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导向装置,尤其是用于自动化加工的料车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化加工设备中,通常包括有机械手与料车,料车上堆叠有用于放置毛胚工件的料盘,料车将毛胚工件运送至固定的待取点,然后通过机械手将毛胚工件夹取送至加工端加工,待毛胚工件加工为成品后,再送至料车的料盘上,最后由料车将成品工件移送出待取点。
现有的加工设备中,由于料车的移动范围较大,通常无法快速、精确的移动至固定的待取点,造成机械手无法精确取料,从而延误了工件的正常加工,导致加工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上述料车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能使料车快速、精确的移动至固定待取点的料车导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使料车快速、精确的移动至固定待取点的料车导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用于自动化加工的料车导向装置,包括
固定台,其水平设置且具两端分别具有一开口;
导向板,其有两块且对称设置于固定台上,导向板的两端分别延伸两开口处;
料车,其能移动并能进入或离开固定台;
导柱,其设置于料车底部;
当导柱位于两导向板间时,所述料车能准确移动至固定台的预定位置。
在上述用于自动化加工的料车导向装置中,所述导柱上套设有与其固连的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径小于两导向板的间距且轴承能与任意导向板接触。
在上述用于自动化加工的料车导向装置中,所述导向板的两端均向外侧弯折形成一导入部,导向板同一端的两导入部间形成有间距向外逐渐增大的导入口。
在上述用于自动化加工的料车导向装置中,所述导向板与固定台间设置有多个呈轴向分布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分别与导向板外侧壁和固定台表面固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导柱与导向槽的定位及导向作用下,料车能快速的定位并进入到固定台上,从而使得料车能精确的移动至固定的待取点,方便机械手快速、准确的取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固定台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料车的正立面图。
图中,100、固定台;110、侧挡板;120、导向板;121、导向槽;122、导入部;130、支撑块;200、料车;210、置料台;220、导轮;230、导柱;231、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动化加工的料车导向装置,包括有固定台100和料车200。
如图1、图2所示,固定台100横向水平设置,固定台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侧挡板110,且在固定台10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开口。
在固定台100的中部横向安装有两对称设置的导向板120,两导向板120隔开形成有导向槽121,导向板120的两端分别延伸两开口处。
固定台100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取料的机械手。
如图1、图3所示,料车200包括有水平设置的方形的用于放置工件的置料台210以及安装在置料台210底部四角上的四个导轮220,其中位于置料台210一端的两个导轮220为万向轮,通过四个导轮220,使得置料台210能随意移动。
在置料台210的下表面上垂直安装有导柱230,所述导柱230的外径略大于导向槽121的宽度,优选的,导柱230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置料台210的两端。
工作时,料车200移动并向固定台100靠近,将导柱230对准导向槽121并随料车200的移动使导柱230进入到导向槽121内,通过导柱230与导向槽121的定位及导向作用下,料车200能快速的定位并进入到固定台100上,从而使得料车200能精确的移动至固定的待取点,方便机械手快速、准确的取件。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对其作进一步改进。
如图3所示,在每个导柱230上套设有与其固连的轴承231,所述轴承231的外径小于两导向板120的间距且轴承231能与任意导向板120接触,在导柱230上安装轴承231后,轴承231在导向板120内侧壁上滚动,从而减少了导柱230与导向板120接触时的摩擦力,使得料车200移动更加顺畅。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导向板120的两端均向外侧弯折形成一导入部122,导向板120同一端的两导入部122间形成有间距向外逐渐增大的导入口,采用上述设计后,整个导向槽121的两个开口的宽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宽,使得导柱230进入到导向槽121内更加方便、容易,从而缩短了导柱230进入导向槽121的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120与固定台100间设置有多个呈轴向分布的支撑块130,所述支撑块130分别与导向板120外侧壁和固定台100表面固连,安装支撑块130后,支撑块130对导向板120起到支撑和加强固定的作用,避免在导柱230的作用力下导致导向板120向外侧倾斜或与固定台100分离。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