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转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56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持式转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印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的手持式转印装置。
背景技术
网板印刷技术用途十分广泛,除了用于衣物、日用品、玩具、饰品、包装盒等的印刷之外,还可应用于印刷电路板(或软性电路板)或其它具有电路的电子模块。印刷电路最侧重精确度,与其它印刷侧重于美丽的图纹及色彩有很大的不同。网板印刷技术提供后续的露光显影等制作流程所需的图案,而在网板印刷过程中,需经过若干处理来将一散热介质图案化地涂布于一加工模块上,而在执行这些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不小心沾染了加工模块,而破坏了表层的散热介质,此时往往需要重新进行网板印刷操作,浪费工作时间,十分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的手持式转印装置,方便对遭破坏的散热介质图案作局部修补,以节省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转印装置,包括一壳体;一压块,设置于该壳体上,其头端延伸出该壳体之外并具有一压垫;一第一轮轴,固定于该壳体上;一第二轮轴,固定于该壳体上;以及一料带组,包含一料带、一第一滚轮及一第二滚轮,该料带具有一载片,该载片上覆盖一层散热介质层,该第一滚轮与该第二滚轮的轮轴各具有一外轮面以及以散热介质朝外方向卷收该料带二末端的各一端的小径轮面,载片侧绕过该压块的该压垫,该第一滚轮及该第二滚轮枢套于该第一轮轴与该第二轮轴之上,且该第一滚轮与该第二滚轮的该外轮面以可产生反向联动旋转的方式互相接触。
上述的手持式转印装置,其中,该第一滚轮与该第二滚轮的外轮面周围各具有可相互啮合的轮齿。
上述的手持式转印装置,其中,该第一滚轮与该第二滚轮的外轮面周围各具有可相互摩撺的压花表面。
上述的手持式转印装置,其中,该第一滚轮与该第二滚轮的外轮面周围各具有可相互摩撺的橡胶表面层。
上述的手持式转印装置,其中,该载片为聚酯薄膜材料件。
上述的手持式转印装置,其中,该散热介质层为相变化材料层、干膏状散热介质层或硅胶材料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转印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转印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剖面示意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转印装置实施例的齿轮式滚轮示意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转印装置实施例的压花式滚轮示意图;图3C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转印装置实施例的橡胶式滚轮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转印装置实施例的应用方式平面示意图;及图5A、5B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转印装置实施例的转印前后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0壳体20压块201 压垫30第一轮轴40第二轮轴50料带组501 料带5011 载片5012 散热介质
502 第一滚轮5021小径轮面5022外轮面503 第二滚轮5031小径轮面5032外轮面A 轮齿B 压花表面C 橡胶表面D 加工模块E 图案化散热介质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转印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包括一壳体10、一压块20、一第一轮轴30、一第二轮轴40及一料带组50。壳体10提供其它构件的支撑。压块20设置于壳体10上,必要时(即耗损时)可更换新品,压块20头端延伸出壳体10之外,并且具有一压垫201。第一轮轴30与第二轮轴40固定于壳体10上。料带组50属于可更换品,包含一料带501、一第一滚轮502及一第二滚轮503,料带501具有一载片5011,并在载片5011上覆盖着一层散热介质5012,散热介质5012的材料可为相变化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干膏状散热介质(Dry Grease/Glue Film)或硅胶材料(Silicon material),第一滚轮502与第二滚轮503轮轴上各具有一小径轮面5021、5031与一外轮面5022、5032,用来卷收料带501的二末端的各一末端于小径轮面5021、5031上,而其外轮面5022、5032恰好可起到一挡墙作用,可将料带501限制在固定的卷收位置上,且料带501的卷收方向为以散热介质5012朝外侧的方向卷收,并以载片5011的那一侧绕过压块20的压垫201之后,再分别将第一滚轮502及第二滚轮503套入第一轮轴30与第二轮轴40上,且第一滚轮502与第二滚轮503的外轮面5022、5032相接触,使其二滚轮产生相反方向、且互相制动的旋转,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手持式转印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剖面示意图。
请继续参考图3A至图3C,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转印装置实施例的齿轮式滚轮、压花式滚轮及橡胶式滚轮示意图。如上述结构,为使其第一滚轮502与第二滚轮503彼此产生相反方向、且互相制动的旋转,可使第一滚轮502与第二滚轮503的外轮面5022、5032周围各具有可相互啮合的轮齿A。另外,也可使第一滚轮502与第二滚轮503的外轮面5022、5032周围各具有可相互摩撺的压花表面B,或是使第一滚轮502与第二滚轮503的外轮面5022、5032周围各具有可相互摩撺的橡胶表面C。
请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转印装置实施例的应用方式平面示意图,以及图5A、5B,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转印装置实施例的转印前后结构示意图。利用上述结构,在一加工模块D表面的图案化散热介质E不慎遭破坏而掉落图案化散热介质E时,可将本实用新型的压垫201对准掉落区域进行压合,使其散热介质5012涂布于掉落区域,完成修补。并且可在整个网印制作流程中,机动地快速利用本实用新型来修补散热介质,避免重工浪费工作时间。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手持式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一压块,设置于该壳体上,其头端延伸出该壳体之外并具有一压垫;一第一轮轴,固定于该壳体上;一第二轮轴,固定于该壳体上;以及一料带组,包含一料带、一第一滚轮及一第二滚轮,该料带具有一载片,该载片上覆盖一层散热介质层,该第一滚轮与该第二滚轮的轮轴各具有一外轮面以及以散热介质朝外方向卷收该料带二末端的各一端的小径轮面,载片侧绕过该压块的该压垫,该第一滚轮及该第二滚轮枢套于该第一轮轴与该第二轮轴之上,且该第一滚轮与该第二滚轮的该外轮面以可产生反向联动旋转的方式互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滚轮与该第二滚轮的外轮面周围各具有可相互啮合的轮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滚轮与该第二滚轮的外轮面周围各具有可相互摩撺的压花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滚轮与该第二滚轮的外轮面周围各具有可相互摩撺的橡胶表面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载片为聚酯薄膜材料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介质层为相变化材料层、干膏状散热介质层或硅胶材料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转印装置,包含一壳体、一压块、一第一轮轴、一第二轮轴及一料带组。壳体供构件支撑,压块设置于壳体上并延伸出一压垫,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固定于壳体上,料带组包含一料带、一第一滚轮及一第二滚轮,料带具有一载片(MYLAR),并在一面覆盖一层散热介质,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的轮轴各具有一小径轮面与一外轮面以卷收料带的各末端,且料带侧绕过压垫后枢套于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上,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的外轮面互相接触,使之产生反向联动旋转,形成对载片的一收一放,以便能以手持方式机动的利用压垫将散热介质转印于加工物。
文档编号B41F15/02GK2873492SQ20052014714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9日
发明者张钧毅, 王锋谷, 郑懿伦, 范瑞展, 林春龙, 杨智凯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