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安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3937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安装工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施工用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泵安装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油轮项目中,需要使用专门的安装托架,作为货油泵和压载泵的起吊、安装工具。一般而言,上述安装托架利用槽钢制作,安装托架的四周还设有有加强架构,故其不利于货油泵中间轴和压载泵中间轴的对中、安装,且安装托架的中间部分未考虑对中间轴进行支撑,故在安装中间轴时需要额外的工装或起吊工具、以及人力去支撑中间轴,直至货油泵中间轴与货油泵透平部分、压载泵中间轴与压载泵马达部分连接完毕。因此,上述安装托架大部分的作用是用于吊运和存放,在中间轴的安装过程中仍然不利于中间轴的对中、安装操作,即:未能解决中间轴实际安装时施工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泵安装工装,其在中间轴的对中和安装过程中有效支撑中间轴,从而降低施工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安装工装,包括底板、多根固定在底板上的撑杆、固定在多根撑杆上端的支撑架、以及固定在多根撑杆外周的吊马,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操作区,该连接操作区的正下方设有与多根撑杆相固定的中间轴支撑平台,该中间轴支撑平台中设有上下贯通的支撑孔,相邻的撑杆之间形成有放轴操作区,所述放轴操作区与支撑孔相连通,所述支撑孔与连接操作区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底板与撑杆之间设有加强拉撑板,相邻的加强拉撑板之间、相邻的撑杆之间都固设有加强连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轴支撑平台包括多块首尾依次相连且用于围成支撑孔的支撑板、以及多根位于支撑板外周的连接杆,每根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和撑杆相固定。

优选地,所述底板有多个、等距排布,每个底板的两端都固设有一根所述撑杆。

进一步地,当支撑架用于放置货油泵的透平部分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块支撑平板,两块支撑平板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连接操作区。

进一步地,当支撑架用于放置压载泵的马达部分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块支撑平板、以及向上突出于支撑平板且固定于支撑平板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周的区域形成所述连接操作区。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泵安装工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架对货油泵的透平部分或压载泵的马达部分形成有效支撑,通过中间轴支撑平台在支撑轴的对中和安装过程中对支撑轴形成有效支撑,故不需要额外的工装或起吊工具、以及人力去支撑中间轴,从而减少人力负荷、降低施工难度、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泵安装工装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泵安装工装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主视图。

图7为图5的侧视图。

图8为图5的俯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底板

2 撑杆

3 支撑架

31 连接操作区

32 支撑平板

33 支撑框

4 吊马

5 中间轴支撑平台

51 支撑孔

52 支撑板

53 连接杆

6 放轴操作区

7 加强拉撑板

8 加强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安装工装,具有两个实施例,图1至图4所示的泵安装工装实施例一用于货油泵的中间轴与透平部分的对中及安装,图5至图8所示的泵安装工装实施例二用于压载泵的中间轴与马达部分的对中及安装。如图1至图4或图5至图8所示,所述泵安装工装包括底板1、多根固定在底板1上的撑杆2、固定在多根撑杆2上端的支撑架3、以及固定在多根撑杆2外周的吊马4,所述支撑架3上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操作区31,该连接操作区31的正下方设有与多根撑杆2相固定的中间轴支撑平台5,该中间轴支撑平台5中设有上下贯通的支撑孔51,相邻的撑杆2之间形成有放轴操作区6,所述放轴操作区6与支撑孔51相连通,所述支撑孔51与连接操作区31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泵安装工装用于安装货油泵时:如图1至图4所示,在内场中将货油泵的透平部分放置在支撑架3上,由支撑架3给透平部分提供有效支撑,由于货油泵的透平部分下端呈方形,故用于货油泵的泵安装工装的支撑架3包括两块并排布置的支撑平板32,两块支撑平板32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连接操作区31;将货油泵的中间轴从放轴操作区6放入透平部分下方的区域中,并将中间轴的下端放入支撑孔51中,由中间轴支撑平台5给中间轴提供有效支撑;中间轴的上端和透平部分的下端都位于连接操作区31中,工人再将中间轴与透平部分对中并安装;安装结束后,通过吊马4将泵安装工装、泵安装工装上的透平部分和中间轴一起起吊至外场,完成整个货油泵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泵安装工装用于安装压载泵时:如图5至图8所示,在内场中将压载泵的马达部分放置在支撑架3上,由支撑架3给马达部分提供有效支撑,由于压载泵的马达部分下端呈圆形,故用于压载泵的泵安装工装的支撑架3包括两块支撑平板32、以及向上突出于支撑平板32且固定于支撑平板32的支撑框33,所述支撑框33内周的区域形成所述连接操作区31;将压载泵的中间轴从放轴操作区6放入马达部分下方的区域中,并将中间轴的下端放入支撑孔51中,由中间轴支撑平台5给中间轴提供有效支撑;中间轴的上端和马达部分的下端都位于连接操作区31中,工人再将中间轴与马达部分对中并安装;安装结束后,通过吊马4将泵安装工装、泵安装工装上的马达部分和中间轴一起起吊至外场,完成整个压载泵的组装。另外,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可用于同时安装两台压载泵的中间轴与马达部分,所涉及的支撑框33和中间轴支撑平台5有两个,两个支撑框33共用两块支撑平板32。

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泵安装工装对货油泵的中间轴和透平部分、或者压载泵的中间轴和马达部分进行对中安装过程中,支撑架3始终对货油泵的透平部分或压载泵的马达部分形成有效支撑,中间轴支撑平台5始终对支撑轴形成有效支撑,故不需要额外的工装或起吊工具、以及人力去支撑中间轴,从而减少人力负荷、降低施工难度、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缩短相应的施工周期。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5所示,所述底板1有多个、沿左右方向等距排布,每个底板1都前后延伸,且每个底板1的前后两端处都固设有一根向上延伸的所述撑杆2,因此,撑杆2有前后两排,每排中都具有多根左右等距排布的撑杆2,放轴操作区6形成在前后两排撑杆2之间,支撑架3中的两块支撑平板32分别设在每排撑杆2的上端,两块支撑平板32沿前后方向并排布置。另外,为了提高泵安装工装的结构强度,所述底板1与撑杆2之间设有加强拉撑板7,左右相邻的加强拉撑板7之间、左右相邻的撑杆2之间、支撑框33与撑杆2之间都固设有加强连接板8。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5所示,所述中间轴支撑平台5包括四块首尾依次相连且用于围成支撑孔51的支撑板52、以及多根位于支撑板52外周的连接杆53,每根连接杆5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52和撑杆2相固定。

另外,上述泵安装工装中,底板1、加强拉撑板7、以及支撑平板32均由钢板构成,撑杆2和连接杆53均由钢管构成,用于安装货油泵的泵安装工装中的支撑板52由花钢板构成,用于安装压载泵的泵安装工装中的支撑板52、支撑框33均由槽钢构成,底板1与撑杆2、撑杆2与支持平板、支撑平板32与支撑框33、底板1与加强拉撑板7、撑杆2与加强拉撑板7、吊马4与撑杆2、加强拉撑板7与加强连接板8、撑杆2与加强连接板8、支撑框33与加强连接板8、支撑板52与连接杆53、撑杆2与连接杆53之间都为焊接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泵安装工装适用于各类油轮货油泵、压载泵的安装,通过中间轴支撑平台5支撑中间轴,便于中间轴定位于顶部的透平部分或马达部分,可通过工装下方的眼板利用葫芦调整,从而完成中间轴与透平部分、或中间轴与马达部分对中连接,故本实用新型在利于中间轴对中安装的前提下,还大大降低船上施工的难度,降低人力负荷;合理的眼板布置也有利于设备的安全吊运,避免导致出现设备起吊困难的情况。

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