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记录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文档序号:249171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送装置、记录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介质的输送装置以及输送方法。而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由输送装置输送的介质上实施记录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具有对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介质实施记录的记录机构的记录装置,提出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记录装置。该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记录装置具备,在使轴部件旋转的同时将卷叠在轴部件上的长条状的薄片(介质)送出的输送装置。在这种输送装置中设置有多个辊,其沿着输送方向而配置;切断机构,其具有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记录机构的下游侧的切断器;挡板,其被配置在该切断机构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如上所述,在具有对薄片的切断功能的记录装置中,执行将长条状的薄片上被实施了记录的部分(以下,也称为“记录完成部分”)切下的处理。具体而言,当记录完成部分移动至切断机构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时,薄片的输送被暂时停止之后,记录完成部分被挡板夹持。在该种状态下,通过切断机构进行驱动,从而从长条状的薄片上切下记录完成部分。之后,在挡板对记录完成部分的夹持被解除之后,薄片的输送再被重新开始。但是,在上述的方法中,需要设置在从输送薄片的观点出发时必要性较低的挡板, 从而存在零件件数增加的问题。而且,当由挡板夹持薄片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是指记录完成部分)时,需要使薄片的输送完全停止。而且,当对薄片的切断完成时,在解除了挡板对记录完成部分的夹持之后,再驱动排出用的辊等的输送机构从而排出该记录完成部分。即,在记录完成部分被挡板夹持的期间,无法驱动排出机构以排出该记录完成部分。因此,在具有薄片切断功能的记录装置中,在提高对从薄片上被切下的部分的排出速度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8-916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输送装置、记录装置以及输送方法,即,能够在实现对零件件数的增加的抑制的同时,提高对从介质上被切下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的排出速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具有切断机构,其用于切断沿着输送方向而被输送的介质;排出机构,其朝向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排出由所述切断机构而从介质上切下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输送控制机构,其对所述切断机构以及所述排出机构进行控制,所述排出机构具有第1辊,所述第1辊被配置在介质的背面侧;第2辊, 所述第2辊被配置在介质的表面侧;驱动源,所述驱动源产生用于使各个所述辊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以及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驱动力;排出用电机,所述排出用电机产生用于使处于接近状态的各个所述辊进行旋转的驱动力,所述输送控制机构以如下方式对所述驱动源进行控制,即,在由所述切断机构进行对介质的切断时,使从该介质上被切下的所述下游侧部分在切断完成的时间点上被各个所述辊夹持,且所述输送控制机构以如下方式对所述排出用电机进行控制,即,在切断完成之后,使该下游侧部分通过对所述下游侧部分进行夹持的各个所述辊的旋转,而向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被排出。根据上述结构,由切断机构从介质上切下的下游 侧部分被第1辊以及第2辊夹持, 所述第1辊以及第2辊位于切断机构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该各个辊不仅用于在切断时对介质进行夹持,还被应用于向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输送介质。因此,与用于夹持介质的挡板、和第1辊以及第2辊分别设置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抑制输送装置的零件件数的增加。而且,在切断处理之后,通过使对下游侧部分进行夹持的各个辊旋转,从而能够排出从介质上被切下的下游侧部分。在通过挡板来夹持下游侧部分的现有技术的情况下,需要在解除挡板对下游侧部分的夹持之后,再排出下游侧部分,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无需解除各个辊对下游侧部分的夹持。因此,由于无需解除对从介质上被切下的下游侧部分的夹持的处理,从而相应地能够迅速地排出该下游侧部分。由此,能够在实现对零件件数的增加的抑制的同时,提高从介质上被切下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的排出速度。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所述切断机构具有刃部,所述刃部从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从而切断该介质,所述输送控制机构以如下方式对所述驱动源进行控制,即,在由所述切断机构进行对介质的切断时,在所述刃部的移动开始之后,使处于分离状态的各个所述辊向相互接近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且在介质中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中途位置被所述刃部切断的时间点上,完成各个所述辊对所述下游侧部分的夹持。当进行对介质的切断时,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被切断的时间点、即下游侧部分从介质上被切下的时间点上,在下游侧部分上施加有朝向宽度方向的应力。其结果为,当未通过各个辊对下游侧部分进行夹持时,有时会由于上述应力而导致下游侧部分产生向宽度方向的预期之外的移动。因此,在本发明中,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途位置被切断的时间点上,对各个辊的相对移动正时以及速度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节,以完成各个辊对介质的夹持。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切断时所施加的应力而导致从介质上被切下的下游侧的部分产生向宽度方向的预期之外的移动。在此,当通过记录机构等在介质上实施记录时,在介质的表面以及背面中的至少一方上附着有流体。而且,如果从记录物的品质维持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极力缩短辊等与介质中附着有流体的部分的接触时间。关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与从介质的切断开始之前便由各个辊对介质进行夹持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由各个辊对介质进行夹持的时间。因此, 在将本发明的输送装置搭载在记录装置上时,也能够抑制该记录装置的记录品质的降低。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在由所述切断机构进行对介质的切断时,所述输送控制机构对所述排出用电机的控制停止的正时以及所述驱动源的控制开始的正时进行调节,从而在各个所述辊对所述下游侧部分的夹持完成之前使所述第1辊的旋转停止。当在被各个辊夹持的下游侧部分上,施加有朝向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拉力时, 有可能由于该拉力会导致无法准确地从介质上切下下游侧部分。即,存在从介质上被切下的下游侧部分的形状与所预期的形状不同的可能。关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在下游侧部分被各个辊夹持了的情况下,向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进行输送的力不会被施加于下游侧部分上。即,在被各个辊夹持的下游侧部分上,未施加有朝向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拉力。因此, 能够准确地从介质上切断下游侧部分。在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在由所述切断机构进行对介质的切断时,所述输送控制机构对所述驱动源进行控制,从而在停止了所述排出用电机的控制的时间点上或者在该时间点之后,使处于分离状态的各个所述辊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的相对移动开始。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降低朝向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拉力被施加在由各个辊夹持的下游侧部分上的可能性。本发明的输送装置还具备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具有输送辊,所述输送辊被配置在比介质中被所述切断机构切断的位置更靠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位置处;输送电机,所述输送电机产生用于使该输送辊进行旋转的驱动力,并且所述输送控制机构以如下方式对所述输送电机进行控制,即,在由所述切断机构进行对介质的切断时,在该切断机构的驱动开始之前使所述输送辊的旋转停止,且在切断完成之后使所述输送辊进行旋转以重新开始介质的输送。根据上述结构,当介质被切断时,由于输送辊的旋转被停止,因而能够避免如朝向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进行按压这样的力被施加在介质上。因此,能够避免在被切断的介质上施加切断时所不需要的力的情况,从而能够准确地从介质上切断下游侧部分。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具备具有上述输送装置;记录机构,其使流体附着在介质上; 记录控制机构,其对所述记录机构进行控制,从而在由所述切断机构进行对介质的切断时, 使利用了流体的记录处理停止。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迅速地排出介质中已记录完成的下游侧部分,从而能够提高记录装置的记录能力。本发明的输送方法为,通过切断机构而从介质上切下从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被输送的介质中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并将从介质上切下的所述下游侧部分向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排出的方法,并且,在所述切断机构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设置有被配置在介质的背面侧的第1辊、和被配置在介质的表面侧的第2辊,各个所述辊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以及远离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所述输送方法具有夹持步骤,在由所述切断机构进行对介质的切断时,使处于分离状态的各个所述辊向相互接近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从而使从介质上被切下的所述下游侧部分在切断完成的时间点上被各个所述辊夹持;排出步骤,在切断完成之后,通过对所述下游侧部分进行夹持的各个所述辊的旋转,从而向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排出该下游侧部分。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获得与上述输送装置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图1为模式化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表示切断单元的模式图。图3为表示记录装置的电气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框图。图4为表示控制器的功能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框图。图5为用于对切断长条状的薄片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图6为用于对切断处理程序进行说明的流程图。符号说明11…记录装置;13…输送装置;14…作为记录机构的记录单元;15…作为输送机构的输送单元;16…作为切断机构的切断单元;17…作为排出机构的排出单元;23a…输送辊;23b…从动辊;25…输送电机;30…作为刃部的一个示例的切断器;35a…第 1 辊;35b…第 2 辊;37…作为驱动源的一个示例的夹持用电机;38…排出用电机;81…作为记录控制机构的记录控制部;84…作为输送控制机构的输送控制部;SC…作为下游侧部分的一个示例的记录完成部分;SL···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的薄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 图6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装置11为串行型的喷墨式打印机。这种记录装置11具有收纳部12,其以将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的长条状的薄片SL以卷叠成卷筒状的卷筒纸RS的状态而进行收纳;输送装置13,其以将长条状的薄片SL从该收纳部12内一点一点地送出的方式而进行输送。而且,在长条状的薄片SL的输送方向Y(又称为“副扫描方向”)上的中途位置处,设置有作为记录机构的一个示例的记录单元14,该记录单元14对长条状的薄片SL实施记录。输送装置13具有作为输送机构的一个示例的输送单元15,该输送单元15从输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收纳部12侧)朝向下游侧(记录单元14侧)输送长条状的薄片SL。 而且,在输送装置13上设置有作为切断机构的一个示例的切断单元16,该切断单元16在记录单元14的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在图1中为左侧)的切断位置Pl处切断长条状的薄片SL。该切断单元16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切下长条状的薄片SL中已完成了记录的记录完成部分(下游侧部分)SC。而且,在切断位置Pl的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设置有作为排出机构的一个示例的排出单元17,该排出单元17将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切下的记录完成部分SC向排出到位于输送方向Y上的最下游的排出托盘18上。本实施方式的卷筒纸RS通过在与输送方向Y正交的扫描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 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又称为“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部件20上卷叠长条状的薄片SL而形成。当卷筒纸RS被安装在收纳部12内时,在轴部件20上以能够传递动力的状态而连接有第1电机21。而且,当来自第1电机21的驱动力传递至轴部件20上时,轴部件20将向预定的方向进行旋转,其结果为,卷筒纸RS将作为长条状的薄片SL而沿着输送路径从收纳部12中被送出。 接下来,对输送单元15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输送单元15具有送出部22,其用于将长条状的薄片SL从收纳部12 内一点一点地送出;输送辊对23,其被配置在该送出部22的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送出部22具有送出辊22a,其被配置在长条状的薄片SL的背面侧;从动辊22b,其被配置在长条状的薄片SL的表面侧。即,从动辊22b隔着长条状的薄片而与送出辊22a对置配置。而且,在送出辊22a上以能够传递动力的状态而连接有第2电机24。而且,当来自第2电机 24的驱动力被传递至送出辊22a上时,送出辊22a将进行旋转,且从动辊22b将追随送出辊22a的旋转而进行从动旋转。其结果为,长条状的薄片SL被送出部22向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送出。输送辊对23具有输送辊23a以及从动辊23b,该输送辊23a以及从动辊23b隔着长条状的薄片SL而对置配置,并对该薄片SL进行夹持。作为一个示例,输送辊23a被配置在长条状的薄片SL的背面侧,且从动辊23b被配置在长条状的薄片SL的表面侧。输送电机25以能够传递动力的状态被连接于输送辊23a上。而且,当来自输送电机25的驱动力被传递至输送辊23a上时,输送辊23a将进行旋转,且从动辊23b将追随输送辊23a的旋转而进行从动旋转。其结果为,长条状的薄片SL将被输送辊23向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输送。另外,在输送辊对23的输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设置有检测传感器SEl,该检测传感器SEl用于检测长条状的薄片SL的前端。来自该检测传感器SEl的检测信号被输出至对记录装置11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60中。接下来,对切断单元16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作为刃部的一个示例,切断单元16具有呈大致圆盘状的切断器30。而且,在图2中,于长条状的薄片SL(在图2中由单点划线表示)的下方侧,设置有在扫描方向X上延伸的引导部件31,且该引导部件31以使切断器30能够在扫描方向X 上进行移动的状态而支承该切断器30。由引导部件31支承的切断器30的一部分(在图2 中为上端部)位于比长条状的薄片SL更靠图2中的上方的位置处。而且,切断器30在被引导部件31引导的同时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其中,所述第1位置位于长条状的薄片SL的宽度方向(扫描方向X)上的一端,所述第2位置位于宽度方向(扫描方向X)上的另一端。而且,在切断器30上以能够传递动力的状态而连接有切断用电机32。而且,当来自切断用电机32的驱动力被传递至切断器30上时,该切断器30将被引导部件31引导从而沿着扫描方向X进行移动。即,通过切断器30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或者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进行移动,从而长条状的薄片SL从其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地被切断。接下来,对排出单元17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排出单元17具有沿着输送方向Y而配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排出辊对35、36。各个排出辊对35、36中,被配置在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的第2排出辊对36具有,用于夹持记录完成部分SC的驱动辊36a以及从动辊36b。作为一个示例, 驱动辊36a被配置在记录完成部分SC的背面侧,且从动辊36b被配置在记录完成部分SC 的表面侧。而且,各个排出辊对35、36中,被配置在输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的第1排出辊对35 具有第1辊35a以及第2辊35b,该第1辊35a以及第2辊35b隔着记录完成部分SC对置配置。作为一 个示例,第1辊35a被配置在记录完成部分SC的背面侧,且第2辊35b被配置在记录完成部分SC的表面侧。而且,在第2辊35b上,以能够传递动力的状态而连接有作为驱动源的一个示例的夹持用电机37。而且,第2辊35b通过来自夹持用电机37的驱动力,从而向相对于第1辊35a接近的方向或远离的方向(在图1中为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也就是说,当第2辊35b以第1辊35a为基准而向相对远离的方向进行了移动时、即当第2 辊35b位于图1中由虚线所示的位置时,第1排出辊对35 (原文为第2排出辊对36)无法夹持记录完成部分SC。另一方面,当第2辊35b位于图1中由实线所示的位置时,第1排出辊对35 (原文为第2排出辊对36)能够夹持记录完成部分SC。而且,在各个排出辊对35、36中,位于记录完成部分SC的背面侧的第1辊35a以及驱动辊36a上,以能够传递动力的状态而连接有排出用电机38。而且,当排出用电机38 的驱动力(原文为驱动)被传递至驱动辊36a以及第1辊35a上时,记录完成部分SC将被各个排出辊对35、36向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排出。接下来,对记录单元14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3所示,记录单元14具有在与输送方向Y正交的扫描方向X(在图 1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引导轴40。该引导轴4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被支承在记录装置11的未图示的主体外壳上,且该引导轴40被配置在长条状的薄片SL的表面侧 (在图1中为上侧)。在该引导轴40上,以能够沿着该引导轴40的长度方向(即,扫描方向X)进行往复移动的状态而连接有滑架41。该滑架41基于由滑架电机43传递的驱动力而沿着扫描方向X进行移动。而且,滑架41对记录头44进行支承。作为流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未图示的墨盒被供给至该记录头44中,所述墨盒以可拆装的状态被安装在记录装置11的未图示的支架部上。在这种记录头44上设置有多个喷嘴(省略图示);与该各个喷嘴相对应地设置的驱动元件。而且,通过由相对应的驱动元件进行驱动,从而使油墨从喷嘴朝向长条状的薄片SL的表面(在图1中为上表面)喷射。另外,在输送方向Y上与记录头44相同的位置上、且在长条状的薄片SL的背面侧,设置有对该薄片SL进行支承的未图示的支承部件。接下来,对记录装置11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记录装置11具有对该记录装置11的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60。 该控制装置60能够通过接口 61而在与主机装置HC的打印机驱动器PD之间发送及接收印刷数据等的各种信息。控制装置60具备控制器67,该控制器67具有CPTO2、ASIC63 (Application Specific IC (面向特定用途的IC))、R0M64、非易失性存储器65以及RAM66。该控制器67 经由母线68而与各种驱动器69、70、71、72、73、74、75、76电连接。而且,控制器67通过电机驱动器69 75而对电机21、24、25、32、37、38、43进行控制,并通过记录头用驱动器76而分别对记录头44内的各种驱动元件进行控制。在R0M64中存储有各种控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等。在非易失性存储器65中存储有以固件程序为代表的各种程序以及印刷处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等。在RAM66中设置有图像区域66a,在该画像区域66a中存储有,从主机装置HC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该印刷数据的处理中途的数据以及处理后的数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67进行说明。另外,在图4中,为了便于理解说明书的说明,省略了各种驱动器69 76的图示。如图4所示,作为通过硬件以及软件中的至少一方而实现的功能部分,控制器67 具备数据处理部80、作为记录控制机构的记录控制部81、切断控制部82、计时器83以及作为输送控制机构的输送控制部84。数据处理部80将通过接口 61而接收到的印刷数据中除指令以外的数据,转换为由灰度值来表示印刷点的位图数据,并展开该位图数据。而且,数据处理部80根据所展开的数据而生成对应一个印刷循环的量的位图数据,并向记录控制部81输出该对应一个印刷循环的量的位图数据。另外,“一个印刷循环”表示的是,伴随着油墨喷射的记录头44(即, 滑架41)向扫描方向X的一次移动。而且,数据处理部80对通过接口 61而接收到的印刷数据中所包含的指令进行分析,从而取得记录模式以及在记录处理时的长条状的薄片SL的单位输送量、即送纸量。而且,数据处理部80向记录控制部81输送关于所取得的记录模式的信息,并向输送控制部84 输送关于所取得的单位输送量的信息。另外,作为记录模式的一个示例,可列举出重视印刷速度的草稿印刷模式以及重视印刷精度的高精细印刷模式。记录控制部81具有滑架控制部85以及记录头控制部86。滑架控制部85根据从数据处理部80输入的记录模式,来设定记录处理时的滑架41的移动速度、移动开始位置以及停止位置等的移动控制信息。而且,滑架控制部85根据所设定的移动控制信息来控制滑架电机43的驱动。记录头控制部86根据所输入的对应一个印刷循环的量的位图数据,而分别对被搭载在记录头44上的各个驱动元件(省略图示)的驱动进行控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 记录控制部81通过使滑架41向扫描方向X的移动和记录头44的驱动进行联动,从而在长条状的薄片SL上实施记录。而且,当对应一个印刷循环的量的记录完成时,记录控制部81 将向输送控制部84输出该信息。当进行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时,切断控制部82对切断用电机32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使切断器30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或者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当切断器30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的移动(或者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的移动)完成时,这种切断控制部82判断为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已完成,从而使切断用电机32的驱动停止。而且,如图5中的时序图所示,在进行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时,切断控制部82 取得从切断器30开始移动的时间点(第1正时tl)起的经过时间。而且,当所取得的经过时间达到预先设定的时间阈值Tc时,切断控制部82判断为,由切断器30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实际上已经开始(第2正时t2)。在该正时上,切断控制部82向计时器 83输出复位信号。如图4所示,计时器83具有生成周期信号、即时钟信号的时钟生成电路(未图示)。而且,每次检测出所生成的时钟信号的脉冲时,计时器83均对所计时的计测时间CT 进行更新。而且,当从切断控制部82输入复位信号时,计时器83将计测时间CT复位为 “0(零)”并进行计时 在输送控制部84中,从数据处理部80输入有关于单位输送量的信息,且输入有来自检测传感器SEl的检测信号。这种输送控制部84具有送纸控制部87、排出控制部88以及夹持控制部89。当根据来自检测传感器SEl的检测信号而检测出长条状的薄片SL的前端时,送纸控制部87根据该检测结果而对第1电机21、第2电机24以及输送电机25的驱动、即长条状的薄片SL的输送量进行控制。而且,在实施记录处理时,当从记录控制部81输入了对应一个印刷循环的量的记录已完成的信息时,送纸控制部87对输送电机25进行控制从而输送单位输送量的长条状的薄片SL。而且,当长条状的薄片SL的送纸完成时,送纸控制部87将向记录控制部81输出该信息。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长条状的薄片SL的送纸和由记录头44进行的油墨喷射交替地进行,从而使图像被记录在长条状的薄片SL上。为了排出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被切下的记录完成部分SC,从而排出控制部88对排出用电机38的驱动进行控制。在进行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时,本实施方式中的排出控制部88从计时器83取得计测时间CT,并根据该计测时间CT来决定排出用电机38的控制停止正时。而且,当切断完成时,排出控制部88使排出用电机38的驱动重新开始。而且,排出控制部88根据排出用电机38的驱动量,而取得记录完成部分SC的后端移动至第 1排出辊对35的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的正时,并向夹持控制部89输出该信息。夹持控制部89对夹持用电机37的驱动进行控制。即,在实施对长条状的薄片SL 的切断时,夹持控制部89从计时器83取得计测时间CT,并根据该计测时间CT来决定用于使第1排出辊对35夹持长条状的薄片SL的、夹持用电机37的驱动开始正时。而且,当从排出控制部88输入了记录完成部分SC的后端已移动至第1排出辊对35的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的信息时,夹持控制部89将对夹持用电机37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使第2辊35b向远离第1辊35a的方向进行移动。接下来,根据图5所示的时序图,对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1中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方法进行说明。如图5中的时序图所示,当记录完成部分SC的输送方向Y上的后端移动至切断位置Pl时,由输送单元15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输送将被停止。即,输送电机25的驱动将在由切断器30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开始之前被停止。而且,当从切断器 30开始移动的第1正时tl起的经过时间达到时间阈值Tc时,由切断器30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实际开始(第2正时t2)。在该时间点上,排出用电机38进行驱动,从而实施由排出单元17所进行的对记录完成部分SC的排出。此时,在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被切下的记录完成部分SC上,由排出单元17 (具体而言,第2排出辊对36)施加了朝向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的拉力。但是,由于在由切断器30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刚刚开始之后,切断器30对薄片SL的切断量较小,因而不会发生由于上述拉力的作用而使长条状的薄片SL破损的情况。而且,在第2正时t2,夹持用电机37的驱动停止,并且第2辊35b从第1辊35a上分离。即,记录完成部分SC未被第1排出辊对35夹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记录完成部分SC未被第1排出辊对35夹持的状态称为“释放状态”,且将记录完成部分SC被第1 排出辊对35夹持的状态称为“夹持状态”。而且,在由切断器30进行 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实际开始的第2正时t2以后的第3正时t3,排出用电机38的控制被停止。于是,排出用电机38的旋转速度逐渐降低。 而且,从排出用电机38的旋转速度成为“0 (零)”的第5正时t5之前的第4正时t4起,开始夹持用电机37的驱动。即,在第1排出辊对35中,第2辊35b开始向第1辊35a接近。而且,在第5正时t5之后的第6正时t6,第1排出辊对35成为夹持状态,且在其后的第7正时t7,夹持用电机37的驱动被停止。而且,在第7正时t7之后的第8正时t8, 由切断器30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完成,且在之后的第9正时t9,切断用电机 32的旋转速度成为“0(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第2正时t2使第1排出辊对35处于释放状态,且在第8正时t8使第1排出辊对35处于夹持状态的方式,设定有第1宽余时间α 。该第1宽余时间α 1被设定为,短于从第2正时t2至第8正时t8的时间、即切断长条状的薄片SL所需的切断所需时间TT的时间。因此,在切断器30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途位置进行切断的阶段,第1排出辊对35成为夹持状态。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第1排出辊35在排出用电机38的旋转速度成为 “0(零)”之后成为夹持状态的方式,设定有第2宽余时间α 2。在此,当第1排出辊对35在排出用电机38的旋转速度尚未成为“0(零),,的正时成为夹持状态时,被第1排出辊对35 夹持的记录完成部分SC将被第2排出辊对36向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牵拉。于是,在切断中途的记录完成部分SC上被施加了不必要的应力,从而存在切断器30的切断精度降低的可能。为了抑制这种事态的发生,从而第2宽余时间α 2被设定为大于“0(零)”的值。但是,当将第2宽余时间α 2设定成过大的值时,将会产生下文所示的问题。艮口, 使排出用电机38的控制停止的第3正时t3,将变为在由切断器30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 SL的切断实际开始的第2正时t2之前。于是,将第2宽余时间α 2的值设定得越大,由排出单元17进行的对记录完成部分SC的排出停止的期间越长,其结果为,存在记录完成部分 SC的排出速度降低的可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第3正时t3在第2正时t2之后的方式来设定第2宽余时间α 2。另外,第3时间Τ3表示从排出用电机38的控制停止起到排出用电机38的旋转速度成为“0(零),,为止的时间。而且,第4时间Τ4为,用于对从排出用电机38的控制停止起到使夹持用电机37的驱动开始为止的时间差进行规定的时间。当第2时间Τ2小于第3 时间Τ3和第2宽余时间α 2的合计时间时,该第4时间Τ4被设定为,等于该合计时间(= Τ3+α2)与第2时间Τ2之间的差值的时间。接下来,根据图6所示的流程图以及图5所示的时序图,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器 67所执行的各种控制处理程序中的切断处理程序进行说明。该切断处理程序为,用于执行利用图5所示的时序图所说明的切断方法的处理程序。而且,切断处理程序在如下正时被执行,即,在长条状的薄片SL中记录有图像的记录完成部分SC在输送方向Y上已移动至切断位置Pl的下游侧的正时。并且,在切断处理过程中,切断控制部82使切断用电机32的驱动开始,以使位于第1位置(或者第2位置)的切断器30朝向第2位置(或者第1位置)进行移动(步骤S10)。接着,切断控制部82对由切断器30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是否已实际开始进行判断(步骤Sll)。S卩,如图5中的时序图所示,当从切断器30开始移动的第1正时 tl起的经过时间达到时间阈值Tc时,切断控制部82判断为,由切断器30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已实际开始(第2正时t2)。下面返回图6中的流程图,当步骤Sll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定时,切断控制部82在从第1正时tl起的经过时间达到时间阈值Tc之前反复执行步骤Sll中的判断处理。另一方面,当步骤Sll的判断结果为肯定时,由于由切断器30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已实际开始,因而切断控制部82向计时器83输出复位信号,从而使该计时器83将计测时间CT复位为“0(零)”。接着,输送控制部84从计时器83取得计测时间CT,并根据该计测时间CT以及切断所需时间TT,来取得在切断完成之前所需要的第1时间Tl ( = TT-CT)(步骤S12)。另外, 切断所需时间TT为,与长条状的薄片SL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对应的时间,并被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65中。而且,输送控制部84对在步骤S12中所取得的第1时间Tl是否小于第2时间T2、第4时间T4以及第1宽余时间α 1的合计时间进行判断(步骤S13)。 即,在步骤S13中,对是否达到使排出用电机38的控制停止的正时(在图5中所示的第3正时t3)进行判断。当该判断结果为否定(Tl ^ (T2+T4+Q 1))时,由于尚未达到在图5中所示的第3正时t3,因而输送控制部84将该处理转移至上述的步骤S12。另一方面,当步骤 S13的判断结果为肯定(Τ1< (Τ2+Τ4+α 1))时,由于达到了在图5中所示的第3正时t3, 因而使排出用电机38的控制停止(步骤S14)。接着,输送控制部84对从排出用电机38的控制停止起的经过时间是否在第4时间T4(参照图5)以上进行判断(步骤S15)。即,在步骤S15中,对是否达到图5所示的第 4正时t4进行判断。当该判断结果为否定时,由于尚未达到图5所示的第4正时t4,因而输送控制部84在达到图5所示的第4正时t4之前反复执行步骤S15的判断处理。另一方面,当步骤S15的判断处理为肯定时,由于达到了图5所示的第4正时t4,因而输送控制部 84使夹持用电机37的驱动开始,从而将第1排出辊对35从释放状态置于夹持状态(步骤
516)。而且,输送控制部84通过与上述步骤S12相同的方法而取得第1时间Tl (步骤
517),并对该第1时间Tl是否小于第1宽余时间α1进行判断(步骤S18)。S卩,在步骤S17 以及步骤S18中,对第1排出辊对35是否成为了夹持状态进行判断。而且,当步骤S18的判断结果为否定(Tl彡α )时,输送控制部84将该处理转移至上述的步骤S17。另一方面,当步骤S18的判断结果为肯定(Tl < α 1)时,由于第1排出辊对35已成为夹持状态, 因而输送控制部84使夹持用电机37的驱动停止(步骤S19)。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步骤S16、S17、S18、S19构成了夹持步骤。接着,输送控制部84通过与上述步骤S12、S17相同的方法而取得第1时间Tl (步骤S20)。而且,为了判断切断是否已完成,输送控制部84对在步骤S20中所取得的第1时间Tl是否在“0(零)”以下进行判断(步骤S21)。当该判断结果为否定(Tl >0)时,则由于切断尚未完成,因而输送控制部84将该处理转移至上述的步骤S20。另一方面,当步骤S21的判断结果为肯定(TKO)时,则由于切断已完成,因而输送控制部84使排出用电机38的驱动开始,以排出由切断器30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切断的记录完成部分SC (步骤S22),之后,结束切断处理程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22相当于排出步骤。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1)通过切断器30而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被切断的记录完成部分SC被第1辊 35a以及第2辊35b夹持,该第1辊35a以及第2辊35b构成位于切断位置Pl的输送方向 Y上的下游侧的第1排出辊对35。该辊35a、35b不仅在由切断器30对长条状的薄片SL进行切断时用于夹持记录完成部分SC,还被用于排出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被切下的记录完成部分SC。因此,与分别设置在切断器30对长条状的薄片SL进行切断时用于夹持记录完成部分SC的部件(例如,挡板)、和排出用的辊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输送装置13的零件件数的增加。(2)而且,在切断处理之后,通过使夹持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被切断的记录完成部分SC的各个辊35a、35b旋转,从而能够向排出托盘18侧排出记录完成部分SC。在通过挡板来夹持记录完成部分SC的现有技术的情况下,需要在解除挡板对记录完成部分SC的夹持之后,再排出该记录完成部分SC。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无需解除各个辊35a、 35b对记录完成部分SC的夹持。因此,由于无需解除对记录完成部分SC进行夹持的部件的夹持,因而相应地能够迅速地排出记录完成部分SC。(3)在长条状的薄片SL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被切断的时间点、即记录完成部分 SC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被切下的时间点上,在记录完成部分SC上施加有朝向宽度方向的应力。因此,在该正时,如果事先未通过各个辊35a、35b来夹持记录完成部分SC,则由于在切断时所施加的应力,而存在记录完成部分SC产生预期之外的移动的可能。换言之,在记录完成部分SC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被切下的时间点上,如果记录完成部分SC被各个辊 35a、35b夹持,则记录完成部分SC不易产生预期之外的移动。而且,在记录完成部分SC的表面上附着有从记录头44喷射出的油墨,如果从记录品的品质维持的观点出发,则优选为,极力缩短第2辊35b与记录完成部分SC的表面接触的时间。其原因在于,在附着于长条状的薄片SL的表面上的油墨尚未完全干燥的状态下, 如果辊等与该表面接触,则有可能导致被记录在薄片SL上的图像模糊。关于该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切断器30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中途,对夹持用电机37的驱动开始正时进行调节以使第1排出辊35对成为夹持状态。其结果为,与在由切断器30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开始之前,记录完成部分SC便被各个辊35a、35b夹持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2辊35b与记录完成部分SC的表面的接触时间。因此,能够抑制通过记录装置11而实施了记录的记录完成部分SC的记录品质的降低。(4)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切断器30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实际开始之后,排出用电机38才进行驱动以排出已经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被切下的记录完成部分SC。该排出用电机38的驱动恰好在第1排出辊对35成为夹持状态之前的瞬间停止。 因此,与在由切断器30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实际开始之前,便使排出用电机38 的驱动停止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记录完成部分SC向排出托盘18的排出速度。(5)而且,在第1排出辊对35成为夹持状态的时间点上,排出用电机38的驱动完全停止。因此,与在第1排出辊对35成为夹持状态的时间点上排出用电机38仍在驱动的情况不同,能够避免基于排出用电机38的旋转而产生的不需要的应力被施加在,由切断器 30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切下的记录完成部分SC上。其结果为,能够准确地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切断记录完成部分SC。(6)在由切断器30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切下记录完成部分SC时,输送辊23a的旋转将被停止。因此,能够避免在切断时基于输送辊23a的旋转而产生的不需要的应力被施加在长条状的薄片SL上的现象。因此,能够准确地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切断记录完成部分SC。(7)而且,在由切断器30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时,该薄片SL被输送辊对23的各个辊23a、23b所夹持。因此,当记录完成部分SC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被切下时,即使在薄片SL上施加有应力,也能够抑制该薄片在扫描方向X上进行不需要的移动。(8)在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3的记录装置11中,能够迅速地排出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被切下的记录完成部分SC。由此,能够提高记录装置11的记录能力。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改变。在实施方式中,输送辊对23也可以在输送方向Y上被配置于记录单元14和切断位置Pl之间。在实施方式中,只要停止排出用电机38的驱动的正时被设定为,与由切断器30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实际开始的正时相同、或者在该正时之后,则也可以将第4 时间T4设定为,大于第3时间T3和第2宽余时间α 2的合计时间与第2时间Τ2之间的差值(=(Τ3+α2)-Τ2)的值。在实施方式中,当以使第2时间Τ2在第3时间Τ3和第2宽余时间α 2的合计时间以上的方式来设定第2宽余时间α2时,也可以将第4时间Τ4设定为“0(零)”。在该情况下,开始夹持用电机37的驱动以使处于释放状态的第1排出辊对35成为夹持状态的正时,与停止排出用电机38的驱动的正时相一致、或者早于该正时。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2宽余时间α 2设定为“0(零)”。此时,排出用电机38 的旋转速度成为“0 (零)”的正时,与第1排出辊对35成为夹持状态的正时大致相一致。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处于释放状态的第1排出辊对35成为夹持状态的正时, 与由切断器30进行的对长条状的薄片SL的切断实际开始的第2正时t2相一致。此外,也可以使处于释放状态的第1排出辊对35成为夹持状态的正时,与切断用电机32的驱动开始的第1正时tl相一致。但是,优选为,在第1排出辊35对成为夹持状态之前,将排出用电机38的旋转速度设定为“0(零)”。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由于恰好在记录完成部分 SC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被切下之前的瞬间,记录完成部分SC被第1排出辊对35夹持,因而也能够抑制所切下的记录完成部分SC发生不需要的移动的现象。在实施方式中,只要切断器30的形状为,能够在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时、以及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时切断长条状的薄片SL的形状,则可以采用任意的形状。例如,切断器30也可以采用呈大致矩形板状的切断器。在实施方式中,只要第1排出辊对35采用能够使第1辊35a以及第2辊35b向接近的方向以及远离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结构,则也可以采用第1辊35a相对于第2辊35b 向接近的方向以及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的结构。而且,第1排出辊对35也可以采用第1辊 35a以及第2辊35b均能够在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的结构。在实施方式中,当排出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被切下的记录完成部分SC时,也可以在记录完成部分SC被第2排出辊对36夹持的正时,将第1排出辊对35置于释放状态。
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切断位置Pl配置在记录头44的输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 在该情况下,记录单元14对从长条状的薄片SL上被切下的下游侧部分实施记录。
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记录单元14具体化为,在使滑架41于输送方向Y上进行移动的同时使油墨从记录头44中喷射出的、所谓的横向型的记录单元。而且,也可以将记录单元14具体化为,在记录处理中记录头44不进行移动的、所谓的行式头型的记录单元。在实施方式中,只要介质是能够由切断器30等的刃部切断的介质,则可以为布、 树脂薄膜、树脂薄片、金属薄片等的任意的介质。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记录装置11具体化为,喷射或者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流体的液体喷射装置。而且,也可以将记录装置11具体化为,具有使微量的液滴喷出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此时,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丝状后拉出尾状物的液体的状态。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需为能够由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出的材料即可。例如,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其不仅包括如粘性较高或者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 液状金属(金属融液)这样的流状体、或者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者混合有由颜料或者金属粒子等的固体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体等。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示例,可列举出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油墨、液晶等。在此,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溶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溶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的物质。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示例,例如可列举出如下的喷射装置,即,对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的、以分散或者溶解的形式含有电极材料或者彩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而且,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为以下喷射装置,喷射被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而使用,并喷射作为样本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而且, 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这些液体喷射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液体喷射装置中。而且,流体也可以采用调色剂等的粉粒体。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称的流体中,不包括仅由气体构成的流体。而且,本说明书中所称的记录,并不限定于对纸张等的薄片进行的印刷,其概念还包括例如,在制造电路时,将由元件或布线用的材料调制成的油墨(或浆料)附着在基板(记录介质)上,从而通过记录来形成电路的情况。在实施方式中,记录装置11也可以为,通过点击打式、激光式等的其它记录方式在介质上实施记录的记录装置。接下来,在下文中追加记载能够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以及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掌握的技术思想。(一 ) 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具有从动辊,该从动辊追随所述输送辊的旋转而进行旋转,且与该输送辊一起夹持介质,所述输送辊被配置在介质的背面侧以及表面侧中的一侧,且所述从动辊被配置在介质的背面侧以及表面侧中的另一侧。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切断机构,其对沿着输送方向而被输送的介质进行切断;排出机构,其向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排出被所述切断机构从介质上切下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输送控制机构,其对所述切断机构以及所述排出机构进行控制,所述排出机构具有第1辊,所述第1辊被配置在介质的背面侧;第2辊,所述第2辊被配置在介质的表面侧;驱动源,所述驱动源产生用于使各个所述辊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以及远离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驱动力;排出用电机,所述排出用电机产生用于使处于接近状态的各个所述辊进行旋转的驱动力,所述输送控制装置以如下方式对所述驱动源进行控制,即,在由所述切断机构进行对介质的切断时,使从该介质上被切下的所述下游侧部分在切断完成的时间点上被各个所述辊夹持,且所述输送控制装置以如下方式对所述排出用电机进行控制,即,在切断完成之后,使该下游侧部分通过对所述下游侧部分进行夹持的各个所述辊的旋转,而向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被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机构具有刃部,所述刃部从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从而切断该介质,所述输送控制机构以如下方式对所述驱动源进行控制,即,在由所述切断机构进行对介质的切断时,于所述刃部的移动开始之后,使处于分离状态的各个所述辊向相互接近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且在介质中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中途位置被所述刃部切断的时间点上,使各个所述辊对所述下游侧部分的夹持完成。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切断机构进行对介质的切断时,所述输送控制机构对所述排出用电机的控制停止的正时以及所述驱动源的控制开始的正时进行调节,从而使所述第1辊的旋转在各个所述辊对所述下游侧部分的夹持完成之前停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控制机构以如下方式对所述驱动源进行控制,即,在由所述切断机构进行对介质的切断时,在停止了所述排出用电机的控制的时间点上或者在该时间点之后,使处于分离状态的各个所述辊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的相对移动开始。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具有输送辊,所述输送辊被配置在比介质中被所述切断机构切断的位置更靠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位置处;输送电机,所述输送电机产生用于使该输送辊进行旋转的驱动力,所述输送控制机构以如下方式对所述输送电机进行控制,即,在由所述切断机构进行对介质的切断时,在该切断机构的驱动开始之前使所述输送辊的旋转停止,且在切断完成之后使所述输送辊进行旋转以重新开始介质的输送。
6.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 记录机构,其使流体附着在介质上;记录控制机构,其对所述记录机构进行控制,从而在由所述切断机构进行对介质的切断时,使利用了流体的记录处理停止。
7. —种输送方法,其中,通过切断机构而从介质上切下从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被输送的介质中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并向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排出从介质上切下的所述下游侧部分,在所述切断机构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设置有被配置在介质的背面侧的第1 辊、和被配置在介质的表面侧的第2辊,各个所述辊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以及远离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所述输送方法具有夹持步骤,在由所述切断机构进行对介质的切断时,使处于分离状态的各个所述辊向相互接近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从而使从介质上被切下的所述下游侧部分在切断完成的时间点上被各个所述辊夹持;排出步骤,在切断完成之后,通过对所述下游侧部分进行夹持的各个所述辊的旋转,而向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排出该下游侧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记录装置以及输送方法,其能够在实现对零件件数的增加的抑制的同时,提高从介质上被切下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的排出速度。输送控制部在由切断单元进行对长条状的薄片的切断时,对夹持用电机进行控制,以使从该薄片上被切下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在切断完成的时间点(第8正时t8)上被第1辊以及第2辊夹持,且在切断完成之后,对排出用电机进行控制,以使下游侧部分通过对下游侧部分进行夹持的各个辊的旋转,而向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被排出。
文档编号B41J11/70GK102381054SQ20111025059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6日
发明者三桥将人, 安西纯人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