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多列多支冲压模具中的整体撑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1805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多列多支冲压模具中的整体撑料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多列多支冲压模具中的整体撑料结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冲压模具的产品料带通常为单列设置,在下模上的撑料块31’也只需要对对应位置的一个冲压产品进行支撑、成型、及顶出等动作,撑料块31’上也只需要设置一个伸出的撑料壁312’直接参与到冲压产品的支撑、成型及顶出。

伸出的撑料壁312’会导致与主体部分之间的应力比较集中,当同一模具一次成型多个冲压件时,撑料块31’的受力会增加,各个撑料块31’的受力也会不均匀,让成型过程不稳定,降低了成型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多列多支冲压模具中的整体撑料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应用于多列多支冲压模具中的整体撑料结构,

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上设有与所述下模相对的上模芯,所述上模芯上向所述下模伸出设有冲压头;

所述整体撑料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撑料块和复位机构;

所述撑料块与所述上模芯相对,并可在伸出所述下模的第一位置和向所述下模缩回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复位机构提供一个保持所述撑料块在所述第一位置的弹性力;

所述撑料块上分布有至少两个撑料单元,每一所述撑料单元上形成有两个与所述上模相对的模芯孔,两个模芯孔之间形成有撑料壁,所述撑料壁与所述冲压头正对,所述模芯孔内分别穿设有下模芯;

在所述撑料块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每一撑料单元对应的所述下模芯和所述撑料壁形成供所述冲压头插入的内凹结构,所述内凹结构和所述冲压头对所述上模、下模之间的待冲压件成型,并在所述撑料块复位至所述第一位置时,将成型后的待冲压件向上顶出。

优选地,所述撑料单元在所述撑料块与所述上模相对一侧的横向、纵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排布。

优选地,所述撑料块上分布有四个撑料单元,且按两列排布,每列分布两个撑料单元。

优选地,所述撑料块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限位台,所述下模内设有与所述限位台对应抵挡的抵挡台;

在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相对的一侧设有锁板,所述锁板和所述抵挡台之间限定所述限位台的移动空间。

优选地,每一所述模芯孔上设有供所述下模芯定位转向的定位切角,所述下模芯分别在一边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切角对应的定位切面。

优选地,每一所述撑料单元的两个模芯孔的定位角的位置不同。

优选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至少一组顶出单元,所述顶出单元包括顶销和复位件,所述顶销位于所述撑料块与所述上模相背的一侧,所述顶销的一端与所述撑料块相抵配合,所述复位件向所述顶销提供保持所述撑料块在所述第一位置的弹力。

优选地,所述下模芯与所述撑料壁对应的边缘形成有圆弧过渡。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多列多支冲压模具中的整体撑料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整体撑料结构的一个撑料块上设置多个撑料单元同时工作,使得撑料块的外形变大,结构强度得到提升,也使受力更加的均匀平衡,避免料带局部应力集中,使送料更加的平稳,提升良品率。同时,复位机构的受力分布也易于布置,压料力增强,让待冲压件成型稳定。同时成型多个部件的料带整体受力,可有效提高模具的冲压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撑料结构应用于多列多支冲压模具时撑料块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视图C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撑料结构应用于多列多支冲压模具时撑料块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局部视图D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撑料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背景技术中的撑料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冲压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上模1上设有与下模2相对的上模芯11,上模芯11上向下模2伸出设有冲压头12。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应用于多列多支冲压模具中的整体撑料结构包括设置在下模2上的撑料块3和复位机构4。撑料块3与上模芯11相对,并可在伸出下模2的第一位置A和向下模2缩回的第二位置B之间移动,复位机构4提供一个保持撑料块3在第一位置A的弹性力。

进一步地,结合图5所示,撑料块3上分布有四个撑料单元31,每一撑料单元31上形成有两个与上模1相对的模芯孔311。两个模芯孔311之间形成有撑料壁312,撑料壁312与冲压头12正对,在冲压之前,撑料壁312会对待冲压件5支撑。

模芯孔311内分别穿设有下模芯21,在上模1冲压下来时,下模芯21、撑料壁312、冲压头12共同作用对待冲压件5成型。上模1靠近下模2时对待冲压件5进行冲压成型,冲压头12冲击撑料壁312,将撑料块3由第一位置A抵压到第二位置B。

在撑料块3在第二位置B时,每一撑料单元31对应的下模芯21和撑料壁312形成供冲压头12插入的内凹结构,内凹结构和冲压头12对上模1、下模2之间的待冲压件5成型,将待冲压件5冲压成特定的形状。在上模1远离下模2移动后,在复位机构4的作用下,撑料块3复位至第一位置A,将成型后的待冲压件5向上顶出,完成待冲压件5的一个成型周期。待冲压件5完成成型后可为端子弹片,也可为其他的五金冲压件。

四个撑料单元31在撑料块3上按两列排布,每列分布两个撑料单元31。在其他实施例中,撑料单元31也可为两个或其他多个数量,撑料单元31在撑料块3与上模1相对一侧的横向、纵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排布。

一个撑料块3上设置多个撑料单元31同时工作,使得撑料块3的外形变大,结构强度得到提升,也使受力更加的均匀平衡,避免料带局部应力集中,使送料更加的平稳,提升良品率。同时,复位机构4的受力分布也易于布置,压料力增强,让待冲压件5成型稳定。同时成型多个部件的料带整体受力,可有效提高模具的冲压速度。

撑料壁312、下模芯21和冲压头12的尺寸、外形可根据具体的产品设置。为了防止待冲压件5在成型过程中被下模芯21划伤,下模芯21与撑料壁312对应的边缘形成有圆弧过渡,让待冲压件5能在变形过程中滑入到内凹结构内。

为了防止撑料块3脱出下模2,在撑料块3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限位台32,下模2内设有与限位台32对应抵挡的抵挡台。进一步地,在下模2与上模1相对的一侧设有锁板22,锁板22和抵挡台之间限定限位台32的移动空间,以限定撑料块3伸出下模2的高度。

为了保证下模芯21每次装入模芯孔311内时的转向不会出错,每一模芯孔311上设有供下模芯21定位转向的定位切角3111,下模芯21分别在一边上设有与定位切角3111对应的定位切面。在插入下模芯21时,让定位切面与定位切角3111位置对应就能保证插入时的转向不会出错。

另外,由于每一撑料单元31对应的两个下模芯21对应成型的形状可能会不同,每一撑料单元31的两个模芯孔311的定位角的位置不同,让每一撑料单元31的两个下模芯21在安装时也不会出错。

优选地,复位机构4包括四组顶出单元,每组顶出单元对应一个撑料单元31,对撑料块3均匀的施力。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撑料单元31的数量调整顶出单元的数量和位置。

顶出单元包括顶销41和复位件42,顶销41位于撑料块3与上模1相背的一侧。顶销41的一端与撑料块3相抵配合,复位件42向顶销41提供保持撑料块3在第一位置A的弹力。在撑料块3被上模1压到第二位置B后,在复位件42的作用下,将撑料块3弹起到第一位置A,让撑料块3在进行下一周期的成型。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