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2312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镜头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这样一种镜头驱动装置:所述镜头驱动装置具有由线圈和磁铁构成的电磁驱动式的驱动部。在这种镜头驱动装置中具有沿光轴方向驱动镜片框的自动聚焦用驱动装置和沿与光轴方向相交的方向驱动镜片框的手抖动校正用驱动装置,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照相机兼有自动聚焦用驱动装置和手抖动校正用驱动装置。
所述镜头驱动装置能够通过设置对所驱动的镜片框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传感器,并基于位置传感器的输出,反馈控制镜片框的驱动。作为位置检测传感器而采用霍尔传感器等,所述霍尔传感器与镜片框一起移动来检测出构成驱动部的一部分的磁铁的磁场。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5140号公报
以往,具有位置检测传感器的镜头驱动装置形成为将位置检测传感器装设于柔性基板上,并将柔性基板的端子连接到支承部件的端子。然而,如果采取这种借助柔性基板的连接,则将位置检测传感器安装到柔性基板上时的位置偏差和将柔性基板连接到支承部件上的端子时的位置偏差积累到一起,若要以高位置精度来安装位置检测传感器,则需要高熟练度和慎重的操作。另外,由于需要以高尺寸精度来制造柔性基板,因此存在制造成本增高的问题。
由于检测对象(磁铁等)与位置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会因介入柔性基板而容易变得参差不齐,为了精确管理该距离、提高监测精度,而需要高标准的生产管理。而且,由于柔性基板的厚度与位置传感器之间的厚度被积累在支承部件上,因此,需要将从支承部件的表面到镜片框的距离隔开一定程度,因而存在有妨碍镜头驱动装置小型化和薄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以处理这种问题为课题的一个例子。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能够简单地安装用于反馈控制镜片框的驱动的位置检测传感器、能够以低成本且高的位置检测精度来安装、不必采用高标准的生成管理就能获得高的位置检测精度、尽可能缩窄支承部件与镜片框之间的间隔,来实现镜头驱动装置的小型化以及薄型化等。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镜片框;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在驱动方向上弹性支承所述镜片框;驱动部,所述驱动部沿光轴方向和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中的一方或两方驱动所述镜片框;以及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支承部并检测所述镜片框的位置,所述支承部具有与所述支承部一体并连接到所述传感器的电路和容纳所述传感器的凹部,所述电路的端子露到所述凹部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镜头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A、图2B为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镜头驱动装置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2A为俯视图,图2B为图2A的X-X剖视图)。
图3A、图3B为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镜头驱动装置的基底支承部件的说明图(图3A为俯视图,图3B为后视图)。
图4为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镜头装置的基底支承部件的说明图(图3A中的Y-Y剖视图)。
图5A、图5B为示出了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电子设备的说明图(图5A为照相机,图5B为携带信息终端)。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镜头驱动装置,2:镜片框,2A:前面,
2AU2A2:前侧安装部,2S:镜头筒安装口,
2C:后侧安装部,
3:支承部,4:驱动部,
5:保护框,5A:中央开口,
6(6A、6B):位置检测传感器,
10:可动支承部件,10A、10B、10C、10D:前端安装部,
10E:后端安装部,10P:磁铁保持部,
11、12:前侧板簧(板簧),
11A、11B、12A、12B:外侧安装部,
11CU2C:内侧安装部,
11D、11E、12D、12E:弹性部,
13:后侧板簧(板簧),
13A:外侧安装部,13B:内侧安装部,
13C:弹性部,14(14A、14B、14C、14D):支承线,
15:基底支承部件,15A:中央开口,15B:底板,
15C:线保持部,15D:线圈支承部,15E:传感器支承部,
15F:外部连接端子,16:电路,16A、16B、16C、16D:端子,
17:凹部,20:聚焦线圈,21:磁铁,
22(22A、22B):手抖动校正线圈,
F:滤光器框,100:照相机,200:携带信息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镜头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镜头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图2A为俯视图,图2B为图2A的X-X剖视图)。
镜头驱动装置1具有镜片框2、支承部3以及驱动部4。镜片框2具有安装省略了图示的镜头筒的镜头筒安装口 2S。镜头筒安装口 2S的中心轴线成为镜头的光轴。以下,以镜头的物体侧为“前”、以镜头的像侧为“后”进行说明。在图中,以Z方向表示光轴方向,以X、Y方向表不与光轴相交的方向。
驱动部4沿光轴方向和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中的一方或两方驱动镜片框2。图示的例子示出了具有沿光轴方向驱动的自动聚焦用驱动部和沿与光轴相交的方向驱动的手抖动校正用驱动部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只具有自动聚焦用驱动部或者只具有手抖动校正用驱动部。在图示的例子中,驱动部4具有:聚焦线圈20,所述聚焦线圈20绕光轴卷绕于镜片框2的主体部;磁铁21,所述磁铁21为四个且配置于镜片框2的周围;以及手抖动校正线圈22(22A、22B),所述手抖动校正线圈22(22A、22B)分别配置于四个磁铁21中的磁场方向垂直相交的两个磁铁的后方。
支承部3在驱动部4的驱动方向上对镜片框2进行弹性支承。利用驱动部4的推力与支承部3的弹性力的之间的平衡来控制镜片框2的位置。图示的例子示出了在光轴方向上和与光轴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对镜片框2进行弹性支承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只在光轴方向上对镜片框2进行弹性支承。
在图示的例子中,支承部3具有:可动支承部件10 ;前侧板簧(板簧)11、12 ;后侧板簧(板簧)13 ;支承线14以及基底支承部件15。可动支承部件10绕光轴包围镜片框2,从而在光轴方向上弹性支承镜片框2,并且自身在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被弹性支承。图示的可动支承部件10形成为在光轴周围具有角部的矩形状,角部形成为保持上述的磁铁21的磁铁保持部10P。
在可动支承部件10的前端安装部10A、10B安装有前侧板簧11的外侧安装部11A、11B,前侧板簧11的内侧安装部11C安装在设置于镜片框2的前面2A的前侧安装部2A1。在可动支承部件10的前端安装部10C、10D安装有前侧板簧12的外侧安装部12B、12A,前侧板簧12的内侧安装部12C安装在设置于镜片框2的前面2A的前侧安装部2A2。
前侧板簧11在外侧安装部11A、11B与内侧安装部11C之间具有弹性部11D、11E,同样,前侧板簧12在外侧安装部12A、12B与内侧安装部12C之间具有弹性部12E、12D。
[0017]在可动支承部件10的后端安装部10E安装有后侧板簧13的外侧安装部13A,后侧板簧13的内侧安装部13B安装在设置于镜片框2的后面的后侧安装部2C。后侧板簧13在外侧安装部13A与内侧安装部13B之间具有弹性部13C。
镜片框2的前侧经由具有弹性部11D、11E、12D、12E的前侧板簧11、12,支承于可动支承部件10的前侧,镜片框2的后侧经由具有弹性部13C的后侧板簧13,支承于可动支承部件10的后侧。由此,在沿着光轴方向的驱动方向上,可动支承部件10对镜片框2进行弹性支承。
基底支承部件15配置于镜片框2以及可动支承部件10的后侧,并且在底板部15B具有使透过镜头的光通过的中央开口 15A。在图示的例子中,基底支承部件15与可动支承部件10相同,形成为在光轴周围具有角部的矩形状,并在角部具有线保持部15C。
支承线14(14A、14B、14C、14D)相对于弯曲而具备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