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灯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9564阅读:1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灯治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灯治具。



背景技术:

液晶面板在制作完成之后,通常都需要利用点灯治具对液晶面板进行点灯测试。

点灯治具包括承载盘和位于承载盘下方的背光模组,承载盘中具有用于承载液晶面板的定位槽。液晶面板在进行检测后,为方便人员取片,点灯治具会设计连通于定位槽的手拿槽,然而设计手拿槽带来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缺点为:

1、为方便人员取片,手拿槽最低高度为3mm,点灯时存在手拿槽边缘漏光现象,影响液晶面板的检测;

2、因手拿槽的最低高度为3mm,导致承载盘整体厚度增加,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之间的距离增大,影响液晶面板检测亮度及背光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解决因手拿槽的设计而导致边缘漏光的问题的点灯治具。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点灯治具,包括承载盘,承载盘中具有用于承载液晶面板的定位槽,承载盘中还具有与定位槽的一侧连通的凹槽,在凹槽中设有能够将液晶面板的一侧从定位槽中抬起的抬升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抬升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能够在被定位于定位槽中的液晶面板下方的测试位置和将液晶面板的一侧从定位槽中抬起的抬升位置之间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撑板位于测试位置时支撑液晶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抬升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凹槽中的固定件,支撑板与固定件铰接,并且支撑板的位于铰接位置外侧的部分构成按压部,支撑板的位于铰接位置的内侧的部分构成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撑部的重量大于按压部的重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撑板和固定件之间固定有扭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按压部包括沿向外的方向向上倾斜的外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按压部的底面设置为阶梯状,在按压部的底面的外端形成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撑部的外端的顶面设置为阶梯状,包括沿远离支撑部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阶梯面、第二阶梯面和第三阶梯面,第三阶梯面低于第一阶梯面;支撑板位于测试位置时,液晶面板能够支撑在第三阶梯面上并抵靠在第二阶梯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背光模组,定位槽的槽底与背光模组的距离位于2-3mm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点灯治具,包括承载盘,承载盘中具有用于承载液晶面板的定位槽,承载盘中还具有与定位槽的一侧连通的凹槽,在凹槽中设有能够将液晶面板的一侧从定位槽中抬起的抬升机构。由此,通过抬升机构将液晶面板的一侧抬起,液晶面板从定位槽中向上旋转,高于定位槽的部分可供操作者手拿,进而可将液晶面板从定位槽中取出。因此,本点灯治具以抬升机构替代现有技术中的手拿槽,既能够方便地将液晶面板从定位槽中取出,又在点灯时不会出现漏光现象,进而不会影响液晶面板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点灯治具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的支撑板为位于测试位置时的状态,图2中的支撑板为位于抬升位置时的状态;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点灯治具的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仅示出了点灯治具的支撑杆的按压部。

图中:

1:承载盘;2:液晶面板;11:定位槽;12:凹槽;3:抬升机构;31:支撑板;32:固定件;311:按压部;312:支撑部;3111:缺口;3112:台阶;3121:第一阶梯面;3122:第二阶梯面;3123:第三阶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文所提及的“上”、“下”等方位名词,均以图1至图3的定向为参考。

实施例一

图1和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点灯治具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的支撑板为位于测试位置时的状态,图2中的支撑板为位于抬升位置时的状态。参照图1至图2,本实施例一中的点灯治具包括承载盘1,承载盘1中具有用于承载液晶面板2的定位槽11和与定位槽11的一侧连通的凹槽12,在凹槽12中设有能够将液晶面板2的一侧从定位槽11中抬起的抬升机构3。

通过抬升机构3将液晶面板2的一侧抬起,液晶面板2从定位槽11中向上旋转,高于定位槽11的部分可供操作者手拿,进而可将液晶面板2从定位槽11中取出。

点灯治具还可包括背光模组(图中未示出),背光模组位于承载盘1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11的槽底与背光模组的距离位于2-3mm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定位槽11中放置液晶面板2后,液晶面板2与背光模组的距离位于2-3mm的范围内,进而使得液晶面板2更接近模组状态,提高检测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抬升机构3包括能够在测试位置和抬升位置之间转动的支撑板31。其中,支撑板31处于测试位置时,支撑板31定位于定位槽11中的液晶面板2的下方,优选地,支撑板31位于测试位置时,支撑板31能够支撑液晶面板2;支撑板31处于抬升位置时,支撑板31将液晶面板2的一侧从定位槽11中抬起,使液晶面板2的一侧高于定位槽11,进而操作者可将液晶面板2从定位槽11中取出。

抬升机构3还包括设置在凹槽12中的固定件32,支撑板31与固定件32铰接。支撑板31的位于铰接位置外侧的部分构成按压部311,支撑板31的位于铰接位置的内侧的部分构成支撑部312。当支撑板31位于测试位置时,支撑部312支撑在凹槽12的表面上,并且支撑部312伸入定位槽11中支撑液晶面板2。当需要将支撑板31从测试位置转换到抬起位置时,向下按压按压部311,支撑板31转动,支撑板31的支撑部312带动液晶面板2的一侧抬起。

具体地,支撑部312的外端的顶面设置为阶梯状,包括沿远离支撑部312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阶梯面3121、第二阶梯面3122和第三阶梯面3123,第一阶梯面3121和第三阶梯面3123均为水平面,第二阶梯面3122为竖直面,第三阶梯面3123低于第一阶梯面3121。支撑板31位于测试位置时,液晶面板2能够支撑在第三阶梯面3123上并抵靠在第二阶梯面3122上。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12的重量大于按压部311的重量,这样,当取走液晶板后,解除对按压部311的按压,支撑部312会因重力而回落至凹槽12中,即使得支撑板31恢复至测试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支撑板31和固定件32之间固定扭簧,依靠扭簧的回复力使支撑板31从抬起位置恢复至测试位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在支撑板31和固定件32之间增加扭簧,以帮助支撑部312回到测试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按压部311包括沿向外的方向向上倾斜的外端。这种设置,可放置按压部311在支撑板31转动的过程中过早的接触到凹槽12的底面,换言之,这种设置,增大了支撑板31的转动行程。

实施例二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点灯治具的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仅示出了点灯治具的支撑杆的按压部。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按压部311的外端并非向上倾斜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按压部311的底面设置为阶梯状,在按压部311的底面的外端形成缺口3111,优选地,缺口3111的沿上下方向的深度为2mm。由此,缺口3111的设计能够防止按压部311的最外端妨碍支撑板31的转动。并且,形成缺口3111的同时会形成与缺口3111相邻的台阶3112,该台阶3112起到限定支撑板31转动的作用,该台阶3112下落到凹槽12表面时,支撑板31不能继续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灯治具通过抬升机构将液晶面板的一侧抬起,液晶面板从定位槽中向上旋转,高于定位槽的部分可供操作者手拿,进而可将液晶面板从定位槽中取出。本点灯治具以抬升机构替代现有技术中的手拿槽,既能够方便地将液晶面板从定位槽中取出,又在点灯时不会出现漏光现象,进而不会影响液晶面板的检测。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