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用工作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606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件用工作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工件用工作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件加工台在工件加工时经常使用,然而现有的工件加工台一般都是一体式设置,其不可以根据操作人员的身高进行相应的升高和降低调节,使得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受限于高低的影响而变的非常吃力,同时,由于加工工件体积较小且数量较多,在加工完成后收集或打包处理时,需要一个个捡起,其过程太过繁琐,且大大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件用工作台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工件用工作台装置,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两侧内壁上设有滑接槽,所述滑接槽上侧端设有定位板,所述空腔内设有滑台,所述滑台两侧端设于所述滑接槽内且滑接配合连接,所述滑台底部设有推压装置,所述滑台内设有装配腔,所述装配腔底部中点处设有置放槽,所述装配腔顶端的所述滑台内左右对等设有推移腔,所述推移腔内均设有套壳,所述套壳沿所述推移腔上下伸长设置,所述套壳顶端伸长段穿透所述滑台并向外伸长设置,所述套壳底部伸长段穿透所述滑台并滑接配合连接,所述推移腔内的所述套壳外壁固定设有凸缘,所述套壳顶端设有铰轴,所述铰轴顶端连接有台板,所述台板的顶面呈前后方向设有两组导向板,同侧的所述导向板之间形成可供工件移出的出口,所述套壳内底部设有内螺状纹腔,所述内螺状纹腔内螺状纹配合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底部向下伸长并进入所述装配腔内,所述装配腔内的所述螺柱末尾固定设有第二齿条轮,所述第二齿条轮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向轴,所述置放槽内设有动力部,所述加工台中还设置有指示组件,所述指示组件包括感应器以及与所述感应器电连接的指示灯。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滑台的顶端面上的左右两侧处,所述感应器与所述滑台固定连接,所述感应器还与推压装置电连接,所述指示灯设置在所述加工台的左侧面上靠近顶部处,所述指示灯与所述加工台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感应器均与所述指示灯电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转向轴底部与所述装配腔内底壁运转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推压装置为液压推压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动力部包括导块、与所述导块固定设置的马达以及与所述马达运转配合连接的第一齿条轮,所述置放槽下端设有穿透所述导块且滑接配合连接的直杆,所述直杆上端的所述导块两侧外壁内对等设有磁铁,所述磁铁对面的所述置放槽内侧壁上设有吸附装置,所述磁铁与所述吸附装置之间设有拉簧。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推压装置外端面设于所述加工台底部内壁且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转向轴底部与装配腔内底壁运转配合连接,从而控制套壳上下移动,实现台板上的工件自动移出,通过推压装置从而实现台板高低调节,通过推压装置外端面设于加工台底部内壁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稳固的自动升降工作。

2.通过置放槽下端设穿透导块且滑接配合连接的直杆,直杆上端的导块两侧外壁内对等设磁铁,磁铁对面的置放槽内侧壁上嵌吸附装置,磁铁与吸附装置之间设拉簧,从而选择控制台板的倾斜方向。

3.通过装配腔顶端的滑台内左右对等设推移腔,推移腔内均设套壳,套壳沿推移腔上下伸长设置,套壳顶端伸长段穿透滑台并向外伸长设置,套壳底部伸长段穿透滑台并滑接配合连接,推移腔内的套壳外壁固定设凸缘,套壳顶端设铰轴,铰轴顶端连接台板,从而实现台板能向左右方向倾斜调节,使得加工好的工件能自动移出,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4.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自动调节高度,同时能实现工件自动移出,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工件用工作台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台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工件用工作台装置,包括加工台1,所述加工台1内设有空腔11,所述空腔11两侧内壁上设有滑接槽110,所述滑接槽110上侧端设有定位板111,所述空腔11内设有滑台2,所述滑台2两侧端设于所述滑接槽110内且滑接配合连接,所述滑台2底部设有推压装置3,所述滑台2内设有装配腔21,所述装配腔21底部中点处设有置放槽22,所述装配腔21顶端的所述滑台2内左右对等设有推移腔23,所述推移腔23内均设有套壳25,所述套壳25沿所述推移腔23上下伸长设置,所述套壳25顶端伸长段穿透所述滑台2并向外伸长设置,所述套壳25底部伸长段穿透所述滑台2并滑接配合连接,所述推移腔23内的所述套壳25外壁固定设有凸缘231,所述套壳25顶端设有铰轴252,所述铰轴252顶端连接有台板4,所述台板4的顶面呈前后方向设有两组导向板41,同侧的所述导向板41之间形成可供工件移出的出口42,通过所述导向板41能有效对工件进行导向,同时,也能防止工件在移出过程中出现洒落的现象,所述套壳25内底部设有内螺状纹腔251,所述内螺状纹腔251内螺状纹配合连接有螺柱26,所述螺柱26底部向下伸长并进入所述装配腔21内,所述装配腔21内的所述螺柱26末尾固定设有第二齿条轮24,所述第二齿条轮24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向轴261,所述置放槽22内设有动力部,所述加工台1中还设置有指示组件,所述指示组件包括感应器513以及与所述感应器513电连接的指示灯514。

其中,所述感应器513设置在所述滑台2的顶端面上的左右两侧处,所述感应器513与所述滑台2固定连接,所述感应器513还与推压装置3电连接,所述指示灯514设置在所述加工台1的左侧面上靠近顶部处,所述指示灯514与所述加工台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感应器513均与所述指示灯514电连接。

其中,所述转向轴261底部与所述装配腔21内底壁运转配合连接,从而控制套壳25上下移动,实现台板4上的工件自动移出。

其中,所述推压装置3为液压推压装置,从而实现台板4高低调节。

其中,所述动力部包括导块221、与所述导块221固定设置的马达222以及与所述马达222运转配合连接的用来与所述第二齿条轮24啮合连接的第一齿条轮223,所述置放槽22下端设有穿透所述导块221且滑接配合连接的直杆224,所述直杆224上端的所述导块221两侧外壁内对等设有磁铁227,所述磁铁227对面的所述置放槽22内侧壁上设有吸附装置225,所述磁铁227与所述吸附装置225之间设有拉簧226,从而选择控制台板4的倾斜方向。

其中,所述推压装置3外端面设于所述加工台1底部内壁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升降工作。

初始状态时,台板4位于加工台1上部且台板4的底端面与加工台1两侧顶端面相抵接,此时,套壳25与台板4处于垂直连接状态,凸缘231位于推移腔23内最底侧,同时,动力部受两侧拉簧226的作用力位于置放槽22的中点位置处,此时,第一齿条轮223远离两侧转向轴261上的第二齿条轮24。

当需要向左侧移出工件时,首先通过推压装置3控制滑台2沿滑接槽110逐渐向上移动,此时,滑台2带动套壳25以及套壳25上的台板4逐渐伸出加工台1内的空腔11外,直至滑台2顶端端面与定位板111底端端面相抵接,此时,台板4最大限度远离加工台1,然后通过置放槽22内右侧壁上的吸附装置225上电,使吸附装置225与导块221右侧壁体内的磁铁227耦合,此时,吸附装置225与磁铁227之间产生吸力,使导块221克服拉簧226的作用力向右侧移动,同时带动第一齿条轮223朝右侧的第二齿条轮24移动,直至第一齿条轮223与第二齿条轮24啮合连接,然后通过马达222控制第一齿条轮223运转,由第一齿条轮223带动第二齿条轮24以及右侧的螺柱26运转,并由螺柱26带动右侧推移腔23内的套壳25向上移动,此时,由于左侧推移腔23内的套壳25保持不动,使得台板上1的工件在经过左侧的导向板41的导向后而进入左侧的出口42内,从而实现向左侧移出工件;

当需要向右侧倾斜移出工件时,首先通过推压装置3控制滑台2沿滑接槽110逐渐向上移动,此时,滑台2带动套壳25以及套壳25上的台板4逐渐伸出加工台1内的空腔11外,直至滑台2顶端端面与定位板111底端端面相抵接,此时,台板4最大限度远离加工台1,然后通过置放槽22内左侧壁上的吸附装置225上电,使吸附装置225与导块221左侧壁体内的磁铁227耦合,此时,吸附装置225与磁铁227之间产生吸力,使导块221克服拉簧226的作用力向左侧移动,同时带动第一齿条轮223朝左侧的第二齿条轮24移动,直至第一齿条轮223与第二齿条轮24啮合连接,然后通过马达222控制第一齿条轮223运转,由第一齿条轮223带动第二齿条轮24以及左侧的螺柱26运转,并由螺柱26带动左侧推移腔23内的套壳25向上移动,此时,由于右侧推移腔23内的套壳25保持不动,使得台板上1的工件在经过右侧的导向板41的导向后而进入右侧的出口42内,从而实现向右侧倾斜移出工件;

其中,当滑台2顶端端面与定位板111底端端面相抵接时,此时感应器513与定位板111底端端面抵触,感应器513与定位板111底端端面抵触后传递信号并控制推压装置3停止工作,同时还传递信号并控制指示灯514工作发出闪烁的灯光,通过指示灯514工作发出闪烁的灯光来指示此时床板4最大限度远离加工台1,起到直观指示作用。

当需要复位时,通过移动到相应侧导块221上的马达222反转,使得第一齿条轮223带动相应侧的第二齿条轮24以及相应侧的螺柱26反转,并由螺柱26带动相应侧的套壳25向下移动,直至套壳25上的凸缘231移动到相应侧推移腔23内的最底部位置,此时控制马达222停止运转,同时控制相应侧的吸附装置225断电,使得导块221受拉簧226的作用力移动到置放槽22的中点位置,同时,第一齿条轮223脱离第二齿条轮24,最高控制推压装置3带动滑台2向下移动,直至台板4底端端面与加工台1两侧顶端面相抵接,此时,完成复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转向轴底部与装配腔内底壁运转配合连接,从而控制套壳上下移动,实现台板上的工件自动移出,通过推压装置从而实现台板高低调节,通过推压装置外端面设于加工台底部内壁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稳固的自动升降工作。

2.通过置放槽下端设穿透导块且滑接配合连接的直杆,直杆上端的导块两侧外壁内对等设磁铁,磁铁对面的置放槽内侧壁上嵌吸附装置,磁铁与吸附装置之间设拉簧,从而选择控制台板的倾斜方向。

3.通过装配腔顶端的滑台内左右对等设推移腔,推移腔内均设套壳,套壳沿推移腔上下伸长设置,套壳顶端伸长段穿透滑台并向外伸长设置,套壳底部伸长段穿透滑台并滑接配合连接,推移腔内的套壳外壁固定设凸缘,套壳顶端设铰轴,铰轴顶端连接台板,从而实现台板能向左右方向倾斜调节,使得加工好的工件能自动移出,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4.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自动调节高度,同时能实现工件自动移出,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