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件的加工找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180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零件的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件的加工找正技术。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零件在机床上的装夹方式一般有“直接装夹或利用夹具装夹”两种方式。对于大批量生产的零件,多采用专用或组合夹具装夹,找正时简单方便,故找正方法对加工效率的影响不大;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零件,由于制作专用夹具成本较高,故一般采用直接装夹、逐件找正的方法进行,其找正方法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单件小批量复杂零件传统的找正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制作零件的外形样板,划线工参考样板反复调整均布余量后,确定出加工基准,加工时依据此基准进行找正。第二种是对于表面凹凸不平的不规则零件,外形样板无法使用,手工划线比较困难,则需要在数控机床上按照加工程序,通过划针多次试找正零件外形,保证加工余量基本均匀后,确定出加工基准并找正。由于零件高差在不断变化,划针和零件表面距离太近有可能发生碰撞,距离较远又看不清楚加工余量的大小。因此就需要不断地调整划针和零件表面之间的距离,实际操作中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单件小批量结构件找正时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为了解决单件小批量结构件找正时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特采用将传统找正方法中使用的划针改为激光指示器,再按照加工程序快速准确地确定加工基准并找正。所述激光指示器是通过卡簧安装在刀柄中再连接到主轴上。在找正表面凹凸不平的结构件时,由于光的特性,它就像可以随时调整长度的刀具一样,无需再考虑激光指示器和零件表面之间距离的远近。在按照加工程序试加工时,能直接在零件表面看到光斑就说明此处有加工余量,反之则需要调整加工基准,直至保证光斑路径全部投射在零件表面上后,确定出加工原点,从而快速地完成加工前的找正。

具体方案为一种结构件的加工找正装置,包括刀柄2激光指示器3,先将激光指示器3通过卡簧安装于刀柄2中,再将刀柄2通过拉杆螺钉连接于主轴1中,找正时,将激光指示器3放置于零件5上方。激光指示器3与零件5最高面的垂直距离大于100mm。找正时需保证激光指示器3的整个光斑路径全部投射在零件5的表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找正表面凹凸不平的结构件时,通过将传统找正方法中使用的划针改为激光指示器,再按照加工程序快速准确地确定加工基准并找正;从而解决了数控编程复杂、试加工时间长及加工过程中划针与零件之间易发生碰撞或余量看不清楚等问题,减少了找正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对操作工的技术等级要求(操作工只要看到光斑路径全部投射在零件表面上后,便可确定出加工基准),同时激光指示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可视化程度高,实用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零件5为某锻态大型钛合金异型框类件,外形尺寸为1720mm×1320mm。其模锻后的零件外形复杂,表面凹凸不平,既有零件本身设计时带有的凸台、凹槽,又有锻造时形成的缺陷。为了解决用划针找正时存在的数控编程复杂、试加工时间长及加工过程中划针与零件之间易发生碰撞或余量看不清楚等问题,采用本专利设计的找正装置和方法,用激光指示器替换传统找正方法中的划针。找正前,将激光指示器3通过卡簧安装于刀柄2中再连接到主轴1上。找正时,将激光指示器3离开零件5最高面约100mm距离试运行加工外轮廓及主要型面程序,从而判断零件各处的加工余量,再进行几次调整后,保证整个光斑(光斑直径小于1mm)路径全部投射在零件表面上时,即快速完成对零件外形的找正。

通过采用激光指示器找正零件,所用找正时间缩短为传统找正时间的1/3至1/4,操作直观方便,降低了对操作工的技术等级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