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精加工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3349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精加工生产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椅子加工制造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自动化精加工生产线。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座椅骨架装配均为手工单工位装配,需要把多个工装依次进行拼接作业,人工要每完成一个工序需要把装配中的半成品从第一个工位搬到第二个工位重新夹紧再完成后面的工序,此作业方法劳动强度大、品质一致性差,效率低。

现有技术如公开号为CN205043452U的公开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座椅骨架流水组装生产线,包括主体机架,所述主体机架上铺设有由横行传送电机驱动运行的滚轮传送带,所述滚轮传送带的一侧依次设置有多个座椅骨架装配工位;其中,所述横行传送电机由设置的控制电柜的第一控制端控制工作;且每个所述座椅骨架装配工位的一侧还设置有由所述控制电柜的第二控制端控制的固定气缸档块。但是这种组装生产线至是单个部件由基体到成品的生产线。这种生产线虽然能提高效率,但是整条生产线的利用率不是很高,工厂的面积使用率也不是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在一条生产线上设置多个零部件的加工,并且将加工完成的零部件有规律组合在一起送离加工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自动化精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设备,设置在所述运输设备两侧的分为至少四组的若干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扶手组装组、靠背组装组、椅面组装组和设置在所述运输设备出口处的检查台组。

作为优选,所述扶手组装组包括扶手面组装组和扶手杆组装组。

作为优选,所述靠背组装组包括靠背框架组装组和靠背面组装组。

作为优选,所述靠背组装组包括靠背框架组装组和靠背面组装组。

作为优选,所述运输设备在运输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扶手组装组、所述椅面组装组和所述靠背组装组。

作为优选,所述运输设备在运输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扶手面组装组、所述椅面组装组、所述靠背组装组和扶手杆组装组。

作为优选,所述运输设备在运输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扶手组装组、所述椅面组装组、所述靠背面组装组和所述靠背框架组装组。

作为优选,所述运输设备在运输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扶手面组装组、所述椅面组装组、所述靠背面组装组、所述靠背框架组装组和扶手杆组装组。

作为优选,所述扶手组装组至少设置有三个所述工作台,所述椅面组装组至少设置有四个所述工作台,所述靠背组装组至少设置有四个所述工作台,所述检查台组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工作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组装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在一条生产线上设置多个零部件的加工,本生产线上设置至少三个零部件的生产,提高生产线的使用效率,节省了传统工业中工人将零部件不停搬运的时间,通过每个零部件生产完成所需的时间,精密的配合整个生产线的匀速输送,使得检查出口的堆砌物内包含所需要装箱的各个部件。而且将加工完成的零部件有规律组合在一起送离加工生产线,解决了装箱的时候需要从每个车间将成本运输到装箱车间,还防止了有些包装箱内缺少某个零部件的问题。整个设备可操作性强,大大的减少了占地面积,而且大大的还提高了产出,使得工人操作更加方便,品质一致性好,效率高,也降低了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1、图2、图3和图4中,1-运输设备,2-工作台,21-扶手组装组,22-靠背组装组,23-椅面组装组,24-检查台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自动化精加工生产线,包括运输设备1,设置在运输设备1两侧的分为至少四组的若干工作台2,工作台2包括扶手组装组21、靠背组装组22、椅面组装组23和设置在运输设备1出口处的检查台组24。扶手组装组21设置有三个工作台2,椅面组装组23设置有四个工作台2,靠背组装组22设置有四个工作台2,检查台组24设置有一个工作台2。

运输设备1包括支架,转动连接在支架上均匀排列形成一条送料道的辊轮,辊轮表面覆盖的送料层。其中主动辊轮与伺服电机连接,主动辊轮带动送料层再带动从动辊轮转动,私服电机有开关控制启停。

运输设备1在运输方向上依次排列扶手组装组21、椅面组装组23和靠背组装组22,且在运输设备1在运输方向上分为六个梯队,每个梯队之间的间距是80cm,以及运输设备的速度为5厘米 /秒,各个组内的每个工作台2都为梯队的组成部分:扶手组装组21的三个工作台2设置在运输设备1的前端,其中两个设置在整个运输设备1最前端的第一梯队内呈左右对称,还剩的一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二梯队的左侧;椅面组装组23的四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第四梯队和第五梯队的右侧;靠背组装组22的四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三梯队、第四梯队、第五梯队和第六梯队的左侧;检查台组24的一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六梯队的右侧。

每个工作台2都在不停地工作,但是工作台2上的零部件装配时间有长短之分,加工最快的为扶手,第一梯队内的两个扶手组装组21内的工作台2对扶手面进行外面包裹缝布或皮革处理,左边的工作台2对左扶手进行处理,右边的工作台2对有扶手进行处理,当左右两个扶手安装完毕进入运输设备1并组成一个堆砌物,第二梯队内的一个扶手组装组21内的工作台2对运输设备1上的左右两个扶手进行安装扶手杆处理,安装完毕后从新放入堆砌物;堆砌物进入椅面组装组23的时候,其中任何一个椅面组装组23的工作台2完成后放入堆砌物;堆砌物进入靠背组装组22的时候,其中任何一个靠背组装组22的工作台2完成后放入堆砌物;最后由检查台组24的工作台2来清点堆砌物是否包含左右扶手、椅面和靠背,如缺少某部件,将此堆砌物移动到工作台2上用于对接来下缺少零件的堆砌物进行补充。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扶手组装组21包括扶手面组装组和扶手杆组装组,扶手面组装设置有四个工作台2,扶手杆组装组设置有三个工作台2。

运输设备1在运输方向上依次排列扶手面组装组、椅面组装组23、靠背组装组22和扶手杆组装组,且在运输设备1在运输方向上分为八个梯队,各个组内的每个工作台2都为梯队的组成部分:扶手面组装组的四个工作台2设置在运输设备1的前端,其中两个设置在整个运输设备1最前端的第一梯队内呈左右对称,还剩两个,一个设置在第二梯队的左侧,另一个设置在第三梯队的左侧;椅面组装组23的四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第四梯队和第五梯队的右侧;靠背组装组22的四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四梯队、第五梯队、第六梯队和第七梯队的左侧;扶手杆组装组的三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六梯队和第七梯队的右侧,还有一个设置在第八梯队的左侧;检查台组24的一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八梯队的右侧。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靠背组装组22包括靠背框架组装组和靠背面组装组。靠背框架组装组设置有三个工作台2,靠背面组装组设置有三个工作台2。

运输设备1在运输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扶手组装组21、椅面组装组23、靠背面组装组和靠背框架组装组。且在运输设备1在运输方向上分为七个梯队,各个组内的每个工作台2都为梯队的组成部分:扶手组装组21的三个工作台2设置在运输设备1的前端,其中两个设置在整个运输设备1最前端的第一梯队内呈左右对称,还剩的一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二梯队的左侧;椅面组装组23的四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第四梯队和第五梯队的右侧;靠背面组装组的三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三梯队、第四梯队和第五梯队的左侧;靠背框架组装组的三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六梯队左右侧和第七梯队左侧;检查台组24的一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七梯队的右侧。

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扶手组装组21包括扶手面组装组和扶手杆组装组,扶手面组装设置有四个工作台2,扶手杆组装组设置有三个工作台2。靠背组装组22包括靠背框架组装组和靠背面组装组。靠背框架组装组设置有三个工作台2,靠背面组装组设置有三个工作台2。

运输设备1在运输方向上依次排列扶手面组装组、椅面组装组23、靠背框架组装组、靠背面组装组和扶手杆组装组。且在运输设备1在运输方向上分为八个梯队,各个组内的每个工作台2都为梯队的组成部分:扶手面组装组的四个工作台2设置在运输设备1的前端,其中两个设置在整个运输设备1最前端的第一梯队内呈左右对称,还剩两个,一个设置在第二梯队的左侧,另一个设置在第三梯队的左侧;椅面组装组23的四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第四梯队和第五梯队的右侧;靠背面组装组的三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四梯队、第五梯队和第六梯队的左侧;靠背框架组装组的三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六梯队右侧、第七梯队左侧和第八梯队左侧;扶手杆组装组的三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七梯队右侧、第八梯队右侧和第九梯队左侧;检查台组24的一个工作台2设置在第九梯队的右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