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体盒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34605阅读:来源:国知局

[0074]处理盒13容纳在设备本体12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处理盒13被构成为通过开口部16相对于设备本体12安装或卸下。处理盒13具有上述鼓盒I和显影盒20。
[0075]显影盒20在感光鼓2的前方安装到鼓盒I。显影盒20包括显影辊21、供给辊22、层厚限制片23和调色剂容纳部24。
[0076]显影辊2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显影盒20的后端部。显影辊21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显影辊21与感光鼓2的前端部接触。
[0077]供给辊22配置在显影辊21的前下方。供给辊22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显影盒20。供给辊22与显影辊21的前下端部接触。
[0078]层厚限制片23配置在显影辊21的前上方。层厚限制片23与显影辊21的前端部接触。
[0079]调色剂容纳部24配置在供给辊22和层厚限制片23的前方。调色剂容纳部24被构成为容纳调色剂。
[0080]扫描单元14配置在处理盒13的上方。扫描单元14被构成为向感光鼓2基于图像数据射出激光束。
[0081]定影单元15配置在处理盒13的后方。定影单元15包括加热辊26和与加热辊26的后下端部有压力地接触的加压辊27。
[0082]当图像形成设备11开始图像形成操作时,电晕型带电器3使感光鼓2的表面均匀带电。扫描单元14使感光鼓2的表面曝光。由此,在感光鼓2的表面基于图像数据形成静电潜像。
[0083]供给辊22将调色剂容纳部24内的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21。这时,调色剂在显影辊21与供给辊22之间正极性摩擦带电,承载在显影辊21。层厚限制片23将显影辊21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限制为一定厚度。
[0084]承载在显影辊21的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2表面的静电潜像。由此,调色剂图像承载在感光鼓2的表面
[0085]纸张P通过各种辊的旋转从供纸盘18在预定时刻一次一个地供给到感光鼓2与转印辊4之间。感光鼓2表面的调色剂图像当纸张P通过感光鼓2与转印辊4之间时转印到纸张P。
[0086]然后,纸张P在通过加热辊26与加压辊27之间时被加热和加压。由此,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到纸张P。然后,纸张P排出到排纸盘19。
[0087]一次辊6和二次辊7以比感光鼓2的表面电位高的电位正极性带电。更具体地,二次辊7以比一次辊6高的电位正极性带电。
[0088]附着在感光鼓2上的纸粉当与一次辊6接触时被回收到一次辊6上。S卩,一次辊6清洁感光鼓2的表面。回收到一次辊6的纸粉当与二次辊7接触时被回收到二次辊7上。
[0089]然后,回收到二次辊7上的纸粉被海绵刮削器8刮削,驻留在驻留部9。
[0090]3、鼓盒的详细说明
[0091]如图1和图3所不,鼓盒I包括:作为壳体的一个例子的鼓框体31 ;上述感光鼓2 ;上述电晕型带电器3 ;上述转印棍4 ;上述清洁单元5 ;以及驱动单元32。
[0092](I)鼓框体
[0093]如图3所示,鼓框体31包括作为第一框体的一个例子的基部框体35和作为第二框体的一个例子的盖框体36。
[0094]基部框体35呈俯视时大体矩形的有底框状。基部框体35由例如聚苯乙烯(PS)等树脂材料制成。基部框体35—体地具有:作为第一侧壁的一个例子的基部右侧壁38 ;作为第二侧壁的一个例子的基部左侧壁39 ;基部下壁40 ;基部后壁41 ;以及基部前壁42。
[0095]基部右侧壁38呈侧视时大体L字形的大体板状。基部右侧壁38具有右壁后方部45和右壁前方部46。
[0096]如图4A所示,右壁后方部45形成基部右侧壁38的后方部分。右壁后方部45呈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右壁后方部45的上表面沿着连接前下方和后上方的方向延伸。如图7A所示,右壁后方部45具有第一引导槽47、第二引导槽48和接收部49。
[0097]如图4A和图7A所示,第一引导槽47从右壁后方部45的后端部的上表面向下方凹,呈大体U字形。
[0098]第二引导槽48从第一引导槽47前方的右壁后方部45的上表面向下方凹,呈大体U字形。
[0099]接收部49在右壁后方部45的前端部从右壁后方部45的上表面到右壁后方部45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比右表面向左方凹,呈侧视时大体矩形。接收部49的上方部分比右壁后方部45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呈侧视时大体半圆形。接收部49具有基部侧鼓轴插通孔
50 ο
[0100]如图6和图7Α所示,基部侧鼓轴插通孔50贯穿接收部49的上下前后方向大体中央,呈侧视时大体圆形。基部侧鼓轴插通孔50的直径比后述鼓轴86的直径稍大。
[0101]如图1所示,右壁前方部46形成基部右侧壁38的前方部分。右壁前方部46呈从右壁后方部45的前下端部向前方延伸的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
[0102]如图3所示,基部左侧壁39与基部右侧壁38在左方隔着间隔而配置。基部左侧壁39呈侧视时大体L字形的大体板状。基部左侧壁39具有左壁后方部51和左壁前方部52。
[0103]左壁后方部51形成基部左侧壁39的后方部分。如图9和图12所示,左壁后方部51呈俯视时大体曲柄状。左壁后方部51具有第一部分53、第二部分54和第三部分55。
[0104]第一部分53构成左壁后方部51的前方部分。如图9所不,第一部分53呈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第一部分53具有大径贯穿孔56。
[0105]大径贯穿孔56贯穿第一部分53的侧视时大体中央,呈侧视时大体圆形。大径贯穿孔56的直径比基部右侧壁38的基部侧鼓轴插通孔50的直径大。大径贯穿孔56的中心当在左右方向上投影时与基部右侧壁38的基部侧鼓轴插通孔50的中心一致。
[0106]如图9和图12所不,第二部分54构成左壁后方部51的后方部分。第二部分54配置在第一部分53的右方。第二部分54呈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第二部分54具有第一配合部57和基部侧半圆部58。
[0107]第一配合部57呈从第二部分54的后端部向左方突出的正面看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在其中央部分具有能够与后述齿轮保持部151的第一配合爪179配合的贯穿孔。
[0108]基部侧半圆部58从第二部分54的前后方向大体中央部分的上表面向下方凹,呈侧视时大体半圆形。
[0109]第三部分55架设在第一部分53的后端部与第二部分54的前端部之间。第三部分55呈仰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
[0110]如图3所示,左壁前方部52形成基部左侧壁39的前方部分。左壁前方部52呈从左壁后方部51的前下端部向前方延伸的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
[0111]基部下壁40其前方部分架设在基部右侧壁38的下端部与基部左侧壁39的下端部之间,如图1和图12所示,其后方部分架设在基部右侧壁38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分与基部左侧壁39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分之间。基部下壁40呈侧视时大体曲柄状,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板状。如图1和图4B所示,基部下壁40具有转印辊支撑部61和一对基部侧引导肋62。
[0112]转印辊支撑部61配置在基部下壁40的中央部的稍后方。转印辊支撑部61是在基部下壁40向下方凹的凹部,呈侧视时大体U字形。转印辊支撑部61在其内部以能够旋转的状态容纳转印辊4。
[0113]如图4B所示,一对基部侧引导肋62在基部下壁40的后端部在左右方向上隔着间隔而配置。一对基部侧引导肋62中的每个配置在基部下壁40的左右两端部。一对基部侧引导肋62中的每个呈从基部下壁40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一对基部侧引导肋62中的每个的上表面沿着连接前下方和后上方的方向延伸。
[0114]如图1和图3所示,基部后壁41架设在基部右侧壁38的后端部与基部左侧壁39的后端部之间。基部后壁41的下端部与基部下壁40的后端部连续。基部后壁41呈后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如图4B和图7A所示,基部后壁41具有一对分离杆支撑凸台63。
[0115]一对分离杆支撑凸台63中的每个配置在基部下壁40的基部侧引导肋62的后上方,配置在基部后壁41的上端的左右两端部。一对分离杆支撑凸台63中的每个呈从基部后壁41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的大体圆柱状。
[0116]如图1和图3所示,基部前壁42架设在基部右侧壁38的前端部与基部左侧壁39的前端部之间。基部前壁42的下端部与基部下壁40的前端部连续。基部前壁42呈正面看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
[0117]盖框体36在基部框体35的后端部的上方配置为覆盖感光鼓2。如图4A和图9所示,盖框体36 —体地具有盖右侧壁65、盖左侧壁66和盖上壁67。
[0118]如图4A所示,盖右侧壁65呈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盖右侧壁65的下表面沿着连接前下方和后上方的方向延伸。盖右侧壁65具有第一切口槽69、第二切口槽70和突出部71。
[0119]第一切口槽69从盖右侧壁65的后端部的下表面向上方凹,呈大体U字形。
[0120]第二切口槽70从第一切口槽69前方的盖右侧壁65的下表面向上方凹,呈大体U字形。
[0121]突出部71呈从第二切口槽70前方的盖右侧壁65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突出部71具有盖侧鼓轴插通孔72。
[0122]盖侧鼓轴插通孔72贯穿突出部71的上下前后方向大体中央部分,呈侧视时大体圆形。盖侧鼓轴插通孔72的直径比后述鼓轴86的直径稍大。
[0123]如图9所示,盖左侧壁66呈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盖左侧壁66具有第一定位凸台73、第二定位凸台74和盖侧半圆部75。
[0124]第一定位凸台73呈从盖左侧壁66的后端部的左表面向左方突出的大体圆柱状。
[0125]第二定位凸台74呈从盖左侧壁66的前端部的左表面向左方突出的大体圆筒状。
[0126]盖侧半圆部75从第一定位凸台73前方的盖左侧壁66的下表面向上方凹,呈侧视时大体半圆形。
[0127]如图1和图3所示,盖上壁67架设在盖右侧壁65的上端部与盖左侧壁66的上端部之间。如图1所示,盖上壁67具有带电器支撑部77和上壁后方部78。
[0128]带电器支撑部77构成盖上壁67的前方部分。带电器支撑部77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呈向下方开放的剖视时大体U字形。带电器支撑部77具有上述电晕型带电器3。
[0129]上壁后方部78构成盖上壁67的后方部分。上壁后方部78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俯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如图4B和图9所示,上壁后方部78具有第二配合部80和一对盖侧引导肋81。
[0130]第二配合部80配置在上壁后方部78的左后端部。第二配合部80以后述齿轮保持部151的第二配合爪180能够配合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贯穿。
[0131]如图4B所示,一对盖侧引导肋81在上壁后方部78在左右方向上隔着间隔而配置。一对盖侧引导肋81中的每个配置在上壁后方部78的左右两端部。一对盖侧引导肋81中的每个呈从上壁后方部78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侧视时大体三角形的大体板状。一对盖侧引导肋81中的每个的下表面沿着连接前下方和后上方的方向延伸。
[0132]如图3所示,通过将盖框体36组装到基部框体35来构成鼓框体31。
[0133]具体来说,将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