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层瓦楞纸板的一次贴合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1032发布日期:2020-09-25 18:26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用于多层瓦楞纸板的一次贴合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瓦楞纸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多层瓦楞纸板的一次贴合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瓦楞纸生产流水线中核心设备就是单面机,其可将芯纸加热压出所需楞型后,于一面楞尖施胶并与随之而来的加热箱纸板贴合加压成单瓦楞纸板。

而做出五层瓦楞纸板则需要两套单面机组,七层瓦楞纸板则需要三套单面机组,以此类推。也就是说芯纸的楞尖施胶和贴合是逐层施行的,除了设备及其运行成本偏高外,各层瓦楞芯纸的受压贴合次数不一致,导致各层瓦楞芯纸变形量及回复力不一致,瓦楞纸板的层数越多这一负面影响越是严重,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多层瓦楞纸板的一次贴合成型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多层瓦楞纸板的一次贴合成型设备,包括输纸辊组、瓦楞辘组、涂胶辊组、蒸汽加热管组件、均胶辊组、一级压力辘、二级压力辘及出料输送带,输纸辊组、瓦楞辘组、涂胶辊组、蒸汽加热管组件、均胶辊组、二级压力辘及出料输送带自左向右依次分布,一级压力辘位于二级压力辘与涂胶辊组之间的位置;

输纸辊组由多组主动摩擦辊及从动摩擦辊,多层瓦楞纸板由最上层、正中间层及最下层的瓦楞原纸和间隔分布在各层瓦楞原纸之间的瓦楞芯纸组成;

最上层的一组主动摩擦辊下方接触有一个从动摩擦辊,中间层的各组主动摩擦辊上方和下方分别接触有一个从动摩擦辊,最下层的主动摩擦辊上方接触有从动摩擦辊,相邻从动摩擦辊之间夹有一层瓦楞原纸,主动摩擦辊的两端设有主动轴,主动轴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相邻的传动齿轮相互啮合连接;

瓦楞辘组由一对带楞齿的热压对辊组成,热压对辊之间设一层瓦楞芯纸,且瓦楞辘组间隔分布在中间层的瓦楞芯纸;

涂胶辊组包括一对带毛刷的涂胶对辊,位于瓦楞芯纸上表面的涂胶对辊摩擦接触有滚刷,该涂胶对辊与滚刷形成料槽,料槽正上方设有滴胶罐;位于瓦楞芯纸下表面的涂胶对辊也摩擦接触有滚刷,该滚刷位于涂胶对辊的斜下方,滚刷部分浸在储胶桶的胶液中;

最上层、正中间层及最下层的瓦楞原纸分别设置有定位对辊,定位对辊,定位对辊与涂胶对辊的边缘位于同一竖立面上;

一级压力辘由一对相对挤压的重力压辊a组成,且两组重力压辊a之间的间距小于最上层定位对辊与最下层定位对辊之间的间距,二级压力辘由一对相对挤压的重力压辊b组成,且两组重力压辊b之间的间距小于两组重力压辊a之间的间距,重力压辊a与重力压辊b分布在瓦楞原纸的外表面,且重力压辊a与重力压辊b之间还交叉设置一个张紧辊;

均胶辊组由多个从动转辊组成,从动转辊垫在瓦楞原纸和瓦楞芯纸之间;

蒸汽加热管组件有多个蒸汽喷管组成,蒸汽喷管一端喷在瓦楞原纸和瓦楞芯纸之间的空腔内,蒸汽喷管另一端连接有蒸汽发生器;

出料输送带出料输送带由两个皮带轮和皮带组成,皮带与最下层瓦楞原纸的下表面相接触。

优选地,储胶桶和滴胶罐中的胶液固含量为30-40%,粘度为15000-20000cps。

优选地,热压对辊、重力压辊a及重力压辊b的加热温度为180-200℃,涂胶对辊、从动转辊的加热温度为150-170℃,蒸汽喷管的出气温度为220-230℃。

优选地,主动摩擦辊及从动摩擦辊的弧面涂布有磨砂层。

优选地,涂胶对辊及从动转辊的弧面均匀分布有细硅胶毛刷。

优选地,热压对辊、涂胶对辊、重力压辊a、重力压辊b、皮带轮的圆心也穿接有主动轴,主动轴均连接有正反低速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是将现有技术中逐层涂胶-贴合的工艺,改进为一次贴合成型,并相应地用较稠胶液和水蒸气混合稀释的方法代替现有技术直接使用较稀胶液的方法,避免胶液中大量水份浸透芯纸或原纸,进一步保证贴合成型的成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较稠的胶液进行涂抹瓦楞芯纸的愣尖部位,再经过水蒸气的稀释,并经过从动转辊的抹匀,并经部分胶液带至瓦楞原纸上,有清理瓦楞原纸表面的作用,能够将胶液均匀涂抹至瓦楞芯纸的楞尖部位及瓦楞原纸的表面,使紧固力较强,且瓦楞原纸表面的胶液在渗入纤维孔隙后,有提高原纸强度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多层瓦楞纸板的一次贴合成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多层瓦楞纸板的一次贴合成型设备的输纸辊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动摩擦辊101、从动摩擦辊102、传动齿轮103、热压对辊201、涂胶对辊301、滚刷302、滴胶罐303、储胶桶304、蒸汽喷管401、从动转辊501、重力压辊a601、重力压辊b701、皮带轮801、皮带802、张紧辊10、主动轴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用于多层瓦楞纸板的一次贴合成型设备,包括输纸辊组、瓦楞辘组、涂胶辊组、蒸汽加热管组件、均胶辊组、一级压力辘、二级压力辘及出料输送带,输纸辊组、瓦楞辘组、涂胶辊组、蒸汽加热管组件、均胶辊组、二级压力辘及出料输送带自左向右依次分布,一级压力辘位于二级压力辘与涂胶辊组之间的位置;输纸辊组由多组主动摩擦辊101及从动摩擦辊102,多层瓦楞纸板由最上层、正中间层及最下层的瓦楞原纸和间隔分布在各层瓦楞原纸之间的瓦楞芯纸组成;最上层的一组主动摩擦辊101下方接触有一个从动摩擦辊102,中间层的各组主动摩擦辊101上方和下方分别接触有一个从动摩擦辊102,最下层的主动摩擦辊101上方接触有从动摩擦辊102,相邻从动摩擦辊102之间夹有一层瓦楞原纸,主动摩擦辊101的两端设有主动轴11,主动轴11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103,相邻的传动齿轮103相互啮合连接;瓦楞辘组由一对带楞齿的热压对辊201组成,热压对辊201之间设一层瓦楞原纸,且瓦楞辘组间隔分布在中间层的瓦楞原纸;涂胶辊组包括一对带毛刷的涂胶对辊301,位于瓦楞芯纸上表面的涂胶对辊301摩擦接触有滚刷302,该涂胶对辊301与滚刷302形成料槽,料槽正上方设有滴胶罐303;位于瓦楞芯纸下表面的涂胶对辊301也摩擦接触有滚刷302,该滚刷位于涂胶对辊301的斜下方,滚刷部分浸在储胶桶304的胶液中;最上层、正中间层及最下层的瓦楞原纸分别设置有定位对辊,定位对辊,定位对辊与涂胶对辊301的边缘位于同一竖立面上;一级压力辘由一对相对挤压的重力压辊a601组成,且两组重力压辊a601之间的间距小于最上层定位对辊与最下层定位对辊之间的间距,二级压力辘由一对相对挤压的重力压辊b701组成,且两组重力压辊b701之间的间距小于两组重力压辊a601之间的间距,重力压辊a601与重力压辊b701分布在瓦楞原纸的外表面,且重力压辊a601与重力压辊b701之间还交叉设置一个张紧辊10;均胶辊组由多个从动转辊501组成,从动转辊501垫在瓦楞原纸和瓦楞芯纸之间;蒸汽加热管组件有多个蒸汽喷管401组成,蒸汽喷管401一端喷在瓦楞原纸和瓦楞芯纸之间的空腔内,蒸汽喷管401另一端连接有蒸汽发生器;出料输送带出料输送带由两个皮带轮801和皮带802组成,皮带802与最下层瓦楞原纸的下表面相接触。

参照图1,储胶桶304和滴胶罐303中的胶液固含量为30-40%,粘度为15000-20000cps,本实用新型采用较稠的胶液进行涂抹瓦楞芯纸的愣尖部位,再经过水蒸气的稀释,并经过从动转辊501的抹匀,并经部分胶液带至瓦楞原纸上,有清理瓦楞原纸表面的作用,能够将胶液均匀涂抹至瓦楞芯纸的楞尖部位及瓦楞原纸的表面,使紧固力较强,且瓦楞原纸表面的胶液在渗入纤维孔隙后,有提高原纸强度的功效。

参照图1,热压对辊201、重力压辊a601及重力压辊b701的加热温度为180-200℃,涂胶对辊301、从动转辊501的加热温度为150-170℃,蒸汽喷管401的出气温度为220-230℃,一方面高温熟化胶液中的大分子,另一方面高温的瓦楞纸板后续排水干燥较快。

参照图1,主动摩擦辊101及从动摩擦辊102的弧面涂布有磨砂层,增大摩擦力,有清理芯纸及原纸表面的功效。

参照图1,涂胶对辊301及从动转辊501的弧面均匀分布有细硅胶毛刷,促进均匀涂胶。

参照图1,热压对辊201、涂胶对辊301、重力压辊a601、重力压辊b701、皮带轮801的圆心也穿接有主动轴11,主动轴11均连接有正反低速电机,低速旋转保证了足够的胶液糊化时间,进一步促进涂胶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a.将最上层及最下层的瓦楞原纸依次置于从动摩擦辊102、定位对辊、重力压辊a601、张紧辊10、重力压辊b701,使瓦楞原纸顺利运输且无滑动,且使最上层及最下层的瓦楞原纸逐渐靠近;

将正中间的瓦楞原纸依次置于从动摩擦辊102、定位对辊及从动转辊501之间且使正中间的瓦楞原纸呈基本水平放置;

将瓦楞芯纸依次置于从动摩擦辊102、热压对辊201、涂胶对辊301及从动转辊501之间,使瓦楞芯纸逐渐向正中间的瓦楞原纸靠近;

b.开启热压对辊201、重力压辊a601及重力压辊b701的加热温度为180-200℃,涂胶对辊301、从动转辊501的加热温度为150-170℃,蒸汽喷管401的出气温度为220-230℃,预热10-15min;

打开储胶桶304和滴胶罐303,并同时开启主动摩擦辊101、热压对辊201、涂胶对辊301、重力压辊a601、重力压辊b701及皮带轮801的电机,控制各电机转速为1-3r/min,使瓦楞原纸及瓦楞芯纸呈同一水平速度输送,使水平输纸速度为不超过10cm/s,经出料输送带自然空气冷却,得到瓦楞纸板成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