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刮板的导向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856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印刷刮板的导向部件,特别涉及刮刀,用于防止印刷介质在印刷操作过程中超越印刷刮板横向端部,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所述导向部件的导向装置和包括所述导向装置的印刷头。



背景技术:

目前有如gb-a-2512038、us-a-2015/0336377和us-a-9352409公开的各种导向部件,有时称为导向端板。

本发明者已经意识到现有导向端板具有各种缺陷,会导致印刷刮板横向端部印刷介质的损坏,同样也会导致印刷丝网压印,其中印刷端板在重复操作过程中刺入印刷丝网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印刷刮板提供改良的导向端板,特别是刮刀,用于防止印刷介质在印刷操作过程中超越印刷刮板的横向端部。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为不同的印刷介质例如印刷膏和印刷粘合剂启用简化的导向部件转换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防止印刷膏污染和损坏的导向部件。

本发明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在通过印刷丝网进行印刷介质印刷过程中与印刷刮板共同使用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布置成能够与印刷刮板各端相邻的主体;导向部件,其在沿第一轴线行程范围内移动地配置到所述主体,并用于容纳印刷刮板横向范围内的印刷介质;以及用于沿第一轴线使所述导向部件偏移所述主体的偏移元件;其中,所述偏移元件在所述导向部件整个行程范围内被整体封闭在所述主体内。

有益地,偏移元件可包括压缩弹簧。

有益地,所述导向部件包括导向元件,所述导向元件与印刷丝网表面在印刷操作过程中配合。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在通过印刷丝网进行印刷介质印刷过程中与印刷刮板共同使用的导向部件,以容纳印刷刮板横向范围内的印刷介质,其中,所述导向部件包括导向元件,所述导向元件包括与所述印刷丝网的表面接合的第一面、从所述接合的第一面延伸且朝内在第一印刷方向上向外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的第二表面,以及朝下在与第一表面具有一定间隔的接合处与第二表面连接的第三表面。

优选地,第一表面在大致平面的上方延伸。

第二表面可在大致平面的上方延伸,或者第二表面可以是曲面或弧形面。

第二表面可以具有第一后边缘、第二前边缘、边缘之间围绕小于45度角度(β)的弦线,第一印刷方向可选地小于40度,或可选地小于35度。

角度(β)可以优选地大于20度,可选地大于25度,或可选地大于30度。

第二表面可沿与第一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可选地为使用中的大致垂直方向。

优选地,第一和第三表面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mm。

优选地,第一和第三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多为20mm,可选地最多为15mm,或可选地最多为10mm。

优选地,第二和第三表面的接合面之间的夹角小于110度,可选地小于100度,或可选地小于90度。

第三表面可以在大致平面上方延伸。可选地,第三表面可以是弧形面或曲面。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在通过印刷丝网进行印刷介质印刷过程中与印刷刮板共同使用的导向部件,以容纳印刷刮板横向范围内的印刷介质,其中所述导向部件包括导向元件,所述导向元件含有细长凸块或凹槽、倾斜布置且与印刷刮板的横向边缘平行,并用于减小导向元件和所使用的印刷刮板接合处的印刷介质的压力。

本发明还包括印刷头,包括:可安装印刷刮板的支架;如上所述的布置在与印刷刮板各侧端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导向装置或导向部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向装置与支架是可拆分的。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支架和导向装置是整体成形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印刷头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印刷头的导向端板装置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导向端板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4示出了印刷操作过程中图1所示印刷头的局部截面图(图1中i-i截面图)。

图5示出了印刷操作过程中图1所示印刷头的局部截面图(图1中ii-ii截面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印刷头。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印刷头。

图8示出了图1和图6所示印刷头的改良导向部件。

图9示出了图1和图6所示印刷头的另一个改良导向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印刷头包括安装在丝网印刷机(未示出)上的支架3、安装在支架3上的印刷刮板7、安装在支架3相对端的第一和第二导向端板装置9,用于防止印刷操作过程中印刷介质横向超出印刷刮板7的各个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印刷介质是一种膏剂,比如焊膏。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3包括安装印刷刮板7的细长元件11。

在本实施例中,印刷刮板7具有在印刷运行过程中接触印刷丝网ps的下方第一边缘8,印刷刮板7依赖于支架3向下接合印刷丝网ps,并且具有向前倾斜的关系,以形成印刷介质主辊15,印刷介质主辊的有效直径大约为d1,位于印刷方向d1的、印刷刮板7和印刷丝网ps的接合处的、印刷刮板7的前方。

在本实施例中,印刷刮板7包括刮刀。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端板装置9包括安装在支架3各个端部的主体21,在沿第一大致垂直轴线x行程范围内移动地配置到主体21的导向部件23,该导向部件配置与印刷刮板7的各个端部相邻以容纳印刷刮板7横向范围内的印刷介质,以及用于沿第一轴线x的向下方向d2偏移导向部件23的偏移元件25。

在本实施例中,偏移元件25是压缩弹簧。

在所述配置结构中,导向部件23可移动地连接至支架3,可以吸收不同印刷操作时施加在印刷刮板7上的不同压力,从而使导向部件23可自行调节,避免印刷丝网ps进行压印。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21包括引导凹槽27,此处为细长孔,用于接收导向部件23对应的引导元件31,具体将在下文详述。引导凹槽27包括两个部分,即容纳引导元件31的第一下部,和容纳偏移元件25的第二上部。下部优选地为非圆形截面,用于防止引导元件31旋转,从而防止导向部件23相对于主体21旋转。上部优选地为圆形截面,以容纳并允许压缩弹簧偏移元件25的压缩和延伸。必须注意的是,如果从主体21中拆除导向部件23时,所述截面之间的差异可防止偏移元件25从中脱落。这两个部分对准并连接,以使得引导元件31的末端,最远至延伸引导凹槽27中的一端,接触偏移元件25,从而实现向下偏移。这样,在使用中导向部件23被偏移至印刷丝网。

在本实施例中,偏移元件25由固定元件65固定,此处采用螺钉固定,所述螺钉完全靠近引导凹槽27的上部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21包括侧孔28,侧孔通常以正交方式布置在引导凹槽27的长度方向并与之连通,以便于容纳卡合元件71,具体详述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件23包括导向元件29,所述导向元件与印刷操作中的印刷丝网ps的一个表面以及引导元件31相接触,所述引导元件此处为与引导凹槽27成套的细长轴,并滑动地布置在引导凹槽27内,以限制导向部件23沿第一轴线x相对于主体21在其行程范围内的移动。引导元件31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与引导凹槽27完全一致,防止膏体或粘合剂进入引导凹槽27,从而防止污染。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元件29具有与印刷操作中的印刷丝网ps相互接合的第一表面35,以及从第一表面35延伸且朝内的在印刷方向d1向外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的第二表面3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35大致为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35为轮胎压痕式异形面或挤压面,可促进第一表面35上印刷介质横向朝内向印刷刮板7的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表面37大致为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表面37可以是曲面或弧形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表面37具有第一后边缘41和第二前边缘43以及位于第一后边缘41和第二前边缘43之间在印刷方向d1包含小于45度的β角的弦线。

在本实施例中,β角是32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β角小于45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β角小于40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β角小于35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β角至少为20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β角至少为25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β角至少为30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表面37大致与印刷刮板7的的第一边缘8垂直的方向上延伸,此处,大致与第一轴线x平行,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在所述结构中,印刷介质的第二印刷介质副辊47在各个导向部件23的位置处显影,所述印刷介质副辊的有效直径大约为d2,小于直径d1,用于使朝外通过印刷刮板7各个端部的印刷介质返回至印刷介质主辊15中并且对印刷介质主辊15的均匀性几乎不产生任何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元件29包括朝下的第三表面51。朝下的第三表面51从第二表面37下方的第一表面35相距d3时与第二表面37接合。

在本实施例中,距离d3是8mm。

在一个实施例中,距离d3至少是5mm。

在一个实施例中,距离d3最多是20mm。

在一个实施例中,距离d3最多是15mm。

在一个实施例中,距离d3最多是10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和第三表面37、51的接合面大致为正方形结合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和第三表面37、51的接合面围成大约90度的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和第三表面37、51的接合面围成小于110度的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和第三表面37、51的接合面围成小于100度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表面51沿大致平面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表面51沿第二表面37的大致垂直方向延伸。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三表面51可以是曲面或弧形面。

第三表面51用于防止使用的膏体向上移动。这样有助于防止膏体在其下端时进入引导凹槽27。此外,第三表面51和成角的第二表面37相结合用于限制膏体在印刷操作过程中进入高度大约为d3的印刷介质副辊47。这样可以限制膏体,减少浪费并且简化重复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元件31包括凹槽55,此处为轴向沿引导元件31延伸的细长槽,限定了第一和第二限位挡块57、59。各个导向端板装置9的每个主体21还包括制动器67,该制动器67延伸至引导元件31的凹槽55中,用于与凹槽55的第一和第二限位挡块57、59相互配合,从而限制导向部件23沿第一轴线x的行程。

在本实施例中,布置在位于主体21中的钻孔28中的卡合元件71配置有制动器67。

在本实施例中,卡合元件71为螺钉形式,以螺纹形式联动在钻孔28中并且完全靠近钻孔。此项布置方案可以确保制动器67相对于主体21的位置,并且使得可以通过在钻孔28中旋转卡合元件71对凹槽55进行调节,借此可以对制动器67进行调节以确保与端部的第一和第二限位挡块57、59充分配合,从而限制导向部件23沿第一轴线x的行程,以使得制动器67限制性地位于凹槽55中。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元件31包括沟槽61,沟槽沿引导元件31从凹槽55轴向延伸至凹槽末端,该末端与导向元件29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沟槽61是v型沟槽。

旋转卡合元件71以便对制动器67进行适当的调整,制动器67可由操作者沿沟槽61克服与沟槽61的摩擦阻力手动从凹槽55中抽出。

这样,在不需要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可在沟槽61中安装并且从主体21中拆除导向部件23,确定沟槽61的形状和/或尺寸时,确保操作者可手动克服制动器67的摩擦阻力。在该配置结构中,操作者可以容易地拆卸导向部件23,以便于进行清洁或更换。所述结构设计也使得可采取模块形式安装不同类型的导向部件,例如对更适合于添加膏体的导向部件和更适合于添加粘合剂的导向部件进行互换,或者以使得可以对各个单独的导向部件添加有铅或无铅膏体。此外,仅在引导元件31的一侧含有沟槽61时可防止操作者从不正确的方向将导向元件插入到主体21中。

很明显地,在上述结构配置中,偏移元件25位于主体21内部并且在导向部件行程范围内被整体包围在主体21中,这样可以防止膏体、粘合剂或任何其它污染物对偏移元件25造成污染。特别地,因为第一下部的横截面与引导元件31的横截面几乎一致并且由于第三表面51的屏障效应,任何膏体均不会从引导凹槽27的下口进入其中,由于固件65的密封,任何膏体均不会从引导凹槽27的上口进入其中,由于卡合元件71的密封,任何膏体均不会通过侧孔28进入到引导凹槽内。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印刷头。

本实施例的印刷头与上述实施例非常相似,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详细说明,相同零件以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

本实施例的印刷头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其中支架3、印刷刮板7和导向端板装置9为一个整体装置。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印刷头。

本实施例的印刷头与所述第一实施例非常类似,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详细说明,相同零件以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

本实施例印刷头不同之处在于导向元件29省略了第二和第三表面37、51。

虽然印刷板元件29省略了第二和第三表面37、51,但是仍不允许在印刷介质主辊15的侧端形成印刷介质副辊47,不管是否在印刷刮板7上施加压力,导向元件29仍有益地是可以自行调整的,从而可以防止印刷丝网ps的压印。

本实施例特别使用了胶水和墨水形式的印刷介质。

最后,可以理解的是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并且在不偏离附加权利要求范围限定的发明内容的情况下,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改良。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导向元件29可包括大致与印刷刮板7呈平行关系的细长凸台81,用于减小第二表面37和印刷刮板7之间接合面处印刷介质的压力。这样有助于减少“蜗牛痕迹”的形成,即印刷过程中在印刷刮板7后遗留薄的膏体层。

在本实施例中,凸台81具有脊状或珠状,可选地为圆形脊状或珠状。

虽然相对于图1和图6的导向部件23进行说明,凸台81同样可应用至图7的实施例。

例如,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向部件23印刷方向d1的后尾边缘可包括内凸元件91,所述元件位于印刷刮板7的后端并且包括用于传输印刷介质的表面93,在印刷头3横向进入印刷丝网ps的印刷区域时,所述传输介质位于印刷丝网ps上,这样也有助于减少“蜗牛痕迹”的形成。

虽然相对于图1和图6的导向部件23进行说明,内凸元件91同样也可应用于图7所示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