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微风产生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51564阅读:91来源:国知局
高温微风产生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温微风产生装置,包括进气组件、加热组件、出气组件和气体加热通路,进气组件具有热风进口,出气组件具有热风出口,气体加热通路连通热风进口与热风出口,出气组件包括热风咀,加热组件包括电磁感应加热器和加热管,电磁感应加热器套设于加热管外,加热管与热风咀导热连接,气体加热通路至少有一部分分布于电磁感应加热器与加热管之间。本实用新型增大了气体与加热器的接触面积,使得电磁感应加热器和加热管表面的热量能够被气体带走,提高了加热效率;还使得电磁感应加热器和加热管能够很好地降温,提高使用寿命;并且不会使经过的气体降温,保证气体的加热温度。
【专利说明】高温微风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风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温微风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对于热风焊来说,一般的焊枪都是通过电热丝对气体加温,且通常采用大风量的热风,例如10L/min、20L/min,甚至100L/min。因此,虽然电热丝与喷咀是分体结构,互相并不导热或者导热效果一般,但是由于风量较大,气体很快通过喷咀,受喷咀温度影响较小,温度基本不会下降。
[0003]但是,在某些场合,例如较小零部件的焊接,如果风量过大,会使得周围零件受损,因此,必须降低风量至微风,一般为0.lL/min?2L/min。随着风量的降低,气体的流动速度变慢,因此气体通过喷咀的时间增加。由于喷咀的温度比电热丝低,气体在通过喷咀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热量被喷咀带走,即气体将会对喷咀加温,气体自身温度降低,无法达到需要的高温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温微风产生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温微风产生装置,包括进气组件、加热组件、出气组件和气体加热通路,所述进气组件具有热风进口,所述出气组件具有热风出口,所述气体加热通路连通所述热风进口与热风出口,所述出气组件包括热风咀,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磁感应加热器和加热管,所述电磁感应加热器套设于加热管外,所述加热管与热风咀导热连接,所述气体加热通路至少有一部分分布于电磁感应加热器与加热管之间。
[0006]所述加热管与热风咀为一体结构。
[0007]所述加热管一端穿设在热风咀中,所述电磁感应加热器与加热管之间具有孔隙,所述孔隙连通电磁感应加热器与加热管之间的气体加热通路和热风出口。
[0008]所述热风咀一端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加热管一端穿设在热风咀的通孔中,所述孔隙分布于所述通孔外周。
[0009]所述出气组件还包括连接管,所述加热管套设在连接管外部,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热风进口与热风出口,即连接管的内部通路也可以成为气体加热通路。
[0010]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热风出口的一端设有激光头,所述激光头发射的激光从所述热风出口穿出。
[0011 ] 所述激光头通过玻璃与所述连接管定位。
[0012]所述连接管为分段结构。
[0013]所述连接管为两段结构,分为靠近所述热风进口的第一连接管和靠近所述热风出口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通过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外的定位套连接,所述定位套外周具有凹槽,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定位套的上下端面。
[0014]所述进气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热风进口的铝块,所述铝块与连接管靠近所述热风进口的一端气路连接。
[0015]所述电磁感应加热器外还套设有外罩。
[0016]为了更好地对装置内部散热,顶部设有风扇。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有一部分气体加热通路分布于电磁感应加热器与加热管之间,增大了气体与加热器的接触面积,一方面使得电磁感应加热器和加热管表面的热量能够被气体带走,提高了加热效率;另一方面使得电磁感应加热器和加热管能够很好地降温,提高使用寿命。
[0019]2、加热管与热风咀导热连接,即热风咀与加热管温差最小,不会使经过的气体降温,保证气体的加热温度。
[0020]3、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器,可以使加热管与主体加热器分开,将加热管与热风咀做成一体结构,方便更换热风咀,且降低使用成本。
[0021 ] 4、中间连接管可以成为气体加热通路,可以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并且能够设置激光对位装置,实现小零件的准确焊接。
[0022]5、连接管分段,可以将靠近热风出口的连接管与加热管和热风咀共同做成一可更换部件,便于更换且节约使用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温微风产生装置最优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温微风产生装置最优实施例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温微风产生装置最优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温微风产生装置最优实施例中加热风咀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温微风产生装置最优实施例中加热风咀的剖视图。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温微风产生装置最优实施例中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加热风咀组件,1-1、热风咀,1-1-1、孔隙,1-2、加热管,1-3、第二连接管,2、电磁感应加热器,3、铝块,4、上壳体,5、激光头,6、风扇定位板,7、玻璃,8、定位套,8-1、凹槽,9、第一连接管,10、风扇,11、后盖板,12、线扣,13、气管接头,14、外罩,15、外罩螺帽,a、热风进口,b、热风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32]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温微风产生装置,包括进气组件、加热组件、出气组件和气体加热通路,所述进气组件具有热风进口,所述出气组件具有热风出口,所述气体加热通路连通所述热风进口与热风出口,所述出气组件包括热风咀1-1,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磁感应加热器2和加热管1-2,所述电磁感应加热器2套设于加热管1-2外,所述加热管1-2与热风咀1-1导热连接,所述气体加热通路的大部分通路分布于电磁感应加热器2与加热管1-2之间。所述出气组件还包括连接管,所述加热管1-2套设在连接管外部,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热风进口与热风出口,即连接管的内部通路也是气体加热通路。
[0033]所述热风咀1-1 一端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加热管1-2 —端穿设在热风咀1-1的通孔中,电磁感应加热器2与加热管1-2之间具有孔隙1-1-1,所述孔隙1-1-1连通电磁感应加热器2与加热管1-2之间的气体加热通路和热风出口,且分布于所述通孔外周。所述电磁感应加热器2外还套设有外罩。
[0034]所述连接管为两段结构,分为靠近所述热风进口的第一连接管9和靠近所述热风出口的第二连接管1-3,所述第一连接管9和第二连接管1-3通过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9和第二连接管1-3外的定位套8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定位套8外周具有凹槽8-1,所述凹槽8-1连通所述定位套8的上下端面。
[0035]如图4、图5所示,第二连接管1-3、加热管1-2和热风咀1_1共同组成加热风咀1,作为一可更换部件,并且所述加热管1-2与热风咀1-1为一体结构。
[0036]所述第一连接管9靠近所述热风进口的一端设有激光头5,所述激光头5发射的激光从所述热风出口穿出。所述激光头5通过玻璃7与所述连接管定位。
[0037]所述进气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热风进口的铝块3,所述铝块3与连接管靠近所述热风进口的一端气路连接。为了更好地对装置内部散热,高温微风产生装置顶部设有风扇10。
[0038]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温微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组件、加热组件、出气组件和气体加热通路,所述进气组件具有热风进口,所述出气组件具有热风出口,所述气体加热通路连通所述热风进口与热风出口,所述出气组件包括热风咀(1-1),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磁感应加热器⑵和加热管(1-2),所述电磁感应加热器⑵套设于加热管(1-2)夕卜,所述加热管(1-2)与热风咀(1-1)导热连接,所述气体加热通路至少有一部分分布于电磁感应加热器(2)与加热管(1-2)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微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2)与热风咀(1-1)为一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温微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2)—端穿设在热风咀(1-1)中,所述电磁感应加热器⑵与加热管(1-2)之间具有孔隙(1-1-1),所述孔隙(1-1-1)连通电磁感应加热器⑵与加热管(1-2)之间的气体加热通路和热风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温微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咀(1-1)一端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加热管(1-2) —端穿设在热风咀(1-1)的通孔中,所述孔隙(1-1-1)分布于所述通孔外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微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组件还包括连接管,所述加热管(1-2)套设在连接管外部,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热风进口与热风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温微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热风出口的一端设有激光头(5),所述激光头(5)发射的激光从所述热风出口穿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温微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头(5)通过玻璃(7)与所述连接管定位。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温微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分段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温微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两段结构,分为靠近所述热风进口的第一连接管(9)和靠近所述热风出口的第二连接管(1-3),所述第一连接管(9)和第二连接管(1-3)通过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9)和第二连接管(1-3)外的定位套(8)连接,所述定位套(8)外周具有凹槽(8-1),所述凹槽(8-1)连通所述定位套(8)的上下端面。
【文档编号】B23K3/08GK204075440SQ201420477662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2日
【发明者】戚国强, 孙红兵, 姜加伟 申请人:常州快克锡焊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