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类零件定位加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0006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所属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工装,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工球类零件的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球类零件球面的加工,是通过机床两顶针来固定球的两端,定位精度差,加工误差大,球体表面加工完成后,当需要加工球体通道孔时,需更换成钻床,由于球体表面加工误差的存在,使得加工出的球体通道孔的中心和球体的中心定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进而无法保证球体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加工球体零件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定位精准,可靠保证加工精度的球类零件定位加工工装。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球类零件定位加工工装,包括外轴套、内轴套以及压板,外轴套的形状为中空的I形,其端部锥面,外轴套的两端均匀分布n个槽孔,位于外轴套的两端的槽孔交叉分布,每一端的数量至少为3个,使得外轴套两端部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径向向外撑开,需要加工的球类零件套装在外轴套上;内轴套由依次设置的连接段、限位段、光轴段以及固定段组成,内轴套整体为一轴类零件,其一端伸出外轴套的内孔中,使得光轴段与外轴套的内表面配合,限位段的直径大于光轴段,其右端面为锥面且与外轴套左端面的锥面相配合并压紧,使其将外轴套撑开,从而将外轴套与球类零件压紧,连接段上设有外螺纹,加工球类零件时,将连接段与加工设备连接,位于内轴套最右端的固定段穿出外轴套,固定端上设有外螺纹;压板套装在固定段上并通过螺母固定,其左端面为锥面且与外轴套的右端面的锥面相配合并压紧,使其将外轴套撑开,从而将外轴套与球类零件压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球类零件加工时,拆装方便;且以球体通道的中心为球体外表面加工的中心,定位精准,不存在误差,有效的保证了球体零件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中:1.连接段;2.限位段;3.外轴套;4.槽孔;5.光轴段;6.固定段;7.螺母;8.压板;9.球类零件;10.内轴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球类零件定位加工工装,包括外轴套3、内轴套10以及压板8,外轴套3的形状为中空的I形,其端部锥面,外轴套3的两端均匀分布n个槽孔4,位于外轴套3的两端的槽孔4交叉分布,每一端的数量至少为3个,需要加工的球类零件9套装在外轴套上3;内轴套10由依次设置的连接段1、限位段2、光轴段5以及固定段6组成,内轴套10整体为一轴类零件,其一端伸出外轴套3的内孔中,使得光轴段5与外轴套3的内表面配合,限位段2的直径大于光轴段5,限位段2右端面为锥面且与外轴套3左端面的锥面相配合,并将外轴套3与球类零件9压紧,连接段1上设有外螺纹,加工球类零件9时,将连接段1与加工设备连接,位于内轴套10最右端的固定段6穿出外轴套3,固定端6上设有外螺纹;压板8套装在固定段6上并通过螺母7固定,其左端面为锥面且与外轴套3的右端面的锥面相配合,将外轴套3与球类零件9压紧。加工球类零件9时,第一步,首先将球类零件9套装在外轴套3上;第二步,将外轴套3套装在内轴套10上,其内表面与光轴段5配合,内轴套10的限位段2右端面的锥面与外轴套3左端面配合,由于在外轴套3的左端开设n个槽孔4,故当外轴套3的左端面与限位段2的锥面配合时,限位段2会向外支撑外轴套3,使得外轴套3与球类零件9相互压紧;第三步,将压板8套装在固定段6上,同理,由于外轴套3的右端面开设槽孔4,故当外轴套3的右端面与压板8的锥面配合时,压板8会向外支撑外轴套3,使得外轴套3与球类零件9相互压紧;第四步,将螺母7旋在固定段6上,并旋紧,使得压板8、外轴套3以及内轴套10三者相互贴合;第五步,将连接段1与加工设备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