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3967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各实施方式涉及等离子体显示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由障壁隔开的放电单元内部的磷光体层和多个电极。当驱动信号施加于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电极时,放电单元的内部发生放电。更具体而言,当通过将驱动信号施加于电极而在放电单元的内部发生放电时,放电单元中填充的 放电气体产生真空紫外线,从而使得障壁之间的磷光体发射可见光。利用可见光在等离子 体显示板的屏幕上显示图像。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在一个方案中,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显示板包括前基板;所述前基板 上的显示电极,所述显示电极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与所述前基 板相对的后基板;相邻的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障壁;与所述障壁相对 的黑层,所述黑层设置为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前基板上的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 极;和位于至少一个黑层上的辅助电极,其中,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之间的最 短距离gl不同于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g2。在另一个方案中,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显示板包括前基板;设置在所 述前基板上的基本上彼此平行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与所述前基板相对的后基板;所述 后基板上的障壁;与所述障壁相对的黑层,所述黑层设置为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前基板上的 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所述黑层包括位于两个相邻的扫描电极之间的第一黑层和位于 两个相邻的维持电极之间的第二黑层;和所述第二黑层上的辅助电极,其中,当所述两个相 邻的维持电极称作第一维持电极和第二维持电极时,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一维持电极之 间的最短距离不同于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二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


在此包含附图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并入并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其 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描述一同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图中图1和2图解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结构;图3图解了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示例性方法;图4和5详细图解了辅助电极;图6 10图解了辅助电极与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图11、12和13图解了距离gl与距离g2之比;图14、15和16图解了第二黑层;图17和18图解了第一黑层和第二黑层与扫描及维持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9 23图解了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排列结构;图24图解了第一黑层和第二黑层的结构;图25图解了辅助电极和总线电极的宽度;图26 28图解了辅助电极和障壁;和图29图解了辅助电极与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在附图中图解的本发明例的实施方式。图1和2图解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板100可包括其上设置有多个显示电极102和103的 前基板101,和其上设置有寻址电极113以与显示电极102和103相交叉的后基板111。显 示电极102和103可以是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在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上可以形成上介电层104以限制扫描电极102和 维持电极103的放电电流,并提供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的绝缘。上介电层114上可以形成保护层105以有利于放电条件。保护层105可以由具有 很高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材料如氧化镁(MgO)形成。寻址电极113上可以形成下介电层115以提供寻址电极113之间的绝缘。在下介电层115上可以形成条形、井形、三角形、蜂窝形等的障壁112以分隔放电 空间(即,放电单元)。因此,在前基板101和后基板111之间可以形成发射红光的第一放 电单元、发射蓝光的第二放电单元和发射绿光的第三放电单元等等。障壁112可包括彼此相交叉的第一障壁112a和第二障壁112b。第一障壁112a和 第二障壁112b的高度可以彼此不同。第一障壁112a可基本上平行于扫描电极102和维持 电极103,第二障壁112b可基本上平行于寻址电极113。第一障壁112a的高度可小于第二障壁112b的高度。因此,在排气过程和注入放 电气体的过程中,板100中的杂质气体可有效地排出至板100的外部,放电气体可均勻地注 入。由障壁112分隔开的各放电单元可填充放电气体。放电单元的内部可形成磷光体层114以在寻址放电时发射用于图像显示的可见 光。例如,在放电单元的内部可形成分别产生红光、蓝光和绿光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磷光体层。图1显示了各自具有单层结构的上介电层104和下介电层115。上介电层104和 下介电层115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多层结构。尽管寻址电极113可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宽度或厚度,不过放电单元内部的寻址电 极113的宽度或厚度可不同于放电单元外部的寻址电极113的宽度或厚度。例如,放电单 元内部的寻址电极113的宽度或厚度可大于放电单元外部的寻址电极113的宽度或厚度。可以在前基板101上设置基本平行于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的辅助电极 106。如图2所示,第一黑层107和第二黑层108可以设置为平行于前基板101上的扫 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辅助电极106可以设置在第二黑层108上。 辅助电极106可防止电荷在毗邻的放电单元之间移动,从而有助于防止串扰。辅助电极106可由具有优异导电性的材料,如银(Ag)、金(Au)、铜(Cu)、铝(Al)等形成。
在其上设置有辅助电极106的第二黑层108上、第一黑层107上、扫描电极102上 和维持电极103上可以设置上介电层104。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可包括透明电极102a和103a,以及总线电极102b和 103b。透明电极102a和103a可以由透明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形成。总线电极102b 和103b可以由诸如Ag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以改善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的导 电性。总线电极102b和103b可以由与辅助电极106相同的材料形成。在扫描电极102的透明电极102a和总线电极102b之间可以设置第三黑层200,在 维持电极103的透明电极103a和总线电极103b之间可以设置第四黑层210。当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黑层107、108、200和210如上设置时,可以防止来自外 部的光的反射。改善了显示图像的对比度特性。优选的是辅助电极106的宽度小于或基本上等于第二黑层108的宽度,从而通过 防止来自外部的光被辅助电极106反射来改善对比度特性。图3图解了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示例性方法。如图3所示,上升信号RS和下降信号FS可以在复位期RP供应至扫描电极Y以将 帧的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子场初始化。更具体而言,上升信号RS可以在复位期RP的上升期SU供应至扫描电极Y,下降 信号FS可以在上升期SU之后的下降期SD供应至扫描电极Y。上升信号RS在放电单元内 部可产生较弱的暗放电(即,上升放电)。因此,残留的壁电荷可均勻地分布在放电单元内 部。下降信号FS在放电单元内部可产生较弱的擦除放电(S卩,下降放电)。因此,残留的壁 电荷可均勻地分布在放电单元内部至稳定地发生寻址放电的程度。在复位期RP之后的寻址期AP,具有的电压大于下降信号FS的最小电压的扫描偏 压信号Vsc可供应至扫描电极Y。由扫描偏压信号Vsc下降的扫描信号Scan在寻址期AP 可供应至扫描电极Y。在帧的至少一个子场的寻址期供应至扫描电极的扫描信号的脉冲宽度可能不同 于在该帧的其他子场的寻址期所供应的扫描信号的脉冲宽度。一个子场中的扫描信号的脉 冲宽度可大于下一子场中的扫描信号的脉冲宽度。例如,扫描信号的脉冲宽度在连续排列 的子场中可以按照2. 6 μ s、2. 3 μ s、2. 1 μ S、1. 9 μ s等的次序逐渐减小,或者按照2. 6 μ S、 2. 3 μ s、2. 3μ s、2. 1 μ s、l. 9μ s、l. 9μ s 等的次序减小。当扫描信号Scan供应至扫描电极Y时,对应于扫描信号Scan的数据信号Data可 供应至寻址电极X。在扫描信号Scan与数据信号Data之间的电压差增加至复位期RP生成 的壁电荷引起的壁电压时,供应了数据信号Data的放电单元内可发生寻址放电。在寻址期AP之后的维持期SP,维持信号SUS可供应至扫描电极Y或维持电极Z中 的至少一个。图3显示出维持信号SUS可交替供应至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通过产生 寻址放电而选择的放电单元内的壁电压增加至维持信号SUS的维持电压时,每次供应维持 信号SUS之际,在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可发生维持放电(即,显示放电)。图4和5详细图解了辅助电极。如图4所示,辅助电极106的两端可以设置在板的内部。换言之,辅助电极106与 外部装置并未电连接而是处于浮动状态。在该情况中,由于毗邻辅助电极106的扫描电极102或维持电极103的电压造成的耦合现象所致,辅助电极106中可产生电压。因此,辅助 电极106的电压可由毗邻辅助电极106的扫描电极102或维持电极103的电压决定。与图4的描述不同,可以将预定电压施加至辅助电极106。例如,辅助电极106可 包括焊盘部分(未示出),并且可以通过该焊盘部分与外部地面连接。因此,辅助电极106 可保持在地面水平电压。作为选择,辅助电极106可以通过焊盘部分与外部驱动器连接,并 保持在大于地面水平电压且小于维持信号SUS的维持电压的正电压。如上,辅助电极106可防止电荷在毗邻的放电单元之间移动从而有助于防止串 扰。图5显示了称为第一放电单元的上放电单元300和称为第二放电单元的下放电单 元310。假定第一放电单元300是其中发生维持放电的启动单元,第二放电单元310是其中 不发生维持放电的停止单元。如果辅助电极如图5的(a)中所示未形成,则第一放电单元300中产生的维持放 电造成的电荷320可容易地移动至毗邻第一放电单元300的第二放电单元310。于是,电荷 320在不必发生维持放电的第二放电单元310中可产生维持放电。图像品质因串扰现象所 致而下降。另一方面,如果辅助电极106如图5的(b)中所示形成,则辅助电极106可防止第 一放电单元300中产生的电荷320移动至第二放电单元310。因此,可防止串扰现象。在排气过程和注入放电气体的过程中,可能有利的是平行于扫描电极102和维持 电极103的第一障壁112a的高度小于平行于寻址电极113的第二障壁112b的高度。然而, 在该情况中,因为电荷易于在毗邻的放电单元之间移动,所以串扰可能增多。因此,当第一 障壁112a的高度小于第二障壁112b的高度时,可优选设置辅助电极106。图6 10图解了辅助电极与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如图6所示,辅助电极106与显示电极102和103之间的距离gl和g2可彼此不 同。更具体而言,当在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设置辅助电极106时,辅助电极 106与维持电极103之间的距离gl可短于辅助电极106与扫描电极102之间的距离g2。如上,当辅助电极106与显示电极102和103之间的距离gl和g2彼此不同时,可 防止电荷在特定方向上移动。因此,可有效防止串扰。辅助电极106与显示电极102和103之间的距离可以是辅助电极106与显示电极 102和103的透明电极102a和103a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是距离gl和g2根据扫描顺序确定。如图7所示,当第一至第六扫描信号Scanl SCan6顺次供应至扫描电极Yl Y6 时,寻址放电可首先发生在由扫描电极Yl和对应于扫描电极Yl的维持电极Zl构成的第一 放电单元700中,然后寻址放电可发生在由扫描电极Y2和对应于扫描电极Y2的维持电极 Z2构成的第二放电单元710中。随后,寻址放电可依次发生在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放电 单元 720,730,740 和 750 中。在该情况中,第一放电单元700中的扫描操作可视为先于第二放电单元710中的扫描操作进行。此外,扫描电极Yl可视为先于扫描电极Y2进行扫描,维持电极Zl可视为 先于维持电极Z2进行扫描。换言之,在子场的寻址期中,向第一放电单元700供应扫描信号的供给时机可视为早于向第二放电单元710提供扫描信号的供给时机。当第一放电单元700中发生寻址放电时,由第一放电单元700中发生的寻址放电引起的电荷800可如图8所示向第二放电单元710移动。然后,当第二放电单元710中发 生寻址放电时,由第二放电单元710中发生的寻址放电引起的电荷800可如图8所示向第 三放电单元720移动。寻址放电引起的电荷800可按照扫描顺序移动。图8中,电荷800的移动方向由 箭头表不。当电荷800如图8所示按照扫描顺序移动时,未供应数据信号的放电单元(即,其 中不必发生寻址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可发生错误的放电。也就是,可能造成串扰现象。当然,电荷800也可以沿扫描顺序的方向(S卩,扫描顺序的正向)的相反方向(即, 扫描顺序的反向)移动。不过,因为沿反向移动的电荷800进入了其中已经发生寻址放电 的放电单元,所以不会发生错误的放电。此外,因为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未供应至其中已经 发生了寻址放电的放电单元,所以不发生错误的放电。可能造成下述串扰现象,其中由于电荷800沿扫描顺序的正向移动所致而发生错 误的寻址放电。如图9所示,为了防止串扰现象,可将辅助电极106设置为比第二放电单元710更 靠近第一放电单元700,而第一放电单元700的扫描操作先于第二放电单元710中的扫描操 作进行。更具体而言,将辅助电极106设置为靠近维持电极Zl和扫描电极Y2,将维持电极 Zl、辅助电极106和扫描电极Y2按所述顺序设置。如果维持电极Zl先于扫描电极Y2进行 扫描,则辅助电极106与维持电极Zl之间的距离gl可短于辅助电极106与扫描电极Y2之 间的距离g2。当距离gl短于距离g2时,可有效防止第一放电单元700中的电荷移动至第二放 电单元710。于是,有效地防止了寻址期的串扰现象。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当距离gl大于距离g2时,第一放电单元700中的电荷可 能易于移动至第二放电单元710。于是,第二放电单元710中可能不稳定地发生寻址放电, 第二放电单元710中甚至可能发生错误放电。因此,优选的是两个相邻的显示电极之间的辅助电极106设置为更靠近这两个相 邻的显示电极中的比另一个先进行扫描的那个显示电极,从而有效防止沿扫描顺序的正向 移动的电荷所造成的串扰。即,可能优选的是辅助电极106与该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短于 辅助电极106与另一个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图11、12和13图解了距离gl与距离g2之比gl/g2。图13中,对维持电极103先 进行扫描,然后对扫描电极102进行扫描。图11是显示比率gl/g2由0. 35变至1. 0时放电均勻性的比率。放电均勻性的比 率的计算方法如下。当遵照比率gl/g2制造的测试板中发生放电时,获取放电产生的光的分布照片。 假定gl/g2之比为1.0时放电均勻性的比率为100%。随后,众多试验参与者各自观察在比 率gl/g2由0. 35变至0. 91时获取的光分布的照片,然后基于在比率gl/g2为1. 0时假定 的100%的放电均勻性的比率来确定光分布照片的放电均勻性的比率。得到了由试验参与 者测定的放电均勻性的比率的平均值。
图11中,放电均勻性的比率为高值表明放电均勻地发生。图12是显示在比率gl/g2由0.35变至1.0时串扰发生率的曲线图。串扰发生率的计算方法如下。在遵照比率gl/g2制造的测试板上分别显示具有相同图案的图像。该具有相同图案的图像是易于观察串扰的图像。假定在比率gl/g2为1.0时串扰发生率为100%。众多试验参与者各自观察在比率gl/g2由0. 35变至0. 91时的该具有相同图案的图像,然后基于在比率gl/g2为1.0时假定的100%的串扰发生率确定图像的串扰发生率。 随后,得到了由试验参与者测定的串扰发生率的平均值。图12中,随着串扰发生率的下降, 串扰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如图11所示,当比率gl/g2为0.35 0.46时,放电均勻性的比率大约为15% 20%。即,该值表示放电均勻性较差。在该情况中,如图13所示,由于辅助电极106与维持电极103之间的距离gl过短, 可将辅助电极106设置为靠近维持电极103。因为辅助电极106具有导电性,所以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开始发生的放电可能被过度地引至辅助电极106。结果,光可能在放电单元内不均勻地产生。在该情况中,发射至维持电极103和辅助电极106之间的部分的光量可能大于发射至扫描电极102和辅助电极106之间的部分的光量。因此,图像品质可能劣化。例如,观 看者可能察觉到亮度随着观察者观看显示板的屏幕的方向的改变而急剧改变。此外,观看 者可能察觉到亮度在特定方向过度减小。因此,观看者可能察觉到显示板的图像品质由于 光的不均勻性所致而劣化。另一方面,当比率gl/g2为0.67 0.91时,放电均勻性的比率大约为72 % 85%。即,该值表明放电均勻性优异。在该情况中,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开始 发生的放电不会被过度引至预定方向。因此,放电均勻性可能优异。当比率gl/g2为0.58 0.63时,放电均勻性的比率大约为51% 53%。S卩,该 值表示放电均勻性良好。如图12所示,当比率gl/g2为0.91时,串扰发生率大约为75%。S卩,串扰的发生可能性小于比率gl/g2为1时的串扰的发生可能性。以上详细描述了在距离gl变得小于距离g2时串扰的发生可能性降低的原因。当比率gl/g2为0. 85时,串扰的发生率大约为45%。即,串扰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当比率gl/g2为0. 35 0. 75时,串扰的发生率大约为29% 35%。即,串扰的发生可能 性很低。考虑图11禾口 12的描述,比率gl/g2可以为0.58 0.91,或0.67 0.85。图14、15和16图解了第二黑层。如图14中所示,第二黑层108可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D1、D2和D3。图14中,辅助电极106左侧的维持电极103称为第一显示电极,辅助电极106右 侧的扫描电极102称为第二显示电极,第一显示电极103和辅助电极106之间的距离表示 为gl,第二显示电极102和辅助电极106之间的距离表示为g2。在该情况中,第二黑层108 的第二部分D2朝向第一显示电极103突出,第二黑层108的第三部分D3朝向第二显示电 极102突出。第二黑层108的第一部分Dl与辅助电极106重叠。
第三部分D3的宽度L2可以大于第二部分D2的宽度Li。在该情况中,即使距离 gl短于距离g2,也可以抑制来自外部的光的反射,因此可以防止对比度特性的降低。此外,当第三部分D3的宽度L2大于第二部分D2的宽度Ll时,即使第一显示电极 103与第二黑层108之间的距离LlO基本上等于第二显示电极102与第二黑层108之间的 距离L20,距离gl也可以短于距离g2。如图15所示,当第一显示电极103与第二黑层108之间的距离LlO基本上等于第 二显示电极102与第二黑层108之间的距离L20,且第三部分D3的宽度L2基本上等于第 二部分D2的宽度Ll时,距离gl可基本上等于距离g2。因此,可能难以获得减少串扰的效果。如图16所示,在第三部分D3的宽度L2基本上等于第二部分D2的宽度Ll的情况 中距离gl短于距离g2时,以距离g2彼此分隔开的第二显示电极102和辅助电极106之间 的区域可能过度增大。于是,来自外部的光可被第一障壁112a反射,因而对比度特性可能恶化。另一方面,当如图14中所示第三部分D3的宽度L2大于第二部分D2的宽度Ll时, 即使距离gl短于距离g2,第三部分D3也可能覆盖第二显示电极102与辅助电极106之间 的区域。于是,可防止来自外部的光被第一障壁112a反射,由此可防止对比度特性的降低。图17和18图解了第一黑层及第二黑层与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17所示,第一黑层107和第二黑层108彼此平行地设置在前基板101上,至 少一个扫描电极102和至少一个维持电极103插在第一黑层107和第二黑层108之间。第 一黑层107和第二黑层108交替设置。第一黑层107和第二黑层108可以与毗邻第一黑层107和第二黑层108的扫描电 极102和维持电极103间隔开。作为选择,如图18所示,第一黑层107和第二黑层108可 以分别连接到两个相邻的扫描电极102和两个相邻的维持电极103。在该情况中,第一黑层 107和两个相邻的扫描电极102的第四黑层210可形成一个共同的黑层,第二黑层108和两 个相邻的维持电极103的第四黑层210可形成一个共同黑层。图19 23图解了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排列结构。图19 23中省略了对第一
黑层和第二黑层的描述。两个扫描电极可以相邻地设置,两个维持电极可以相邻地设置。例如,图19显示 了两个相邻的扫描电极Yl和Y2、两个相邻的扫描电极Y3和Y4以及两个相邻的维持电极 Z2 禾口 Z3。在以上的电极排列中,可能优选的是辅助电极106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维持电极之 间。即,第二黑层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维持电极之间,辅助电极106设置在第二黑层上。在以上的电极排列中,通过减小两个相邻的扫描电极之间的电容和两个相邻的维 持电极之间的电容可以改善驱动效率。此外,放电时通过减小两个相邻的扫描电极之间的 电压差和两个相邻的维持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可以减少串扰。图20显示出扫描电极Y1、Y2和Υ3与维持电极Ζ1、Ζ2和Ζ3交替设置,图20中,假 定向扫描电极Υ1、Υ2和Υ3提供电压为180V的维持信号,向维持电极Ζ1、Ζ2和Ζ3提供0V。在该情况中,电荷1100在相邻的放电单元之间的移动可活跃地发生。例如,如图 20所示,如果扫描电极Υ2与维持电极Ζ2之间发生维持放电,则维持电极Ζ2与扫描电极Υ3之间,以及扫描电极Y2与维持电极Zl之间产生180V的电压差。扫描电极Υ2与维持电极Ζ2之间发生的维持放电所造成的电荷1100被引至扫描电极Υ3或维持电极Ζ1,并移动至与 发生维持放电的该放电单元相邻的放电单元。结果,在扫描电极Yl与维持电极Zl之间,或 扫描电极Υ3与维持电极Ζ3之间可发生维持放电。即,可能时常发生串扰现象。另一方面,如图21所示,当两个扫描电极相邻地设置且两个维持电极相邻地设置时,即使向扫描电极提供电压为180V的维持信号并向维持电极提供0V,维持电极Zl和Ζ2 与扫描电极Υ2和Υ3之间也产生OV的电压差。因为相邻的放电单元之间未产生电压差,所 以抑制了电荷1100的移动。因此,可减少串扰。下面将参照图22和23描述在两个相邻的维持电极之间设置辅助电极106的原因。图22显示了在两个相邻的扫描电极之间设置辅助电极。更具体而言,第一辅助电极106a设置在两个扫描电极Yl和Y2之间,第二辅助电极106b设置在两个扫描电极Y3和 Y4之间。图23图解了在图22所示的电极结构中的寻址期内的显示板的示例性操作。第一和第二辅助电极106a和106b被认为是浮动的。例如,当第一扫描信号Scan 1供应至扫描电极Yl时,由于供应至寻址电极Xl的 数据信号与第一扫描信号Scan 1之间的电压差所致可能发生寻址放电。此外,当第二扫描 信号Scan 2供应至扫描电极Y2时,由于供应至寻址电极Xl的数据信号与第二扫描信号 Scan 2之间的电压差所致可能发生寻址放电。当通过第一扫描信号Scan 1和数据信号发生寻址放电时,通过第一扫描信号 Scan 1的电压,在第一辅助电极106a中可产生第一下降信号fsl。第一下降信号fsl的电 压影响与第一辅助电极106a相邻的扫描电极Y2,因此扫描电极Y2上的壁电荷的分布状态 可能不均勻。于是,由第二扫描信号Scan 2和数据信号产生的寻址放电可能不稳定。当第 一下降信号fsl的电压具有过大值时,在寻址放电介由第一扫描信号Scan 1和数据信号发 生之际扫描电极Y2或第一辅助电极106a与寻址电极之间可能发生错误放电。如上,当辅助电极设置在两个扫描电极之间时,可能不稳定地发生寻址放电,或者 可能发生错误放电。因此,优选的是如图19所示将辅助电极设置在两个维持电极之间。图24图解了第一黑层和第二黑层的结构。第一黑层107和第二黑层108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各自具有不同宽度的第一部分 和第二部分。例如,图24显示出第一黑层107和第二黑层108各自包括具有第一宽度Sl 的第十部分和具有第一宽度S2的第二十部分。因为如图24所示第二黑层108包括第十部分108a和第二十部分108b,所以第二 黑层108上的辅助电极(未示出)可包括各自具有不同宽度的第十部分和第二十部分。第一黑层107和第二黑层108的第二部分可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障壁112a和112b 的交叉处。如上,当第一黑层107和第二黑层108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十部分和第二十部分 时,黑色区域可能增大。因此,对比度特性可得到改善。此外,当第一黑层107和第二黑层 108的第二部分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障壁112a和112b的交叉处时,在防止长宽比减小的同时 可增大黑色区域。因此,对比度特性可得到进一步改善。
图25图解了辅助电极和总线电极的宽度。如图25所示,辅助电极106的宽度W3可大于总线电极103b的宽度W4。辅助电极106的宽度W3可大于扫描电极102的总线电极的宽度以及维持电极103的总线电极103b
的宽度。如上,当辅助电极106的宽度W3大于总线电极103b的宽度W4时,辅助电极106 的蓄电容量可充分增大。因此,可以防止电荷在相邻的放电单元之间移动,并且可以减少串 扰。图26 28图解了辅助电极和障壁。如图26所示,辅助电极106的宽度W3可大 于第一障壁112a的上宽度W5并小于第一障壁112a的下宽度W6。此外,辅助电极106的宽 度W3可基本上等于第一障壁112a的上宽度W5或下宽度W6。当辅助电极106的宽度W3大于或等于第一障壁112a的上宽度W5并小于或等于 第一障壁112a的下宽度W6时,可以在防止电荷在相邻的放电单元之间移动的同时防止辅 助电极106与毗邻于辅助电极106的扫描电极102或维持电极103之间的电路短路。如图27所示,当辅助电极106的宽度W3小于第一障壁112a的上宽度W5时,辅助 电极106的蓄电容量可能因辅助电极106狭窄所致而减小。因此,难以防止串扰。此外,辅 助电极106与毗邻于辅助电极106的扫描电极102或维持电极103之间的距离Al可能过 度增大。因此,通过第一障壁112a反射的光量可能增多,对比度特性可能下降。如图28所示,当辅助电极106的宽度W3大于第一障壁112a的下宽度W6时,辅助 电极106与毗邻于辅助电极106的扫描电极102或维持电极103之间的距离A2由于辅助 电极106较宽所致而可能过度减小。在该情况中,辅助电极106与毗邻于辅助电极106的 扫描电极102或维持电极103之间可能发生电路短路,由此不稳定地发生放电。考虑到该点时,优选的是辅助电极106的宽度W3大于或等于第一障壁112a的上 宽度W5并小于或等于第一障壁112a的下宽度W6。图29图解了辅助电极与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如图29所示,辅助电极106与扫描电极102或维持电极103之间的距离G2可大 于扫描电极102与维持电极103之间的距离Gl。在该情况中,可防止扫描电极102与维持 电极103之间的着火电压过度上升,并且可以防止驱动效率的降低。此外,可防止扫描电极 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产生的放电被过度引至辅助电极106。本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方式、一类实施方式、示例性实施方式等等的任何提及表 明结合该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特性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这 类词语在本说明书中各处的出现并不一定都指的是同一实施方式。此外,当具体特征、结构 或特性结合任何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表明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其他实施方式实现该 特征、结构或特性的范围之内。尽管引用了许多说明性实施方式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不过应当理解,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设计出众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其将落入本公开的原理的范围之 内。更具体而言,在公开的内容、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对象组合排列的组成部分 和/或排列方面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除了组成部分和/或排列方面的各种变化和修 改之外,替换使用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是显而易见的。
权利要求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显示板包括前基板;所述前基板上的显示电极,所述显示电极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与所述前基板相对的后基板;相邻的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障壁;与所述障壁相对的黑层,所述黑层设置为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前基板上的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和位于至少一个黑层上的辅助电极,其中,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g1不同于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g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黑层包括其上未设置所述辅助电 极的第一黑层和其上设置有所述辅助电极的第二黑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黑层和所述第二黑层交替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显示电极包括透明电极和所述透 明电极上的总线电极,并且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是所述辅助电极与所 述透明电极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第一放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显示电极 先于第二放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二显示电极进行扫描,其中所述距离gl短于所述距离g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向所述第一放电单元提供扫描信号的 供给时机早于向所述第二放电单元提供扫描信号的供给时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距离gl与所述距离g2的比例基本 上为0. 58 0. 91。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第二黑层包括与所述辅助电极重叠的 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突出的第二部分和朝向所述第二显示电极突出的第三部 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
9.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显示板包括 前基板;设置在所述前基板上的基本上彼此平行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 与所述前基板相对的后基板; 所述后基板上的障壁;与所述障壁相对的黑层,所述黑层设置为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前基板上的所述扫描电极 和维持电极,所述黑层包括位于两个相邻的扫描电极之间的第一黑层和位于两个相邻的维 持电极之间的第二黑层;和所述第二黑层上的辅助电极,其中,所述两个相邻的维持电极包括第一维持电极和第二维持电极,其中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一维持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同于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二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维持电极包括透明电极和所述透明电极上的总线电极,并且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是所述辅助电极与所 述维持电极的所述透明电极之间的距离。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属于所述辅助电极的第一辅助电极邻接于所述第一维持电极和第二维持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维持电极先于所述第二维持电极进 行扫描,其中所述第一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一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gl短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二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g2。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在子场的寻址期内,向对应于所述第一维持电极的第一扫描电极提供扫描信号的供给时机早于向对应于所述第二维持电极的 第二扫描电极提供扫描信号的供给时机。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距离gl与所述距离g2的比例基本上为0. 58 0. 91。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二黑层包括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重叠的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维持电极突出的第二部分和朝向所述第二维持电极突 出的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辅助电极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黑层的宽度。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障壁包括与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基本上平行的第一障壁,和与所述第一障壁相交叉的第二障壁,其中所述辅助电极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障壁的上宽度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障壁的下宽度。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各自包括透明电极和所述透明电极上的总线电极,其中所述辅助电极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总线电极的宽度。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辅助电极为浮动型。
19.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障壁包括与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基本上平行的第一障壁,和与所述第一障壁相交叉的第二障壁,其中所述第一障壁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障壁的高度。
2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维持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扫描电极与所述维持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前基板;所述前基板上的显示电极,所述显示电极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与所述前基板相对的后基板;相邻的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障壁;与所述障壁相对的黑层,所述黑层设置为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前基板上的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和位于至少一个黑层上的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g1不同于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g2。
文档编号H01J11/32GK101802962SQ200980100412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1日
发明者沈正燮, 金淳学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