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冲的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7240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缓冲的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缓冲的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在折弯加工中,工件在模具中受到上模压头的冲压,被挤压进入下模中成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加工精度、节约成本,对工件进行二次连续折弯加工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同一设备上分步完成二次折弯。一次折弯后,工件内应力较大;连续进行下一步二次折弯,工件容易因内应力过大产生损坏,对模具的冲击和损耗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缓冲的折弯模具,其能够有效减少二次折弯时工件的内应力,减少加工损坏,减少模具的损耗。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缓冲的折弯模具,其中,包括脱料板和下模板,所述脱料板内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立块,所述立块的下端对应设置有可相对运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脱料板连接的折弯头,所述下模板对应所述折弯头开设有贯通的成型腔,所述成型腔左端设置有成型块,所述成型块的底端设置有弹性件。

其中,所述成型块与工件相抵的侧边开设有倒角。

其中,所述立块的下端为第一斜面,所述滑块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立块相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可相对移动。

其中,所述下模板的下方设置有下模座,所述下模板和下模座之间设置有 下垫板。

其中,所述成型腔内设置有可活动的台板,所述台板的底端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置于所述下模座内。

其中,所述下垫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弹性件置于所述凹槽内。

其中,所述脱料板的上方设置有上夹板,所述立块的顶端固定于所述上夹板。

其中,所述脱料板和上夹板之间设置有止挡板。

其中,所述上夹板和止挡板之间均匀设置有第二弹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的折弯模具,滑块下方设置有与脱料板连接的折弯头,折弯头挤压工件进入成型腔完成一次折弯;立块下压与滑块产生相对滑动,滑块挤压工件完成二次折弯;下模板的成型腔左端设置有成型块,成型块的底端设置有弹性件,二次折弯时工件受到挤压导致成型块向下,弹性件压缩,减少成型块对工件施加的应力,同时弹性件压缩后产生向上的弹力,使成型块逐渐向上顶紧工件,完成二次折弯,能够有效减少二次折弯时工件的内应力,减少加工损坏,减少对模具冲击产生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的折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的折弯模具一次折弯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的折弯模具二次折弯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夹板;2、止挡板、3、脱料板;4、下模板;41、成型腔;42、成型 块;43、弹性件;5、下垫板;51、凹槽;6、下模座;7、立块;71、第一斜面;8、滑块;81、第二斜面;9、折弯头;10、台板;11、第一弹簧;12、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具有缓冲的折弯模具,包括脱料板3和位于所述脱料板(3)下方的下模板4,所述脱料板3的上方设置有上夹板1,所述脱料板3和上夹板1之间设置有止挡板2,所述脱料板3内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立块7,所述立块7的顶端固定于所述上夹板1,所述立块7的下端对应设置有可相对运动的滑块8,所述滑块8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脱料板3连接的折弯头9,所述下模板4对应所述折弯头9开设有贯通的成型腔41,所述成型腔41左端设置有成型块42,所述成型块42的底端设置有弹性件43,所述下模板4的下方设置有下模座6,所述下模板4和下模座6之间设置有下垫板5;所述下垫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51,所述弹性件43置于所述凹槽51内。

所述成型块42与工件相抵的侧边开设有倒角;减少侧边对工件产生应力集中。

所述立块7的下端为第一斜面71,所述滑块8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立块7相配合的第二斜面81,所述第一斜面71与第二斜面81可相对移动;当所述立块7向下时,所述第一斜面71与第二斜面81相对移动,所述滑块8在所述第一斜面71的推动下向左侧移动,从而挤压工件完成二次折弯。

所述成型腔41内设置有可活动的台板10,所述台板10的底端连接有第一弹簧11,所述第一弹簧11置于所述下模座6内;所述台板10与第一弹簧11便于工件脱模。

所述上夹板1和止挡板2之间均匀设置有第二弹簧12;能够在折弯冲压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能够减少折弯对模具造成的损伤,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的折弯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工件放置于脱料板3和下模板4之间,工件上方的脱料板3、止挡板2和上夹板1向下,折弯头9与工件接触时受到向上的力,第二弹簧12受力压缩,折弯头9继续向下挤压工件,第二弹簧12压缩产生向下的弹力,能够减少模具的折弯头9与工件刚接触时的冲击力,减少模具的损耗,提高使用寿命;折弯头9挤压工件进入成型腔41完成一次折弯,同时工件挤压台板10向下压缩第一弹簧11;上夹板1继续向下带动立块7向下,第一斜面71与第二斜面81相对移动,滑块8在第一斜面71的推动下向左移动,挤压工件进行二次折弯;此时,成型块42受到工件挤压向下压缩弹性件43,减少成型块42对工件施加的集中应力,弹性件43压缩产生向上的弹力,使成型块42顶紧工件逐渐向上,完成二次折弯,减少二次折弯过程中产生应力集中,造成工件损坏;折弯完成后,脱料板3带动折弯头9向上退出,第一弹簧11压缩产生向上的弹力推动台板10向上,将工件顶起完成脱模。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