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外壳的回挤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针对此类产品采用折弯成形方式成形后,如图1所示,该产品的倒角R较大无法满足客户要求。而由于受到客户的要求,此产品折弯处要求小倒角R,从而无法达到客户要求。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外壳的回挤成型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外壳的回挤成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外壳的回挤成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正上方设置有与之匹配的上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还设置有产品安装座,所述产品安装座的两侧处设置有回挤块,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凹型块,所述凹型块的凹口匹配于产品安装座,所述产品安装座和两侧回挤块的总长度恰好匹配于凹口的直径,当凹口与产品安装座相碰接时,通过回挤块将产品安装座上产品的倒角回挤呈一小倒角R。
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外壳的回挤成型装置,其中,所述小倒角R为0.2mm
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外壳的回挤成型装置,其中,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上端与上模板相连。
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外壳的回挤成型装置,其中,所述产品安装座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将产品安装座与下模板相固定。
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外壳的回挤成型装置,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与下模板相驱动连接。
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外壳的回挤成型装置,其中,所述上模板上还设有匹配于定位柱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在固定产品时,定位柱的顶端凸出于产品并与定位孔相对应置。
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外壳的回挤成型装置,其中,所述上模板上还设置有行程检测器。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产品安装座的两侧设置回挤块,通过回挤块、产品安装座及凹型块之间的配合,能将产品原本的大倒角R回挤呈小倒角R,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该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同时也方便维护,该装置还能实现半自动化,提高工作产能,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未加工前倒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加工后倒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外壳的回挤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下模板2,所述下模板2的正上方设置有与之匹配的上模板3,所述下模板2上还设置有产品安装座6,所述产品安装座6的两侧处设置有回挤块5,所述上模板2上设置有凹型块,所述凹型块的凹口匹配于产品安装座6,所述产品安装座6和两侧回挤块5的总长度恰好匹配于凹口的直径,当凹口与产品安装座6相碰接时,通过回挤块5将产品安装座6上产品4的倒角回挤呈一小倒角R。通过回挤块、产品安装座及凹型块之间的配合,能将产品原本的大倒角R回挤呈小倒角R。
本实用新型中产品4在成型时,其倒角R一般都比较大,如图1所示,倒角R为0.8mm,导致无法满足需求,从而采用回挤成型装置,如图3所示,通过回挤块5能将产品4的倒角回挤呈小倒角R为0.2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模板2上设置有导向柱8,所述导向柱8的上端与上模板3相连,通过导向柱8能使上模板3和下模板2在上下合并时,两者的配合度比较精准。
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产品安装座6上设置有定位柱7,所述定位柱7将产品安装座6与下模板2相固定,采用定位柱7是使产品安装座6与凹型块在工作时,保证其精确度,同时还能将产品安装座6与下模板2相固定,从而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
而所述上模板3上还设有匹配于定位柱的定位孔(未画出),所述定位柱在固定产品时,定位柱7的顶端凸出于产品4并与定位孔相对应布置,从而使产品安装座6和凹型块之间的对位更加的精确,从而保证产品4在加工后能达到指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与下模板2相驱动连接,通过气缸的加入能使该装置实行半自动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模板3上还设置有行程检测器,通过该行程检测器,能使上模板3和下模板2在合并时,达到一合理的范围,使之产品4在达到指定的倒角R时,还不会造成多于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经过第一加工的大倒角R的产品4放置在产品放置座6上,通过定位柱进行固定,接着气缸启动,将下模板2向上模板3上升,此时,下模板2上产品固定座6与凹型块相互碰触,而回挤块5在产品固定座6和凹型块碰触时,产品被凹型块和产品固定座6固定,而由于在回挤块5的作用下,在回挤块5对产品4再一次进行加工,使原本的大倒角R回挤呈一小倒角R,然后开模,将经过二次加工的产品4取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产品安装座的两侧设置回挤块,通过回挤块、产品安装座及凹型块之间的配合,能将产品原本的大倒角R回挤呈小倒角R,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该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同时也方便维护,该装置还能实现半自动化,提高工作产能,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