步移动,在所述弹性复位单元通过所述锁栓或锁柱推动所述棘轮旋转,从而使得所述锁栓或锁柱退出该电控锁紧装置时,所述开关杆触发所述开门信号输出开关,使其导通,从而输出开门信号。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铁单元在通电后,沿与所述棘爪长度方向呈设定角度的方向拉动所述棘爪,所述棘爪解除与所述棘轮的啮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铁单元拉动所述棘爪的方向垂直于所述棘爪长度方向。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铁单元包括线圈和拉动柄,线圈通电时,拉动柄向线圈所在方向运动;所述拉动柄与所述棘爪不与棘轮啮合的一端连接,所述电磁铁单元安装在所述棘爪不与棘轮啮合一端的末端位置,且较所述棘爪更靠近所述安装板宽度的中轴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棘轮和棘爪具有设定厚度,所述厚度为1-5厘米。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智能快件交付装置的电控锁紧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在棘轮的中心位置和棘爪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棘轮安装孔和棘爪安装孔,分别套接在设置在安装板上设定位置的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上,以实现棘轮和棘爪在安装板上的安装和定位;同时,这样的设置使得门上的冲击力在通过锁柱或锁栓作用到上述棘轮和棘爪后,只能传递到上述安装孔和安装柱,不会传递到棘轮另外一边和棘爪的后半部分(从棘爪长度方向来讲,是不与棘轮接触的那部分),因此其组装简单、抗冲击能力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智能快件交付装置的电控锁紧装置实施例由盖板向安装板方向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部分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智能快件交付装置的电控锁紧装置实施例中,该电控锁紧装置和现有技术中的电控锁紧装置比较,组成的部件和实现锁门、开门的原理上是大致相同的,例如,都包括棘轮、棘爪、电磁铁单元和弹性复位单元等等;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的部件结构、组装方式和位置,则是和现有技术中的电控锁紧装置有所不同,例如,棘轮的结构和安装方式不同,棘爪的结构和安装方式不同以及电磁铁单元拖动棘爪的方向不同等等。而正是这些不同之处,使得本实施例中的电控锁紧装置装配方便,抗冲击力强。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控锁紧装置包括棘轮1、棘爪2、电磁铁单元4和弹性复位单元5,棘轮1包括多个设置在其边沿的棘齿11,两个相邻的棘齿11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置外部的锁栓或锁柱的凹陷12;电磁单元4在通电时拖动棘爪2,解除棘爪2与棘齿11的啮合,使得棘轮1在弹性复位单元5的作用下旋转,使锁栓或锁柱退出该电控锁紧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棘轮1、棘爪2、电磁铁单元4和弹性复位单元5分别安装在安装板3上,安装板3和盖板(图中未示出)形成一个一端具有供所述锁栓或锁柱进入或退出的开口的容置空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各单元被设置或固定在上述容置空间的指定位置,一方面通过安装位置的不同配合实现锁紧或释放锁栓或锁柱的功能,另一方面,该容置空间也对上述部件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棘轮1中心位置设置有棘轮安装孔13,通过设置在安装板3上的第一安装柱31安装在该安装板3的设定位置;而棘爪2长度方向的中部设置有棘爪安装孔21,通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上的第二安装柱32安装在安装板3上;所述第一安装柱31和第二安装柱32的设置位置使得棘爪2在未受到电磁铁单元4的作用时能够通过与棘轮1边沿的棘齿11的啮合而阻止棘轮1在弹性复位单元5作用下的旋转。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锁栓或锁柱并不是该电控锁紧装置的一部分,恰恰相反,锁栓或锁柱是本实施例中电控锁紧装置的锁住或释放的对象。之所以引入锁栓或锁柱,是为了便于清楚描述的原因。由于上述锁栓或锁柱安装在门扇上,电控锁紧装置正是通过锁住或释放该锁栓或锁柱,从而实现锁门或开门的动作的。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单元5在上述锁栓或锁柱进入上述电控锁紧装置时,被该锁栓或锁柱压缩,当棘爪2在电磁铁单元4的作用下解除与棘轮1的啮合时,弹性复位单元5通过上述锁栓或锁柱推动棘轮1旋转(在图1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得棘轮1不再阻挡该锁栓或锁柱,于是该锁栓或锁柱被弹性复位单元5推出,该储物空间的门扇打开。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棘轮1和棘爪2的作用和现有技术中是大致相同,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棘轮1和棘爪2通常是使用螺钉定位(同时使得其可旋转或可按照设定方向有限度地移动)上述安装板3上的,这样的定位方法虽然也可以实现定位,但是,由于二者存在一个配合的关系,所以,在现有技术中,定位上述棘轮1和棘爪2时,可能存在一个调节位置使得二者配合的过程,这就使得电控锁紧装置的转配较为繁琐和复杂。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棘轮1和棘爪2上分别设置有棘轮安装孔13和棘爪安装孔21,而在安装板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柱31和第二安装柱32,所以,在装配时仅仅需要将棘轮1和棘爪2套接在相应的安装柱上就可以了,而保证二者配合的是两个安装柱的位置,这个可以在设计时反复调节,使得其配合较为精准。这样,就使得本实施例中的电控锁紧装置的装配较为简单。

为了增强上述棘轮1和棘爪2套接在上述第一安装柱31和第二安装柱32上的强度(抗冲击力)和准确度(套接时,二者接触的长度越长,误差越小),在本实施例中,棘轮安装孔13靠近安装板3的一面设置有向安装板3方向突出的、用于套接在第一安装柱31上的第一凸起14(请参见图2和图3);棘爪安装孔21靠近所述安装板3的一面设置有向所述安装板3方向突出的、用于套接在在所述第二安装柱32上第二凸起23(请参见图2和图3)。上述第一凸14起和第二凸起23均为设置有通孔的圆环状,且分别围绕所述棘轮安装孔13和所述棘爪安装孔21而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柱31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凸起14和棘轮安装孔13而定位所述棘轮1,所述第二安装柱32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凸起23和棘爪安装孔21而定位棘爪2;所述第一凸起14和第二凸起23中的通孔直径分别等于棘轮安装孔14和棘爪安装孔21的直径;上述第一凸起14和第二凸起23的设置,使得上述棘轮1和棘爪2在增强强度的同时,增加了定位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棘齿11的设置由棘轮1的中心向棘轮1的边沿不同方向延伸并均匀地分布在棘轮1上;两个相邻的棘齿11之间设置有一个半圆形的、用于在锁栓或锁柱(图中未示出)进入时容置该锁栓或锁柱的凹陷12;当所述锁栓或锁柱进入一个凹陷12时,与该凹陷12在棘轮1形成的圆周上相对的一个棘齿11与棘爪2啮合;所述棘齿11和凹陷12设置在棘轮1远离安装板3的一面,所述第一凸起14向安装板3方向突出于由棘齿11和凹陷12构成的平面(请参见图3中的棘轮1的形状)。 图3中给出了在本实施例中棘轮1的立体的形状,在图3中,由棘轮1中心向外延伸的棘齿11均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且棘轮1中心到棘齿11端点(即与棘爪2啮合的位置)的厚度是不变的;同样地,棘爪2也具有设定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棘轮1和棘爪2的厚度为1-5厘米。设置一定厚度的原因在于增强上述棘轮1和棘爪2的强度,使得该电控锁紧装置的防撬能力大大加强。理论上来讲,越大的厚度,使得其强度越强,但是,考虑到这些部件的安装及部件成本,该厚度还是有一定的限定的。在上述棘齿11和凹陷12构成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平面的下方(靠近安装板3的一面),是具有一定高度的第一凸起14,由于上述棘齿11所占面积的直径远远大于上述第一凸起所占面积的直径,当上述棘轮1安装在安装板3上时,在其棘齿11的下方会形成一个空间,弹性复位单元5可以延伸到这个空间内,以便于其推出进入上述凹陷12的锁栓或锁住,或者被所述锁栓或锁柱挤压,并由于棘齿11和棘爪2的啮合而不能推出该锁栓或锁柱。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棘轮1的外观包络是一个圆,当锁栓或锁柱进入到一个凹陷12时,与其在上述圆的同一条直径的棘齿11被上述棘爪2啮合,从而使得该棘轮1不能向图1中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得锁栓或锁柱不能由于弹性复位单元5的推力退出,从而实现锁紧的功能。而当上述棘爪2在电磁铁单元4的作用下移动或旋转时,上述啮合被解除,于是棘轮1在上述弹性复位单元5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锁栓或锁柱也在上述弹性复位单元5的作用下退出棘轮1的凹陷12,实现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单元5包括外壳、复位弹簧(图中未示出)和顶杆51,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顶杆51与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并伸出外壳;外壳固定在所述安装板3的设定位置,使得所述锁栓或锁柱进入时,接触并推动顶杆51克服复位弹簧的推力而向外壳内运动;顶杆51到所述安装板3的高度小于棘齿11(具体而言是棘齿11与安装板3最接近的位置)到所述安装板3的高度,且所述顶杆51伸入上述棘齿11和安装板形成的空间中,且位于棘齿11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所述弹性复位单元5还包括与所述顶杆51连接的开关杆52,所述开关杆52与所述顶杆51同步移动,其移动的方向相同,但是,顶杆51和开关杆52伸出上述外壳的方向不同,这样使得其可以在顶杆51在一个方向上接触上述锁栓或锁柱,而一起移动的开关杆52则在另外一个方向上作用于开门信号输出开关6,作为本实施例中电控锁紧装置中的一个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当弹性复位单元5通过所述锁栓或锁柱推动所述棘轮1沿图1或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得所述锁栓或锁柱退出该电控锁紧装置时,与顶杆51沿相同方向移动的开关杆52触发开门信号输出开关6,使其导通,从而输出开门信号。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开门信号可以用于上传到系统的控制单元表示该储物空间的门的状态,也可以用于控制该储物空间的灯具发光,便于使用者取出或放入物品。

一般来讲,在现有技术中,电磁铁单元在通电后,沿棘爪2的长度方向拉动棘爪2,使其顶端沿棘爪的长度方向离开上述棘轮1的棘齿11,从而解除二者之间存在的啮合。但是,这种方式在门的正面受到方向为由门外向门内的、较大的冲击力时,可能使得棘爪2运动,从而实现误解锁。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现有技术中的电控锁紧装置的抗冲击的能力并不强。为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铁单元4在通电后,沿与棘爪2长度方向呈设定角度的方向拉动棘爪2,使得棘爪2解除与棘轮1的啮合。这一设定角度的存在,使得该电控锁紧装置的抗冲击能力大大加强。具体来讲,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铁单元4拉动棘爪2的方向垂直于棘爪2长度方向。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铁单元4在通电时的拉动或移动防线,是和上述棘爪2的长短方向垂直的。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设定角度除了180度外,其他角度值都是可以的,例如,20度,30度或60度;但是,垂直的角度使得棘爪2的状态受到外部冲击力的影响最小,且需要的拉动力量也是最小的。在本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垂直拉动棘爪2的情况下,该电控锁紧装置甚至能够抵抗达到800公斤的冲击力。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铁单元4包括线圈(图中未示出)、塔形弹簧42和拉动柄41,线圈通电时,拉动柄41向线圈所在方向运动;拉动柄41与所述棘爪2不与棘轮1啮合的一端连接,对于本实施例而言,棘爪2的一端与棘齿11啮合或不啮合,棘爪2的另一端与上述拉动炳41连接,棘爪2的中间部位通过上述棘爪安装孔21套接在上述第二安装柱32上,当电磁铁单元4中的拉动炳41拉动棘爪2的另一端时,棘爪2的一端向上翘起,从而解除与棘齿11的啮合。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电磁铁单,4安装在所述棘爪2不与棘轮1啮合一端的末端位置,且较所述棘爪2更靠近所述安装板3宽度的中轴线。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控锁紧装置还包括应急开锁手柄22,该应急开锁手柄22与棘爪2不与棘轮1啮合的一端连接,并通过安装板3上的开口伸出安装板,请参见图1和图2。在紧急情况下,移动上述应急开锁手柄22就可以使得上述棘爪2解除与棘轮1的啮合,从而使得储物空间的箱门门锁打开。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涉及的各技术特征在不影响该装置的锁紧或解锁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自由组合,以得到符合需求的电控锁紧装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