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073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锻造专用设备模锻器。 技术背景目前我国锻造业所采用的设备基本为两大类型自由锻锤和模锻锤。他们各有其优点和用途,但此行业长期存在两大问题其一、创办标准锻造厂时,需投入这两种设备。这样厂房占地面积大,投入资金多,给投资者造成很大压力,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其二、模锻锤精度方面,由于上模具固定在锤头上,在工作时,锤头上下滑行,行程长、间隙大,造成产品质量受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自由锻锤和模锻锤之间互不兼容、投资量大、模锻产品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锻造设备模锻器。由鞍座(1)、导柱O)、开合模缸(3)、 上滑座、底座( 及锻件顶出缸(6)组成。其特征是导柱下端与底座( 过盈配合,上滑座⑷与导柱⑵滑动配合,上滑座⑷上安装有开模缸(3),开模缸轴(3-1)与底座调整孔(5-2)用插销固定,底座(5)中间设锻件顶出缸(6),鞍座⑴固定在上滑座上端(4-1)。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其一、可根据用户对生产的需求,能快速拆装于自由锻锤上, 使自由锻锤实现模锻。其二、模锻器将精密的模具导正部分与锻锤的打击部分分开,使模锻器在打击时,只接受锤头向下作用力,消除了锻锤在打击时侧向振动力。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精度。这种模锻器的出现,改变了我国锻造设备的格局,使之不分自由锻锤和模锻锤,实现两者兼容,减少了设备的投资,节约了能源、土地,降低了成本。


图1是本发明模锻器纵剖面结构图。图中1、鞍座,2、导柱,2-1、导柱下端,3、开合模缸,3-1、开合模缸轴 4、上滑座, 4-1、上滑座上端,4-2、上滑座下端,5、底座,5-1、底座上端,5-2、底座调整孔6、锻件顶出缸。
具体实施方式
及工作原理一种锻造设备模锻器。由鞍座(1)、导柱( 、开合模缸( 、上滑座(4)、底座(5) 及锻件顶出缸(6)组成。其特征是导柱下端(2-1)与底座( 过盈配合,上滑座(4)与导柱(2)滑动配合,上滑座上端安装有开合模缸(3),开合模缸轴(3-1)与底座调整孔 (5-2)用插销固定,底座(5)中间设锻件顶出缸(6),鞍座(1)固定在上滑座上端G-1)。1、运行开合模缸C3)提升上滑座,将模具分别固定在上滑座下端(4- 和底座上端 (5-1),将毛坯放入模具后,开合模缸(3)降下上滑座G),这时锻锤向下打击鞍座(1)后提锤,随之开合模缸C3)提升上滑座G),顶出缸(6)顶出产品,就实现模锻全过程。
2、精度由于模锻器的开模行程短、间隙小、精度高,与锤头没有相连,这样在打击时,锤头的侧向振动力不会影响模锻器,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尺寸精度。以上阐述是模锻器的工作原理,这种结构设计的模锻器能根据用户的要求,设计出不同规格、同样结构的系列模锻器,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由于它节能、环保、降低制造成本及土地使用。我们认为其使用价值、经济价值、推广普及性极高。
权利要求
1. 一种锻造设备模锻器。由鞍座(1)、导柱O)、开合模缸(3)、上滑座、底座(5)及锻件顶出缸(6)组成。其特征是导柱下端与底座( 过盈配合,上滑座(4)与导柱(2)滑动配合,上滑座上端(4-1)安装有开合模缸(3),开合模缸轴(3-1)与底座调整孔 (5-2)用插销固定,底座(5)中间设锻件顶出缸(6),鞍座(1)固定在上滑座上端G-1)。
全文摘要
一种锻造设备模锻器。由鞍座(1)、导柱(2)、开合模缸(3)、上滑座(4)、底座(5)及锻件顶出缸(6)组成。其特征是导柱下端(2-1)与底座(5)过盈配合,上滑座(4)与导柱(2)滑动配合,上滑座上端(4-1)安装有开合模缸(3),开合模缸轴(3-1)与底座调整孔(5-2)用播销固定,底座(5)中间设锻件顶出缸(6),鞍座(1)固定在上滑座上端(4-1)。这种模锻器能快速拆装于自由锻锤,使自由锻锤实现模锻。在使用上,模锻器将精密的导正部分与锻锤的打击部分分开,使模锻器在打击时,只存在向下的作用力,消除了锻锤在打击时,侧向振动对产品的影响,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精度。同时,模锻器改变了我国锻造设备的格局,使之再也不分自由锻锤和模锻锤,实现两者兼容,减少了设备的投资,节约了能源、土地,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B21J13/00GK102259155SQ201010184099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7日
发明者陈友生, 陈实 申请人:陈友生, 陈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