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砂砚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57328阅读:来源:国知局
中漆灰作用于中间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35~40%的生漆、10~15%的瓦灰或 高岭土、30~35%的金刚砂或瓷粉、8~12%石膏粉、8~12%的颜料混合而成。其中,瓦灰或 高岭土的目数为60~80目,金刚砂或瓷粉的目数为100~2000目。石膏粉的含量用于缩短中 漆灰的干固时间,同时还具有填充作用。
[0022] 细漆灰用于中间层之上的最外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35~40%的生漆、15~ 20 %的瓦灰或高岭土、25~30 %的金刚砂或瓷粉、8~12 %的石膏粉、8~12 %的颜料混合而 成。其中,瓦灰或高岭土的目数为80~120目,金刚砂或瓷粉的目数为100~2000目。
[0023]⑤上灰:用漆刮将配制好的漆灰依次均匀的涂在经过糙布处理的木胎上。
[0024]具体的,首先,在经糙布处理的木胎上刮上一到两层步骤④中的粗漆灰,刮涂时力 求薄而匀,厚度为2.0~3. Omm,使得粗漆灰钻入麻布或夏布的网孔间隙,以提高两者的结合 强度,在面与面的交接处需保持平整。待干燥后用干磨石干磨一遍,不可蘸水,磨至表面平 整后用湿布将灰粉擦除干净即可。
[0025] 接着,再将步骤④中的中漆灰均匀地刷在粗漆灰表面,中漆灰至少刷两遍,第一遍 中漆灰的厚度为1.5~2. Omm,第二遍中漆灰的厚度为1~1.5mm,瓦灰的目数按刮涂顺序由 粗到细。待第一遍中漆灰干燥后,用磨石蘸水将漆面打磨平顺,磨完后待漆面干燥检查棱角 处,若有不平整、凹缺的地方用中漆灰补之,直至表面平顺后再刮第二道中漆灰。
[0026]然后,将步骤④中的细漆灰刮在中漆灰上,细漆灰至少刷三遍,第一遍刮涂厚度要 求在1~1.5mm,干固后用磨石蘸水将漆面打磨平顺,第二遍细漆灰用于将砚台的边沿轮廓 进行涂刮,干固后用细砂纸进行打磨,第三遍细漆灰用于将砚台通体均匀的涂上一层细漆 灰,其厚度为1~1.5_。细漆灰干燥后,最后用砂纸打磨至漆面细腻平整。
[0027] 刮漆灰的目的在于平顺器骨,要求粗中细依次循环结合,如果组织不好会留下灰 孔,仍然会使漆膜下陷,当然刮漆灰时应视具体器物大小,刮涂情况有所变通。
[0028] 此外,在每一次上灰过后都需要将木胎置于温湿室内进行干燥,温湿室内温度为 25~30°C,湿度为75~80%,温湿室要求封闭,不可开窗通风,使器物易于干燥,同时可避免 灰尘飞入,保证作品品质。
[0029] ⑥修饰:在经上灰处理后的木胎表面进行装饰雕刻,制作砚盒,并铭文落款。
[0030]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一种漆砂砚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制胎之前进行设 计的步骤。
[0031] 作为漆砂砚这一主题,其采用上述制作方法制得。
[003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0033] -、自1978年"漆砂砚"技艺恢复以来,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主要致力于对漆砂砚 砚堂中的漆灰组分和上灰方法进行研究,因为漆灰的调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漆砂砚的质 量,若研磨材料颗粒太粗则损毫,太细则不发墨;若漆少灰多则损毫,漆多灰少则打滑。然而 几十年过去了,对于漆砂砚中的漆灰组分和上灰方法一直鲜有报道,上述问题也已逐步成 为困扰本领域发展的头号技术难题。发明人经过二十余年的潜心探索与实践,采用上述技 术方案制得的漆砂砚在墨磨损度、发墨度和墨浓度等方面较之现有漆砂砚均有了显著改 善。
[0034] 二、本发明首创将木胎采用横竖纹分体拼接设计,具体由中心坯块、第一坯块、第 二坯块、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组成。其中,中心坯块为六边形,其上下两端呈V字形, 左右两端呈直线形。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在中心坯块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优选的,第一坯 块和第二坯块呈梯形,其相互平行的一边与中心坯块的直线形一边相粘接,非平行的两条 边分别与中心坯块上下两端的V字形斜边相对应。第一 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在中心坯块 的上下两侧对称布置。第一 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均呈三角形,其分别嵌入中心坯块上下 两端的V字形开口处。前述中心坯块、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的纹理为竖纹,第一 V形坯块和第 二V形坯块的纹理为横纹。上述结构更加符合木胎内部应力特点,更加经久耐用,从而解放 了传统整板对材料上的限制。若用传统方法制得木胎需选择百年以上的楠木或梧桐木,或 者是经怄旧处理的五年以上的楠木或梧桐木,其中怄旧处理还需长达至少半年之久。而采 用本发明的横竖纹分体拼接式木胎,一方面扩大了木材的选择范围,其木材年份只需满足 三年即可,进而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还大大缩短现有木胎的制作时间,将传统通过化学 方法提高木性稳定性的方式,发展成通过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经上述方法 制得的木胎克服了传统整板木胎易变形的缺陷,具有经久耐用、不裂不皱、不收缩、不起皮 的优点,较之现有木胎成本更低,稳定性更高。
[0035] 三、在涂漆过程中,采用发明人自制的漆糊木粉料对木胎上的裂缝、结疤、凹穴或 者拼板的接缝处进行填充,该漆糊木粉料与木胎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防止局部皱裂, 以及起皮的发生。此外,经"一次涂漆一一填充漆糊木粉料一一削去多余废料一一二次涂 漆",以进一步防止水分渗入木胎中。并且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5~30°C,以克服环境温度对 生漆造成的影响。
[0036] 四、在糙布过程上选用生漆调和糯米糊作为黏合剂,较之生漆加面粉有更好的粘 合效果,并且糯米糊对于粗漆灰中的鸡蛋清还具有良好的黏合性。
[0037]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0039] 图2为实施例1中木坯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3为实施例2中木坯的爆炸示意图。
[0041 ] 图中,1、中心坯块;2、第一坯块;3、第二坯块;4、第一V形坯块;5、第二V形坯块;6、 连接片;7、木坯。
【具体实施方式】 [0042]实施例1,
[0043] 请参阅图1,一种漆砂砚的制作方法,包括制胎、涂漆、糙布、调灰、上灰、修饰六大 步骤,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44] ①制胎:以质轻干燥、木性稳定、结构细密的楠木为原料,再将楠木锯切成大小合 适的木坯,并根据设计好的漆砂砚样式用刻刀在木坯上进行挖斫,最后用木砂纸将木坯上 的刀凿痕迹磨平,把木坯表面砂光制得木胎。
[0045] 上述木坯采用分体拼接设计,其包括中心坯块1、第一坯块2、第二坯块3、第一 V形 坯块4和第二V形坯块5。其中,中心坯块1为六边形,其上下两端呈V字形,左右两端呈直线 形。第一还块2和第二还块3在中心还块1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第一还块2和第二还块3均呈 梯形,其相互平行的一边与中心坯块的直线形一边相粘接,非平行的两条边分别与中心坯 块1上下两端的V字形斜边相对应。第一 V形坯块4和第二V形坯块5在中心坯块1的上下两端 对称布置。第一 V形坯块4和第二V形坯块5均呈三角形,其分别嵌入中心坯块1上下两端的V 字形开口处,上述各坯块经拼合后围成一方形木坯7。并且,中心坯块1、第一坯块2和第二坯 块3的纹理为竖纹,第一 V形坯块4和第二V形坯块5的纹理为横纹。在各个坯块之间通过粘合 剂进行粘接,该粘合剂由生漆与面粉调和而成。
[0046] 在第一坯块2和第一 V形坯块4的贴合面外侧中部还设有连接片6,该连接片可进一 步保证第一坯块2和第一 V形坯块4连接的牢固性。同理,在第一坯块2和第二V形坯块5、第二 坯块3和第一 V形坯块4、第二坯块3和第二V形坯块5之间也设有上述连接片6。
[0047]②涂漆:用生漆均匀的涂刷在木胎表面,待干燥后使之在木胎外表面形成一层漆 膜,以防止水分侵入木质。接着对木胎进行检查,在木胎的接口、裂缝、结疤或凹穴处填充漆 糊木粉料,待干固后削去多余干料,磨平使之表面平顺。
[0048] 上述漆糊木粉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生漆50%,糯米糊44%,木粉3%, 苎麻3%。
[0049] 在涂漆过后还需将木胎快速置于温湿室内进行干燥,温湿室内温度为25~30°C, 湿度为75~80%,温湿室要求封闭,不可开窗通风,同时可避免灰尘飞入。为防止生漆在涂 漆过程中发生改性,在涂漆过程中还需严格将温度控制在25~30°C。
[0050] ③糙布:在步骤②的产品外表面均匀的黏贴一层夏布,所用黏合剂由40%的生漆 和60%的糯米糊混合调制而成。糊好后再用压子按压着实,以防窝浆。待干固后削去交叉重 置的夏布。
[0051] 其中,夏布选取布性柔软的平纹布。糙布时,需保证夏布厚薄均匀以及黏合剂使用 均匀,并使每一块夏布都与木胎紧密贴合,如此可很好的保持木胎外形,防止木胎与织物脱 离的发生,增强木胎的牢固性。
[0052] ④调灰:包括配制粗漆灰、中漆灰和细漆灰三大步骤。
[0053]其中,粗漆灰用于最接近木胎的底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45%的生漆、10%的40 ~60目瓦灰、35 %的100~500目瓷粉、10 %的颜料混合而成。
[0054]中漆灰作用于中间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40%的生漆、10%的60~80目瓦灰、 30%的100~500目金刚砂、8%石膏粉、12%的颜料混合而成。
[0055]细漆灰用于中漆灰之上的最外层,按重量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