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片固定结构及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1265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光学膜片固定结构及液晶显示屏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学膜片固定结构及液晶显示屏。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晶显示屏一般包括光学膜片、中框、导光板和背板等,光学膜片和导光板均设置于中框的下部和背板之间围合形成的空间内,背板的侧边冲压形成折弯部,光学膜片上设置有通孔,通过折弯部穿过通孔将光学膜片固定于背板上。但是随着超薄且无边框的显示器的流行,超薄且无边框的显示器的背板侧边较矮且空间有限,即冲压模具不能够在超薄且无边框的显示器的背板上冲压出折弯部,从而对光学膜片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片固定结构及液晶显示屏,旨在解决超薄且无边框的显示器的背板侧边较矮且空间有限,即冲压模具不能够在超薄且无边框的显示器的背板上冲压出折弯部,从而对光学膜片进行固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光学膜片固定结构,包括背板和固定于所述背板的光学膜片,所述背板的边缘上表面设置有短侧板,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背板和所述短侧板围合形成的开口腔内,所述短侧板的上部开设有若干限位槽,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延伸有若干个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卡合于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限位槽两侧的所述短侧板的顶部延伸形成有凸起块。

进一步的,所述短侧板和所述凸起块的上部均向内折弯形成折弯臂,所述折弯臂位于所述限位槽两侧的。

进一步的,所述折弯臂的折弯角度为不小于90°。

进一步的,所述折弯臂与所述短侧板和所述凸起块连接处的外侧形成有边倒圆。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折弯臂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短侧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屏,包括背板、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中框和液晶面板,所述反射片和所述导光板依次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内侧,所述光学膜片通过如上述的光学膜片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背板上,所述中框卡合于所述背板上,所述液晶面板固定于所述中框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片和所述导光板的端部均与所述短侧板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所述光学膜片、所述中框和所述液晶面板均为曲面结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光学膜片固定结构及液晶显示屏,通过在背板的短侧板上开设限位槽,并在光学膜片上设置与限位槽相配合的延伸板。限位槽的底面对延伸板起到支撑作用,能够对整个光学膜片进行支撑,避免光学膜片掉落至背板和所述短侧板围合形成的开口腔内部。不仅能够适用于超薄且无边框的液晶显示屏中,还可以在光学膜片和背板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大大降低由于光学膜片热胀冷缩或者加工、装配的误差造成光学膜片与背板的挤压而变形而导致显示出现白斑或暗影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光学膜片固定结构的立体装配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光学膜片固定结构中应用的背板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光学膜片固定结构中应用的光学膜片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液晶显示屏的立体装配图;

图8为图7中液晶显示屏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9为图7中液晶显示屏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光学膜片固定结构,包括背板1和固定于背板1的光学膜片2,背板1的边缘上表面设置有短侧板11,光学膜片2设置于背板1和短侧板11围合形成的开口腔12内,短侧板11的上部开设有若干限位槽13,光学膜片2的边缘延伸有若干个延伸板21,延伸板21卡合于限位槽13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片固定结构中,通过在背板1的短侧板11上开设限位槽13,并在光学膜片2上设置与限位槽13相配合的延伸板21。限位槽13的底面对延伸板21起到支撑作用,能够对整个光学膜片2进行支撑,避免光学膜片2掉落至背板1和短侧板11围合形成的开口腔12内部。不仅能够适用于超薄且无边框的液晶显示屏中,还可以在光学膜片2和背板1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大大降低由于光学膜片2热胀冷缩或者加工、装配的误差造成光学膜片2与背板1的挤压而变形而导致显示出现白斑或暗影问题。

进一步的,位于限位槽13两侧的短侧板11的顶部延伸形成有凸起块14。具体的,凸起块14设置在限位槽13的两侧,使得限位槽13两侧的短侧板11的高度大于其他部分的短侧板11的高度,高度的增加能够增大限位槽13的侧边与延伸板21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的增大了受力面积,并且能够保证光学膜片2稳定的卡合在限位槽13内。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短侧板11和凸起块14的上部均向内折弯形成折弯臂15,折弯臂15位于限位槽13两侧的。具体的,折弯臂15为限位槽13的两侧的短侧板11向内折弯所形成,其中折弯臂15位于限位槽13的两侧,即折弯臂15扩大了限位槽13的侧壁对延伸板21的支撑面积,有利于在对光学膜片2进行支撑时,不会因为光学膜片2的热胀冷缩,可大大降低由于光学膜片2热胀冷缩或者加工、装配的误差造成光学膜片2与限位槽13的侧壁的挤压而变形而导致屏的白斑或暗影问题。

进一步的,折弯臂15的折弯角度为不小于90°。具体的,折弯臂15的折弯角度与延伸板21的角度相配合,即延伸板21为方形时,折弯角度为90度,此时能够方便延伸板21与折弯臂15之间的贴合,且不会影响延伸板21置入限位槽13内;延伸板21为梯形时,且远离光学膜片2的一侧的底边较短,折弯角度即为大于90°,从而保证延伸板21与折弯臂15之间的贴合。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折弯角度还可以小于90度,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折弯臂15与短侧板11和凸起块14连接处的外侧形成有边倒圆16。具体的,设置边倒圆16能够避免尖锐的凸起在光学膜片2的装配时对光学膜片2产生刮蹭,从而影响光学膜片2的质量。

进一步的,延伸板21的宽度大于折弯臂15的宽度。具体的,延伸板21的底部与限位槽13的底部相抵接,且延伸板21的外缘不会超过背板1的边缘,延伸板21的宽度大于折弯臂15的宽度,即位于延伸板21两侧的短侧板11不与折弯臂15相抵接。在保证光学膜片2不会掉落至背板1内的同时,还拉大了光学膜片2和背板1之间的间隙,有利于光学膜片2的热胀冷缩。

进一步的,限位槽13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侧短侧板11上。限位槽13可以设置在任意两个相对设置的短侧板11上,光学膜片2在相对应的方向上设置延伸板21,对称的设计能够保证光学膜片2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光学膜片2掉落至背板1内。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槽13还可以位于短侧板11的三个边或者四个边上,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优选的,一侧的短侧板11上设置有3个限位槽13。其中两个限位槽13为对称设置的,即分别设置在短侧板11的两侧;其余的一个限位槽13设置在偏向其中一侧的限位槽13的方向。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槽13的数量还可以为3个以上,位置也可以调整,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屏,包括背板1、反射片3、导光板4、光学膜片2、中框5和液晶面板6,反射片3和导光板4依次设置于背板1的内侧,光学膜片2通过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光学膜片固定结构固定于背板1上,中框5卡合于背板1上,液晶面板6固定于中框5远离背板1的一侧。

通过在背板1的短侧板11上开设限位槽13,并在光学膜片2上设置与限位槽13相配合的延伸板21。限位槽13的底面对延伸板21起到支撑作用,能够对整个光学膜片2进行支撑,避免光学膜片2掉落至背板1和短侧板11围合形成的开口腔12内部。不仅能够适用于超薄且无边框的液晶显示屏中,还可以在光学膜片2和背板1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大大降低由于光学膜片2热胀冷缩或者加工、装配的误差造成光学膜片2与背板1的挤压而变形而导致显示出现白斑或暗影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反射片3和导光板4的端部均与短侧板11有间隙。具体的,反射片3和导光板4均设置在背板1和短侧板11所共同围合形成的开口腔12内,并设置在光学膜片2和背板1之间,缝隙处用于放置灯条等结构,即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反射片3和导光板4的端部均与短侧板11还可以贴合,灯条设置于导光板4和背板1之间,即为直下式背光模组,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背板1、反射片3、导光板4、光学膜片2、中框5和液晶面板6均为曲面结构。即该液晶显示器为曲面显示屏。通过开设限位槽13和设置延伸板21的形式使之光学膜片2和背板1固定的方式同样适用于曲面显示屏。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背板1、反射片3、导光板4、光学膜片2、中框5和液晶面板6均为平面结构,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替换和改进等等,这些修改、替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