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040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能够在被输送的纸张中埋入记录所述纸张上的信息的信息记录介质如IC芯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利用信息记录介质如IC (集成电路)芯片或IC标签作 为判别假物和真物的工具,已经引起了很大关注。IC芯片在一个基板上 具有记录存储器、中央处理单元(CPU)、晶体管、电阻器和电容器,起到 诸如信息记录等功能,并且包装尺寸小到芝麻粒的程度。IC标签具有安 装在IC芯片上的天线,从而能够以非接触方式与外部进行通讯。IC芯片或IC标签已经有多种用途,代表性的用途例如是定期乘车 票或入场巻。最近,IC芯片或IC标签已被埋在有价证券等中,以高度判定真假,从而防止伪造,或者它们已被埋在物品或传票中,以确保自动 或有效的物流管理。它们进一步的小型化已经促进了提出前所未有的应 用。例如,它们在商品巻中的用途使得可以即时地掌握商品流通,从而 实现有效的销售。可以预期它们在多种领域内的许多其他应用。上述用途,即埋入IC芯片或IC标签的基材,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纸张上印刷的印刷品。这些印刷品是照片等用的高级印刷品以及诸如钞票 和有价证券等的证巻印刷品。印刷这些高级印刷品或证巻印刷品的方法是凹版印刷(intaglio printing)。进行凹版印刷的凹版印刷机公开在例如日 本专利公开No. 1989-37272中。至今为止的印刷品通过从造纸步骤开始并经过印刷步骤的过程来制 造。为在印刷品中埋入IC芯片,必须在印刷步骤之前或之后的某一步骤 中埋入IC芯片。换句话说,使用常规方法,必须新加入在片状物例如纸 张中埋入IC芯片或IC标签的步骤,从而增大了制造成本。特别地,当 在印刷步骤之前埋入IC芯片时,印刷中产生的废纸也会损坏埋入的IC
芯片,从而可能使生产性降低。 发明内容本发明已经完成了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 一种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能够在纸张中有效地埋入记录所述纸张 上的信息的信息记录介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包括滚筒,可旋转地被支持并在其圆周面中形成有凹部;液体供应部件,用于将液体供应到所述滚筒的圆周面;多余液体除去部件,用于除去附着到所述凹部之外部分的多余液体;压印滚筒,可旋转地被支持并用于将所述凹部中的液体转移到与所 述滚筒合作而被输送的纸张上;以及介质供应部件,用于将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介质供应到在所述多余 液体除去部件除去所述液体的点沿所述滚筒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和与所述 压印滚筒的接触点沿所述滚筒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所述凹部中的液体 内。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供应部件包括向所述滚筒延伸的输送路径;以 及振动部件,其振动所述输送路径,以将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从所述输送 路径供应到所述凹部中的液体内。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部件包括支持件,用于可枢转地支持所述输送 路径;与所述输送路径下表面接触的凸轮;以及凸轮驱动电机,用于旋 转驱动所述凸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供应部件包括输送带,其运行以将所述信息记 录介质供应到所述凹部中的液体内。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供应部件包括流体压力缸,其致动活塞杆以将 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供应到所述凹部中的液体内。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供应部件包括粘合带,用于通过粘合力保持所 述信息记录介质;以及粘合带移动部件,其移动所述粘合带以将所述信 息记录介质供应到所述凹部中的液体内。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供应部件包括带电带,用于通过静电保持所述 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带电带移动部件,其移动所述带电带以将所述信息 记录介质供应到所述凹部中的液体内。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当接触所述液体时由于所述液体的粘度 而粘附所述凹部中的液体,以及随着所述滚筒的旋转与所述液体一起旋 转并输送。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是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在所述凹部之外的所述滚筒的圆周面上 滑动。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 还包括推出部件,用于当所述凹部和所述介质供应部件彼此相对时将 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向所述凹部中的液体推出。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 置,还包括推进部件,用于随着所述滚筒的旋转逐渐将已被供应到所 述凹部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推进所述凹部中的液体内。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 置,其特征在于,凹版印刷单元由所述滚筒、所述液体供应部件、所述 多余液体除去部件和所述压印滚筒构成。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与所述凹部中的液体一起转移到保 持在所述压印滚筒上的所述纸张上。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是根据第十三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置于转移到所述纸张上的所述液体 内。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是IC芯片。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供应部件包括输送路径,所述输送路径包括 第一导引件,其向所述滚筒延伸并沿所述滚筒旋转方向置于上游侧,以及第二导引件,其向所述滚筒延伸并沿所述滚筒旋转方向置于下游侧, 所述第一导引件的前端相对于所述滚筒具有小间隙,以及所述第二导引 件的前端相对于所述滚筒具有基本上等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长度的间 隙。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供应部件包括向所述滚筒延伸的输送路径, 以及所述输送路径从沿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沿所述信 息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向下倾斜。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是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具有用于向所述滚筒输送所述信息记录介 质的多个配合部,以及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与每个所述配合部配合。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是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 置,还包括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凹部的旋转相位;以及驱动电机, 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其中根据所述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所述凹部的旋转 相位驱动所述驱动电机。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是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 置,还包括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凹部的旋转相位,和其中所述流 体压力缸根据所述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所述凹部的旋转相位驱动。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是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件支持所述输送路径的近端侧,以及所述凸 轮接触所述输送路径的远端侧。
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是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 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部件随着所述推进部件从沿所述滚筒旋转 方向的上游侧向沿所述滚筒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延伸以变小的间隙与所述 滚筒分开。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是根据第十二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 装置,还包括在所述凹版印刷单元沿所述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排纸 单元,并且不包括所述凹版印刷单元和所述排纸单元之间的印刷单元。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是根据第十二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 装置,还包括在所述凹版印刷单元沿所述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印刷 单元。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是根据第二十四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 给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印刷单元和所述凹版印刷单元之间的反转装 置,用于在所述纸张上的双面印刷和单面印刷之间进行切换。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面是根据第二十四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 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单元是平版印刷单元。本发明的第二十七方面是根据第二十四方面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 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单元是凸版印刷单元。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可以有效地在纸张中 埋入信息记录介质。此外,可以在油墨转移到纸张上的同时进行信息记 录介质的埋入。因此,不需要埋入信息记录介质的新加入步骤,并且可 以在一次通过中完成带有信息记录介质的印刷品。此外,将信息记录介 质置于液体内,从而难于判别有无信息记录介质,并可以生产具有高度 防伪功能的印刷品。


从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可以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但是详细说明 和附图仅作说明用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在附图中图1A是安装有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的单张印刷机的示 意图,图1B是显示在单面印刷中反转单元操作的图,图1C是显示在双 面印刷中反转单元操作的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的示意图;图7是安装有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的另一种单张印刷机 的示意图;以及图8是安装有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的再一种单张印刷机 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 置。在各实施例中,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的元件用同一附图标记和符号 表明,并在后续实施例中省略对它们的说明。实施例1图1A是安装有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的单张印刷机的示 意图。图1B是显示在单面印刷中反转单元操作的图。图1C是显示在双 面印刷中反转单元操作的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记录介质 供给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单张轮转印刷机1安装有送纸装置11、平版印刷单 元12、反转单元13、腐蚀凹版印刷(gravureprinting)单元(凹版印刷单元) 14和排纸单元15。纸张(片状物)S顺序通过这些装置,从而进行印刷。送纸装置11设有送纸板21,并通过设在送纸板21前端的摇臂轴前 置夹持装置(pregripper)(图未示)将纸张S逐张逐张地从送纸板21馈送到 平版印刷单元12。平版印刷单元12设有接收从送纸板21馈送的纸张S的第一压印滚 筒23。第一橡皮布滚筒24在送纸板21沿第一压印滚筒23旋转方向的下 游侧接触第一压印滚筒23。第一平版滚筒25在第一压印滚筒23沿第一 橡皮布滚筒24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接触第一橡皮布滚筒24。即,第一压印 滚筒23和第一橡皮布滚筒24之间的接触点用作第一平版印刷点。传送 滚筒26在第一橡皮布滚筒24沿第一压印滚筒23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接触 第一压印滚筒23。第二压印滚筒27接触传送滚筒26。第二橡皮布滚筒28在传送滚筒 26沿第二压印滚筒27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接触第二压印滚筒27。第二平 版滚筒29在第二压印滚筒27沿第二橡皮布滚筒28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接 触第二橡皮布滚筒28。 S卩,第二压印滚筒27和第二橡皮布滚筒28之间 的接触点用作第二平版印刷点。传送滚筒30在第二橡皮布滚筒28沿第 二压印滚筒27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接触第二压印滚筒27。每个平版滚筒25和29的版面具有接近齐平的图像区和非图像区, 图像区是亲油性的,非图像区是亲水性的。因此,通过利用油和水相互 排斥的性质转移油墨(液体)。首先,将水给予版面,以将水施用到非图像 区。然后,施用油墨,油墨排斥水而没有附着到非图像区上,仅附着到 图像区。图像区中的油墨转移可以造成印刷。因此,上述构造的平版印 刷单元12在正被输送的纸张S —面上进行印刷。 (在反转单元13中,设有与传送滚筒30接触的吸着滚筒31,反转滚 筒32在传送滚筒30沿吸着滚筒31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接触吸着滚筒31。 传送滚筒33在吸着滚筒31沿反转滚筒32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接触反转滚 筒32。如图1B和1C所示,在吸着滚筒31的外周部上,等距配置夹持 装置201,每一个夹持装置由夹子201a和夹持垫201b构成,并且沿吸着 滚筒31的圆周方向等距配置吸着头202。另一方面,在反转滚筒32的外 周部上,等距配置第一夹持装置203,每一个第一夹持装置由夹子203a 和夹持垫203b构成,沿反转滚筒32的圆周方向等距配置第二夹持装置 204,每一个第二夹持装置由夹子204a和夹持垫204b构成。这里,将说明在单面印刷和双面印刷中反转单元13的操作。如图 1B所示,在单面印刷中,在吸着滚筒31上,纸张S的前端部被夹持装 置201的夹子201a和夹持垫201b夹持,并且纸张S被吸着头202吸着。 在这种状态下,输送纸张S。当纸张S被输送到吸着滚筒31和反转滚筒 32之间的接触点附近的位置时,纸张S—面的后端部被第二夹持装置204 的夹子204a和夹持垫204b夹持。然后,随着纸张S从吸着滚筒31传递 到反转滚筒32上,纸张S那一面的后端部从第二夹持装置204的夹子 204a和夹持垫204b之间传递到第一夹持装置203的夹子203a和夹持垫 203b之间。通过这种操作,纸张S被反转单元13反转,并被输送,使 得纸张S的那一面在反转滚筒32上指向外侧。然后,通过传送滚筒33 将纸张S供应到凹版印刷单元14 (后述)的压印滚筒34,使得纸张S的那 一面指向外侧。另一方面,如图1C所示,在双面印刷中,以与上述相同方式在吸着 滚筒31上输送纸张S。然后,当纸张S被输送到吸着滚筒31和反转滚 筒32之间的接触点附近的位置时,纸张S —面的前端部从夹持装置201 的夹子201a和夹持垫201b直接传递到第一夹持装置203的夹子203a和 夹持垫203b之间。通过这种操作,纸张S没有被反转单元13反转,但 被输送,使得与所述那一面相对侧的纸张S的另一面在反转滚筒32上指 向外侧。然后,通过传送滚筒33将纸张S供应到凹版印刷单元14。由 于反转单元13中的反转机构是公知的,因此这里省略了对其结构的详细 说明。在凹版印刷单元14中,设有与传送滚筒33接触的压印滚筒34。腐 蚀凹版滚筒(凹版滚筒)35在传送滚筒33沿压印滚筒34旋转方向的下游 侧接触压印滚筒34。 S卩,压印滚筒34和凹版滚筒35之间的接触点用作 凹版印刷点。凹版滚筒35的版面具有形成版面的最外面的非图像区35a 和高度低于非图像区35a的凹状图像区(凹部)35b (参见图2)。墨辊36在压印滚筒34沿凹版滚筒35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接触凹版滚 筒35。墨辊36的下侧浸渍在内部储存油墨(液体)的贮墨槽37中。墨辊 36和贮墨槽37构成液体供应部件。刮墨刀(多余液体除去部件)38在墨 辊36沿凹版滚筒35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和压印滚筒34沿凹版滚筒35旋 转方向的上游侧接触凹版滚筒35。刮墨刀38除去沉积在凹版滚筒35的 非图像区35a上的多余油墨。此外,IC芯片供给装置(介质供应部件)50 在刮墨刀38沿凹版滚筒35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和压印滚筒34沿凹版滚筒 35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接触凹版滚筒35。 IC芯片供给装置50供应记录纸 张S上的印刷信息、产品信息等的IC芯片(信息记录介质)。因此,具有
上述特征的凹版印刷单元14在正输送的纸张S —面或另一面上进行印 刷。记录在IC芯片上的印刷信息或产品信息例如,在纸张S是证巻如钞 票或商品巻时,指在印刷完成后识别纸张S是真或假的密码;或在纸张 S是食品的价签时,指生产者、使用的农药、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历史等。在排纸单元15中,设有一对链轮39a和39b。链轮39a接触压印滚 筒34,排纸链40在链轮39a和39b之间环绕。用于从压印滚筒34接收 纸张S的多个夹杆(图未示)沿排纸链40的运行方向以预定间距安装在排 纸链40上。经排纸链40的运行,纸张S被送到排纸链40的下方。接下来,使用图2说明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如图2所示,从存储IC芯片的IC芯片存储器(图未示)延伸的输送 路径51设在IC芯片供给装置50中。输送路径51呈矩形管状,并由上 板(第二导引件)52、下板(第一导引件)53和侧板(图未示)构成。输送路 径51朝其前端向下倾斜,在上板52前端和凹版滚筒35之间形成接近一 个IC芯片长度的间隙,而在下板53前端和凹版滚筒35之间形成微小间 隙。由销钉56可枢转地支持的支持件57设在下板53下表面的近端侧。 另一方面,与凸轮驱动电机54连接的凸轮55的凸轮表面与下板53下表 面的远端侧接触。艮口,当驱动凸轮驱动电机54使凸轮55旋转时,输送路径51其前端 绕销钉56在垂直方向上摆动。其结果是,IC芯片振动,并从IC芯片存 储器分派到输送路径51,然后向输送路径51的前端移动。如上所述,IC芯片供给装置(介质供应部件)50由输送路径51、上 板52、下板53、凸轮驱动电机54、凸轮55、销钉5和支持件57构成。 在这些构件中,凸轮驱动电机54、凸轮55、销钉56和支持件57构成振动部件。因此,由于上述特征,当IC芯片将被埋入与进行过平版印刷的纸张 S的那一面相同面中时(在单面印刷的情况下),馈送到送纸板21的纸张S 通过摇臂轴前置夹持装置传递到第一压印滚筒23上。然后,在第一压印 滚筒23和第一橡皮布滚筒24之间供应纸张S。此时,将油墨通过第一 橡皮布滚筒24从第一平版滚筒25转移到纸张S,从而在纸张S的那一
面上进行第一平版印刷。进一步地,进行过第一平版印刷的纸张S通过传送滚筒26传递到第二压印滚筒27上,然后在第二压印滚筒27和第二橡皮布滚筒28之间供 应。此时,将油墨通过第二橡皮布滚筒28从第二平版滚筒29转移到纸 张S,从而在纸张S的一面上进行第二平版印刷。进行过第二平版印刷的纸张S通过传送滚筒30传递到吸着滚筒31 上,然后在吸着滚筒31和反转滚筒32之间供应。这里,纸张S被反转 单元13反转,并输送反转的纸张S,其中所述那一面在反转滚筒32上 指向外侧。然后,纸张S通过传送滚筒33传递到压印滚筒34上,并在 压印滚筒34和凹版滚筒35之间供应。通过墨辊36将存储在jt墨槽37中的油墨供应到凹版滚筒35。通过 刮墨刀38除去附着到凹版滚筒35的非图像区35a上的多余液体,从而 仅在凹版滚筒35的图像区35b内残留油墨。同时,当驱动凸轮驱动电机54使凸轮55旋转时,输送路径51借助 于在凸轮表面形成的高部和低部绕销钉56在垂直方向摆动。由于摆动引 起的振动,将IC芯片从IC芯片存储器分派到输送路径51中,然后向输 送路径51的前端移动。输送到输送路径51前端的IC芯片接触凹版滚筒 35的非图像区35a,并在非图像区35a的圆周面上滑动。然后,IC芯片 接触正在旋转的图像区35b,并由于存储在图像区35b内的油墨粘度的原 因而附着(粘附)到油墨表面上。然后,附着到油墨表面上的IC芯片从上 板52前端的间隙排出,并输送到凹版滚筒35和压印滚筒34之间的位置。然后,附着到油墨表面上的IC芯片在压印滚筒34和凹版滚筒35之 间的位置与存储在图像区35b内的油墨一起移动(转移)到纸张S。即,油 墨从凹版滚筒35的图像区35b转移到保持在压印滚筒34上的纸张S的 那一面,从而在纸张S的那一面上进行凹版印刷,并将IC芯片埋入其中。 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在凹版滚筒35的图像区35b内的油墨被转移到纸张 S上,从而将IC芯片包在其中。已经进行了凹版印刷并埋入IC芯片的 纸张S被传递到排纸链40上,然后送出。另一方面,当IC芯片将被埋入与进行过平版印刷的所述那一面相对 侧的纸张S的另一面中时(在双面印刷的情况下),在吸着滚筒31和反转滚筒32之间供应的纸张S没有在反转单元13中反转。即,纸张S没有 被反转单元13反转,而是被输送,其中其另一面在反转滚筒32上指向 外侧,然后通过传送滚筒33传递到压印滚筒34。
然后,附着到油墨表面上的IC芯片在压印滚筒34和凹版滚筒35之 间的位置与存储在图像区35b内的油墨一起移动(转移)到纸张S。 g口,油 墨从凹版滚筒35的图像区35b转移到保持在压印滚筒34上的纸张S的 另一面,从而在纸张S的另一面上进行凹版印刷,并将IC芯片埋入其中。 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在凹版滚筒35的图像区35b内的油墨被转移到纸张 S上,从而将IC芯片包在其中。已经进行了凹版印刷并埋入IC芯片的 纸张S被传递到排纸链40上,然后送出。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可以有效地在纸张S 中埋入IC芯片。此外,可以在油墨转移到纸张S上的同时进行IC芯片 的埋入。因此,不需要埋入IC芯片的新加入步骤,并且可以在一次通过 中完成带有IC芯片的印刷品。此外,将IC芯片置于油墨内,从而难于 判别有无IC芯片,并可以生产具有高度防伪功能的印刷品。
实施例2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从存储IC芯片的IC芯片存储器(图未示)延伸的输送 路径61设在IC芯片供给装置(介质供应部件)60中。输送路径61呈矩形 管状,并由上板(第二导引件)62、下板(第一导引件)63和侧板(图未示) 构成。输送路径61朝其前端向下倾斜,在上板62的前端和凹版滚筒35 之间形成接近一个IC芯片长度的间隙,而在下板63的前端和凹版滚筒 35之间形成微小间隙。
一对驱动辊64a和64b设在下板63下方,辊子驱动电机65与驱动 辊64b连接。有槽带(输送带)66在驱动辊64a和64b之间环绕,多个槽(配 合部)66a形成在有槽带66外侧。位于驱动辊64a和64b之间的有槽带 66的上部分置于下板63沿输送路径61延伸方向形成的槽(图未示)中。 旋转编码器(检测部件)67与凹版滚筒35连接。
如上所述,IC芯片供给装置(介质供应部件)60由输送路径61、上 板62、下板63、驱动辊64a, 64b、辊子驱动电机65、有槽带66、槽66a
和旋转编码器67构成。在这些构件中,驱动辊64a, 64b、辊子驱动电机 65、有槽带66和槽66a构成推出部件。
因此,由于上述特征,当驱动辊子驱动电机65而驱动驱动辊64a, 64b时,有槽带66逆时针旋转。根据这种运动,从IC芯片存储器移出的 IC芯片逐个逐个地嵌在有槽带66的槽66a中,然后向输送路径61的前 端移动。通过旋转编码器67检测凹版滚筒35的图像区35b的旋转角, 以与正在旋转的图像区35b同步的关系由辊子驱动电机65间歇地驱动有 槽带66。按此操作,将IC芯片推进存储在图像区35b内的油墨中。然后, 油墨内的IC芯片在压印滚筒34和凹版滚筒35之间的位置与存储在图像 区35b内的油墨一起移动(转移)到纸张S。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可以有效地在纸张S 中埋入IC芯片。此外,可以在油墨转移到纸张S上的同时进行IC芯片 的埋入。因此,不需要埋入IC芯片的新加入步骤,并且可以在一次通过 中完成带有IC芯片的印刷品。此外,将IC芯片置于油墨内,从而难于 判别有无IC芯片,并可以生产具有高度防伪功能的印刷品。
实施例3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面向凹版滚筒35沿接近水平方向延伸的输送路径71 设在IC芯片供给装置(介质供应部件)70中。输送路径71呈矩形管状, 并由上板(第二导引件)72、下板(第一导引件)73和侧板(图未示)构成。 在上板72的前端和凹版滚筒35之间形成接近一个IC芯片长度的间隙, 而在下板73的前端和凹版滚筒35之间形成微小间隙。气缸(流体压力缸) 74设在输送路径71的近端侧上,气缸74的杆部74a与输送路径71近端 侧上的IC芯片接触。
如上所述,IC芯片供给装置(介质供应部件)70由输送路径71、上 板72、下板73、气缸74和杆部74a构成。在这些构件中,气缸74和杆 部74a构成推出部件。因此,由于上述特征,通过旋转编码器67检测凹版滚筒35的图像 区35b的旋转角,以与正在旋转的图像区35b同步的关系致动气缸74, 从而延伸杆部74a。按此操作,将IC芯片推进存储在图像区35b内的油
墨中。然后,油墨内的IC芯片在压印滚筒34和凹版滚筒35之间的位置 与存储在图像区35b内的油墨一起移动(转移)到纸张S。这样允许操作气 缸74,使得杆部74a总是以恒定压力推动IC芯片。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可以有效地在纸张S 中埋入IC芯片。此外,可以在油墨转移到纸张S上的同时进行IC芯片 的埋入。因此,不需要埋入IC芯片的新加入步骤,并且可以在一次通过 中完成带有IC芯片的印刷品。此外,将IC芯片置于油墨内,从而难于 判别有无IC芯片,并可以生产具有高度防伪功能的印刷品。实施例4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 一对驱动辊81 (仅示出了这些辊子中的一个)设在IC 芯片供给装置(介质供应部件)80中。这对驱动辊81配置在存储IC芯片 的IC芯片存储器(图未示)和凹版滚筒35之间。辊子驱动电机82与驱动 辊81之一连接,粘合带83在驱动辊81之间环绕。粘合带83的表面被 赋予预定粘合力。在IC芯片存储器和凹版滚筒35之间延伸的输送导引件84设在位于 驱动辊81之间的粘合带83下部分的下方。输送导引件84配置成以接近 一个IC芯片长度的间隙与粘合带83分开。由弹性体形成的芯片导引件 (推进部件)85设在凹版滚筒35和粘合带83彼此相对的位置的上方。芯 片导引件85从粘合带83延伸到凹版滚筒35,并形成为随着芯片导引件 85接近凹版滚筒35以变小的间隙与凹版滚筒35分开。如上所述,IC芯片供给装置(介质供应部件)80由驱动辊81、辊子 驱动电机82、粘合带83、输送导引件84和芯片导引件85构成。在这些 构件中,驱动辊81和辊子驱动电机82构成粘合带移动部件。由于上述特征,当驱动辊子驱动电机82而驱动驱动辊81时,粘合 带83顺时针旋转(移动)。根据这种运动,从IC芯片存储器移出的IC芯 片沿输送导引件84移向凹版滚筒35,同时在粘合带83的粘合力作用下 被粘着。经接触正在旋转的图像区35b,由于存储在图像区35b内的油墨 的粘度(油墨具有比粘合带83的粘合力更高的粘度)的原因,IC芯片附着 到油墨表面上。然后,输送附着到油墨表面上的IC芯片,与芯片导引件
85接触,并逐渐推进油墨中。然后,油墨内的IC芯片在压印滚筒34和 凹版滚筒35之间的位置与存储在图像区35b内的油墨一起移动(转移)到 纸张S。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可以有效地在纸张S 中埋入IC芯片。此外,可以在油墨转移到纸张S上的同时进行IC芯片 的埋入。因此,不需要埋入IC芯片的新加入步骤,并且可以在一次通过 中完成带有IC芯片的印刷品。此外,将IC芯片置于油墨内,从而难于 判别有无IC芯片,并可以生产具有高度防伪功能的印刷品。实施例5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 一对驱动辊94 (仅示出了其中的一个)设在IC芯片供 给装置(介质供应部件)90中。这对驱动辊94配置在存储IC芯片的IC芯 片存储器(图未示)和凹版滚筒35之间。辊子驱动电机95与驱动辊94之 一连接,带电带91在驱动辊94之间环绕。带电带91的表面已经带有静 电。在IC芯片存储器和凹版滚筒35之间延伸的输送导引件92设在位于 驱动辊94之间的带电带91上部分的上方。输送导引件92配置成以接近 一个IC芯片长度的间隙与带电带91分开。由弹性体形成的芯片导引件 (推进部件)93设在输送导引件92的前端。芯片导引件93从带电带91 延伸到凹版滚筒35,并形成为随着芯片导引件93接近凹版滚筒35以变 小的间隙与凹版滚筒35分开。如上所述,IC芯片供给装置(介质供应部件)90由带电带91、输送 导引件92、芯片导引件93、驱动辊94和辊子驱动电机95构成。在这些 构件中,驱动辊94和辊子驱动电机95构成带电带移动部件。由于上述特征,当驱动辊子驱动电机95而驱动驱动辊94时,带电 带91逆时针旋转(移动)。根据这种运动,从IC芯片存储器(图未示)移出 的IC芯片沿输送导引件92移向凹版滚筒35,同时被带电带91的静电吸 引。经接触正在旋转的图像区35b,由于存储在图像区35b内的油墨的粘 度(油墨具有比带电带91的静电更高的粘度)的原因,IC芯片附着到油墨 表面上。然后,输送附着到油墨表面上的IC芯片,与芯片导引件93接
触,并逐渐推进油墨中。然后,油墨内的IC芯片在压印滚筒34和凹版滚筒35之间的位置与存储在图像区35b内的油墨一起移动(转移)到纸张 S。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可以有效地在纸张s中埋入IC芯片。此外,可以在油墨转移到纸张S上的同时进行IC芯片 的埋入。因此,不需要埋入IC芯片的新加入步骤,并且可以在一次通过 中完成带有IC芯片的印刷品。此外,将IC芯片置于油墨内,从而难于 判别有无IC芯片,并可以生产具有高度防伪功能的印刷品。使用实施例1 5的IC芯片供给装置50, 60, 70, 80和90,在平版 印刷之后在腐蚀凹版印刷(凹版印刷)的同时埋入IC芯片。然而,腐蚀凹 版印刷(凹版印刷)可以不与平版印刷组合,而与其他印刷方法组合,例如 与相同印刷方法的凹版印刷、镂空版印刷或凸版印刷组合。作为与其他印刷方法组合的例子,将说明如图7所示与凸版印刷的 组合。如图7所示,单张轮转印刷机2安装有送纸装置11、编号单元(凸版 印刷单元)16、干燥单元l7、反转单元13、凹版印刷单元14和排纸单元 15。纸张S顺序通过这些装置,从而进行印刷。通过摇臂轴前置夹持装置(图未示)接收从送纸板21馈送的纸张S的 压印滚筒102设在编号单元16中。凸版滚筒103在送纸板21沿压印滚 筒102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接触压印滚筒102。即,压印滚筒102和凸版滚 筒103之间的接触点用作凸版印刷点。传送滚筒104在凸版滚筒103沿 压印滚筒102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接触压印滚筒102。凸版滚筒103的版面 具有沉积油墨的图像区和高度低于图像区并且没有沉积油墨的非图像 区。这种版面意图用于在顺序输送的纸张上印刷序号(数字),这些序号的 活字形成在图像区中。干燥单元17设有对着吸着滚筒31的上周面并平行设置的UV灯 105a, 105b和105c。即,UV灯105a, 105b和105c从吸着滚筒31的上 方将紫外线照射在吸着滚筒31的上周面上,以干燥被吸到吸着滚筒31 上的纸张S那一面上的油墨。因此,由于上述特征,当IC芯片将被埋入纸张S的一面中时(在单 面印刷的情况下),馈送到送纸板21的纸张S通过摇臂轴前置夹持装置传递到压印滚筒102上。然后,在压印滚筒102和凸版滚筒103之间供 应纸张S。由于油墨被转移到纸张S上,从而在纸张S那一面上进行凸 版印刷。
进行过凸版印刷的纸张S通过传送滚筒104传递到吸着滚筒31,并 经UV灯105a, 105b和105c照射,干燥那一面。然后,干燥的纸张S 在吸着滚筒31和反转滚筒32之间供应。这里,纸张S被反转单元13反 转,并输送反转的纸张S,其中所述那一面在反转滚筒32上指向外侧。 然后,纸张S通过传送滚筒33传递到压印滚筒34上。传递到压印滚筒 34上的纸张S在压印滚筒34和凹版滚筒35之间供应。
通过墨辊36将存储在贮墨槽37中的油墨供应到凹版滚筒35。通过 刮墨刀38除去附着到凹版滚筒35的非图像区35a上的多余液体,从而 仅在凹版滚筒35的图像区35b内残留油墨。然后,通过上述IC芯片供 给装置50, 60, 70, 80或90的作用将IC芯片供应到图像区35b内的油墨中。
然后,供应到油墨中的IC芯片在压印滚筒34和凹版滚筒35之间的 位置与存储在图像区35b内的油墨一起移动(转移)到纸张S。即,油墨从 凹版滚筒35的图像区35b转移到保持在压印滚筒34上的纸张S的那一 面,从而在纸张S的那一面上进行凹版印刷,并将IC芯片埋入其中。在 这种情况下,存储在凹版滚筒35的图像区35b内的油墨被转移到纸张S 上,从而将IC芯片包在其中。已经进行了凹版印刷并埋入IC芯片的纸 张S被传递到排纸链40上,然后送出。
另一方面,当IC芯片将被埋入纸张S的另一面中时(在双面印刷的 情况下),在吸着滚筒31和反转滚筒32之间供应的纸张S没有在反转单 元13中反转。g卩,纸张S没有被反转单元13反转,而是与所述那一面 相对侧的另一面在反转滚筒32上指向外侧,然后通过传送滚筒33传递 到压印滚筒34。
然后,供应到油墨中的IC芯片在压印滚筒34和凹版滚筒35之间的 位置与存储在图像区35b内的油墨一起移动(转移)到纸张S。 g口,油墨从 凹版滚筒35的图像区35b转移到保持在压印滚筒34上的纸张S的另一
面,从而在纸张S的另一面上进行凹版印刷,并将IC芯片埋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在凹版滚筒35的图像区35b内的油墨被转移到纸张S 上,从而将IC芯片包在其中。已经进行了凹版印刷并埋入IC芯片的纸 张S被传递到排纸链40上,然后送出。因此,即使与凸版印刷组合,也能够有效地在纸张S中埋入IC芯片。使用安装有本发明的IC芯片供给装置50, 60, 70, 80或90的单张 轮转印刷机1或2,平版印刷单元12或编号单元16配置在凹版印刷单元 14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因此,埋入的IC芯片未被损坏。即,如果 进行过凹版印刷的纸张S进行平版印刷或凸版印刷,那么可能损坏在纸 张S中埋入的IC芯片。相比而言,根据本发明,在平版印刷或凸版印刷 之后进行包括埋入IC芯片的凹版印刷。因此,可以防止对埋入的IC芯 片的损坏。此外,如图8所示,即使当单张轮转印刷机3安装有送纸装置11、 凹版印刷单元14和排纸单元15,而仅在纸张S上进行凹版印刷时,也 适用实施例1~5的IC芯片供给装置50, 60, 70, 80, 90。在这种结构 中,可以有效地在纸张S中埋入IC芯片。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适用于用来在纸面上形成合成树脂 等涂层的涂布机。尽管上面通过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这些 实施例,本发明可以有多种其他形式的变化。在这些实施例中,IC芯片 用作信息记录介质,但是也可以使用IC标签。此外,油墨用作液体,但 也可以使用清漆来涂布IC芯片或IC标签。此外,这里使用的片状物是 纸张,但也可以使用聚氯乙烯片、塑料片或基线板或基板。这些变化不 应被认为脱离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 见的所有修改也意图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包括滚筒,可旋转地被支持并在其圆周面中形成有凹部;液体供应部件,用于将液体供应到所述滚筒的圆周面; 多余液体除去部件,用于除去附着到所述凹部之外部分的多余液体; 压印滚筒,可旋转地被支持并用于将所述凹部中的液体转移到与所述滚筒合作而被输送的纸张上;以及介质供应部件,用于将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介质供应到在所述多余液体除去部件除去所述液体的点沿所述滚筒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和与所述压印滚筒的接触点沿所述滚筒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所述凹部中的液体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介质供应部件包括向所述滚筒延伸的输送路径;以及振动部件,其振动所述输送路径,以将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从所述输 送路径供应到所述凹部中的液体内。
3. 如权利荽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振动部件包括支持件,用于可枢转地支持所述输送路径; 与所述输送路径下表面接触的凸轮;以及 凸轮驱动电机,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凸轮。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介质供应部件包括输送带,其运行以将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供应到所述凹部中的液体内。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介质供应部件包括 流体压力缸,其致动活塞杆以将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供应到所述凹部 中的液体内。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供应部件包括粘合带,用于通过粘合力保持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以及 粘合带移动部件,其移动所述粘合带以将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供应到所述凹部中的液体内。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介质供应部件包括带电带,用于通过静电保持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以及 带电带移动部件,其移动所述带电带以将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供应到 所述凹部中的液体内。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信息记录介质当接触所述液体时由于所述液体的粘度而粘附所述凹部中的液体,以及随着所述滚筒的旋转与所述液体一起旋转并输送。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在所述凹部之外的所述滚筒的圆周面上滑动。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还包括 推出部件,用于当所述凹部和所述介质供应部件彼此相对时将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向所述凹部中的液体推出。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还包括 推进部件,用于随着所述滚筒的旋转逐渐将已被供应到所述凹部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推进所述凹部中的液体内。
1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凹版印刷单元由所述滚筒、所述液体供应部件、所述多余液体除去部件和所述压印滚筒构成。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与所述凹部中的液体一起转移到保持在所述压印滚筒上的所述纸张上。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置于转移到所述纸张上的所述液体内。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是IC芯片。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供应部件包括输送路径,所述输送路径包括 第一导引件,其向所述滚筒延伸并沿所述滚筒旋转方向置于上游侧,以及第二导引件,其向所述滚筒延伸并沿所述滚筒旋转方向置于下游侧, 所述第一导引件的前端相对于所述滚筒具有小间隙,以及 所述第二导引件的前端相对于所述滚筒具有基本上等于所述信息记 录介质长度的间隙。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供应部件包括向所述滚筒延伸的输送路径,以及 所述输送路径从沿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沿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向下倾斜。
1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带具有用于向所述滚筒输送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多个配合 部,以及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与每个所述配合部配合。
1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还包括 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凹部的旋转相位;以及 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其中根据所述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所述凹部的旋转相位驱动所述驱动 电机。
20.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还包括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凹部的旋转相位, 其中根据所述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所述凹部的旋转相位驱动所述流体 压力缸。
21.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件支持所述输送路径的近端侧,以及 所述凸轮接触所述输送路径的远端侧。
2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进部件随着所述推进部件从沿所述滚筒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向沿所述滚筒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延伸以变小的间隙与所述滚筒分开。
2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还包括 在所述凹版印刷单元沿所述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排纸单元, 并且不包括所述凹版印刷单元和所述排纸单元之间的印刷单元。
2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还包括 在所述凹版印刷单元沿所述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印刷单元。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还包括 设于所述印刷单元和所述凹版印刷单元之间的反转装置,用于在所 述纸张上的双面印刷和单面印刷之间进行切换。
26.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单元是平版印刷单元。
27.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单元是凸版印刷单元。
全文摘要
一种信息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其包括可旋转地被支持并在其圆周面中形成有凹状图像区(35b)的凹版滚筒(35);用于将油墨从贮墨槽(37)供应到凹版滚筒(35)的圆周面的墨辊(36);用于除去附着到凹版滚筒(35)的非图像区(35a)的多余液体的刮墨刀(38);可旋转地被支持并用于将图像区(35b)中的油墨转移到与凹版滚筒(35)合作而被输送的纸张(S)上的压印滚筒(34);以及IC芯片供给装置(50),用于将IC芯片供应到在刮墨刀(38)除去油墨的点沿凹版滚筒(35)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和与压印滚筒(34)的接触点沿凹版滚筒(35)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图像区(35b)中的油墨内。
文档编号D21H21/40GK101122106SQ200710129650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9日
发明者日下明广 申请人:小森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