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复合导电棒矫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390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形复合导电棒矫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铜电解生产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修复变形和弯曲复合导电棒矫直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法铜电解生产过程中,入槽用的阴极是由复合导电棒固定在电解槽上,复合导电棒是生产电铜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复合导电棒外包一层铜皮,内芯为弹性极强的钢结构组织,变形和弯曲后难以矫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方形复合导电棒矫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方形复合导电棒矫直装置,包括机架、驱动辊、压下辊、减速电机、传动轴系统,所述驱动辊、压下辊、减速电机、传动轴系统都固定于机架,机架上部设有平台,驱动辊、压下辊都设在平台上,减速电机通过传动轴系统带动驱动辊转动,压下辊连接在可调节驱动辊与压下辊间距离的手轮杆上,驱动辊设有轮槽,驱动辊呈一字型布置在平台上,驱动辊排列行的对面是压下辊,驱动辊与压下辊间的空间放置待矫直的方形复合导电棒。

两个驱动辊之间对应一个压下辊。

优选的,所述驱动辊有5个,压下辊有4个。

所述手轮杆末端有手轮,手轮杆依靠螺纹配合前进或后退。

所述减速电机、传动轴系统采用电机针轮减速机及圆锥齿轮传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装置结构坚固可靠,矫直效率高,矫直后直线度好≤0.3mm/米。矫直范围Φ25—75mm。可对不同直径或形状的材料进行矫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中,1-机架、2-驱动辊、3-压下辊、4-轮槽、5-传动轴系统、6-减速电机、7-手轮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方形复合导电棒矫直装置,包括机架1、驱动辊2、压下辊3、减速电机6、传动轴系统5,所述驱动辊2、压下辊3、减速电机6、传动轴系统5都固定于机架1,机架1上部设有平台,驱动辊2、压下辊3都设在平台上,减速电机6通过传动轴系统(5)带动驱动辊2转动,压下辊3连接在可调节驱动辊2与压下辊3间距离的手轮杆7上,驱动辊2设有轮槽4,驱动辊2呈一字型布置在平台上,驱动辊2排列行的对面是压下辊3,驱动辊2与压下辊3间的空间放置待矫直的方形复合导电棒。手轮杆7末端有手轮,手轮杆7依靠螺纹配合前进或后退,以调节驱动辊2与压下辊3间的距离。

两个驱动辊2之间对应一个压下辊3,图1中的驱动辊2有五个,压下辊3有四个。

减速电机6、传动轴系统5采用电机针轮减速机及圆锥齿轮传动,导电棒受力大。

在进行正式矫直前,先调节驱动辊2与压下辊3间的距离足够大,将事先准备好的(与矫直坯料相同规格)标样,穿入驱动辊2与压下辊3之间,此时,将四个压下辊3手动调整到与标样接触为止,这时取下标样,就可以进行正常矫直工作了。开动主电机,待矫直的方形复合导电棒进入到驱动辊2与压下辊3之间,开始阶段矫直时经常调整两个中间压下辊的压下量,以保证不同弯曲度的坯料。利用合理分布的驱动辊2与压下辊3进行弯曲应力的消除。每矫出一根导电棒要放平目测是否达到要求,否则,要调整方向反复矫直,直到满意为止。电机停止,驱动辊2停止矫直,压下辊3后移,停机后,关好总电源。通过认真观测欲矫直导电棒的直线度,直线度大于>10mm/米时,要采用另外的方法矫直后,再进行正常矫直。根据棒材的材质、弯曲度及所要求的精度来调整上下辊之间的距离,保证矫直压下量。并注意棒材表面质量,防止棒料表面划伤及压痕产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