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体盒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2346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时大体圆形。配合孔135的直径与基部后壁41的分离杆支撑凸台63的直径大体相同。
[0192]钩部133侧视时与基端部132的前端部连续。钩部133呈侧视时大体半圆形的大体钩状。钩部133侧视时从基端部132的前端部向下方弯曲地突出。钩部133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比二次辊124的直径稍大。
[0193]握持部134侧视时与基端部132的后端部连续。即,握持部134相对于配合孔135配置在钩部133的相反侧。握持部134俯视时呈与基端部132垂直的后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
[0194]一对分离杆116中的每个通过其配合孔135嵌在基部后壁41的相应分离杆支撑凸台63而能够以分离杆支撑凸台63为支点转动。
[0195]具体来说,分离杆116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如图4B所示,第一位置是握持部134沿着基部后壁41的后表面,钩部133与轴承114的二次辊轴插通部128的上方隔着间隔的位置,如图5B所示,第二位置是握持部134离开基部后壁41,钩部133钩在轴承114的二次辊轴插通部128的位置。
[0196]如图4B所示,通过一对分离杆116位于第一位置,一对轴承114呈被一对施力构件115向前下方施力的状态,一次辊6与感光鼓2的后上端部接触。如图5B所示,通过一对分离杆116位于第二位置,一对轴承114抵抗一对施力构件115所施加的力从前下方向后上方抬升,一次棍6离开感光鼓2。如图4B所不,一对分离杆116总是位于第一位置。
[0197]如图7A所示,一次电极117配置在清洁单元5的右端部。一次电极117由导电性树脂制成。一次电极117被构成为通过与后述设备本体12的第三本体电极193电连接而向一次辊6供给一次清洁偏压。如图8A和8B所示,一次电极117具有作为轴保持部的一个例子的辊轴支撑部137、接触部138和连接板139。
[0198]辊轴支撑部137呈右端部封闭的大体圆筒状。辊轴支撑部137的内径与一次辊轴121的直径大体相同。
[0199]接触部138呈右端部封闭的侧视时大体水滴形的大体圆筒状。作为接触部138的外周面的下端部的侧视时大体半圆形部分划定为曲线部140。在接触部138的外周面,从曲线部140的前端部向后上方延伸的部分划定为作为直线部的一个例子的第一直线部141,从曲线部140的后端部向前上方延伸的部分划定为作为直线部的一个例子的第二直线部142。第一直线部141和第二直线部142以随着向上方而相互之间的宽度变窄的方式延伸,并且连接在一起。由此,第一直线部141的上端部与第二直线部142的上端部连接。
[0200]连接板139连接辊轴支撑部137的右下端部和接触部138的左上端部。连接板139呈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
[0201]如图7A和图7B所示,一次电极117其辊轴支撑部13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接收一次辊轴121的左端部,如图4A所示,其接触部138配置在一次电极接收槽203内。
[0202]一次电极117的接触部138配置为当一对分离杆116位于第一位置时,即,当一次辊6与感光鼓2的后上端部接触时,位于一次电极接收槽203内相对下方。
[0203]这时,一次电极117的曲线部140与一次电极接收槽203的下端部的内表面接触。一次电极117的第一直线部141和第二直线部142不与一次电极接收槽203的内表面接触,与一次电极接收槽203的内表面隔着间隔而配置。
[0204]一次电极117的接触部138当一对分离杆116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即,当一次棍6离开感光鼓2时,右视时一边大体顺时针方向稍微旋转,一边在一次电极接收槽203内向上方移动。
[0205]这时,一次电极117的曲线部140与一次电极接收槽203的前端部的内表面接触。一次电极117的第一直线部141和第二直线部142不与一次电极接收槽203的内表面接触,与一次电极接收槽203的内表面隔着间隔而配置。
[0206]由此,一次电极117通过一对分离杆11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而侧视时一边稍微旋转一边在一次电极接收槽203内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即,一次电极117沿着与一次棍6所移动的连接前下方和后上方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一边稍微旋转一边移动。
[0207]如图7A所示,二次电极118配置在作为清洁单元5的右端部的一次电极117的后上方。二次电极118由导电性树脂制成。二次电极118被构成为通过与后述设备本体12的第四本体电极194电连接而向二次辊7供给二次清洁偏压。如图8A和8B所示,二次电极118具有辊轴支撑部144、接触部145和连接板146。
[0208]辊轴支撑部144呈右端部封闭的大体圆筒状。辊轴支撑部144的内径与二次辊轴124的直径大体相同。
[0209]接触部145呈右端部封闭的侧视时大体水滴形的大体圆筒状。作为接触部145的外周面的下端部的侧视时大体半圆形部分划定为曲线部147。在接触部138的外周面,从曲线部147的前端部向后上方延伸的部分划定为第一直线部148,从曲线部147的后端部向前上方延伸的部分划定为第二直线部149。第一直线部148和第二直线部149以随着向上方而相互之间的宽度变窄的方式延伸,并且连接在一起。由此,第一直线部148的上端部与第二直线部149的上端部连接。
[0210]连接板146连接辊轴支撑部144的右下端部和接触部145的左上端部。连接板146呈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连接板146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一次电极117的连接板139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短。
[0211]如图7A和图7B所示,二次电极118其辊轴支撑部14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接收二次辊轴124的左端部,如图4A所示,其接触部145配置在二次电极接收槽202内。
[0212]二次电极118的接触部145配置为当一对分离杆116位于第一位置时,S卩,当一次辊6与感光鼓2的后端部接触时,位于二次电极接收槽202内相对下方。
[0213]这时,二次电极118的曲线部147与二次电极接收槽202的下端部的内表面接触。二次电极118的第一直线部148和第二直线部149不与二次电极接收槽202的内表面接触,与二次电极接收槽202的内表面隔着间隔而配置。
[0214]二次电极118的接触部145当一对分离杆116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即,当一次棍6离开感光鼓2、二次棍7与一次棍6 一起向后上方移动时,右视时一边大体顺时针方向稍微旋转,一边在二次电极接收槽202内向上方移动。
[0215]这时,二次电极118的曲线部147与二次电极接收槽202的前端部的内表面接触。二次电极118的第一直线部148和第二直线部149不与二次电极接收槽202的内表面接触,与二次电极接收槽202的内表面隔着间隔而配置。
[0216]由此,二次电极118通过一对分离杆11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而侧视时一边稍微旋转一边在二次电极接收槽202内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即,二次电极118沿着与二次辊7所移动的连接前下方和后上方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一边稍微旋转一边移动。
[0217]S卩,二次电极118在二次电极接收槽202内与一次电极117在一次电极接收槽203内的动作大体相同。
[0218](5)驱动单元
[0219]如图9和图10所示,驱动单元32配置在鼓盒I的左端部。驱动单元32具有驱动传递机构150,以及作为支撑构件和接触构件的一个例子的齿轮保持部151。
[0220](5-1)驱动传递机构
[0221]驱动传递机构150被构成为将从作为外部驱动源的一个例子的设备本体12的图未示的驱动源所输入驱动力传递到感光鼓2和一次辊6。驱动传递机构150由上述凸缘齿轮94、上述鼓齿轮96、作为中间齿轮和第一中间齿轮的一个例子的第一惰轮154、十字滑块联轴节155、作为第一清洁齿轮和清洁齿轮的一个例子的一次辊齿轮156、以及如图6所示的转印辊齿轮157构成。
[0222]凸缘齿轮94在鼓本体83的左端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在鼓本体83。如图12所示,凸缘齿轮94配置在基部左侧壁39的左壁后方部51的第二部分54的右方。
[0223]如图6和图12所示,鼓齿轮96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在凸缘齿轮94。鼓齿轮96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基部左侧壁39的左壁后方部51的第一部分53与第二部分54之间。鼓齿轮96的后下端部从鼓框体31露出,与设备本体12的图未不的驱动齿轮嗤合。由此,鼓齿轮96被构成为通过设备本体12的图未示的驱动齿轮而被传递来自图未示的驱动源的驱动力。即,鼓齿轮96被构成为将从设备本体12的图未示的驱动源所传递的驱动力输入到感光鼓2。如图1lA所示,鼓齿轮96右视时逆时针旋转。
[0224]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惰轮154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筒状。如图1lA和图1lB所示,第一惰轮154的前下端部与鼓齿轮96的后上端部啮合。如图1lA所示,第一惰轮154右视时顺时针旋转。
[0225]如图9和图10所示,十字滑块联轴节155具有大径套节160、小径套节161和滑块162。
[0226]大径套节160构成十字滑块联轴节155的左方部分。大径套节160 —体地具有作为中间齿轮和第三中间齿轮的一个例子的第二惰轮164、封闭部165、大径套节侧突条部166和贯穿孔167。
[0227]第二惰轮164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筒状。第二惰轮164的直径比鼓齿轮96的外径小,比第一惰轮154的外径大。如图1lA和图1lB所示,第二惰轮164的前端部与第一惰轮154的后端部啮合。如图1lA所示,第二惰轮164右视时逆时针旋转。
[0228]如图9和图10所示,封闭部165呈侧视时大体圆形的大体板状,封闭第二惰轮164的左端部。
[0229]如图10所示,大径套节侧突条部166从封闭部165的右表面向右方突出。大径套节侧突条部166具有沿着封闭部165的径向延伸的大体突条。
[0230]如图9和图10所示,贯穿孔167贯穿封闭部165和大径套节侧突条部166的侧视时大体中央,呈侧视时大体圆形。
[0231]小径套节161构成十字滑块联轴节155的右方部分。小径套节161 —体地具有作为中间齿轮、第二中间齿轮和第二清洁齿轮的一个例子的二次辊齿轮168,圆板部169,以及小径套节侧突状部170。
[0232]二次辊齿轮168构成小径套节161的右方部分,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筒状。二次辊齿轮168的直径比第二惰轮164的直径小。二次辊齿轮168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到二次辊轴124的左端部。即,二次辊齿轮168被构成为将来自设备本体12的图未示的驱动源的驱动力输入到二次辊7。
[0233]圆板部169构成二次辊齿轮168的左右方向大体中央部分。圆板部169与二次辊齿轮168的左方邻接而配置。圆板部169呈与二次辊齿轮168具有相同中心轴线的大体圆板状。圆板部169的直径比二次辊齿轮168的直径大,比第二惰轮164的直径小。
[0234]小径套节侧突状部170构成二次辊齿轮168的右方部分。小径套节侧突状部170从圆板部169的左表面向左方突出,具有沿着圆板部169的径向延伸的大体突条状。
[0235]滑块162配置在大径套节160与小径套节161之间。滑块162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滑块162具有大径套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