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的点亮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3936阅读:8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的点亮治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具,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的点亮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中大量使用有背光模组,在背光模组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为了避免不合格的背光模组流转至后续工序中,一般要求对背光模组进行检测。人工检测效率低且容易对被检测件造成损坏。现今一般使用自动检测机对背光模组进行检测,自动检测机具备固定背光模组的治具,也具备点亮背光模组的装置,以便发现背光模组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CN102689491A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与LCD面板贴合治具。包括基座、及可开合连接在基座上的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上设有第一容置槽、电路板及电源开关,该电路板位于第一容置槽一侧,电源开关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与LCD面板贴合治具,结构简单,结构简单,通过该贴合治具,在贴合前背光模组通过与贴合治具的电路板电性连接,通电后背光模组被点亮,便于操作人员能对背光模组和LCD面板检查,避免在贴合过程中产生脏污等情况,确保背光模组与LCD面板贴合质量,提高生产良率。

但是,即使采用这种背光模组与LCD面板贴合治具,,待检测的背光模组的固定是由相对设置的两固定板夹紧机构固定,对背光模组固定的力度轻柔度要求高。固定与通电点亮之间也是独立的,没有交代之间的配合。此专利也未交代针对不同尺寸规格的背光模组的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点亮治具,防止在固定中破坏到背光模组,提高固定背光模组与通电点亮之间的配合效率,可适用对多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模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点亮治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背光模组的点亮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供背光模具摆放的底板,底板上均布有吸附孔,底板的一端设置有互相固定在一起的上基座和下基座,上基座上部具备搭板,搭板的下表面具备输电口,上基座上设有气缸,气缸上端与搭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气缸可控制搭板上抬与下压,搭板下压时控制搭板上的输电口与背光模组的受电口接触,搭板上抬时控制搭板上的输电口与背光模组的受电口分离,底板上均布的吸附孔与气缸之间有气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上抬时,气缸里的挤出气体通过气管由底板上均布的吸附孔排出,气缸下压时,气缸里的涌入气体通过气管由底板上均布的吸附孔吸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吸附孔散布的面积不超过背光模组的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搭板和上基座之间以及上基座和下基座之间具备活动固定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搭板与上基座上均具备若干长孔,搭板上的长孔与上基座上的长孔延伸方向互相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搭板与上基座上的长孔由螺栓或螺钉穿过并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基座上阵列有若干定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搭板与上基座之间采用铰链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搭板固定输电口的端部具备弹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输电口和受电口通电装置与搭板压紧装置为一体,结构紧凑。对待检测的背光模组的一端进行下压固定的同时通电点亮背光模组,对背光模组进行通电点亮,固定工序与点亮工序连贯,提高检测效率。吸附孔与控制搭板开合的气缸之间具备的气路连接,使得设备成本降低,节约能源,也使得背光模组的吸附贴合、搭板的下压固定、输电口受电口之间通电点亮这三者节奏关联一致,提高效率。

由于背光模组具备一定柔性,利用吸附孔可以对背光模组进行真空固定,利用真空吸附固定,作用力比较柔和,防止固定的同时对背光模组造成损伤,真空吸附的固定方式为固定背光模组的一个平面,不受不同形状大小背光模组的限制,应用面广。搭板、上基座、下基座之间的互相垂直的通长孔设计,实现了搭板上输电口在水平面内具备两个移动机械自由度,具备一定的位移能力。可实现对准背光模组不同的受电口,拓宽了可适用的背光模组的范围。对背光模组进行了底面负压固定和端部的从上往下的物理固定,双重固定也带来更稳固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背光模组摆放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针对气缸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气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上基座与下基座固定点的局部视图。

1-气缸;2-搭板;2a-输电口;3-上基座;4-气路接头;5-下基座;6-固定孔;7-底板;8-吸附孔;9-背光模组;9a-受电口;10-纵长孔;11-横长孔;12-连接气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背光模具9摆放到底板7上,底板7一般是水平放置,有足够背光模具9摆放的面积。底板7上均布有吸附孔8,底板7的一端设置有上基座3和下基座5,上基座3上部具备搭板2,搭板2的下表面具备输电口2a,上基座3上设有气缸1,图3表示了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针对气缸剖视图,气缸1上端与搭板2连接,气缸1的上下伸缩即可实现搭板2的摆动,继而实现搭板2的抬起与下压,也即对背光模组9断电释放与通电固定。搭板2与上基座3之间可采用铰链连接,这样气缸1的上下移动边会转化为搭板2的上下开合摆动。搭板2固定输电口2a的端部具备弹性,这样输电口2a与受电口9a扣合时具备一定的缓冲,防止作用力对背光模组9产生破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背光模组摆放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气路接头4为连接气路12的一部分,背光模组9摆放到底板7上,吸附孔8进行抽气作用,由于负压作用,使得背光模组9被吸附固定在底板7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气路示意图。起初气缸1向上顶起,造成搭板2向上抬起,背光模组9落放到底板7上准备进行固定和通电点亮。气缸1的上端利用连接气路12与吸附孔8连接,连接气路12在底板7针对底板7上的吸附孔8分支成若干支路。气缸1下移带动搭板2下压,同时气缸1上半段吸气,气体由连接气路12向气缸1上半段上半段汇集,吸附孔8便有了负压吸附力,吸附孔8将牢牢吸附住底板7上的背光模组9的下表面。搭板2下压持续下压,直至搭板2下表面上的输电口2a与背光模组9上的受电口9a接触,搭板2由上往下进一步固定背光模组9,此时,对背光模组9进行通电点亮。通电点亮完毕,气缸1向上顶起,造成搭板2向上抬起,气缸1上半段的气体由连接气路12向右由吸附孔8溢出,同时起到解除固定释放背光模组9的作用。底板7上吸附孔8散布的面积不超过背光模组9的面积,要实现背光模组9遮住所有吸附孔8。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上基座与下基座固定点的局部视图。搭板2上具备横长孔11,上基座3具备纵长孔10。横长孔11可实现搭板2如图中左右方向一定的位移量,确定位置后并用螺栓或螺钉通过横长孔11固定。纵长孔10可实现上基座3如图中上下方向一定的位移量,确定位置后并用螺栓或螺钉通过横长孔11固定。确定位置后并用螺栓或螺钉通过纵长孔10固定。由于输电口2a固定在搭板2之上,搭板2固定在上基座3,纵长孔10、横长孔11的联合作用实现了输电口2a在水平面上具备两个移动机械自由度。可实现输电口2a对准背光模组不同位置的受电口9a。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输电口和受电口通电装置与搭板压紧装置为一体,结构紧凑。对待检测的背光模组的一端进行下压固定的同时通电点亮背光模组,对背光模组进行通电点亮,固定工序与点亮工序连贯,提高检测效率。吸附孔与控制搭板开合的气缸之间具备的气路连接,使得设备成本降低,节约能源,也使得背光模组的吸附贴合、搭板的下压固定、输电口受电口之间通电点亮这三者节奏关联一致,提高效率。

由于背光模组具备一定柔性,利用吸附孔可以对背光模组进行真空固定,利用真空吸附固定,作用力比较柔和,防止固定的同时对背光模组造成损伤,真空吸附的固定方式为固定背光模组的一个平面,不受不同形状大小背光模组的限制,应用面广。搭板、上基座、下基座之间的互相垂直的通长孔设计,实现了搭板上输电口在水平面内具备两个移动机械自由度,具备一定的位移能力。可实现对准背光模组不同的受电口,拓宽了可适用的背光模组的范围。对背光模组进行了底面负压固定和端部的从上往下的物理固定,双重固定也带来更稳固的固定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