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拆卸内部工件与外部工件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5375发布日期:2018-06-22 22:1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拆装工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拆卸内部工件与外部工件的工具。



背景技术:

在暖通、给排水等专业的施工改造与维修工作中,操作工人经常面对螺纹连接在一起的金属管件、阀门、传感器等。在需要拆卸彼此连接的两个工件时,由于设备或管线使用时间较长,螺纹连接处常发生锈蚀,使用管钳、扳手拆卸后,连接在内的螺纹工件经常与连接在外的螺纹工件断裂。

比如,以最常见的管件的连接为例,外管件和内管件螺纹连接在一起,拆卸时,经常出现内管件在连接处断裂,从而内管件的连接端残留在外管件内部而无法取出,新的内管件也无法安装,情况严重时不得不更换整个管线。

因而,如何提供一种工具,利用该工具能够简单、迅速、可靠地将残留在外螺纹连接件内部的内螺纹连接件的连接端去除,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拆卸内部工件与外部工件的工具,内部工件与外部工件螺纹连接,该工具能够将残留在外部工件内的内部工件旋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拆卸内部工件与外部工件的工具,所述内部工件与所述外部工件螺纹连接,所述工具包括握持部和轴体,所述轴体具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棱结构,所述棱结构沿所述轴体的轴向延伸,所述轴体用于伸入所述内部工件以使所述棱结构嵌入所述内部工件的内壁;所述握持部用于操作者握持,当所述握持部被操作为旋转时,所述轴体带动所述内部工件从所述外部工件拆除,所述握持部包括沿所述轴体的轴向连接的柱体和扁平体,所述柱体连接于所述轴体并用于握持,所述扁平体用于被夹持工具夹持以受所述夹持工具的作用而旋转。

优选地,所述轴体的棱结构沿所述轴体的轴向接连形成。

优选地,所述轴体形成为棱台结构,所述轴体的靠近所述操作部段的一端形成为所述棱台结构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轴体形成为三棱台。

优选地,所述轴体的长度为40mm至55mm,所述柱体的长度为70mm至85mm,所述扁平体的长度为10mm至14mm。

优选地,所述轴体的长度为50mm,所述柱体的长度为78mm,所述扁平体的长度为12mm。

优选地,所述工具整体由碳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工具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工具具有握持部和轴体,并具有从轴体凸出的棱结构,该工具通过轴体的棱结构而与内部工件形成为整体,这样当在内部工件之外旋转该工具时,该工具能够带动内部工件一同旋转,再搭配以适当的旋转方向便能够将内部工件从外部工件拆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拆卸内部工件与外部工件的工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轴体

11 棱结构

20 柱体

30 扁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在该部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除了在本部分描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以外,本实用新型还能够通过其他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相应的改进、变形和替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该部分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拆卸螺纹连接在一起的内部工件与外部工件的工具,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拆卸内部工件与外部工件的工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在第一实施例中,该工具包括握持部和轴体10,握持部包括扁平体30和柱体20,扁平体30、柱体20、轴体10沿着该轴体10的轴向依次连接。握持部用于操作者握持,轴体10用于与螺纹连接的内部工件接触并将该内部工件从外部工件拆卸。下面详细介绍握持部和轴体10。

轴体10

在该实施例中,轴体10具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棱结构11,该棱结构11沿轴体10的轴向延伸,棱结构11沿着轴体10的轴向接连地形成,沿轴体10的周向共形成三个棱结构11,而且轴体10从靠近握持部的一端向远离握持部的一端的径向尺寸逐渐变小,从而整个轴体10形成为三棱台,该三棱台以轴体10的靠近握持部的一端为底部。

握持部

在该实施例中,握持部包括柱体20和扁平体30,柱体20和扁平体30沿轴体10的轴向连接,柱体20连接于轴体10并用于供操作者握持。柱体20为圆柱形,其一端与三棱台形的轴体10连接,另一端与扁平体30连接。扁平体30形成该工具的一个端部,该扁平体30用于供夹持工具(比如扳手等)夹持。

下面结构该第一实施例中的用于拆卸螺纹连接的内部工件与外部工件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首先,取预定长度(在该实施例中取140mm)的圆钢;

然后,将该圆钢的靠近一端的适当长度部段(在该实施例中取50mm)采用三面打磨工艺并将尖端磨平形成三棱台;

最后,将圆钢的靠近另一端的适当长度部段(在该实施例中取12mm)采用两面打磨工艺形成扁平体30。

这样,扁平体30与轴体10之间的部段(在该实施例中长度是78mm)形成上述柱体20。

下面介绍该用于拆卸螺纹连接的内部工件与外部工件的工具的使用方法。

当螺纹连接的内部工件在外部工件内断裂而无法采用常规方式旋出时,操作者握持柱体20将该工具伸入到内部工件内部,具体是将该工具具有轴体10的一端(即尖端)插入到内部工件;然后,在该工具的具有扁平体30的一端(即平端)处以手锤敲击,目的是使得轴体10能够牢固地插入到内部工件从而使得棱结构11嵌入到内部工件的内壁与内部工件形成为整体;最后使用夹持工具夹持平端,沿着螺纹连接的旋入方向的反向旋转(比如,在内部工件是通过顺时针旋转而进入外部工件的情况下,逆时针旋转夹持工具),此时,轴体10与内部工件一同旋出外部工件,从而完成内部工件与外部工件的拆卸。

在该实施例中,该工具采用碳钢制成,不仅具有较好的硬度,还具有低廉的价格。

如上所述,该工具具有握持部和轴体10,并具有从轴体10凸出的棱结构11,该工具通过轴体10的棱结构11而与内部工件形成为整体,这样当在内部工件之外旋转该工具时,该工具能够带动内部工件一同旋转,再搭配以适当的旋转方向便能够将内部工件从外部工件拆除。

棱结构11接连形成有助于形成较好的棱结构11的强度,在棱结构11嵌入内部工件并一同旋转时,棱结构11不易断裂,保证拆除工作的可靠性。

轴体10形成为三棱台,从而具有较为尖细的一端,该尖细的一端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使得轴体10更易伸入内部工件。

握持部形成的扁平体30便于夹持工具夹持,在将内部工件旋出外部工件的步骤中节省人力提高拆除效率。

该工具各个部段应当具有合适的长度,比如轴体10的长度应当适当,否则不易保证工具与内部工件形成整体时的牢固程度;柱体20的长度应当适当,否则不利于操作人员握持;扁平体30的长度应当适当,否则可能浪费工具的工料或者不能提供有效的夹持面。

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轴体10的长度可以处于40mm至55mm的范围,柱体20的长度可以处于70mm至85mm的范围,扁平体30的长度可以处于10mm至14mm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内部工件和外部工件均为管件。

以上虽然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拆卸螺纹连接在一起的内部工件与外部工件的工具进行了详细介绍,但是还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1.轴体的棱结构可以并非沿着轴体的轴向接连形成,而可以是断续地形成,只要棱结构沿着轴向延伸从而保证在轴体伸出内部工件时能够嵌入内部工件的内壁即可。

2.握持部可以仅仅具有供握持的部分而不具有供夹持工具夹持的扁平体,只要其能够被操作者操作而带动轴体伸入内部工件即可。

3.棱结构的数目不受限制,可以为2个、4个或者更多个。

4.轴体还可以为棱柱体,或者沿轴体的周向间隔布置若干棱结构从而使轴体形成为放射状的结构。

5.该工具还可以采用不锈钢制成。

以上各个实施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范围内可以任意地进行组合。为简洁起见,本文省略了部分零部件的描述,然而该部分零部件均应当理解为能够采用现有技术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