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废气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2976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机废气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印刷工艺中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在印刷过程中以及后续的干燥成膜的过程中会全部挥发,产生大量的有气味或毒性的气体,过去的印刷机对这样的废气任其逸散,不加回收,造成车间内空气污浊,影响生产工人的身体健康,并且这些废弃进入大气中还会进一步的污染大气,有些制造车间通过在室内安装排气扇来减缓室内的废弃污染,但是,在室内安装排气扇后,虽然能够稍微的减少室内废气,但是,并不会消除室内的污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室内的污染,并且,从室内排出的废气与外界空气混合后,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印刷机废气排放装置,包括进气管、第一风机、预处理室、净化室和第二风机;所述的进气管和第一风机的侧面相连接;所述的第一风机顶部和预处理室相连接;所述的预处理室和净化室相连接;所述第二风机固定安装在净化室上;所述的预处理室由喷淋室、收集管、水槽、排污装置和喷淋装置组成;所述的收集管位于喷淋室下方;所述的水槽安装在收集管下方;所述的排污装置固定安装在水槽左侧;所述的喷淋装置一端和水槽相连接,另一端和喷淋室相连接;所述的喷淋装置由水泵、高压喷头和管道组成;所述的水泵和高压喷头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高压喷头可360旋转;所述的高压喷头呈花洒状。

进一步地,所述的净化室由第一过滤层、液体处理池和第二过滤层组成;所述的液体处理池位于第二过滤层下方;所述的第一过滤层位于第二过滤层左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喷淋室内设有一块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由目数为800目的不锈钢网制成;所述的过滤网呈135°角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污装置由刮刀、气缸、支座和排污阀组成;所述的排污阀固定安装在水槽右下部;所述的支座通过螺栓安装在水槽上;所述的气缸安装在支座上;所述的刮刀旋接在气缸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快速的、有效净化印刷废气中各种污染物并清除废气中异味,达到环保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标号说明:进气管1、第一风机2、预处理室3、净化室4、第二风机5、喷淋室31、收集管32、水槽33、排污装置34、喷淋装置35、第一过滤层41、液体处理池42、第二过滤层43、过滤网311、水泵351、高压喷头352、管道353、刮刀341、气缸342、支座343、排污阀34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所示:一种印刷机废气排放装置,包括进气管1、第一风机2、预处理室3、净化室4和第二风机5;所述的进气管1和第一风机2的侧面相连接;所述的第一风机2顶部和预处理室3相连接;所述的预处理室3和净化室4相连接;所述第二风机5固定安装在净化室4上;所述的预处理室3由喷淋室31、收集管32、水槽33、排污装置34和喷淋装置35组成;所述的收集管32位于喷淋室31下方;所述的水槽33安装在收集管32下方;所述的排污装置34固定安装在水槽33左侧;所述的喷淋装置35一端和水槽33相连接,另一端和喷淋室31相连接;所述的喷淋装置35由水泵351、高压喷头352和管道353组成;所述的水泵351和高压喷头352之间通过管道353连接;所述的高压喷头352可360旋转;所述的高压喷353头呈花洒状。

进一步地,所述的净化室4由第一过滤层41、液体处理池42和第二过滤层43组成;所述的液体处理池42位于第二过滤层43下方;所述的第一过滤层41位于第二过滤层43左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喷淋室31内设有一块过滤网311;所述的过滤网311由目数为800目的不锈钢网制成;所述的过滤网311呈135°角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污装置34由刮刀341、气缸342、支座343和排污阀344组成;所述的排污阀344固定安装在水槽33右下部;所述的支座343通过螺栓安装在水槽33上;所述的气缸342安装在支座343上;所述的刮刀341旋接在气缸34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装置通过设置两端有开口为20mm的进气管1,使得各路废气的排气端口处压力与大气压力相同,保证无压力差,使得废气排放流畅,并通过设置第一风机2和预处理室3、净化室4(气体先经过第一过滤层41(材质为陶瓷层和HEPA滤纸层)出次过滤后在进入液体处理池42进一步处理,最后在通过第二过滤层43(活性炭过滤层)做最后的净化)最后在通过第二风机5抽离排出,本装置能有效净化印刷废气中各种污染物并清除废气中异味,达到环保要求排放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