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5033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其包括安装支架及依次设置于安装支架上的压合单元、第一调节辊单元及至少一个上引入辊,其中,第一调节辊单元包括第一辊轴,第一辊轴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支架上,且第一辊轴的滑动方向与其轴向相垂直,第一辊轴与上引入辊相平行,基膜依次经上引入辊、第一辊轴后进入所述压合单元。通过滑动第一辊轴即可方便地改变压合引入角度,即改变压合加热辊的包角,以使材料接触压合加热辊的表面积不同,从而改变产品外观及内部特性,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及工艺试验需求,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生产线的功能和价值;且改变压合引入角度时,不需要切断基膜,从而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专利说明】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合引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快速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晓性覆铜板(Flexible Copper Clad Laminate,简称FCCL)是晓性印制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FPCB)的加工基材,随着电子行业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消费性电子产品正快速走向轻薄短小化,因此,要求FCCL更轻更薄、具有高耐热性及高可靠性,同时要求制造FPCB的工艺更严格。
[0003]众所周知的是FCCL用于制造FPCB的过程中,压合单元是核心单元,该过程是将基膜经过开卷、涂布和干燥后,与铜箔一起进入压合系统,经加热加压制成产品。但是,目前涂布机生产FCCL产品的规格多,同时工艺试验多,经常需要改变压合引入穿膜方式,即改变压合加热辊的包角,以使材料接触压合加热辊表面积的不同,从而改变产品外观及内部特性。
[0004]由于目前业界涂布机压合单元本身机构设计不足,因此当需要改变压合引入角度时,需要把基膜切断才能改变压合引入角度,而不能快速改变基膜的压合引入角度,一方面造成材料的浪费,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不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及工艺试验需求,影响生产效率,从而影响整体生产线的功能和价值。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快速改变材料引入穿膜方式的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快速改变材料引入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其包括安装支架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压合单元、第一调节辊单元及至少一个上引入辊,其中,所述第一调节辊单元包括第一辊轴,所述第一辊轴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第一辊轴的滑动方向与其轴向相垂直,所述第一辊轴与所述上引入辊相平行,基膜依次经所述上引入辊、所述第一辊轴后进入所述压合单元。
[0008]较佳地,所述安装支架上水平地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辊轴通过固定于其端部的第一滑动连接件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上。
[0009]较佳地,所述第一调节辊单元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
[0010]较佳地,所述上弓I入辊具有两个,两所述上弓I入辊相间隔地设置。[0011]较佳地,两所述上引入辊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调节辊单元,所述第二调节辊单元包括第二辊轴,所述第二辊轴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第二辊轴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辊轴的滑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辊轴与所述第一辊轴相平行,通过驱动第二辊轴滑动从而可对曲翘的材料进行平整、拉平,从而保证压合的质量。
[0012]较佳地,所述安装支架上水平地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辊轴通过固定于其端部的第二滑动连接件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上。
[0013]较佳地,所述第二调节辊单元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通过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述第二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传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
[0014]较佳地,所述压合单元包括两平行于所述第一辊轴设置的上压合加热辊及下压合加热辊,所述上压合加热辊与所述下压合加热辊之间形成压合通道,基膜穿过所述压合通道并被压合。
[0015]较佳地,所述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还包括下引入辊,所述下引入辊安装于所述压合单元的下方且与所述上引入辊相平行。
[0016]较佳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压合单元、所述第一调节辊单元及所述上引入辊均安装于两所述安装板之间,且所述第一辊轴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其包括安装支架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压合单元、第一调节辊单元及至少一个上引入辊,其中,所述第一调节辊单元包括第一辊轴,所述第一辊轴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第一辊轴的滑动方向与其轴向相垂直,所述第一辊轴与所述上引入辊相平行,基膜依次经所述上引入辊、所述第一辊轴后进入所述压合单元。通过滑动第一辊轴即可方便地改变压合引入角度,即改变压合加热辊的包角,以使材料接触压合加热辊的表面积不同,从而改变产品外观及内部特性,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及工艺试验需求,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生产线的功能和价值;且改变压合引入角度时,不需要切断基膜,从而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00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I的一实施例中,其包括安装支架11及依次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11上的下引入辊12、压合单元13、第一调节辊单元14及至少一个上引入辊15。其中,所述安装支架11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安装板111、112,下引入辊12、压合单元13、第一调节辊单元14及上引入辊15由下而上依次安装于两安装板111、112之间。基膜依次经上引入辊15、第一调节辊单元14而进入所述压合单元13,铜箔经下引入辊12而进入压合单元13,压合单元13将两者进行压合。
[0022]具体地,所述压合单元13包括两相平行设置的上压合加热辊131及下压合加热辊132,上压合加热辊131、下压合加热辊13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安装板111、112上,上压合加热辊131与下压合加热辊132之间形成压合通道,基膜及铜箔穿过所述压合通道后被压合。上引入辊15、下引入辊12分别连接于两安装板111、112的上端及下端,且上引入辊15、下引入辊12、上压合加热辊131及下压合加热辊132均垂直于安装板111、112。其中,上引入辊15、下引入辊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并不以图1中所示的为限。
[0023]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第一调节辊单元14设置于压合单元13与上引入辊15之间,第一调节辊单元14具有一第一辊轴145,第一辊轴145水平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板111、112上,由此可调节第一辊轴145相对于压合单元13的距离的远近;基膜经第一辊轴145后进入所述压合通道;因此,通过驱动第一辊轴145水平滑动,调节其相对于压合单元13的水平距离,从而可调整经过其的基膜与上压合加热辊13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改变基膜的压合引入角度。
[0024]可以理解地,第一辊轴145的位置可手动进行调节,也可通过驱动机构来驱动第一辊轴145进行自动调节。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保证调节的准确性及方便性,通过另外设置的驱动机构来驱动第一辊轴145滑动以进行调节。
[0025]具体地,第一调节辊单元14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41、第一传动件142、第一滑轨143、第一滑动连接件144及第一辊轴145。其中,两第一滑轨143相对应地设置于两安装板111、112上,且两第一滑轨143均水平地设置,第一辊轴145通过固定于其两端的第一滑动连接件144滑动连接于两第一滑轨143上,因此,第一辊轴145垂直于安装板111、112且可沿水平方向滑动,且第一辊轴145的滑动方向与其轴向相垂直。每一第一滑动连接件144分别与一第一传动件14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传动件142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机构141的输出轴相配合连接,这样,第一驱动机构141可通过其输出轴同步地驱动两第一传动件142转动,从而同步地带动两第一滑动连接件144沿第一滑轨143滑动,由此使第一辊轴145沿第一滑轨143滑动,以改变基膜与上压合加热辊131之间的接触面积,方便地改变压合引入角度,即改变压合加热辊的包角,从而改变产品外观及内部特性,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及工艺试验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0026]下面再次参阅图1所示,对本实用新型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I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0027]工作时,基膜经上引入辊15、第一辊轴145而进入压合通道,对应地,铜箔经下引入辊12而进入压合通道,通过对压合单元13的上压合加热辊131、下压合加热辊132进行加热加压,从而将基膜与铜箔压合为产品。
[0028]当需要改变压合加热辊的包角,即改变压合引入角度时,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41工作,第一驱动机构141通过其输出轴驱动两第一传动件142转动,两第一传动件142同步地驱动两第一滑动连接件144沿第一滑轨143滑动,从而使第一辊轴145沿第一滑轨143水平滑动,调整第一辊轴145相对于压合单元13的水平距离,以改变基膜与压合单元13的上压合加热辊131、下压合加热辊13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改变压合引入角度的目的,以改变产品外观及内部特性,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及工艺试验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0029]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I的另一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别仅在于:还包括第二调节辊单元16,其他结构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赘述,下面仅对两者的不同点进行描述。
[0030]本实施例中,具体设置有两个上引入辊15a、15b,两上引入辊15a、15b相间隔地设置于安装板111、112的上端,当然其数量并不以此为限,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第一调节辊单元14设置于两上引入辊15a、15b的下方,且在两上引入辊15a、15b之间还设置
第二调节辊单元16。
[0031]由于下引入辊12、压合单元13、第一调节辊单元14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赘述,下面仅对第二调节辊单元16的结构及安装方式进行描述。
[0032]参阅图2所示,第二调节辊单元16具有一第二辊轴165,第二辊轴165的两端水平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板111、112上,基膜依次经过上引入辊15b、第二辊轴165、上引入辊15a、第一辊轴145而进入压合单元13,该第二辊轴165主要用于对曲翘的基膜进行平整及拉紧。其中,第二辊轴165的位置可手动调节,也可以通过驱动机构来驱动第二辊轴165进行自动调节。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保证调节的准确性及方便性,通过另外设置的驱动机构来驱动第二辊轴165滑动而进行自动调节。
[0033]具体地,所述第二调节辊单元16包括第二驱动机构161、第二传动件162、第二滑轨163、第二滑动连接件164及第二辊轴165。两第二滑轨163相对应地设置于两安装板111、112上,且两第二滑轨163均与第一滑轨143相平行;第二辊轴165通过固定于其两端的第二滑动连接件164滑动连接于两第二滑轨163上,因此,第二辊轴165平行地设置于第一辊轴145的上方且可水平滑动,通过驱动第二辊轴165水平滑动可调节其相对于上引入辊15a、15b的水平距离。另外,每一第二滑动连接件164分别与一第二传动件16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传动件162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机构161的输出轴相配合连接,这样,第二驱动机构161可通过其输出轴同步地驱动两第二传动件162转动,从而同步地带动两第二滑动连接件164沿第二滑轨163滑动,由此使第二辊轴165沿第二滑轨163水平滑动。通过调节相对于上引入辊15a、15b的水平距离,可对曲翘的基膜进行平整、拉平,从而保证压合的质量。
[0034]下面参阅图2所示,对本实施例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I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0035]工作时,基膜依次通过上引入辊15b、第二辊轴165、上引入辊15a、第一辊轴145而进入压合通道;对应地,铜箔经下引入辊12而进入压合通道,通过对压合单元13的上压合加热辊131、下压合加热辊132进行加热加压,从而将基膜与铜箔压合为产品。
[0036]当基膜产生曲翘时,可通过第二驱动机构161同步地驱动两第二传动件162转动,从而同步地驱动两第二滑动连接件164沿第二滑轨163滑动,由此使第二辊轴165沿第二滑轨163水平滑动,以调节其相对于上引入辊15a、15b的水平距离,由此可对曲翘的基膜进行平整、拉平,从而保证基膜与铜箔压合时的质量。
[0037]而当需要改变压合加热辊的包角,即改变压合引入角度时,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41工作,该第一驱动机构141通过其输出轴驱动两第一传动件142同步转动,并通过两第一传动件142同步地驱动两第一滑动连接件144沿第一滑轨143水平滑动,从而使第一辊轴145沿第一滑轨143水平滑动,以改变基膜与压合单元13的上压合加热辊131、下压合加热辊132之间的接触面积,方便地改变压合引入角度,从而改变产品外观及内部特性,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及工艺试验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0038]由于本实用新型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1,其包括安装支架11及依次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11上的压合单元13、第一调节辊单元14及至少一个上引入辊15,其中,所述第一调节辊单元14包括第一辊轴145,所述第一辊轴145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11上,且所述第一辊轴145与所述上引入辊15相平行,所述第一辊轴145的滑动方向与其轴向相垂直,基膜依次经所述上引入辊15、所述第一辊轴145后进入所述压合单元13。通过驱动第一辊轴145滑动即可方便地改变压合引入角度,即改变压合加热辊的包角,以使材料接触压合加热辊的表面积不同,从而改变产品外观及内部特性,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及工艺试验需求,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生产线的功能和价值;且改变压合引入角度时,不需要切断基膜,从而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0039]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压合单元、第一调节辊单元及至少一个上引入辊,其中,所述第一调节辊单元包括第一辊轴,所述第一辊轴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第一辊轴的滑动方向与其轴向相垂直,所述第一辊轴与所述上引入辊相平行,基膜依次经所述上引入辊、所述第一辊轴后进入所述压合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水平地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辊轴通过固定于其端部的第一滑动连接件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辊单元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入辊具有两个,两所述上引入辊相间隔地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上引入辊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调节辊单元,所述第二调节辊单元包括第二辊轴,所述第二辊轴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第二辊轴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辊轴的滑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辊轴与所述第一辊轴相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水平地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辊轴通过固定于其端部的第二滑动连接件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辊单元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通过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述第二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传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单元包括两平行于所述第一辊轴设置的上压合加热辊及下压合加热辊,所述上压合加热辊与所述下压合加热辊之间形成压合通道,基膜穿过所述压合通道并被压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引入辊,所述下引入辊安装于所述压合单元的下方且与所述上引入辊相平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变穿膜方式的压合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压合单元、所述第一调节辊单元及所述上引入辊均安装于两所述安装板之间,且所述第一辊轴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
【文档编号】B32B37/00GK203600739SQ201320687433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日
【发明者】陈伟锋, 黄国平, 徐国兴, 马佳洪, 梁铁军 申请人: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