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气保焊机小型盘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5889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机配件,尤其涉及一种便携气保焊机小型盘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小气保逆变焊机中一公斤及以下小盘轴,通常采用单边盘轴底座的方式来支撑一公斤及以下丝盘,另一侧采用插销固定的简易方式来固定丝盘,该方式应用于小气保逆变焊机,然而该方式在送丝过程中容易使丝盘晃动剧烈,送丝不稳,导致操作工序繁琐,从而影响焊接效率与焊接品质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便携气保焊机小型盘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气保焊机小型盘轴装置,包括:

盘轴座,其中心设有垂直于盘轴座设置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端部设有止档部;

盘轴盖,其套设于支撑轴的止档部上以限位;

预紧件,其设置在支撑轴的止档部处且与所述盘轴盖相抵设置;

锁紧件,其与支撑抽止档部的端部旋合,且与预紧件相抵设置;

所述盘轴座与支撑轴同向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第一阻尼摩擦面;

所述盘轴盖朝向所述盘轴座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二阻尼摩擦面。

优选的,所述止档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轴端部的圆台体以及设置在圆台体端部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表面具有外螺纹,所述圆台体的直径小于支撑轴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预紧件包括弹簧和垫片,所述弹簧与所述盘轴盖相抵靠且安装在所述连接轴上。

优选的,所述盘轴盖套设于所述圆台体上。

优选的,所述锁紧件为塑壳螺母。

优选的,所述支撑轴上套设有丝盘,所述丝盘位于所述盘轴座和盘轴盖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好,可靠性佳,操作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通过将本实用新型的盘轴座固定在焊机内的相应位置处,在支撑轴上装上一公斤及以下丝盘,使其紧贴盘轴座的阻尼摩擦面,然后将盘轴盖套在支撑轴上,使盘轴盖的阻尼摩擦面贴紧丝盘,最后依次装上弹簧、压簧垫片、塑壳螺母,有效避免了送丝机送丝过程中丝盘剧烈晃动,导致缠绕紧凑的焊丝弹性蓬松,出现送丝不稳的问题,达到稳定、顺畅、持续送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盘轴座 10;

支撑轴 101;

止档部 20;

连接轴 201;

圆台体 202;

盘轴盖 30;

预紧件 40;

弹簧 401;

垫片 402;

锁紧件 50;

第一阻尼摩擦面 60;

第二阻尼摩擦面 70;

丝盘 8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气保焊机小型盘轴装置,包括:盘轴座10,其中心设有垂直于盘轴座10设置的支撑轴101,所述支撑轴101的端部设有止档部20;盘轴盖30,其套设于支撑轴101的止档部20上以限位;预紧件40,其设置在支撑轴101的止档部20处且与所述盘轴盖30相抵设置;锁紧件50,其与支撑抽止档部20的端部旋合,且与预紧件40相抵设置;所述盘轴座10与支撑轴101同向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第一阻尼摩擦面60;所述盘轴盖30朝向所述盘轴座10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二阻尼摩擦面70。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止档部20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轴101端部的圆台体202以及设置在圆台体202端部的连接轴201,所述连接轴201表面具有外螺纹,所述圆台体202的直径小于支撑轴101的直径。这样可以实现丝盘80的快速安装。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预紧件40包括弹簧401和垫片402,所述弹簧401与所述盘轴盖30相抵靠且安装在所述连接轴201上。取材方便,生产制造成本低。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盘轴盖30套设于所述圆台体202上。方便盘轴盖30的限位。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锁紧件50为塑壳螺母。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盘轴座10与支撑轴101同向的一侧端面上设有阻尼摩擦面。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轴101上套设有丝盘80,所述丝盘80位于所述盘轴座10和盘轴盖30之间。

综上所述,通过将本实用新型的盘轴座10固定在焊机内的相应位置处,在支撑轴101上装上一公斤及以下丝盘80,使其紧贴盘轴座10的阻尼摩擦面,然后将盘轴盖30套在支撑轴101上,使盘轴盖30的阻尼摩擦面贴紧丝盘80,最后依次装上弹簧401、压簧垫片402、塑壳螺母,有效避免了送丝机送丝过程中丝盘80剧烈晃动,导致缠绕紧凑的焊丝弹性蓬松,出现送丝不稳的问题,达到稳定、顺畅、持续送丝的目的。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