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93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镜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尤其涉及用于便携型小型照相机的自动调焦用透 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附带照相机便携电话中搭载有便携型小型照相机。在该便携型小型照相机中使 用自动调焦用透镜驱动装置。以前提出了各种自动调焦用透镜驱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特开2006-258969号公报)公开缩短自动调焦所需时间的附带 照相机便携电话。该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附带照相机便携电话(透镜驱动装置),具备具 有在一端安装透镜(透镜架、透镜镜筒)的筒状部的架(透镜架);位于架的筒状部的周围 地固定在该架子(透镜架)上的驱动线圈;具有与该驱动线圈对置的永久磁铁的磁轭;以 及设于架(透镜架)的筒状部的光轴方向两侧上并以在沿径向定位架的状态在光轴方向上 可位移地支撑架(透镜架)的一对板簧。通过对驱动线圈进行通电,利用永久磁铁的磁场 和由流动在驱动线圈内的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从而可在光轴方向上对透镜(透镜 组)进行位置调整。在一对板簧中,一个称之为上侧板簧(前侧弹簧),另一个称之为下侧 板簧(后侧弹簧)。上侧板簧(前侧弹簧)的内周侧端部夹持在架的上端(前端)和挡片 之间并嵌合在架(透镜架)上。该专利文献1公开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具有设于下侧板簧的光轴方向外侧并在与 磁轭的光轴方向端面之间夹持下侧板簧的驱动器、基座;以及为了对驱动线圈供电而配置 在下侧板簧和驱动器、基座之间的片状电极(供电部件)。片状电极具有由聚酰亚胺的薄 板材构成的形成略圆环状的环状部(电极部);以及从该环状部向径向外侧延出的延出部。 该延出部通过驱动器、基座的插入孔延伸到驱动器、基座的外部。延出部与模块基板连接, 起到对驱动线圈供给电流的作用。通过对设于片状电极的环状部上的端子部上软钎焊驱动 线圈的一对引出线的前端,从而能够对驱动线圈供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特开2006-258969号(图2、图3、图7)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由于片状电极具有挠性,所以需要在 透镜驱动装置的侧面进行向模块基板的导出。由于片状电极具有挠性,所以很难将片状电 极的伸出部软钎焊在模块基板上。此外,片状电极的延出部具有比透镜驱动装置的外形更 外侧露出的危险性。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可容易地软钎焊在模块基板上的供电部件的透 镜驱动装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不会比透镜驱动装置的外形更向外侧露出的供电部件的透镜驱动装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通过进一步说明将变得明确。如果对本发明例示的实施方式的要点进行说明,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具有用于保 持透镜组的筒状部的透镜架;位于筒状部的周围地固定在该透镜架上的驱动线圈;具备与 该驱动线圈对置的永久磁铁的磁轭;以及设于透镜架的筒状部的光轴方向两侧上并在将透 镜架径向上定位的状态下在光轴方向上可支撑透镜架位移的上侧板簧和下侧板簧。上侧板 簧和下侧板簧的各个具有安装在透镜架上的内周侧端部;和安装在磁轭上的外周侧端部。 透镜驱动装置通过对驱动线圈通电,利用永久磁铁的磁场和由在驱动线圈内流动的电流产 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从而可在光轴方向上调整透镜架的位置。该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基 座,该基座安装磁轭的同时,用该基座和磁轭夹持下侧板簧的外周侧端部;和配置在下侧板 簧和基座之间并对驱动线圈供电的供电部件。根据本发明示例的方式,供电部件具有夹持 在下侧板簧和基座之间并与驱动线圈的一对引出线电连接的柔性印制电路板;和从该柔性 印制电路板向下方延伸至模块基板的具有弹性的一对金属片端子。本发明中,对驱动线圈供电的供电部件由于由夹持在下侧板簧和基座之间并与驱 动线圈的一对引出线电连接的柔性印制电路板;和从该柔性印制电路板向下方延伸至模块 基板的具有弹性的一对金属片端子构成,可容易地将供电部件软钎焊在模块基板上,供电 部件不会比透镜驱动装置的外形更向外侧露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进行说明。图1是 表示透镜驱动装置10的斜视图。图2是透镜驱动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透镜驱动 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剖视图。在此,如图1至图3所示,使用直角坐标系(X,Y,Z)。在图1至图3所示的状态下, 在直角坐标系(x,Y,z)中,X轴方向为前后方向(进深方向),Y轴方向为左右方向(宽度 方向),ζ轴方向为上下方向(高度方向)。并且,图1至图3所示的例子中,上下方向Z为 透镜的光轴0方向。但是,在实际的使用状况中,光轴0方向,即Z轴方向成为前后方向。换言之,Z轴 的上方向成为前方向,Z轴的下方向成为后方向。图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设于附带可自动调焦的照相机的便携电话中。透镜驱动 装置10用于使透镜组(透镜镜筒)(未图示)在光轴0方向上移动。透镜驱动装置10具 有配置在Z轴方向(光轴0方向)下侧(后侧)的基座12。在该基座12的下部(后部) 中,虽未图示,装载有配置在模块基板上的摄像元件。该摄像元件拍摄由透镜组成像的被拍 摄体像并转换为电信号。拍摄元件例如可以由CXD(charge coupled device)型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型图像传感器等构成。由此,通过 透镜驱动装置10、模块基板、摄像元件的组合构成照相机单元。透镜驱动装置10具有具有用于保持透镜组(透镜镜筒)的筒状部140的透镜架 14 ;位于筒状部140周围地固定在该透镜架14上的驱动线圈16 ;具有与该驱动线圈16对 置的永久磁铁18的磁轭20 ;设于透镜架14的筒状部140的光轴0方向两侧上的一对板簧 22、24。一对板簧22、24以径向上定位的状态在光轴0方向上可支撑透镜架14位移。一对 板簧22、24中,一个板簧22称之为上侧板簧,另一个板簧M称之为下侧板簧。此外,如前所述,在实际的使用状况中,Z轴方向(光轴0方向)的上方向成为前 方向,Z轴方向(光轴0方向)的下方向成为后方向。所以,上侧板簧22也称之为前侧弹 簧,下侧板簧M也称之为后侧弹簧。如图2所示,磁轭20为方形筒状。S卩,磁轭20具有四角筒状的外筒部202 ;和设 于该外筒部202的上端(前端)的四边形的环状端部204。因此,驱动线圈16也做成与方形筒状的磁轭20的形状一致的略呈方形筒状。透 镜架14的筒状部140在与驱动线圈16的四角对应的位置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四个接触 部140-1。在这四个接触部140-1上粘结驱动线圈16的四角。即,驱动线圈16在筒状部 140的四个接触部140-1被粘结。另一方面,永久磁铁18由配置在磁轭20的四角上的截面为三角形的四个永久磁 铁片182、和与驱动线圈16对置的两个面相对置的两个截面为矩形的永久磁铁片184构成。 即,永久磁铁18由配置在磁轭20的方形筒状的外筒部202的四角和两侧边上的共计六个 永久磁铁片182、184构成。在磁轭20的外筒部202的内周面上与驱动线圈16隔有间隔地配置永久磁铁18。上侧板簧(前侧弹簧)22配置在透镜架14中的光轴0方向上侧(前侧),下侧板簧 (后侧弹簧) 配置在透镜架14中的光轴0方向下侧(后侧)。上侧板簧(前侧弹簧)22 和下侧板簧(后侧弹簧)M做成大致同一结构。具体地,上侧板簧(前侧弹簧)22具有安装在透镜架14上的内周侧端部222、和安 装在磁轭20上的外周侧端部224。在内周侧端部222和外周侧端部2 之间设置三个臂 部。各臂部连接内周侧端部222和外周侧端部224。同样地,下侧板簧(后侧弹簧)24具有安装在透镜架14上的内周侧端部M2、和安 装在磁轭20上的外周侧端部M4。在内周侧端部242和外周侧端部244之间设置三个臂 部。各臂部连接内周侧端部242和外周侧端部M4。而且,内周侧端部也称之为内圈,外周侧端部也称之为外圈。上侧板簧(前侧弹簧)22的内周侧端部222夹持在透镜架14和挡片沈之间被固 定。换言之,挡片沈与透镜架14嵌合以便在和透镜架14之间夹持上侧板簧(前侧弹簧)22 的内周侧端部222。另一方面,上侧板簧(前侧弹簧)22的外周侧端部2M夹持在磁轭20 和罩观之间被固定。而且,在上侧板簧(前侧弹簧)22的外周侧端部2M和罩观之间配 置环状板;34。挡片沈具有如下所述的功能。即,挡片沈具有将上侧板簧(前侧弹簧)22的内周 侧端部222无偏差、高精度地紧贴在透镜架14上的功能。由此,能够改善VCM(音圈电机) 特性的偏差。此外,挡片26具有提高上侧板簧(前侧弹簧)22的粘合强度的功能。由此,使透镜驱动装置10的耐冲击性得到提高。进一步地,挡片沈具有防止在透镜驱动装置10 落下冲击时的上侧板簧(前侧弹簧)22的变形的功能。由此,也使透镜驱动装置10的耐冲 击性得到提高。此外,挡片沈具有决定透镜驱动装置10的机械行程的功能。另一方面,下侧板簧(后侧弹簧)24的外周侧端部244经由衬垫30固定在磁轭20 上。换言之,衬垫30和下侧板簧(后侧弹簧)24的外周侧端部244夹持在磁轭20和基座 12之间被固定。下侧板簧(后侧弹簧)24的内周侧端部M2固定在透镜架14的下端(后 端)侧。透镜架14的筒状部140的内周壁上切有内螺纹142。另一方面,虽未图示,在透镜 组(透镜镜筒)的外周壁上切有与上述内螺纹142螺旋结合的外螺纹。由此,在将透镜组 (透镜镜筒)安装在透镜架14上时,通过对透镜架14的筒状部140绕光轴0旋转并沿光轴 0方向螺旋结合透镜组(透镜镜筒),从而将透镜组(透镜镜筒)容纳在透镜架14内,利用 粘合剂等互相接合。通过对驱动线圈16通电,利用永久磁铁18的磁场和由在驱动线圈16内流动的电 流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从而可在光轴0方向上调整透镜架14(透镜组)的位置。在下侧板簧(后侧弹簧)M和基座12之间配置供电部件32。该供电部件32用于 对驱动线圈16供电。供电部件32具有夹持在下侧板簧M和基座12之间并与驱动线圈16的一对引 出线162电连接的柔性印制电路板322 ;和从该柔性印制电路板322向下方延伸至上述模 块基板的具有弹性的一对金属片端子324。如图3所示,一对金属片端子324的各个具有容纳在基座12中并具有与柔性印 制电路板322的电极32 弹性接触的前端部324-la的弹性接触部324-1、和从该弹性接 触部324-1延伸至模块基板的棒状延出部324-2。基座12具有容纳并保持一对金属片端 子324的弹性接触部324-1的一对凹部12a。基座12具有引导件122,该引导件122具有 用于一对金属片端子324的棒状延出部324-2贯穿的一对通孔12加。而且,对弹性接触部324-1的前端部324-la实施镀金,对与弹性接触部324_1的 前端部324-la接触的柔性印制电路板322的电极32 实施镀金。如此,由于供电部件32由夹持在下侧板簧M和基座12之间并与驱动线圈16的 一对引出线162电连接的柔性印制电路板322、和从该柔性印制电路板322向下方延伸至模 块基板的具有弹性的一对金属片端子3M构成,所以可容易地将供电部件32利用软钎焊连 接在模块基板上,供电部件32不会比透镜驱动装置10的外形更向外侧露出。由此,可使用 耐热性低的印制电路板作为基座12。在根据上述本发明示例的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一对金属片端子的各个具有 容纳在基座中并具有与柔性印制电路板的电极弹性接触的前端部的弹性接触部;和从该弹 性接触部延伸至模块基板的棒状延出部也可以,基座具有容纳并保持一对金属片端子的 弹性接触部的一对凹部;和用于贯穿一对金属片端子的棒状延出部的一对通孔也可以。优 选地,对弹性接触部的前端部实施镀金,对与弹性接触部的前端部接触的柔性印制电路板 的电极实施镀金。以上,虽然参照该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特别说明,但是并没有将本发明限定在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做出各种形式和具体的变形。 本申请基于并主张2008年5月2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8-136289号优先 权,其公开的内容作为参考文献整体引入此文。
权利要求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10),包括具有用于保持透镜组的筒状部(140)的透镜架(14); 位于上述筒状部的周围地固定在该透镜架上的驱动线圈(16); 具有与该驱动线圈对置的永久磁铁(18)的磁轭00);以及设于上述透镜架的筒状部的光轴(0)方向两侧并在将上述透镜架在径向上定位的状 态下在光轴(0)方向上可支撑该透镜架位移的上侧板簧0 和下侧板簧04),上述上侧板簧0 和上述下侧板簧04)的各个具有安装在上述透镜架(14)上的内 周侧端部(222 ;242);和安装在上述磁轭(20)上的外周侧端部(224 ;244),通过对上述驱动线圈(16)通电,利用上述永久磁铁(18)的磁场和由流动在上述驱动 线圈(16)内的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从而上述透镜驱动装置(10)可在光轴(0)方 向上调整上述透镜架(14)的位置, 上述透镜驱动装置(10)还具有基座(12),该基座(12)安装上述磁轭OO)的同时,并用该基座(12)和上述磁轭OO) 夹持上述下侧板簧04)的上述外周侧端部044);以及配置在上述下侧板簧04)和上述基座(1 之间并对上述驱动线圈供电的供电部件 (32),上述供电部件(3 具有夹持在上述下侧板簧04)和上述基座(1 之间并与上述驱动线圈(16)的一对引出 线(162)电连接的柔性印制电路板(322);和从该柔性印制电路板向下方延伸至模块基板的具有弹性的一对金属片端子(3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金属片端子(324)的各个具有容纳在上述基座(1 中并具有与上述柔性印 制电路板(322)的电极(322a)弹性接触的前端部(3M_la)的弹性接触部(3M-1);和从 该弹性接触部延伸至上述模块基板的棒状延出部(432-2),上述基座(1 具有容纳并保持上述一对金属片端子的上述弹性接触部的一对凹部 (12a);和用于贯穿上述一对金属片端子的上述棒状延出部的一对通孔(122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接触部(3M-1)的上述前端部(3M-la)实施镀金,与上述弹性接触部的上述前端部接触的上述柔性印制电路板(322)的上述电极 (322a)实施镀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可容易地软钎焊在模块基板上的供电部件的透镜驱动装置,配置在下侧板簧和基座之间并对驱动线圈供电的供电部件具有夹持在下侧板簧和基座之间并与驱动线圈的一对引出线电连接的柔性印制电路板、和从该柔性印制电路基板向下方延伸至模块基板的具有弹性的一对金属片端子。
文档编号G02B7/04GK102047164SQ200980119061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6日
发明者大坂智彦, 石泽贵 申请人: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