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亮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7275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亮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性能好的高亮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技术领域,液晶显示装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尤其是在商场、写字楼等公共场所,通过液晶显示装置来展示广告、新闻或通知等视频文件。

但目前多数的液晶显示装置通常会连续很长时间处于播放状态,当播放时间过长时,会存在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尤其是高亮液晶显示装置,其散热不良将严重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高亮液晶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高亮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至少一进风口和至少一出风口,外壳内设置有散热通道、散热主风机和排风机,所述至少一进风口和至少一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散热通道的两端,散热主风机设置在进风口处,排风机设置在出风口处。

优选地,所述外壳内容纳有一高亮显示模组,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分别设置在高亮显示模组相对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高亮显示模组一侧设置有散热背板,所述散热背板包括至少二互相拼接的子背板。

优选地,所述子背板包括底板、多条散热壁,子端壁和母端壁,所述多条散热壁、子端壁和母端壁呈长条状且彼此平行间隔设置于底板上并与底板一体成型,所述子端壁和母端壁设置在底板相对的两端部,所述子端壁和母端壁之一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凸出体,另一者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和凸出体形状和尺寸大小相同,所述多条散热通道由相邻散热壁之间的空间,及散热壁和与之相邻的子端壁/母端壁之间的空间所界定。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为百页窗,所述散热通道包括上通道和下通道,上通道包括多条中部通道和两条侧通道,所述多条中部通道由散热背板的多条散热壁和外壳界定,两条侧通道位于高亮液晶显示装置上半部分的两侧,即由高亮显示模组的两侧与外壳之间界定,所述下通道由百页窗和外壳界定。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截面呈梯形,且梯形上底靠近子背板外部设置。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下底和/或凸出体的下底上设置有槽。

优选地,所述高亮显示模组进一步包括一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包括一底片和从该底片四边处立起的四个倾斜片,该四个倾斜片从下至上向外倾斜。

优选地,该反射片内部设置多个膜片支撑。

优选地,位于子背板中间的两相邻散热壁之间设置有一优弧槽,所述优弧槽连通一外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显示装置通过设置至少一进风口、至少一出风口和多条散热通道,在进风口处设置散热主风机使风吸入,出风口处设置排风机将热量散发出去,从而实现了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提高了该高亮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通过在所述高亮显示模组一侧设置散热背板,不仅可以导热并且在散热背板处形成散热通道实现通风散热效果。通过将散热背板设置成包括至少二互相拼接的子背板,通过在子背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与多条散热壁平行的子端壁和母端壁,且在子端壁上设置凹槽、母端壁上设置凸出体且使凹槽与凸出体形状和尺寸大小相同,通过将一子背板母端壁的凸出体滑入另一子背板子端壁的凹槽使两个子背板可彼此拼合,这样的设计可以使该散热背板适用于多种尺寸的高亮液晶模组,通过多个子背板拼合可形成不同大小的散热背板,其相对于不同尺寸的高亮液晶模组匹配度更高,并且这样的拼合方式在组装时更加方便,节省了人工时间。

通过在子端壁的凹槽处设置第一槽、母端壁的凸出体处设置第二槽,并使两个子背板拼合时第一槽和第二槽连通形成一孔洞,该孔洞可使凹槽与凸出体的接触面之间具有一定缝隙,两者安装滑动以及拆卸滑动时都可以更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显示装置内高亮显示模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显示装置内高亮显示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显示装置内高亮显示模组中散热背板的子背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子背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显示装置内高亮显示模组中两个子背板的拼合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6中两个子背板拼合处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显示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显示装置内散热主风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前壳11、后壳14和底座18(在所有实施例中,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限定词仅限于指定视图上的相对位置,而非绝对位置),所述前壳11和后壳14分别设置于高亮液晶显示装置1的前后两面,该两者彼此扣合形成高亮液晶显示装置1的外壳,外壳内部设置一高亮显示模组13,所述底座18位于该高亮液晶显示装置1的底面,起到支撑作用。

请参阅图2和图3,高亮显示模组13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前框131、触控显示屏132、中框133、光学膜片134、反射片135、灯条136、边框137和散热背板138,所述前框131和触控显示屏132之间设置缓冲条(图未示),所述触控显示屏132和光学膜片134之间设置缓冲条(图未示),所述光学膜片134包括增光片和扩散片等膜片,所述反射片135包括一底片1351和从该底片1351四边处立起的四个倾斜片1352,该四个倾斜片1352从下至上向外倾斜使反射片135整体呈一船形。所述前框131、触控显示屏132、中框133和光学膜片134设置在反射片135之上,所述反射片135内部设置多个膜片支撑1353(见图2),该膜片支撑1353用来支撑触控显示屏132和光学膜片134防止其变形。所述反射片135的底片1351下面设置多个灯条136,每个灯条136呈长条状,其上设置有灯珠。所述边框137形状与反射片135相对应,其镶嵌在反射片135外部。在高亮显示模组13的背面(即远离触控显示屏132的一面)设置一层散热背板138,所述散热背板138由多个子背板1380拼接而成,其为金属导热材质。

请参阅图4和图5,子背板1380包括一底板1381,该底板1381呈矩形板材状,其上设置多条散热壁1383,所述多条散热壁1383呈长条状,且彼此平行间隔设置于底板1381之上并与底板1381一体成型。

位于子背板1380中间的两相邻散热壁1383彼此相连,其连接处之间设置有一优弧槽13831,所述优弧槽13831的上面为一外开口13832,该外开口13832呈方形且其开口宽于优弧槽13831。所述优弧槽13831用于子背板1380安装时方便其与其他部件的固定,如螺钉穿过优弧槽13831进入其他部件内。所述外开口13832为导流槽,便于气体流通。

所述底板1381平行于散热壁1383延伸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子端壁1385和母端壁1387,所述子端壁1385呈长条状且平行于多个散热壁1383,其外侧壁上设置一凹槽13851,所述凹槽13851的截面呈梯形,该梯形的上底靠近子背板1380外部设置,下底靠近子背板1380内部设置。所述梯形下底上设置有第一槽13852。所述母端壁1387呈长条状且平行于多个散热壁1383,其外侧设置一凸出体13871,所述凸出体13871的截面呈梯形,该梯形的上底靠近子背板1380内部设置,下底靠近子背板1380外部设置。该凸出体13871其靠近子背板1380外部的梯形底面宽度大于靠近子背板1380内部的梯形底面宽度。所述凸出体13871形状和尺寸与子端壁1385内的凹槽13851相匹配,该凸出体13871的下底上设置第二槽13872。所述凹槽13851和凸出体13871的截面优选为等腰梯形,且两个底角的角度为45°。作为一种变形,所述子端壁1385和母端壁1387彼此可互换,其中一端壁设置凹槽13851,而另外一端壁设置凸出体13871。

请参阅图6和图7,当两个子背板1380拼合时,其中一子背板1380的子端壁1385与另一子背板1380的母端壁1387拼合,将母端壁1387的凸出体13871滑入子端壁1385的凹槽13851内拼合成一体,此时第二槽13872与第一槽13852连通形成一孔洞。孔洞使凹槽13851与凸出体13871的接触面之间具有一定缝隙,两者安装滑动以及拆卸滑动时都可以更顺畅。作为一种变形,该高亮显示模组13的散热背板138也可以只包括一个子背板1380,其大小与反射片135底部相对应。作为一种变形,所述子端壁1385和母端壁1387可附加其他任意方式拼合,如采用贴合不同极性的磁铁,或者采用胶纸粘贴,或者其他互补形状凹槽和凸出体实现凹凸匹配,具体拼合方式根据生产需要选择设置。

请进一步参阅图8、图9和图10,当高亮显示模组13安装在高亮液晶显示装置1上部时,其散热背板138对应于高亮液晶显示装置1的背面,且长条状的散热壁1383延伸方向垂直于地面。该高亮液晶显示装置1进一步设置两个排风机15,其设置在散热背板138和后壳14之间且位于该矩形的高亮液晶显示装置1左上角和右上角位置处,左上角和右上角处开设对应排风机15的出风口,通过出风口将热量散发出去。该高亮液晶显示装置1的中部设置散热主风机16,其位于高亮显示模组13和百页窗17之间,该散热主风机16包括八个并列排布的圆形风机161,其起到散热作用;该高亮液晶显示装置1的下部设置一百页窗17,其作为进风口将外面的空气导入。在本实施例中,排风机15的数量不作限定,其可以为至少一个,所述散热主风机16的风机161数量和形状不作限定,其可以为任意多个,且可以为任意形状。

当高亮液晶显示装置1在工作时,其内部形成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包括上通道和下通道,上通道包括多条中部通道和两条侧通道,所述多条中部通道由散热背板138的多条散热壁1383和外壳界定,两条侧通道位于高亮液晶显示装置1上半部分的两侧,即由高亮显示模组13的两侧与外壳之间界定,所述下通道由百页窗17和外壳界定。散热主风机16位于上通道和下通道之间,当外部空气通过百页窗17进入内部,经由散热主风机16驱动加速从下至上流动,散热背板138处的热量与散热主风机16传过来的风之间发生热量交换,风带走部分热量沿着散热壁1383之间的多条中部通道传送,并通过两个排风机15散发出去,除此之外,从两边部的两条侧通道传送的风直接通过出风口散发而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高亮液晶显示装置1通过设置至少一进风口、至少一出风口和多条散热通道,在进风口处设置散热主风机16使风吸入,出风口处设置排风机15将热量散发出去,从而实现了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提高了该高亮液晶显示装置1的使用寿命。

通过在所述高亮显示模组13一侧设置散热背板138,不仅可以导热并且在散热背板138处形成散热通道实现通风散热效果。通过将散热背板138设置成包括至少二互相拼接的子背板1380,通过在子背板1380的两侧分别设置与多条散热壁1383平行的子端壁1385和母端壁1387,且在子端壁1385上设置凹槽13851、母端壁1387上设置凸出体13871且使凹槽13851与凸出体13871形状和尺寸大小相同,通过将一子背板1380母端壁1387的凸出体1387滑入另一子背板1380子端壁1385的凹槽13851使两个子背板1380可彼此拼合,这样的设计可以使该散热背板138适用于多种尺寸的高亮液晶模组1,通过多个子背板1380拼合可形成不同大小的散热背板138,其相对于不同尺寸的高亮液晶模组1匹配度更高,并且这样的拼合方式在组装时更加方便,节省了人工时间。

通过在子端壁1385的凹槽13851处设置第一槽13852、母端壁1387的凸出体13871处设置第二槽13872,并使两个子背板1380拼合时第一槽13852和第二槽13872连通形成一孔洞,该孔洞可使凹槽13851与凸出体13871的接触面之间具有一定缝隙,两者安装滑动以及拆卸滑动时都可以更顺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