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棒型高温合金铸锭后处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384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棒型高温合金铸锭后处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床加工装置领域,涉及一种圆棒型高温合金铸锭后处理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温合金生产过程中,为保证铸锭的质量,需要进行后处理,即用车床车去铸锭表面的氧化皮。传统的方法是先打中心孔,再车去氧化皮,但是高温合金铸锭在加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弯曲,因而造成车削量增加,材料浪费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解决了由于铸锭弯曲,造成的车削量大,浪费材料的问题,而且不打中心孔,使得加工时间缩短的圆棒型高温合金铸锭后处理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圆棒型高温合金铸锭后处理固定装置,包括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左固定块为圆柱形,其一端面上中间设置第一圆柱形凹槽,另一端面封闭,第一圆柱形凹槽相应的圆柱面上均布设置四个螺孔;右固定块为圆柱形,其一端面上中间设置第二圆柱形凹槽,第二圆柱形凹槽相应的圆柱面上均布设置四个螺孔,另一端面设置与第二圆柱形凹槽相通的固定通道,第一圆柱形凹槽和第二圆柱形凹槽尺寸相同。所述的固定通道的内径小于第二圆柱形凹槽的内径。使用时将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相对放置好,根据圆棒型高温合金铸锭尺寸调节好距离,然后固定在普通车床上,将铸锭放在第一圆柱形凹槽和第二圆柱形凹槽之间,将螺杆分别从各个螺孔中插入,将活络尾针插入固定通道顶住铸锭,即可进行加工。铸锭弯曲时,通过调整各螺杆的松紧状态即可对弯曲程度进行调整,不仅减少了车削量,而且不打中心孔,加工时间缩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由于铸锭弯曲,造成的车削量大,浪费材料的问题,且不打中心孔,使得加工时间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I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固定块上螺孔位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右固定块上螺孔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固定块;2、铸锭;3、右固定块;4、固定通道;5、第二圆柱形凹槽;6、第一圆柱形凹槽;A、B、C、D为左固定块上的螺孔;A1、B1、C1、D1为右固定块上的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f 3所示,所述的圆棒型高温合金铸锭后处理固定装置,包括左固定块I和右固定块3,左固定块I为圆柱形,其一端面上中间设置第一圆柱形凹槽6,另一端面封闭,第一圆柱形凹槽6相应的圆柱面上均布设置四个螺孔A、B、C、D ;右固定块3为圆柱形,其一端面上中间设置第二圆柱形凹槽5,第二圆柱形凹槽5相应的圆柱面上均布设置四个螺孔Al、B1、C1、D1,另一端面设置与第二圆柱形凹槽5相通的固定通道4,第一圆柱形凹槽6和第二圆柱形凹槽5尺寸相同。所述的固定通道4的内径小于第二圆柱形凹槽5的内径。使用时将左固定块I和右固定块3相对放置好,根据圆棒型高温合金铸锭尺寸调节好距离,然后固定在普通车床上,将铸锭2放在第一圆柱形凹槽6和第二圆柱形凹槽5之间,将螺杆分别从各个螺孔中插入,将活络尾针插入固定通道4顶住铸锭2,即可进行加工。铸锭2弯曲时,通过调整各个螺杆的松紧状态即可对弯曲程度进行调整,不仅减少了车削量,而且铸锭的固定效果好。当铸锭弯曲时的调整方法如下当铸锭向下弯曲时,左固定块I的螺孔A内的螺杆进(顶),螺孔B内螺杆退(松),C、D在固定状态,右固定块3的螺孔Al内的螺杆进(顶),螺孔BI内螺杆退(松),C1、D1在固定状态,直到调整到铸锭变为水平状态,然后进行车削。向上弯曲与向下弯曲调整方法相反。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由于铸锭弯曲,造成的车削量大,浪费材料的问题,且不打中心孔,使得加工时间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圆棒型高温合金铸锭后处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左固定块为圆柱形,其一端面上中间设置第一圆柱形凹槽,另一端面封闭,第一圆柱形凹槽相应的圆柱面上均布设置四个螺孔;右固定块为圆柱形,其一端面上中间设置第二圆柱形凹槽,第二圆柱形凹槽相应的圆柱面上均布设置四个螺孔,另一端面设置与第二圆柱形凹槽相通的固定通道,第一圆柱形凹槽和第二圆柱形凹槽尺寸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圆棒型高温合金铸锭后处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通道的内径小于第二圆柱形凹槽的内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车床加工装置领域,涉及一种圆棒型高温合金铸锭后处理固定装置。所述的圆棒型高温合金铸锭后处理固定装置,包括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左固定块为圆柱形,其一端面上中间设置第一圆柱形凹槽,另一端面封闭,第一圆柱形凹槽两侧圆柱面上设置相对的螺孔;右固定块为圆柱形,其一端面上中间设置第二圆柱形凹槽,第二圆柱形凹槽两侧圆柱面上设置相对的螺孔,另一端面设置与第二圆柱形凹槽相通的固定通道,第一圆柱形凹槽和第二圆柱形凹槽尺寸相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由于铸锭弯曲,造成的车削量大,浪费材料的问题,且不打中心孔,使得加工时间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3Q3/00GK202622389SQ20122024766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0日
发明者班国良, 马中钢, 王光华 申请人:山东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