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543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减色法混合原则和互补色效应 而非使用分离光吸收元件来改进亮区对比度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 )是一种利用气体放电现象来显示图像的平板显示器。 PDP作为能够代替阴极射线管(.CRT )显示器的下 一代平板显示器而由于其在显示能 力、亮度、对比度、残留影响和视角等方面以及进一步在更薄而且能够实现大尺寸 显示等方面优良的显示性能,而被广泛关注。在典型的PDP中,当在限定于两个基板之间的多个放电单元中发生放电时,会产 生紫外线,并且紫外线被转化成观察者能够看到的可见光,因而通过可见光的发射 而获得图像。这时,当入射到透明前基板的外部可见光被从白色透明介电层、白色障肋障肋、 表面上是白色的荧光体等反射回来然后从前基板被放电时,反射亮度增加,因而降 低了 PDP的亮区对比度。筌于以上问题,根据传统的方法,使用具有低亮度的暗色材料来形成黑色条紋以 吸收外部入射光从而降低反射亮度。但是,为了单独地形成暗色条紋,需要另外的 粘胶涂敷和图形形成(patterning )工艺,此外,由于黑色条紋仅形成在非显示区 域以防止黑色条紋阻挡可见光的发射,仅在PDP非常有限的区域内对外部光进行吸 收。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基于减色法混合原则和互补色效应而非使用分离光吸收元件来改进亮区对比度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使用气体激励来显示 图像,并具有作为图像显示表面的前表面,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 着色层和至少 一个第二着色层,第 一着色层和第二着色层分别设置在彼此的前面或 者后面,并分别用互补第 一和第二色进行着色。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具有图像显示 表面的前基板;设置成面对所述前基板的后基板;限定处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 板之间的多个放电单元的障肋;延伸越过所述放电单元并进行感应放电的多个放电 电极;设置在所述前基板上的前介电层,所述放电电极掩蔽在所述前介电层内;在 所述放电单元内被涂敷的焚光体;以及填充在所述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气体,其中, 所述前基板和所述荧光体分别用所述互补的第 一 色和第二色进行着色,,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具有图像显示 表面的前基板;设置成面对所述前基板的后基板;限定处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 板之间的多个放电单元的障肋;延伸越过所述放电单元并进行感应放电的多个放电 电极;设置在所述前基板上的前介电层,所述放电电极掩蔽在所述前介电层内;在 所述放电单元内被涂敷的荧光体;以及填充在所述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气体,其中, 所述前基板、所述前介电层以及所述荧光体的设置依次地从前到后,并交替地用所 述互补第一色和第二色进行着色。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具有图像显示 表面的前基板;设置成面对所述前基板相的后基板;限定处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 基板之间的多个放电单元的障肋;相邻地支持在所述前基板上以在放电单元中进行 感应放电的多个放电电极;其中掩蔽有放电电极的前介电层;在所述》文电单元内被 涂敷的荧光体;以及填充在所述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气体,其中,所述前基板、所述 前介电层、所述荧光体和所述后基板的设置依次地从前到后,并交替地用所述互补 第一色和第二色进行着色。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具有图像显示 表面的前基板;设置成面对所述前基板的后基板;限定处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应放电的多个放电电极;其中掩蔽有放电电极的前介电层,多个寻址电极延伸与放电电极相交并相邻地被支持在所述后基板上;其中掩蔽有寻址电极的后介电层;在 所述放电单元内被涂敷的焚光体;以及填充在所述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气体,其中, 所述前基板、所述前介电层、所述荧光体、所述后介电层和所述后基板设置成依次 地从前到后,并交替地用所述互补第 一 色和第二色进行着色,,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具有图像显示 表面的前基板;设置成面对所述前基板的后基板;限定处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 板之间的多个放电单元的障肋;延伸越过所述放电单元并进行感应放电的多个放电 电极;设置在所述前基板上的前介电层,所述放电电极掩蔽在所述前介电层内;在 所述放电单元内被涂敷的荧光体;以及填充在所述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气体,其中, 所述前基板、所述前介电层和所述荧光体设置成依次地从前到后,并分别用构成互 补色关系的第一色、第二色和第三色进行着色。


通过参照附图对示范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i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 一 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沿图i中II-ii线和n'-n'线的垂直剖面图;图3是示出不同颜色的减色法混合和互补色关系的色环图;图4是图2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改进实施例;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垂直剖面图;图6是图5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改进实施例;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垂直剖面图;图8是图7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改进实施例;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垂直剖面图图IO是图9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改进实施例;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垂直剖面图;图12是示出三色的互补色关系的混色图;图13是图11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改进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示出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附图来更加充分地描述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而图2是沿图i中n-ii线和n,-ir线的垂直剖面图。参照图i和图2,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PDP)包括被设置成相互面对并且相互隔开有一预定距离的前基板110和后基板120,以及障肋设置在前基板110和后基板120之间以限定多个放电单元S的障肋 124。前基板110和后基板120可以是由玻璃材料制成的玻璃基板。障肋124把多个 放电单元限定为独立的发射区域。图1和图2示出,障肋124排列成在一个方向上 延伸成相互平行的开放型条纹图案。不过,障肋124也可以是封闭型矩阵图案。多个放电电极对114被设置在前基板110和后基板120之间 放电电极对114 可以相互平行地排列以延伸越过放电单元S ,并可以支持在前基板110上。放电电 极对114中的每一对都可以包括被设置成相互面对的透明电极112和总线电极113。 同时,多个寻址电极122可以以这种方式设置在后基板120上,即,寻址电极U2 延伸与放电电极对114相交,放电电极对114和寻址电极122可以分别掩蔽在覆盖 前基板110和后基板120的前介电层111和后介电层IZI之内。前介电层111和后 介电层121在放电期间保护放电电极对114和寻址电极122使之免受离子撞击,并 提供有利于放电的环境。主要由Mg0制成的保护层ll5可以进--步设置在覆盖放电 电极对114的前介电层111的下表面上。菱光体125分布在由障肋124所限定的区域内。荧光体125用于把由放电产生的 紫外(l)V)线转化成预定的单色光。例如,可以按照预定的阵列对红色、绿色和蓝 色荧光体125R、 125G和125B进行涂敷。放电单元S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对应于经涂 覆的荧光体的光色(light color)。同时,尽管没有示出,放电单元S填充有放电 气体,该放电气体能够由放电而激活从而产生UV线。前基板110用第一色进行着色,定光体125用不同于第一色的第二色进行着色。 减色法混合发生在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进行着色的前基板110和荧光体125的重叠区 域内,因而降低了亮度和饱和度。结果,重叠区域呈现暗色。术语"减色法混合" 表示这样的特点随着不同颜色颜料的混合,所产生的颜色越深。图3示出了已知的色环。参照图3,在相邻位置对颜色进行混合会产生中间色(intermediate color ), 对位置相互4交远的颜色进4亍混合会产生近灰色(near - gray color )。对处于相互 对立位置的互补色进行混合会产生黑色和近黑色。如图3所示的色环,有很多互补 色对,比如,红色-青色,黄色-靛色,和蓝色-橙色,例如,前基板110的第一色和焚光体125的第二色可以相互唯一地从互补的蓝色 和橙色中选择出来。当从外部观察互补着色的前基板110和突光休125时,由于互 补色的减色法混合,前基板110和荧光体125的重叠区域呈现深黑色或者近黑色。 结果是,入射到PDP上的外部光被黑色区域吸收,因此,降低了外部光的反射,并 加强了图像的对比特性。前基板11 0和荧光体12 5可以包含对应于所选择的颜色的 着色材料,比如,蓝色着色材料(例如Mn, Ni,或Co) >以及橙色着色材枓(例如 Cu, Sb或Cr ) ,—■与传统的无色透明玻璃基板相比较时 > 由于阻碍或者面板内产生的某些可见光的 选择性传播等,着色的前基板会造成发射亮度方面的某种损失。但是,由于通过透 明前基板和透明前介电层进入面板的外部光线能够被因为荧光材料本色而呈现白色 的荧光体所反射,因此传统的PDP不能防止降低图像质量的外部光线反射。本发明 中,通过互补色的混合而使得外部光线的反射被大量地降低。因此,由于着色前基 板而造成的发射亮度的降低能够被充分地补偿,因而大大改进了用作图像质量指示 (indicator)的亮区对比度。在 一 般地颜色显示中,通过不同的单色光的组合而产生全色图像。根据波长范围, 单色光有对总亮度产生不同的贡献。 一般而言,主要通过光的三基色即红色、绿色 和蓝色的組合来产生色彩图像。已知的是,大约50%的总亮度是由绿色光实现的, 因此,绿色光对于总亮度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因此,当通过向绿色荧光体上添加着 色材料来降低发射效率时,整个显示上的亮度将会发生减少,.这样一来,可以根据 荧光体的类型来选择性地实施着色,而不是对所有的荧光体进行着色。例如,为了 维持亮度,可以不对绿色荧光体进行着色,而对其它的红色和/或蓝色荧光休进行着 色。另外,考虑到荧光体具有不同的发射效率,比如,着色材料没有被添加到具有 最低发射效率的蓝色荧光体,而对其它的红色和/或蓝色荧光体进行着色,从而实现 色调的整体平衡。图4是示出根据图2中实施例的改进实施例的PDP的垂直剖面图」本发明的当前 实施例与本发明的前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障肋124,以及荧光体125用第二色 进行着色。也就是说,考虑到互补第一色和第二色当重叠时呈现互补色效应,当前 基板110用第一色着色时,以及非显示区域的障肋124,和爽光体125用与第一色互 补的第二色进行着色时,能够在整个显示表面上基本实现对外部光基于互补色效应 的吸收。障肋124'可以通过在预定区域对含有着色材料的障肋胶进行涂敷而形成。 例如,蓝色着色材料比如Mn、 Ni或Co ,或橙色着色材料比如Cu、 Sb,或Cr可以 被添加到公用障肋胶(paste.)内以形成蓝色或橙色着色的障肋。当从显示图像的前基板110处进行观察时,障肋124,必须呈现预定的颜色。因 此,尽管障肋124 可以被全部着色,但是仅仅接近前基板110的障肋124'的顶部可 以被选择性进行着色。 (第二实施例)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DP。在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中,前基板110 和荧光体125用预定颜色进行着色,与前面的实施例类似。但是,本发明的当前实 施例与前面的实施例是不同在于,前介电层lll'也用预定的颜色进行着色。更详细 地说来,为了交替地分配互补第一色和第二色,前基板110用第一色进行着色,前 介电层lll'用第二色进行着色,荧光体125用第一色进行着色。因此,前基板iio的第一色和前介电层iir的第二色的组合产生互补色效应, 并且,进--步地,前介电层iir的第二色和荧光体的第一色的组合产生另一种 互补色效应,因而实现所谓的"双互补色效应"。即,当互补第一色和第二色交替地被堆叠时,从PDP的显示表面观察到更深的黑色区域,因而双倍地增加了对外部 光的吸收效应。通过比较根据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的双互补色结构和图2所示单互补色结构的外部光反射亮度和亮区对比度,可以可靠地给出这种双互补色效应的效果,双互补色结构的外部光反射亮度是8. 2cd/m',其与单互补色结构的外部光反射亮度 (10. 2cd/nT')相比是改良的。外部光反射亮度影响作为图像质量指示的亮区对比度 比例,并且亮区对比度比例可以定义如下。亮区对比度比例-,亮度+背景魏外部光反射亮度+背景亮度其中,峰值亮度是在面板中所能达到的最亮光输出等级的亮度,即,当所有的256 个灰度级都被显示时所达到的亮度。而背景亮度是面板中所能达到的最弱光输出等 级的亮度,即当灰度级是0时所达到的亮度。如同在同样情况下所测量的那样,单 互补色结构的亮区对比度比例大约是93: 1,而根据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的双互补色 结构的亮区对比度比例系数大约是120: 1。这表明双互补色效应能够有效地改进亮 区对比度比例。如上文所述,第一色和第二色可以从许多互补色对中进行选择。例如,第一色和 第二色可以相互唯--地从蓝色和橙色中进行选择。这种情况下,直接暴露在外部光 下的前基板111可以用具有较低亮度的蓝色进行着色。图6是示出根据图5实施例的改进实施例的PDP的垂直剖面图。参照图6,隔开 荧光体125的障肋124,用与荧光体125相同的颜色进行着色,.因此,在本发明的当 前实施例中,双互补色效应可以延伸越过发射区域到达非显示区域,其中,发射区 域其中布置有荧光体125,非显示区域其中布置有障肋124'。 (第三实施例)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PDP的垂直剖面图。参照图7,前基板110、 前介电层lll',爽光体125和后基板120,用预定颜色进行着色。通过交替地堆叠互 补第一色和第二色可以实现多重互补色效应。更详细地-沈,前基板110用第一色进 行着色,前介电层lll,用第二色进行着色,荧光体12S用第一色进行着色,后基板120'用第二色进行着色。这儿,前基板iio和前介电层iir的颜色组合提供了一种 互补色效应,前介电层iir和荧光体125的色组合提供了另一种互补色效应,荧光体125和后基板12 0'的涩组合进-一步提供了又一种互补色效应。这样,在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表面通过三互补色效应呈现更深的黑 色,从而促进外部光的吸收,产生更清楚的图像。三互补色效应的效果通过比较外 部光反射亮度和亮区对比度比例可以得到可靠地呈现。外部光反射亮度按照单互补 色结构(大约10. 2cd/m2 )、双互补色结构(大约8. 2cd/m2 )和三互补色结构(大约 6. 6cd/m2 )的顺序逐渐降低。另外,如同在相同条件下所测得的那样,单互补色结 构的亮区对比度比例大约是93: 1,双互补色结构的亮区对比度比例大约是120: 1,而根据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的三互补色结构的亮区对比度比例大约是151: 1。这表明, 多互补色效应能够极大地改进亮区对比度比例 同时,当对不具有互补色效应的传 统结构和根据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的结构进行比较时,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结构的外部 光反射亮度是6. 6cd/m2,与传统结构的外部光反射亮度(]5.2cd/m2)相比,得到了 极大地改进,,因此,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结构的亮区对比度比例是151: 1,与传统结 构的亮区对比度比例(7 0: 1 )相比,得到了极大的改进。着色的荧光体125能够通过透明前基板IIO和前介电层lll'在图像显示表面上 显示预定的颜色。因此,前基板110、前介电层lll'以及荧光体125之间发生的颜 色混合不受影响。但是,为了使着色的后基板120'的颜色通过相对不透明的菱光体 125后是可见的,并使得在图像显示表面上把这种颜色与其它颜色混合起来,可能 必须根据后基板120'的位置来改变荧光体125的厚度。例如,荧光体125其被支持 在后介电层121上的部分可以调整为薄于荧光体125其被支持在障肋l .4上的部分。 作为参考,后介电层121 —般具有光透明度,因而,并不会阻挡着色的后基板120' 的颜色。第一色和第二色可以从许多互补色对中选出出来'例如,可以使用蓝色和橙色。 考虑到暴露在外部的前基板110的颜色必须最明显地显示在图像显示表面上以及荧 光体125的发射效率根据着色材料的类型而改变,所以可以适当地对构成元件进行 大体上的着色。图8是示出根据图7实施例的改进实施例的PDP的垂直剖面图。参照图8,隔开 荧光体125的障肋]24'用与荧光体125相同的颜色进行着色。整个图像显示表面包 括发射区域和非发射区域由于着色的荧光体125和障肋124,而呈现黑色,从而获得 更清楚的图像。(第四实施例)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PDP的垂直剖面图。参照图9,前基板110、 前介电层111'、荧光体12 5、后介电层121,以及后基板120'用预定的颜色进行着色。 通过交替地重叠互补第-一色和第二色,可以实现多互补色效应。详细地说,前基板 110用第一色进行着色,前介电层lll'用第二色进行着色,荧光体125用第一色进 行着色,后介电层121、用第二色进行着色,后基板120,用第一色进行着色。通过设置在相互之上的元件的互补色的混合,图像显示表面呈现更深的黑色,其在吸收外 部光方面更有优势,从而获得更清楚的图像。可以通过比较外部光反射亮度和亮区 对比度比例来可靠地呈现上述的四互补色效应的效果。外部光反射亮度按照单互补 色结构(大约10. 2cd/m2 )、双互补色结构(大约8. 2cd/m2 )、三互补色结构(6. 6cd/m2 ) 和四互补色结构(5. 8 c d / m2 )的顺序逐渐降低。进 一 步地,如同在同样条件下测得 的那样,单互补色结构的亮区对比度比例大约是.93: 1,双互补色结构的亮区对比 度比例大约是120: 1,三互补色结构的亮区对比度比例大约是151: 1,根据本发明 当前实施例的四互补色结构的亮区对比度比例大约是172: 1。这表明,多互补色效 应能够极大地改进亮区对比度比例。同时,当对不具有互补色效应的传统结构和根 据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的结构进行比较时,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结构的外部光反射亮度 是5. 8cd/m2,其与传统结构的外部光反射亮度(15. 2cd/m2 )相比得到了极大地改进。 因此,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结构的亮区对比度比例是172: 1,其与传统结构的亮区对 比度比例(70: l)相比,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与上文所述类似,为了使后介电层121'和后基板120'的颜色通过相对不透明的 菱光体125后是可见的,并使得在图像显示表面上把这些颜色与其它颜色混合,可 能必须调整荧光体125的位置或相对厚度。同时,第一色和第二色可以从不同的互 补色对中选出。例如,可以使用蓝色和橙色。这种情况下,对于基本着色,颜色可 以按照蓝色、橙色、蓝色、橙色和蓝色的顺序从上到下进行排列,或者也可以按照 橙色、蓝色、橙色、蓝色和橙色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图IO是示出根据图9实施例的改进实施例的PDP的垂直剖面图。在互补第一色 和第二色被交替的结构中,如果障肋留作本来的材料颜色,即白色,则可以通过互 补色的混合来减轻外部光线吸收效应。因此,如图10所示,障肋124'可以用与荧 光体125相同的颜色来着色。因此,障肋124'与前基板110和前介电层lll'的多互 补色效应可以在与障肋124,相对应的非发射区域内实现。 —(第五实施例)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PDP的垂直剖面图。参照图11,类似于上 一个实施例,PDP包括由障肋124在被设置成相互面对的前基板120和后基板120' 之间所限定的放电单元S。放电电极114相互平行排列,以延伸越过放电单元S,用荧光体225涂敷由障肋124所限定的区域。放电电极114和寻址电极122分别用前 介电层211和后介电层121进行覆盖。前介电层2]1最好用由MgO制成的保护层115来覆盖。前基板210用第一色进行着色,前介电层211用第二色进行着色,而荧光体225 用第三色进行着色。通过设置在相互之上的元件的互补色的重叠,形成了外部光被 吸收的暗区。这可以通过减色法混合来解释随着对不同的颜色进行混合,所产生 的颜色的亮度和饱和度逐渐降低,,图12是示出颜料三基色的减色法混合的图。参照图12,当颜料的三基色即绛红 色、黄色和青色被混合时,发生互补色的减色法混合,进而生产黑色。对绛红色、 黄色和青色中的任意两种进行混合将产生与另 一 种颜色互补的颜色。比如,把绛红 色与黄色混合将产生与青色互补的红色。同样地,把黄色与青色混合将产生与绛红 色互补的绿色,把绛红色与青色混合将会产生与黄色互补的蓝色。因此,再次参照图11,当对第一到第三色在垂直方向进行分配并且相互唯一地 从上述三基色中进行选择时,在PDP内三基色的重叠区域将呈现黑色,有利于吸收 外部光。这种减色法混合的效果可以通过对根据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的PDP与传统的 无色PDP在外部光反射亮度和亮区对比度比例方面进行比较而得到可靠的呈现。如 在相同条件下所测得的那样,根据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的PDP的外部光反射亮度由于 减色法混合而是10. 2cd/n ,低于传统PDP的外部光反射亮度(15. 2cd/m2 )。进一 步,如在相同条件下所测得的那样,传统PDP的亮区对比度比例是70: 1,而根据 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的PI)P的亮区对比度比例是9 3: 1 这表明通过减色法混合极大 地改善了图像质量。大体上通过将三基色施加到构成部件上时,可以作出多种不同的选择。例如,前 基板210可以用绛红色进行着色,前介电层ni可以用黄色进行着色,荧光体225 可以用青色进行着色,,作为替换,前基板210、前介电层211和荧光体225可以分 别用青色、黄色和绛红色进行着色。但是'在实际颜色选择时,直接暴露在外部光 下的前基板210最好用更深的颜色进行着色。另外,为了根据个人偏好而整体提供 特别的颜色,或为了添加颜色校正功能,前基板210可以用从三基色中选出预定颜 色进行优先着色。如上文所述,为了实现全色图像,可设置焚光体22 5使之包括分別提供不同单色 光的红色荧光体22 511、绿色荧光体22SG和蓝色荧光体22 5B。考虑由于着色、定光 体225的发光效率等因素而造成的亮度降低,可仅选择性地对预定的菱光体进行着色。在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中,由于焚光体225仅仅设置在发光区域内,在对应于障 肋124的非发光区域内,不能预期三基色的减色法混合。具体说来,如果障肋124 呈现障肋材料本来的颜色即白色,对外部光的吸收效果更差.,因此,如图13所示, 障肋224可以用与焚光体225相同的颜色进行着色。此处,由于在PDP前方所感知 的视觉效果比较重要,所以尽管障肋224可以被全部着色,但是仅仅部分障肋224 (图13中的顶部)可以被选择性地进行着色。这样,由于着色的障肋224和着色的 焚光体225被设置在互补的区域内,所以可以大体期待在整个显示表面上通过对三 基色的混合而对外部光进行吸收,所述整个显示表面包括对应于荧光体225的发光 区域和对应于障肋224的非发光区域。上文中,使用颜料的三基色即绛红色、黄色和青色作为上述第一到第三色的例子。 但是,假定对所选择的三种颜色中的两种进行混合而产生一种与另 一 种颜色互补的 颜色,那么可以应用上述互补色的减色法混合。因此,第--到第三色并不限于预定 的颜色,而应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本发明中,互补色是在显示器内的重叠区域内进行着色的,因此,通过减色法混 合,图像显示表面整个呈现黑色。因此,不需要形成用于吸收外部光的公共黑色条 紋,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并减少了制造工序,从而促进产量增加。另外,与传统的 PDP中外部光的吸收仅发生于对应于黑色条紋的非显示区域不同,在本发明中,可 以在包括显示和非显示区域的整个显示表面上大体实现外部光的吸收。具体说束,根据本发明,需要时显示器可以设计成其中具有堆叠互补色的组合以 用于外部光的吸收,从而根据所需的特点来极大地增强图像鲜活性。上文中,通过各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和描述,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不偏离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 况下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通过使用气体激励来显示图像并具有作为图像显示表面的前表面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着色层和至少一个第二着色层,所述第一着色层和所述第二着色层分别设置在彼此的前面或者后面,并分别用互补第一和第二色进行着色。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和所述第二色是相互唯 一 地从蓝色和橙色中选择出来的。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相互面对设置的前基板和后基板;障肋,所述障肋限定了处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的多个放电单元; 延伸越过所述放电单元并进行感应放电的多个放电电极; 在所述放电单元内被涂覆的焚光体;以及 填充在所述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气体,其中,所述前基板和所述荧光体分别用作所述第一着色层和所述第二着色层。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障肋进一步用 作所述第二着色层。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相互面对设置的前基板和后基板;障肋,所述障肋限定了处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的多个放电单元;设置在所述前基板上的前介电层,所述放电电极掩蔽在所述前介电层中; 在所述放电单元内被涂敷的荧光体;以及 填充在所述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气体,其中,所述前基板和所述荧光体用作所述第一着色层,而所述前介电层用作所 述第二着色层。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基板进一步用作所述第二着色层。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障肋进一步用作所述第一着色层。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相互面对设置的前基板和后基板;障肋,所述障肋限定了处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的多个放电单元; 延伸越过所述放电单元并进行感应放电的多个放电电极; 设置在所述前基板上的前介电层,所述放电电极掩蔽于所述前介电层内; 延伸与所述放电电极相交叉的多个寻址电极;设置在所述后基板上的后介电层,所述寻址电极掩蔽于所述后介电层内; 在所述放电单元内的被涂敷的焚光体;以及 填充在所述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气体,其中,所述前基板、所述荧光体和所述后基板用作所述第一着色层,而所述前 介电层和所述后介电层用作所述第二着色层,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障肋进一步用 作所述第一着色层,,
10. —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具有图像显示表面的前基板; 设置成面对所述前基板的后基板;障肋,所述障肋限定了处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的多个放电单元;延伸越过所述放电单元并进行感应放电的多个放电电极;设置在所述前基板上的前介电层,所述放电电极掩蔽在所述前介电层内;在所述放电单元内的被涂敷的荧光体;以及填克在所述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气体,其中,所述前基板和所述荧光体分别用所述互补第 一 色和第二色进行着色。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和所 述第二色是相互唯一地从蓝色和橙色中选择出来的。
12. —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具有图像显示表面的前基板;被设置成面对所述前基板的后基板;障肋,所述障肋限定了处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的多个放电单元;延伸越过所述放电单元并进行感应放电的多个放电电极;设置在所述前基板上的前介电层,所述放电电极掩蔽在所述前介电层内;在所述放电单元内的被涂敷的荧光体;以及填充在所述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气体,其中,所述前基板、所述前介电层和所述荧光体的设置依次地从前到后,并交替地用互补的第-- 色和第二色进行着色。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和所 述第二色是相互唯一地从蓝色和橙色中选择出来的。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和所 述第二色的第一互补混合发生在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前介电层的重叠区域内,而所 述第 一 色和所述第二色的第二互补混合发生在所述前介电层和所述焚光体的重叠 区域内。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基板用所 述第二色进行着色。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和所 述第二色的第 一互补混合发生在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前介电层的重叠区域内,所述 第 一 色和所述第二色的第二互补混合发生在所述前介电层和所述荧光体的重叠区 域内,而所述第 一 色和所述第二色的第三互# I、混合发生在所述荧光体和所述后基 板的重叠区域内。
17.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处于 所述障肋和所述后基板之间的后介电层,所述寻址电极掩蔽于所述后介电层内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介电层和 所述后基板分别用所述第二色和所述第 一 色进行着色。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和所 述第二色的第一互补混合发生在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前介电层的重叠区域内,所述 第 一 色和所述第二色的第二互补混合发生在所述前介电层和所述荧光体的重叠区 域内,所述第 一 色和所述第二色的第三互补混合发生在所述荧光体和所述后介电 层的重叠区域内,而所述第 一 色和所述第二色的第四互补混合发生在所述后介电 层和所述后基板的重叠区域内。
20. —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具有图像显示表面的前基板;设置成面对所述前基板的后基板;障肋,所述障肋限定了处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的多个放电单元; 延伸越过所述放电单元并进行感应放电的多个力文电电极; 设置在所述前基板上的前介电层,所述放电电极掩蔽于所述前介电层内; 在所述放电单元内的被涂敷的荧光体;以及填充在所述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气体,其中,所述前基板、所述前介电层和所述荧光体设置成依次地从前到后,并分 别用构成互补色关系的第 一 色、第二色和第三色进行着色。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色、所述第二色和所述第三色中选择出的两种颜色的混合产生其它色的互4卜。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所述 第二色和所述第三色是相互唯一地从由绛红色、黄色和青色构成的 一组颜色中选 择出来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使用气体激励来显示图像并具有作为图像显示表面的前表面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着色层和至少一个第二着色层,该第一着色层和第二着色层分别设置在彼此的前面或者后面,并分别用互补第一色和第二色进行着色。互补第一色和第二色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组成部件的重叠区域进行着色,从而增强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亮区对比度,同时并不产生黑色条纹。
文档编号H01J11/12GK101241826SQ200810080708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8日
发明者洪种基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