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模具的V型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2847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模具的V型导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模具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模具的V型导板。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的生产接近于标准化,通过模具成型,进行组装,达到一个良好的模型产生,模具成型的时候往往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导板,特别是用到V型导板的时候,容易出现碰撞,碰撞导致导板容易损坏,以及抗冲击效果差,稳定性不高,以及滑动的时候,容易出现卡住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不易损坏、抗冲击效果好且稳定性高的用于汽车模具的V型导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模具的V型导板,包括一侧上设有V型滑道的导板块,所述V型滑道底部设有第一沉头槽、第二沉头槽和第三沉头槽、第四沉头槽和第五沉头槽,所述第一沉头槽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沉头槽的底部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三沉头槽的底部设有第三安装孔,第四沉头槽的底部设有第四安装孔,第五沉头槽底部设有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一沉头槽、第二沉头槽和第三沉头槽依次均距置于导板块上,第四沉头槽置于第一沉头槽和第二沉头槽之间,第五沉头槽置于第二沉头槽和第三沉头槽之间,所述第一沉头槽和第四沉头槽之间的距离与第四沉头槽和第二沉头槽之间的距离比值为1:3,第二沉头槽和第五沉头槽之间的距离与第五沉头槽和第三沉头槽的比值为3:1,所述第五沉头槽和第三沉头槽之间距离和第一沉头槽和第四沉头槽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V型滑道两侧形成一个平行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V型滑道底部设有第一沉头槽、第二沉头槽和第三沉头槽、第四沉头槽和第五沉头槽,所述第一沉头槽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沉头槽的底部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三沉头槽的底部设有第三安装孔,第四沉头槽的底部设有第四安装孔,第五沉头槽底部设有第五安装孔,便于安装和固定,所述第一沉头槽、第二沉头槽和第三沉头槽依次均距置于导板块上,第四沉头槽置于第一沉头槽和第二沉头槽之间,第五沉头槽置于第二沉头槽和第三沉头槽之间,所述第一沉头槽和第四沉头槽之间的距离与第四沉头槽和第二沉头槽之间的距离比值为1:3,第二沉头槽和第五沉头槽之间的距离与第五沉头槽和第三沉头槽的比值为3:1,所述第五沉头槽和第三沉头槽之间距离和第一沉头槽和第四沉头槽之间的距离相等,将固定分成三部分,一部分采用第二沉头槽和第二安装孔进行中间单点固定,然后利用第一沉头槽和第四沉头槽在一端进行双固定方式进行固定,达到良好一端稳定的固定,并且配合第三沉头槽和第五沉头槽进行另一端的双固定方式进行固定,达到稳定固定,在一条直线上的三定固定以及两端的双固定方式进行固定,保证其安装的稳定性;以及在V型滑道两侧形成一个平行端面,能够使得在受力或者撞击的时候,能够通过平行端面进行平面抵消,然后再通过在V型滑道内侧的斜面进行斜面抵消,达到平行端面和斜面的配合,提高产品自身的承压能力、抗冲击能力和自身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板块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垂直于底板两侧,侧板与底板相连接处设有缺口,该缺口的底面由底板向侧板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及导板块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垂直于底板两侧,侧板与底板相连接处设有缺口,该缺口的底面由底板向侧板倾斜,通过缺口的设置,便于固定的时候的稳定性,起到导向作用,也可以在受力的时候,起到了斜向受力和散力的效果,进一步的提高的产品自身的抗冲击能力和自身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V型滑道上设有还设有流通通道,该流通通道依次导通第一沉头槽、第二沉头槽、第三沉头槽、第四沉头槽和第五沉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V型滑道上设有还设有流通通道,该流通通道依次导通第一沉头槽、第二沉头槽、第三沉头槽、第四沉头槽和第五沉头槽,便于气流的通过,来达到滑动的时候的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汽车模具的V型导板,包括一侧上设有V型滑道102的导板块101,所述V型滑道102底部设有第一沉头槽201、第二沉头槽301和第三沉头槽401、第四沉头槽501和第五沉头槽601,所述第一沉头槽201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孔202,第二沉头槽301的底部设有第二安装孔302,第三沉头槽401的底部设有第三安装孔402,第四沉头槽的底部设有第四安装孔502,第五沉头槽601底部设有第五安装孔602,所述第一沉头槽201、第二沉头槽301和第三沉头槽401依次均距置于导板块101上,第四沉头槽501置于第一沉头槽201和第二沉头槽301之间,第五沉头槽601置于第二沉头槽301和第三沉头槽401之间,所述第一沉头槽201和第四沉头槽501之间的距离与第四沉头槽501和第二沉头槽301之间的距离比值为1:3,第二沉头槽301和第五沉头槽601之间的距离与第五沉头槽601和第三沉头槽401的比值为3:1,所述第五沉头槽601和第三沉头槽401之间距离和第一沉头槽201和第四沉头槽501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V型滑道102两侧形成一个平行端面70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V型滑道102底部设有第一沉头槽201、第二沉头槽301和第三沉头槽401、第四沉头槽501和第五沉头槽601,所述第一沉头槽201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孔202,第二沉头槽301的底部设有第二安装孔302,第三沉头槽401的底部设有第三安装孔402,第四沉头槽501的底部设有第四安装孔502,第五沉头槽601底部设有第五安装孔602,便于安装和固定,所述第一沉头槽201、第二沉头槽301和第三沉头槽401依次均距置于导板块101上,第四沉头槽501置于第一沉头槽201和第二沉头槽301之间,第五沉头槽601置于第二沉头槽301和第三沉头槽401之间,所述第一沉头和第四沉头槽501之间的距离与第四沉头槽501和第二沉头槽301之间的距离比值为1:3,第二沉头槽301和第五沉头槽601之间的距离与第五沉头槽601和第三沉头槽401的比值为3:1,所述第五沉头槽601和第三沉头槽401之间距离和第一沉头槽201和第四沉头槽501之间的距离相等,将固定分成三部分,一部分采用第二沉头槽301和第二安装孔302进行中间单点固定,然后利用第一沉头槽201和第四沉头槽501在一端进行双固定方式进行固定,达到良好一端稳定的固定,并且配合第三沉头槽401和第五沉头槽601进行另一端的双固定方式进行固定,达到稳定固定,在一条直线上的三定固定以及两端的双固定方式进行固定,保证其安装的稳定性;以及在V型滑道102两侧形成一个平行端面701,能够使得在受力或者撞击的时候,能够通过平行端面701进行平面抵消,然后再通过在V型滑道102内侧的斜面进行斜面抵消,达到平行端面701和斜面的配合,提高产品自身的承压能力、抗冲击能力和自身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板块101包括侧板1011和底板1012,所述侧板1011垂直于底板1012两侧,侧板1011与底板1012相连接处设有缺口104,该缺口104的底面由底板1012向侧板1011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及导板块101包括侧板1011和底板1012,所述侧板1011垂直于底板1012两侧,侧板1011与底板1012相连接处设有缺口104,该缺口104的底面由底板1012向侧板1011倾斜,通过缺口104的设置,便于固定的时候的稳定性,起到导向作用,也可以在受力的时候,起到了斜向受力和散力的效果,进一步的提高的产品自身的抗冲击能力和自身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V型滑道102上设有还设有流通通道103,该流通通道103依次导通第一沉头槽201、第二沉头槽301、第三沉头槽401、第四沉头槽501和第五沉头槽60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V型滑道102上设有还设有流通通道103,该流通通道103依次导通第一沉头槽201、第二沉头槽301、第三沉头槽401、第四沉头槽501和第五沉头槽601,便于气流的通过,来达到滑动的时候的润滑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