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579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光式背光源,尤其涉及一种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 散热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背光源由于光源位置不同,通常分为直下式背光源和侧光式背光源。直下式背光源没有导光板,直接将光源放置在光学膜组正下方;侧光式 背光源设有导光板,光源放置在导光板侧面,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换为面光 源。近年来,侧光式背光源因其轻薄而备受关注,并且,以发光二极管灯组 为光源的侧光式背光源即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凭借色彩还原性好、色彩 管理方便、亮度均匀性好、寿命长、安全、绿色环保、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已大量应用于中小尺寸面板显示器件中,正逐步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 视机等大尺寸面板显示器拓展。现有技术中,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la所示,包括 发光二极管灯组ll、电路板12、背板13、反射板14、导光板15和光学膜组 16;发光二极管灯组11选用顶发光发光二极管和侧发光发光二极管两种发光 二极管,如图lb、图lc;发光二极管灯组11焊接在电路板12—侧,电路板 12另一侧紧密贴装在背板13内表面;背板13底部放置一反射板14,反射板 14上边依次紧贴导光板15、光学膜组16,依靠框架17将上述各部件固定在 一起。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工作时,发光二极管灯组11发出的光射入导光 板15后,经由导光板15与反射板14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后射出导光板15上表面,透过光学膜组16形成均匀的面光源。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中的发光二极管 灯组处于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中,因此,发光二极管灯组点亮后所产生的 热量散热路径主要是经由电路板热传导至背板,进而耗散至空气中,随着 发光二极管灯组亮度和背光尺寸增大,发光二极管灯组功率会逐步增大, 散热问题更为突出。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以提高背光源的 散热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包括发 光二极管灯组、导光板及光学膜组,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出光面、所述导 光板的光入射面与所述光学膜组位于一个封闭空间内;所述发光二极管灯 组除出光面以外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 的外部空间连通。上述方案中,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可进一步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 板为L形、所述反射板的顶部与所述光学膜组相接;所述封闭空间可为由所 述反射板的反射面、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出光面、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 面与所述光学膜组构成的空间。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除出光面以外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所述侧 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可具体为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下 方的背板底部设有与所述外部空间连通的孔;或可具体为所述侧光式发 光二极管背光源的框架与所述背板重叠的部分设有与所述外部空间连通 的孔;或可具体为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背板边缘呈n形,所 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为顶发光发光二极管灯组,位于为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 供电的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背板边缘的壁部的侧表面;或可具体为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背板边缘呈Ti形,所述发光二极 管灯组为侧发光发光二极管灯组,为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供电的电路板固 定在所述背板边缘的顶部的下表面;或可具体为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 背光源的背板边缘呈工字形的右半边,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为两个侧光式 发光二极管,为所述两个侧光式发光二极管供电的两个电^各板,分别位于 所述背板边缘的顶部下表面、底部的上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可进一步包 括灯罩;所述灯罩为口字形;所述灯罩的右壁具有孔,所述发光二极管灯 组通过所述灯罩的右壁上的孔出光;所述封闭空间为由所述灯罩的右壁外 侧表面、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出光面、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与所述光 学膜组构成的空间;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为两组侧光式发光二极管,为所 述两组侧光式发光二极管供电的两个电路板,分别位于所述灯罩的顶部下 表面、底部的上表面;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所述 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具体为所述灯罩的左壁、所述 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背板、框架重叠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外部空间连 通的孔。
上述方案中,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封闭空间防止了光漏,又通过将 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 源的外部空间连通,使得发光二极管灯组基体发出的热量能够快速传播到外 部空间,提高了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散热性能,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漏 光现象的发生。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la为现有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示意图lb为现有发光二极管灯组为顶发光式的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剖面示意图;图lc为现有发光二极管灯组为侧发光式的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剖面 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实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实施例三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实施例四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实施例五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实施例六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主要通过设置 一 个封闭空 间,保证发光二极管灯组发出的光不外漏,并且,将发光二极管灯组除发 光面以外的部分所在的空间与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从而保证发光二极 管灯组发出的热量能快速传播到外部,以提高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 散热性能。封闭空间及发光二极管灯组除发光面以外的部分所在的空间与 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根据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结构不同而有所 变化,下面分别进行具体说明。实施例1图2所示为本发明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如 图2所示,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灯组21、电路板22、 背板23、反射板24、导光板25、光学膜组26和框架27;发光二极管灯 组21由发光二极管灯组成,发光二极管为顶发光式,发光二极管灯组21 直接焊接在电路板22上,电路板22贴装在背板23内侧面;导光板25紧 贴反射板24下侧的上表面;光学膜组26覆盖在导光板25上表面,并由 框架27将上述部件组装在一起;反射板24为L形,反射板24的顶部与光学膜组26相接,从而反射板24的反射面、发光二极管灯组21的出光面、 导光板25的光入射面与光学膜组26构成一封闭空间;发光二极管灯组21 的出光面、导光板25的光入射面与光学膜组26位于该封闭空间内,避免 了漏光,保证了发光二极管灯组21发出的光完全进入导光板25。设置在 反射板24上的通孔241将发光二极管灯组21发出的光与发光二极管灯组 基体分离,并在背板23底面对应发光二极管灯组21处开设若干通气孔 231,这样,发光二极管灯组除发光面以外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侧光 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保证了发光二极管灯组21发出的 热直接通过通气孔2 31耗散至空气中,提高了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 散热性能。 实施例2
图3所示为本发明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实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图,如 图3所示,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灯组31、电路板32、 背板33、反射板34、导光板35、光学膜组36和框架37;本实施例中, 发光二极管灯组31、框架37、背板33、反射板34、导光板35与光学膜 组36的结构关系同实施例一,导光板35紧贴反射板34下侧的上表面; 光学膜组36覆盖在导光板35上表面,因此,封闭空间也与实施例一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发光二极管灯组31由侧发光式的发光二极管灯组成,因此, 为发光二极管灯组供电的电路板32贴装在背板33的底部上表面,并由框 架37将上述部件组装在一起;设置在反射板34上的通孔341将发光二极 管灯组出光面与发光二极管灯组基体分隔开,并在框架37与背板33重叠 的部分设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内孔331、外孔371,即在背板33和框架37 侧面对应发光二极管灯组31处开设若干内孔331、外孔371,使发光二极 管灯组31发出的热直接通过内孔331、夕卜孔371耗散至空气中。
实施例3
图4为本发明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实施例三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灯组41、电路板42、背板 43、反射板44、导光板45、光学膜组46和框架47;本实施例中,发光二 极管灯组41、框架47、反射板44、导光板45与光学膜组46的结构关系 同实施例一,导光板45紧贴反射板44下侧的上表面;光学膜组46覆盖 在导光板45上表面,因此,封闭空间也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背板43的边缘呈n形,发光二极管灯组41由顶发光式发光二极管灯组成, 发光二极管灯组41供电的电路板42固定在背板43边缘的壁部的内表面; 这样发光二极管灯组41发出的热不在会约束在狭小空腔内,而是直接与 外部空间连通,将热量直接耗散至空气中,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 实施例4图5为本发明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实施例四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 所示,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灯组51、电路板52、背 板53、反射板54、导光板55、光学膜组56和框架57;本实施例中,发 光二极管灯组51、框架57、反射板54、导光板55与光学膜组56的结构 关系同实施例一,导光板55紧贴反射板54下侧上表面;光学膜组56覆 盖在导光板55上表面,因此,封闭空间也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 于发光二极管灯组51由侧发光式的发光二极管灯组成;背板53的边缘呈 tl形,为发光二极管灯组51供电的电路板52固定在背板53边缘的顶部的 下表面。这样,发光二极管灯组51基体完全暴露于空气中,发光二极管 灯组51发出的热不在会约束在狭小空腔内,而会直接耗散至空气中,更 进一步地提升了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散热效果。实施例5图6为本发明侧发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实施例五的剖面示意图,如图 6所示,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灯组61、电路板62、背 板63、反射板64、导光板65、光学膜组66和框架67;本实施例类似于 实施例三,封闭空间由反射板64的光反射面、光学膜组66的底表面及导光板65的光入射面构成,与外部空间的连通方式也为在背板63与框架67 的重叠部分开设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孔,本实施例中为内孔631,外孔671; 不同之处在于,发光二极管灯组有两组,因此反射板64的侧壁上多出一 组光的入射口 641;并且,背板63的边缘呈工字形的右半边,另一组发光 二极管灯组放置于背板63边缘的顶部下表面。 实施例6
图7为本发明侧发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实施例六的剖面示意图,如图 7所示,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灯组71、电路板72、背 板73、反射板74和灯罩75、导光板76、光学膜组77和框架78;发光二 极管灯组71由侧发光式的发光二极管灯组成,发光二极管灯组71直接焊 接在电路板72上;灯罩75为口字形,固定在背板73和框架78形成的空 腔内,两块电路板72面对面固定在灯罩75内表面,即分别位于灯罩75 的顶部下表面、底部的上表面;灯罩75的右壁具有右孔751,所发光二极 管灯组通过右孔751出光;这样,灯罩75的右壁外侧表面、发光二极管 灯组71的出光面、导光板7 6的光入射面与光学膜组7 7构成的封闭空间, 避免了光漏;并且,灯罩75的左壁、背一反73、框架78重叠的部分,设置 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孔,即,设置在灯罩75上的左孔752,背板73上的中 孔731和框架78上的外孔781,使发光二极管灯组发出的热直接通过灯罩 75上的左孔752、中孔731、外孔781耗散至空气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 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 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灯组、导光板光学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出光面、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与所述光学膜组位于一个封闭空间内;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除出光面以外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为L形,所述反射板的顶部与所述光学膜组相接;所 述封闭空间为由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出光面、所 述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与所述光学膜组构成的空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 发光二极管灯组除出光面以外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所述侧光式发光 二极管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具体为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下方的背板底 部设有与所述外部空间连通的孔。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 发光二极管灯组除出光面以外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所述侧光式发光 二极管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具体为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框 架与所述背重叠的部分"i殳有与所述外部空间连通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 述发光二极管灯组除出光面以外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所述侧光式发 光二极管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具体为所述侧发光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 背板边缘呈n形,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为顶发光发光二极管灯组,位于为 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供电的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背板边缘的 壁部的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除出光面以外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具体为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D背光源的 背板边缘呈Ti形,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为侧发光发光二极管灯组,为所述 发光二极管灯组供电的电路板固定在所述背板边缘的顶部的下表面。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 发光二极管灯组除出光面以外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所述侧光式发光 二极管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具体为所述侧发光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背 板边缘呈工字形的右半边,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为两个侧光式发光二极管 灯组,为所述两个侧光式发光二极管灯组供电的两个电路板,分别位于所 述背板边缘的顶部下表面、底部的上表面。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灯罩,所述灯罩为口字形,所述灯罩的右壁具有孔,所述发光二极管灯 组通过所述灯罩的右壁上的孔出光;所述封闭空间为由所述灯罩的右壁外侧表面、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的 出光面、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与所述光学膜组构成的空间;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为两组侧发光发光二才及管灯组,为所述两组侧发 光发光二极管供电的两个电路板,分别位于所述灯罩的顶部下表面、底部 的上表面;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除出光面以外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所述侧光 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具体为所述灯罩的左壁、所述侧光 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背板、框架重叠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外部空间连通的 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灯组、导光板及光学膜组,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出光面、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与所述光学膜组位于一个封闭空间内;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除出光面以外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上述方案中,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封闭空间防止了光漏,又通过将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使得发光二极管灯组基体发出的热量能够快速传播到外部空间,提高了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散热性能,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漏光现象的发生。
文档编号F21V7/00GK101307894SQ20081011367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9日
发明者万丽芳, 孙小斌, 张丽蕾, 刚 王, 王庆江, 邵喜斌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