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辊式连续矫形设备及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7023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管材辊式连续矫形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矫形机和送料机构,其送料机构的动力组件中的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相连,减速机输出端与主动链轮相连,该主动链轮与设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从动链轮通过链条相连,并且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的距离大于被矫管材的长度,在链条上设有至少两套推板组件,且每套推板组件之间的链条长度相等,该支撑板的一个叉端部设有与支撑板垂直相连的连接板,该连接板形状与链条节相同,其上的两个通孔分别通过铰链与相邻的链条节相连,所述支撑板上的三根短轴其轴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位于被矫管材的轴线上,同时非设连接板的两支叉上的短轴轴线又是以设连接板的支叉上的短轴轴线为对称,另在链条上间断地设有送料支撑辊,在链条运行的轨迹上设有矫形机,该矫形机底盘上固定两个竖直相对的机架,每个机架上各设一个与支撑板中部通孔对应的通孔,其上面为一个通孔,下面为两个通孔且下面两个通孔是以过上通孔中心的面为对称,在所述每个条孔内各设一个滑块,每个滑块各与一个液压缸活塞杆相连,该液压缸缸体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液压缸分别与液压系统相连,该液压系统又与数控系统相连,在每个滑块的中心通孔内各置有一根转辊的一端,其中两端设在两机架上两竖直条孔内的一根转辊为上辊,另有两端设在两机架上两条孔内的两根转辊为下辊,所述三个转辊位于加载区和卸载区内的一段均为圆柱体即矫圆区,其与加载区和卸载区圆滑过渡,在两矫圆区之间的一段为矫圆矫直区,该区域内的上辊中间部分内凹且内凹部分以该段中心面为对称,下辊中间部分外凸且外凸部分以该段中心面为对称,同时上辊内凹的弧度等于下辊外凸的弧度,矫圆矫直区与两侧的矫圆区圆滑过渡,所述三个转辊至少有一根的一端设有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与数控系统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辊式连续矫形设备,其特征在于:上下辊之间的加载区、矫圆区、矫圆矫直区、矫圆区和卸载区五个区的长度比例为1:1:4:1:1;上下辊凹凸弧度的设计原则为:上下辊凹凸弧度可使被矫管材变形塑区比达到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材辊式连续矫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推板组件有与机架中部通孔对应的三叉形支撑板,其每个叉上各设一对轴承座,每对轴承座内各设一根短轴,每根短轴外面各设一个轴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辊式连续矫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机架上的上通孔或是圆孔,或是中心线呈竖直的条孔;两个下通孔或是水平条孔,或是斜条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辊式连续矫形设备,其特征在于:送料支撑辊下部设有与支撑板的连接板结构相同的连接板,该连接板通过铰链与相邻的链条节相连,送料支撑辊上部为支座,其内设有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辊式连续矫形设备,其特征在于:若上辊和下辊刚度不足时,则在各转辊外侧设置支承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辊式连续矫形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下转辊的工作部分进口端一段即加载区和出口端一段即卸载区均呈截锥体形。

8.权利要求1的管材辊式连续矫形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1)根据被矫管材的外径调整好矫直机上下辊的位置;

2)开启矫直机,将被矫管材置于送料机构上,开启动力组件的电动机,驱使链条运转,在送料支撑辊和推板的共同作用下,被矫管材由一端开始陆续进入矫直机;

3)被矫管材在矫直机中的部分,受各转辊挤压同时还在上下辊带动下周向转动,在矫圆区被矫管材周向各截面均多次交替经历正向和反向弯曲,到达矫圆矫直区被矫管材周向各截面和纵向各截面同时交替经历正向和反向弯曲,最后经过卸载区卸载后,全部被矫管材与支撑板一起穿过两个机架从矫直机出来,然后被取走;

4)期间链条在不停地运行,新的被矫管材又被送至另一套送料机构上,重复上述过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