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524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模具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总成,包括模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模具的进料侧的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送料输送带机构,所述送料输送带机构包括送料安装架(21)、设置于所述送料安装架(21)上的送料驱动轮、包覆于所述送料驱动轮外部的送料输送带(24)以及与所述送料驱动轮传动连接的送料驱动机构(25),各所述送料输送带(24)的运动方向均为送料方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总成采用送料装置实现模具的送料操作,进而省去操作人员手动将待加工的零部件推入模具中的步骤,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总成。 模具总成

【背景技术】
[0002] 零部件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模具,例如包边模具、翻边模具、冲压模具等等, 在使用这些模具时,需要进行上料操作,即将待加工的零部件放置于模具的下模上,以保证 零部件的加工能够顺利进行。
[0003] 目前,模具的上料操作通常由操作人员手工完成,而待加工的零部件的重量通常 比较大,采用手工方式上料时导致劳动强度过大的问题。
[0004] 因此,如何缓解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因上料操作导致的劳动强度较大这一问题,已 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总成,使用该模具总成时,劳动强度较低。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 -种模具总成,包括模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模具的进料侧的送料装置,所述送料 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送料输送带机构,所述送料输送带机构包括送料安装架、设 置于所述送料安装架上的送料驱动轮、包覆于所述送料驱动轮外部的送料输送带以及与所 述送料驱动轮传动连接的送料驱动机构,各所述送料输送带的运动方向均为送料方向。
[0008] 优选地,上述模具总成中,所述送料装置还包括导轨机构,所述导轨机构包括导 轨,至少一个所述送料输送带机构的所述送料安装架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上。
[0009] 优选地,上述模具总成中,所述导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送料安装架固定的导板,所 述导板的两侧和所述导板的底部均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0010] 优选地,上述模具总成中,所述导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凸部,所述导轨上具有与 所述导向凸部相配合的导向凹槽。
[0011] 优选地,上述模具总成中,还包括出料装置以及与所述出料装置相连的顶升装置, 所述出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模具的下模座的中部,且所述出料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 出料输送带机构,所述出料输送带机构包括出料安装架、设置于所述出料安装架上的出料 驱动轮、包覆于所述出料驱动轮外部的出料输送带以及与所述出料驱动轮传动连接的出料 驱动机构,各所述出料输送带的运动方向均为出料方向。
[0012] 优选地,上述模具总成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模具的出料侧的出料滚轮机构,所述 出料滚轮机构包括支座、安装于所述支座上的多个滚轮,各所述滚轮的滚动方向为所述出 料方向的切线方向。
[0013] 优选地,上述模具总成中,所述出料装置还包括支架,各所述出料输送带机构均安 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顶升装置与所述支架相固定。
[0014] 优选地,上述模具总成中,所述送料驱动机构位于所述送料输送带的远离所述模 具的一侧。
[001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总成包括模具以及设置于模具的进料 侧的送料装置,该送料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送料输送带机构,该送料输送带机构 包括送料安装架、设置于送料安装架上的送料驱动轮、包覆于送料驱动轮外部的送料输送 带以及与送料驱动轮传动连接的送料驱动机构,各送料输送带的运动方向均为送料方向。 使用模具总成时,将待加工的零部件放置于送料输送带上,开启送料驱动机构,送料驱动机 构即可通过送料驱动轮带动送料输送带运动,进而通过送料输送带带动待加工的零部件运 动至模具中,然后通过模具继续进行加工即可。
[0016]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总成采用送料装置实现模具的送料操 作,进而省去操作人员手动将待加工的零部件推入模具中的步骤。显然,相比于【背景技术】中 所介绍的内容,上述模具总成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送料输送带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总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
[0023] 11-下模座,21-送料安装架,22-主动轮,23-从动轮,24-送料输送带,25-送料驱 动机构,26-减速器,27-安装板,28-导轨,29-导板,30-安装台,41-支座,42-滚轮,43-支 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模具总成,使用该模具总成时,劳动强度较低。
[0025]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6]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总成包括模具和送料装置,其中:
[0027] 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包括下模座11,加工零部件时,操作人员需要将待加工 的零部件放置于下模座11上;
[0028] 送料装置设置于模具的进料侧,该送料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送料输送带 机构,各送料输送带机构可分别直接固定于工作台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送料输送 带机构可包括送料安装架21、设置于该送料安装架21上的送料驱动轮、包覆于送料驱动轮 外部的送料输送带24以及与送料驱动轮传动连接的送料驱动机构25,各送料输送带24的 运动方向均为送料方向。
[0029] 具体地,送料驱动轮一般包括主动轮22和从动轮23,两者分别安装于送料安装架 21的两侧,送料输送带24绕在主动轮22和从动轮23上,并首位相接,送料驱动机构25与 主动轮22传动连接,以此带动主动轮22转动;送料驱动机构25可为旋转气缸或电机等动 力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为电机,以简化模具总成的结构。
[0030] 使用上述模具总成时,将待加工的零部件放置于送料输送带24上,然后开启送料 驱动机构25,送料驱动机构25即可通过主动轮22和从动轮23带动送料输送带24运动,进 而通过送料输送带24带动待加工的零部件运动至模具中,然后通过模具继续进行加工即 可。
[0031]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总成采用送料装置实现模具的 送料操作,进而省去操作人员手动将待加工的零部件推入模具中的步骤。显然,相比于背景 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上述模具总成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32]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送料驱动机构25可与减速器26相连,两者通过一安装板 27与送料安装架21相固定;主动轮22和从动轮23均可通过转轴安装于送料安装架21上。
[0033] 进一步地,上述送料装置还可包括导轨机构,该导轨机构包括导轨28,至少一个送 料输送带机构的送料安装架21滑动连接于导轨28上。由此,当待加工的零部件的规格或 结构发生变化时,就需要对应调整送料装置,使得送料装置能够支撑待加工的零部件,此时 即可驱动送料安装架21相对于导轨28滑动,进而调整送料输送带24的位置,以及各送料 输送带24之间的距离,使得送料装置能够可靠地支撑待加工的零部件。
[0034] 当然,依循上一方案的技术构思,还可将各送料输送带机构的送料安装架21均滑 动连接于导轨28上,使得每个送料安装架21在导轨28上的位置均可以调节,因此可根据 待加工的零部件的规格更加灵活地调节送料装置的分布位置,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
[0035] 可以理解地,上述送料安装架21可直接滑动配合于导轨28上,但鉴于送料安装架 21在滑动过程中将产生较大的磨损,使得送料安装架21容易损坏,为了延长送料安装架21 的寿命,继而降低模具总成的成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轨机构还包括与送料安装 架21固定的导板29,该导板29的两侧(该"两侧"指的是导板29上分别位于送料安装架 21两侧的位置)和该导板29的底部均与导轨28滑动配合。可见,送料安装架21通过导 板29与导轨28滑动连接,导板29的材料可选为耐磨性能较好的材料,以此延长整个模具 总成的使用成本。
[0036] 为了提高送料安装架21相对于导轨28滑动配合时的稳定性,导板29的两侧可均 设置导向凸部,导轨29上具有与导向凸部相配合的导向凹槽。导向凸部与导向凹槽之间的 配合能够对送料安装架21的位置进行附加限定,以此防止送料安装架21滑动时出现晃动 等现象。
[0037] 另外,送料安装架21可通过安装台30与导板29可拆卸连接,进而便于送料安装 架21与导轨28之间的拆装,同时便于模具总成各部分之间的组合,以配合更多结构形式的 零部件的不同加工模具。
[0038] 上述各技术方案中,送料驱动机构25可位于任意可行位置处,例如送料输送带24 上靠近模具的一侧,但此种设置方式下,安装送料驱动机构25时容易出现与模具之间的干 涉。为了缓解这一现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送料驱动机构25可位于送料输送带24上 远离模具的一侧。
[0039] 可以实施地,零部件经模具加工完成后,操作人员可直接从下模座11中取出加工 完成的零部件,然而此种方式仍然会使得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所以,为了更大程度地 降低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总成还包括出料装置以及与该出料装置相连 的顶升装置,出料装置设置于模具的下模座11的中部,且该出料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 置的出料输送带机构,该出料输送带机构包括出料安装架、设置于出料安装架上的出料驱 动轮、包覆于出料驱动轮外部的出料输送带以及与出料驱动轮传动连接的出料驱动机构, 各出料输送带的运动方向均为出料方向。
[0040] 上述顶升装置的作用是向出料装置施加顶升力,使得出料装置在该顶升力的作用 下与加工完成的零部件相接触,顶升装置进一步驱动时,出料装置则可以将零部件顶起。然 后,出料装置通过出料输送带机构将零部件从下模座11中输出即可。可见,出料装置的作 用与送料装置的作用相似,区别在于两者的设置位置不同,以此使得零部件能够进入模具 并从模具中被输出。因此,出料装置的结构可以参照送料装置的结构描述,此处不再详细介 绍。
[0041] 采用上述出料装置后,操作人员即可无需花费力气将零部件取出,但如果模具的 出料侧未设置其他输送结构,那么操作人员还需要在出料装置工作时接住零部件,以防零 部件掉落。为了更大幅度地降低劳动强度,可在模具的出料侧设置出料滚轮机构,该出料滚 轮机构包括支座41以及安装于支座41上的多个滚轮42,各滚轮42的滚动方向为出料方向 的切线方向,即在各滚轮42的转动作用下,零部件可沿出料方向移动。采用此方案后,出料 装置输送零部件时,零部件可与各滚轮42接触,并在滚轮42的作用下继续运动,直至零部 件到达便于操作人员拿取的位置,进而实现前述目的。
[0042] 优选地,上述出料装置还可包括支架43,各出料输送带机构均安装于该支架43 上,顶升装置则与支架43相固定。此结构可通过单个顶升装置顶升支架43,支架43移动 时,各出料输送带机构随之运动。因此,该方案可减少顶升装置的数量,进而简化模具总成 的结构。具体地,顶升装置可选为丝杠螺母机构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伸缩缸,更具体 地,采用气缸。
[0043]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 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 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权利要求】
1. 一种模具总成,包括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模具的进料侧的送料装 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送料输送带机构,所述送料输送带机构包括送 料安装架(21)、设置于所述送料安装架(21)上的送料驱动轮、包覆于所述送料驱动轮外部 的送料输送带(24)以及与所述送料驱动轮传动连接的送料驱动机构(25),各所述送料输 送带(24)的运动方向均为送料方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还包括导轨机构,所述 导轨机构包括导轨(28),至少一个所述送料输送带机构的所述送料安装架(21)滑动连接 于所述导轨(28)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送料安 装架(21)固定的导板(29),所述导板(29)的两侧和所述导板(29)的底部均与所述导轨 (28)滑动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29)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 凸部,所述导轨(28)上具有与所述导向凸部相配合的导向凹槽。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料装置以及与 所述出料装置相连的顶升装置,所述出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模具的下模座(11)的中部,且所 述出料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出料输送带机构,所述出料输送带机构包括出料安装 架、设置于所述出料安装架上的出料驱动轮、包覆于所述出料驱动轮外部的出料输送带以 及与所述出料驱动轮传动连接的出料驱动机构,各所述出料输送带的运动方向均为出料方 向。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模具的出料侧 的出料滚轮机构,所述出料滚轮机构包括支座(41)、安装于所述支座(41)上的多个滚轮 (42),各所述滚轮(42)的滚动方向为所述出料方向的切线方向。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还包括支架(43),各所 述出料输送带机构均安装于所述支架(43)上,所述顶升装置与所述支架(43)相固定。
8.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驱动机构(25) 位于所述送料输送带(24)的远离所述模具的一侧。
【文档编号】B21D45/02GK203900268SQ201420344029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4日
【发明者】许三山, 杨杰, 崔礼春, 王淑俊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