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5664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将形成于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从而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转印部(成像单元)将形成于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之后,通过定影部对记录纸进行加热/加压,从而使调色剂像在记录纸上定影,并进行图像形成。近年来,由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的图像已成为高精细的图像,因此针对成为图像形成的对象的记录纸,也在使用着多个种类的记录纸。记录纸的种类有普通纸、厚纸、压纹纸等,但各自的纸面状态不同,在纸面比较平坦的普通纸上形成的图像较良好,另一方面,在凹凸差大的压纹纸中成为浓淡强烈的图像。
[0003]对此,要求在压纹纸那样的表面凹凸差大的记录纸中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图像。并且,作为用于与记录纸的种类无关地防止画质劣化的图像形成装置,提出了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多个二次转印辊的图像形成装置(参照专利文献I)。
[0004]在专利文献I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结构为在对压纹纸那样的凹凸差大的记录纸转印调色剂时,为了优化调色剂在凹部中的转印性,具备多个二次转印辊。并且,使配置在下游侧的二次转印辊中的电解强度大于配置在上游侧的二次转印辊,从而使调色剂以两级方式转印到记录纸上。
[0005][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8_046331号公报
[0006]但是,专利文献I中的图像形成装置排列配置两个二次转印辊,通过一次的记录纸传送,进行两次调色剂向记录纸的转印。因此,有时通过上游侧的二次转印辊已经被转印到记录纸上的调色剂通过下游侧的二次转印辊带电为相反极性,在下游侧的转印位置中,反而被拽到中间转印带侧。从而,在上游侧的二次转印辊中被转印到记录纸的调色剂图像中,有时会产生调色剂的脱落。

【发明内容】

[0007]鉴于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平滑性低的记录纸中凹部和凸部也都能够确保充分的转印性的图像形成装置。
[0008]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具有生成与要形成的图像相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部、和承载基于在该图像处理部中生成的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而转印到记录纸的成像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记录纸中凹凸差大于预定值时,将所述成像部对所述记录纸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动作进行两次,并且,使所述成像部执行第一次的转印动作的第I转印条件不同于使所述成像部执行第二次的转印动作的第2转印条件,在所述成像部的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形成基于第I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另一方面,在所述成像部的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形成基于第2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
[0009]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还包括:转印动作设定部,基于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以及记录纸种类确定部,确定所述记录纸的种类,所述转印动作设定部根据由所述记录纸种类确定部所设定的信息来确定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并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
[0010]此外,也可以还包括:转印动作设定部,基于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以及纸面状态检测部,检测所述记录纸的纸面状态,所述转印动作设定部基于由所述纸面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
[0011]此外,也可以包括:转印动作设定部,基于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以及转印调色剂量检测部,检测转印后的所述记录纸上的调色剂量,所述转印动作设定部根据由所述转印调色剂量检测部检测出的对所述记录纸的转印调色剂量来确定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并基于已确定的该凹凸差来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
[0012]此外,也可以包括:转印动作设定部,基于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以及残留调色剂量检测部件,检测转印后在所述成像部残留的调色剂量,所述转印动作设定部根据由所述残留调色剂量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成像部的残留调色剂量来确定所述记录纸的凹凸差,并基于已确定的该凹凸差来设定所述成像部的转印次数和转印条件。
[0013]在上述的任一个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包括:定影部,对被转印到所述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在将对所述记录纸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动作进行两次时,在第一次的转印动作后将所述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在所述定影部中进行定影之后,进行第二次的转印动作。
[0014]在上述的任一个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将所述第I图像数据以及第2图像数据设为相同的图像数据。
[0015]此外,与所述第I图像数据相比,所述第2图像数据也可以减小调色剂浓度。此时,也可以是所述调色剂为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并且,所述第2图像数据减小按照所述第I图像数据而由所述成像部承载的调色剂的浓度,即在所述成像部中的像承载表面侧的层上形成的调色剂的浓度。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调色剂为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并且,所述第2图像数据减小按照所述第I图像数据而由所述成像部承载的调色剂的浓度,即在所述成像部的所述记录纸侧上形成的调色剂的浓度。
[0016]根据本发明,根据记录纸的凹凸差来设定转印动作的次数,并且能够最佳地设定该转印条件,因此即使在压纹纸等的平滑性低的记录纸中凹部和凸部也都能够确保充分的转印性。从而,在平滑性低的(表面的凹凸差大的)记录纸的转印中,能够抑制在记录纸的凹部和凸部中基于不同的转印性而产生的浓度不匀和色彩的变化。即,即使是在凹部和凸部中转印性不同的记录纸,也能够抑制凹部和凸部中的浓度差或色差,因此能够提高在记录纸上形成的图像的浓度或色彩的再现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0018]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0019]图3是表示被传送到转印区域的记录纸的状态的图,(a)表示转印区域上游的记录纸的状态,(b)表示已传送到转印区域的记录纸的状态,(C)以及(d)表示转印区域下游的记录纸的状态。
[0020]图4是表示对记录纸的转印调色剂量和转印电压的关系的图,(a)表示对记录纸的凸部的转印调色剂量,(b)对记录纸的凹部的转印调色剂量。
[0021]图5是表示转印调色剂量和转印电压的关系的图,(a)以及(b)都是表示对凹凸差小的记录纸的转印调色剂量和转印电压的关系的图。
[0022]图6是表示对凹凸差大的记录纸的转印调色剂量和转印电压的关系的图。
[0023]图7是表示转印动作设定用表的内容的图。
[0024]图8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部周边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
[0025]图9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动作的流程图。
[0026]图10是对压纹纸Cl转印调色剂时的状态变化图,(a)以及(b)表示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的状态变化,(C)以及(d)表示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的状态变化。
[0027]图11是对压纹纸C3转印调色剂时的状态变化图,(a)以及(b)表示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的状态变化,(C)以及(d)表示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的状态变化。
[0028]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部周边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
[0029]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动作的流程图。
[0030]图14是对压纹纸C3转印调色剂时的另一例的状态变化图,(a)以及(b)表示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的状态变化,(C)以及(d)表示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的状态变化。
[0031]图15是对压纹纸C3转印调色剂时的另一例的状态变化图,(a)以及(b)表示第一次的转印动作中的状态变化,(C)以及(d)表示第二次的转印动作中的状态变化。
[0032]图1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部周边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
[0033]图17是表示纸种设定用表的内容的图。
[0034]图1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动作的流程图。
[0035]图19是表示另一例的纸种设定用表的内容的图。
[0036]图2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部周边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
[0037]图2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动作的流程图。
[0038]图2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另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0039]图23是表示图2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动作的流程图。
[0040]标号说明
[0041]1、Ia图像形成装置
[0042]2装置主体
[0043]3图像读取部
[0044]4供纸部
[0045]5成像单元
[0046]6定影部
[0047]7排纸托盘
[0048]8调色剂补给装置
[0049]11调色剂浓度检测器
[0050]31扫描仪部
[0051]32自动原稿传送部(ADF)
[0052]33原稿台
[0053]34光源部
[0054]35图像传感器
[0055]36成像透镜
[0056]37 镜组
[0057]38原稿放置托盘
[0058]39原稿排出托盘
[0059]40原稿传送机构
[0060]41转出辊
[0061]42分离辊对
[0062]43?46传送辊对
[0063]51成像部
[0064]52曝光部
[0065]53中间转印带
[0066]54 一次转印辊
[0067]55驱动辊
[0068]56从动棍
[0069]57 二次转印辊
[0070]58清洁器部
[0071]59加热辊
[0072]60加压辊
[0073]61感光体鼓
[0074]62带电器
[0075]63显影器
[0076]64清洁器部
[0077]71排纸辊对
[0078]101 CPU
[0079]102 ROM
[0080]103 RAM
[0081]104图像处理部
[0082]105图像存储器
[0083]106输入输出接口
[0084]110通信网络
[0085]113图像读取控制部
[0086]114供纸控制部
[0087]115曝光控制部
[0088]116转印控制部
[0089]117定影控制部
[0090]118传送控制部
[0091]119纸面状态检测器
[0092]120浓度检测器
[0093]121图像检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94]1.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0095]参照【附图说明】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略图。
[0096]如图1以及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I包括从原稿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3、容纳要形成图像的记录纸的供纸部4、在将调色剂图像成像后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供纸部4供应的记录纸上的成像单元5、对通过成像单元5转印到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部6、在定影部6中定影而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纸被排出的排纸托盘7、对成像单元5内的显影部63供应调色剂的调色剂补给装置8、接受对图像形成装置I的操作的操作面板
9。在该图像形成装置I中,在其装置主体2上部设置图像读取部3,并且在装置主体2内部,如图1所示那样,从下侧起依次分别设置供纸部4、成像单元5、定影部6。
[0097]排纸托盘7为了接受在定影部6中进行图像记录后被排纸的记录纸而被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上游,并且供纸部4可插拔地构成在装置主体2中的成像单元5的下游侧。通过这样构成,在供纸部4所容纳的记录纸被供应到装置主体2内部后进行上升传送,从而在配置在供纸部4的上部的成像单元5以及定影部5中形成了图像之后,被排出到在图像读取部3的下侧的空间(凹陷空间)设置的排纸托盘7。
[0098]在装置主体2上部设置的图像读取部3包括读取来自原稿的图像的扫描仪部31、和设置在扫描仪部31的上部且将原稿一张一张传送到扫描仪部31的自动原稿传送部(ADF =Auto Document Feeder) 32。扫描仪部31包括在上面侧具有压板玻璃(未图示)的原稿台33、对原稿照射光的光源(发光部)34、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光电变换为图像数据的图像传感器(受光部)35、使反射光在图像传感器35上成像的成像透镜36、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依次反射而入射到成像透镜36的镜组37。或者,ADF32包括原稿放置托盘38和原稿排出托盘39,并且在扫描仪部31的上面侧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原稿台33进行开闭。
[0099]在该图像读取部3中,当读取原稿台33的压板玻璃(未图示)上的原稿时,从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光源34对原稿照射光,其反射光经由镜组37以及成像透镜36在图像传感器35上成像。由此,图像传感器35生成基于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的电信号,并作为图像数据来输出。另一方面,当读取在原稿放置托盘38上放置的原稿时,固定的光源34以及镜组37被固定在原稿台33内部的预定位置上,并且原稿通过由多个辊等构成的原稿传送机构40被传送到读取位置。从而,通过对由原稿传送机构40传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