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丝头组件及其拆装装置和具有设置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功能的吹风冷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947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喷丝头组件及其拆装装置和具有设置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功能的吹风冷却箱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化纤生产设备及其专用检修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丝头组件,并且还涉及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以及具有设置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功能的吹风冷却箱。



背景技术:

前述的喷丝头组件的结构是公知的,由组件壳体和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组件壳体的组件壳体腔内的喷丝板、分配板、滤网、压盖以及用于将压盖的上部外壁与组件壳体腔的腔壁密封配合的压盖o型密封圈。使用状态下,在滤网与分配板之间的区域填充海沙。

如业界所知,作为熔融纺丝设备的纺丝机构的结构体系的前述喷丝头组件普遍为直线方向排列,具体而言,将一组喷丝头组件在对应纤维吹风冷却箱的纤维吹风冷却腔的顶部的位置自前向后排列。为了提高纺丝效率以及为了使熔体丝条同时获得期望的双面吹风冷却效果,在吹风冷却箱内自左向右隔设有复数个如三个或四个或更多个纤维吹风冷却腔,每个纤维吹风冷却腔的上部自前向后设置一组或称复数个喷丝头组件,并且在每个纤维吹风冷却腔的两侧各设置冷风腔,在各冷风腔的腔壁上以密集状态开设通风孔,通风孔与纤维吹风冷却腔相通,空调风由空调风引入管引入冷风腔,进入冷风腔内的冷风由通风孔进入纤维吹风冷却腔,对由喷丝头组件喷出的熔体丝条双面吹风冷却而使其凝固成纤维。

依据上述说明可知,由于一组喷丝头组件在对应于各纤维吹风冷却腔的上部呈自前向后的纵向排列状态,又由于纤维吹风冷却腔的宽度是有限的,而纵向深度较大即纵深较大,于是当操作人员对喷丝头组件实施检护乃至更换时带来拆装麻烦,特别是对处于纤维吹风冷却腔上部后方的喷丝头组件因距离操作者较远,故拆卸更为困难,安装同例。本申请人作了文献检索,然而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得以解决前述技术问题的有益启示,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在检修时供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连结而藉以方便检修人员操作的喷丝头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组合并且能与喷丝头组件连结而在备用状态时便于归存收藏的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便于供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在对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时的支承导向而藉以满足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对喷丝头组件的拆装要求的具有设置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功能的吹风冷却箱。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首要任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丝头组件,包括一喷丝头组件总成,该喷丝头组件总成包括组件壳体和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组件壳体的组件壳体腔内的喷丝板、分配板、滤网、压盖以及设置在压盖上部的用于将压盖的上部外壁与组件壳体腔的腔壁密封配合的o型密封圈,在压盖上并且在对应于o型密封圈的上方的位置旋配有一压盖螺母,组件壳体在使用状态下与喷丝头固定板螺纹连接,并且在使用状态下在所述滤网与所述分配板之间填充有海沙,特征在于在所述组件壳体的下部设有组件壳体限位槽。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另一任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包括一作用缸座板,在该作用缸座板上开设有作用缸位置变动孔;一作用缸,该作用缸在使用状态下对应于作用缸位置变动孔的位置支承于作用缸座板上并且该作用缸的作用缸柱朝向上;一气动扳手,该气动扳手与所述作用缸柱固定;一托盘,该托盘在使用状态下与所述气动扳手相配合并且在该托盘的托盘腔的腔壁上构成有组件壳体限位凸缘;一喷丝头组件托架,该喷丝头组件托架由托架面板以及托架底板组成,该托架面板与托架底板彼此固定连接并且在托架面板上开设有组件壳体导向孔,而在托架底板上并且在对应于组件壳体导向孔的位置设有托盘配合孔,所述托盘在使用状态下与托盘配合孔相配合,开设在所述作用缸座板上的所述作用缸位置变动孔与所述托盘配合孔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开设在所述作用缸座板上的所述作用缸位置变动孔的数量有沿着作用缸座板的长度方向的左侧和右侧间隔分布的彼此数量相等而位置相互错开的两排且每排有复数个;开设在所述托架面板上的所述组件壳体导向孔的数量有沿着托架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左侧和右侧间隔分布的彼此数量相等而位置相互错开的两排且每排有复数个;开设在所述托架底板上的所述托盘配合孔的数量有沿着托架底板的长度方向的左侧和右侧间隔分布的彼此数量相等而位置相互错开的两排且每排有复数个。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作用缸位置变动孔的孔壁上并且围绕作用缸位置变动孔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作用缸座支承腔,所述的作用缸在使用状态下通过其作用缸座支承于作用缸座支承腔上。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作用缸为气缸。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托架面板以及托架底板的左端彼此由左封头板固定连接,托架面板以及托架底板的右端彼此由右封头板固定连接,而托架面板以及托架底板的中部彼此由中间隔板固定连接,该中间隔板的前端与左封头板固定,而后端与右封头板固定,在对应于所述托盘配合孔的前侧和后侧的位置各配设有一托盘挡板,托盘挡板的上端与托架面板朝向下的一侧固定,而托盘挡板的下端与托架底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托盘挡板朝向所述中间隔板的一侧与中间隔板固定。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托盘配合孔的孔壁上并且围绕手盘配合孔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托盘座腔,所述托盘在使用状态下与该托盘座腔相配合,在所述托架底板上并且在对应托盘配合孔的位置开设有一用于使托盘配合孔与外界相通的气动扳手气管管路让位槽。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动扳手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托盘凸缘旋槽,在所述托盘的底部构成有一托盘凸缘,该托盘凸缘与托盘凸缘旋槽相配合。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又一任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设置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功能的吹风冷却箱,包括一箱体,在该箱体内自左向右以等距离间隔状态隔设有复数个纤维吹风冷却腔,在对应于纤维吹风冷却腔的高度方向的左侧以及右侧的位置各隔设有一与纤维吹风冷却腔相通的用于向纤维吹风冷却腔内吹送冷风的冷风腔,在箱体的顶部围绕纤维吹风冷却腔的四周边缘部位固定有一保温仓围护框,位于保温仓围护框内的区域构成为保温仓,该保温仓与纤维吹风冷却腔相对应并且相通,在对应于各纤维吹风冷却腔的前侧枢转设置有一检护门,在纤维吹风冷却腔的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以及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的高度方向的上部各设置有一照明机构并且在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上还设置有一摄像机构,该摄像机构对应于所述照明机构的下方,在所述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以及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的上部并且在面对面的位置各设置有一喷丝板组件托架导轨,而在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以及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的中部并且同样在面对面的位置各设置有一作有缸座板导轨,喷丝板组件托架导轨位于所述照明机构的上方,而作用缸座板导轨位于所述摄像机构的下方。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纤维吹风冷却腔的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通气孔,而在所述纤维吹风冷却腔的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通气孔,藉由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通气孔以及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通气孔将所述冷风腔内的冷风引入所述纤维吹风冷却腔内对途经纤维吹风冷却腔的熔体丝条吹风冷却;设置在所述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的高度方向的上部的所述照明机构的结构是与设置在所述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的高度方向的上部的照明机构的结构相同的,该设置在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的高度方向的上部的照明机构包括灯箱、灯罩框、密封嵌条、透明玻璃、灯管座和灯管,灯箱在所述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的高度方向的上部围隔构成,灯罩框固定在灯箱内,密封嵌条嵌置在灯罩框内,透明玻璃插嵌在密封嵌条上,灯管座在对应于透明玻璃的左侧的位置与灯箱固定,灯管设在灯管座上并且与灯罩框的灯罩框透光腔相对应;所述的摄像机构包括齿条、导轨、滑块、电机、摄像头移动条和摄像头,齿条与所述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背对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的一侧固定并且对应于照明机构的下方,导轨在对应于齿条的上方的位置同样与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背对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的一侧固定,滑块与导轨滑动配合,电机与滑块固定,在该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一齿轮,该齿轮与齿条啮合,摄像头移动条的左端与滑块固定,而右端探入所述纤维吹风冷却腔内,摄像头固定在摄像头移动条的右端;所述的电机为正反转电机。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在喷丝头组件总成的组件壳体的下部设置了组件壳体限位槽,因而在对喷丝头组件总成实施检护拆装时得以供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连结,方便检修人员操作;由于提供的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在对喷丝头组件拆装时可方便组合并且与组件壳体的组件壳体限位槽相连结,在备用状态时能肢解而便于收藏并且整体结构简练;由于在提供的具有设置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功能的吹风冷却箱的箱体的纤维吹风冷却腔的纤维吹风冷却腔左、右腔壁的上部的面对面的位置各设置了一喷丝板组件托架导轨,而在纤维吹风冷却腔左、右腔壁的中部的面对面的位置各设置了作用缸座板导轨,因而能满足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在检修喷丝头组件时的临时支承导向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喷丝头组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具有设置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功能的吹风冷却箱的示意图暨拆装喷丝头组件的应用例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正以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喷丝头组件总成6,该喷丝头组件总成6包括组件壳体61和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组件壳体61的组件壳体腔内的喷丝板62、分配板63、滤网64、压盖65以及设置在压盖65上部的用于将压盖65的上部外壁与组件壳体腔的腔壁密封配合的o型密封圈66,在压盖65上并且在对应于o型密封圈66的上方的位置旋配有一压盖螺母651,组件壳体61在使用状态下通过组件壳体内螺纹612与喷丝头固定板7的喷丝头固定座71上的喷丝头固定座外螺纹螺纹连接,并且在使用状态下在前述滤网64与前述分配板63之间填充有海沙67。

由于前述结构的喷丝头组件总成6属于现有技术,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然而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述的技术要点:在前述组件壳体61的下部开设有组件壳体限位槽611。

请参见图2,申请人对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详细说明,该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包括:一作用缸座板1,在该作用缸座板1上开设有作用缸位置变动孔11;一作用缸2,该作用缸2在使用状态下对应于作用缸位置变动孔11的位置支承于作用缸座板1上并且该作用缸2的作用缸柱21朝向上;一气动扳手3,该气动扳手3通过气动扳手固定螺钉33与前述作用缸柱21固定;一托盘4,该托盘4在使用状态下与前述气动扳手3相配合并且在该托盘4的托盘腔41的腔壁上构成有组件壳体限位凸缘411;一喷丝头组件托架5,该喷丝头组件托架5由托架面板51以及托架底板52组成,该托架面板51与托架底板52彼此固定连接并且在托架面板51上开设有组件壳体导向孔511,而在托架底板52上并且在对应于组件壳体导向孔511的位置设有托盘配合孔521,前述托盘4在使用状态下与托盘配合孔521相配合,开设在前述作用缸座板11上的前述作用缸位置变动孔11与前述托盘配合孔521相对应。

继续见图2,开设在前述作用缸座板11上的前述作用缸位置变动孔11的数量有沿着作用缸座板1的长度方向的左侧和右侧间隔分布的彼此数量相等而位置相互错开的两排且每排有复数个;开设在前述托架面板51上的前述组件壳体导向孔511的数量有沿着托架面板51的长度方向的左侧和右侧间隔分布的彼此数量相等而位置相互错开的两排且每排有复数个;开设在前述托架底板52上的前述托盘配合孔521的数量有沿着托架底板52的长度方向的左侧和右侧间隔分布的彼此数量相等而位置相互错开的两排且每排有复数个。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组件壳体导向孔511、托盘配合孔521以及作用缸位置变动孔11各有八个,每排四个,但显然不受图示数量的限制,具体与对应于同一纤维吹风冷却腔81(图3示,并且下面还要说明)上部的前述喷丝头固定板7的喷丝头固定座71上的喷丝头组件总成6的数量相适应。

由图2所示,在前述作用缸位置变动孔11的孔壁上并且围绕作用缸位置变动孔11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作用缸座支承腔111,前述的作用缸2在使用状态下通过其作用缸座22支承于作用缸座支承腔111上。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作用缸2为气缸。

继续见图2,前述托架面板51以及托架底板52的左端彼此由左头板53固定连接,托架面板51以及托架底板52的右端彼此由右封头板54固定连接,而托架面板51以及托架底板52的中部彼此由中间隔板55固定连接,该中间隔板55的前端与左封头板53固定,而后端与右封头板54固定,在对应于前述托盘配合孔521的前侧和后侧的位置各配设有一托盘挡板56,托盘挡板56的上端与托架面板51朝向下的一侧固定,而托盘挡板56的下端与托架底板52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托盘挡板56朝向前述中间隔板55的一侧与中间隔板55固定。

由图2所示,在前述托盘配合孔521的孔壁上并且围绕手盘配合孔521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托盘座腔5211,前述托盘4在使用状态下与该托盘座腔5211相配合。

同样由图2所示,前述气动扳手3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托盘凸缘旋槽31,在前述托盘4的底部构成有一托盘凸缘42,该托盘凸缘42与托盘凸缘旋槽31相配合,在前述托架底板52上并且在对应托盘配合孔521的位置开设有一用于使托盘配合孔521与外界相通的气动扳手气管管路让位槽5212。

依据图2示出的喷丝头总成6的结构体系的组件壳体61以及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的结构体系的托盘4并且结合前述说明可以毫无疑问地确定:在对喷丝头组件总成6拆装时,组件壳体限位凸缘411与组件壳体限位槽611相配合。

请参见图3,在下面申请人对本发明的具有设置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功能的吹风冷却箱进行说明,该吹风冷却箱包括一箱体8,在该箱体8内自左向右以等距离间隔状态隔设有复数个纤维吹风冷却腔81,在对应于纤维吹风冷却腔81的高度方向的左侧以及右侧的位置各隔设有一与纤维吹风冷却腔81相通的用于向纤维吹风冷却腔81内吹送冷风的冷风腔82,在箱体8的顶部围绕纤维吹风冷却腔81的四周边缘部位固定有一保温仓围护框83,位于保温仓围护框83内的区域构成为保温仓831,该保温仓831与纤维吹风冷却腔81相对应并且相通,在对应于各纤维吹风冷却腔81的前侧枢转设置有一检护门(图中未示出),在纤维吹风冷却腔81的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811以及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812的高度方向的上部各设置有一照明机构84并且在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811上还设置有一摄像机构85,该摄像机构85对应于前述照明机构84的下方。

在本实施中,前述的纤维吹风冷却腔81的数量为三个,但并非限于三个。在图3中还示出了纺丝熔体计量泵9,由公知的螺杆挤出机挤出的纺丝熔体经计量泵9计量并引入前述喷丝头组件总成6,直至由喷丝板62挤出,由喷丝板62挤出的熔体丝条经保温仓进入纤维吹风冷却腔81,由冷风腔82内的冷风(空调风)对途经纤维吹风冷却腔81的熔体丝条吹风冷却,形成即凝固成纤维并从纤维吹风冷却腔出风口813引出。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811以及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812的上部并且在面对面的位置各设置有一喷丝板组件托架导轨86,而在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811以及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812的中部并且同样在面对面的位置各设置有一作有缸座板导轨87,喷丝板组件托架导轨86位于前述照明机构84的上方,而作用缸座板导轨87位于前述摄像机构85的下方。

通过申请人的前述说明可以毫无疑问地确认:喷丝板组件托架导轨86供前述图2示意的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的结构体系的喷丝头组件托架5与其滑动配合,更具体地讲,供托架面板51与喷丝板组件托架导轨86滑动配合;作用缸座板导轨87供图2示意的喷丝头组件拆装装置的结构体系的作用缸座板1与其滑动配合。

继续见图3,在前述纤维吹风冷却腔81的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811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通气孔8111,而在前述纤维吹风冷却腔81的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812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通气孔8121,藉由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通气孔8111以及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通气孔8121将前述冷风腔82内的冷风引入前述纤维吹风冷却腔81内对途经纤维吹风冷却腔81的熔体丝条吹风冷却。

依据专业常识,在前述箱体8的后侧配置有空调风引入箱,该空调风引入箱与冷风腔82相通,由空调风引入箱将空调风引入冷风腔82内,进入冷风腔82内的冷风同时由前述的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通气孔8111以及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通气孔8121进入纤维吹风冷却腔81内,在途经纤维吹风冷却腔81的熔体丝条两面吹风冷却。

仍见图3,设置在前述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812的高度方向的上部的前述照明机构84的结构是与设置在前述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811的高度方向的上部的照明机构84的结构相同的,该设置在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811的高度方向的上部的照明机构84包括灯箱841、灯罩框842、密封嵌条843、透明玻璃844、灯管座845和灯管846,灯箱841在前述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811的高度方向的上部围隔构成,灯罩框842固定在灯箱841内,密封嵌条843嵌置在灯罩框842内,透明玻璃844插嵌在密封嵌条843上,灯管座845在对应于透明玻璃844的左侧的位置与灯箱841固定,灯管846设在灯管座845上并且与灯罩框842的灯罩框透光腔8421相对应。

仍见图3,前述的摄像机构85包括齿条851、导轨852、滑块853、电机854、摄像头移动条855和摄像头856,齿条851与前述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811背对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812的一侧固定并且对应于照明机构84的下方,导轨852在对应于齿条851的上方的位置同样与纤维吹风冷却腔左腔壁811背对纤维吹风冷却腔右腔壁812的一侧固定,滑块853与导轨852滑动配合,电机854与滑块853固定,在该电机854的电机轴8541上固定有一齿轮85411,该齿轮85411与齿条851啮合,摄像头移动条855的左端与滑块853固定,而右端探入前述纤维吹风冷却腔81内,摄像头856固定在摄像头移动条855的右端;前述的电机854为正反转电机。

依据专业常识,前述的灯管846、电机854以及摄像头856与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由摄像头856摄取的图像输出至外部显示屏,以供监控人员观察喷丝头组件总成6的工况。

当某一喷丝头组件总成6发生故障如喷丝板62上的喷丝孔堵塞之类的情形时,那么在停机状态下,由检修人员先将图2所示结构的托盘4置于喷丝头组件托架5的托架底板52上的托盘配合孔521内,并且喷丝头组件托架5引入纤维吹风冷却腔81(此时前述的对应于纤维吹风冷却腔前侧的检护门处于开启状态),使托架面板51与喷丝板组件托架导轨86滑动配合,即支承于喷丝板组件托架导轨86上,再将作用缸2的作用缸座22支承于作用缸位置变动孔11,再将作用缸座板1连同作用缸2支承于前述作用缸座板导轨87上,并且使气动扳手3的托盘凸缘旋槽31大体上对应于托盘凸缘42的下方的位置。此时,作用缸2工作,作用缸柱21向上升起即向作用缸2的缸体外伸展,通过挪移作用缸座板1,使托盘凸缘旋槽31与托盘凸缘42充分对准并使两者可靠配合即可靠连结。此时作用缸2停止工作并处于保压状态,同时由与气动扳手3的气动扳手高压气接口32连接的气动扳手高压气管路向气动扳手3提供高压气,使气动扳手3工作,由气动扳手3带动托盘4转动,由于托盘4的组件壳体限位凸缘411是与组件壳体61的组件壳体限位槽611相配合的,因而由托盘4带动组件壳体61,使组件壳体61与喷丝头固定槽7的喷丝头固定座71解除连接,整个喷丝头组件总成6经组件壳体导向孔511抵达喷丝头组件托架5。将喷丝头组件托架5以及作用缸座板1向外拽引,将故障的喷丝头组件总成6取离,付诸清洗,更换新启用的喷丝头组件总成6,由于将新启用的喷丝头组件总成6与喷丝头固定座71固定的过程与前述拆卸的过程相反但动作原理雷同,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